第227章 千秋功過自有定論

  第227章 千秋功過自有定論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大小船隻208艘,裝載27800餘人。」

  「在所有的船隻中,大中型寶船63艘,據史書記載,當時的大型寶船長44丈4尺。(約現在的140.75米,寬18丈)」

  「每艘大型寶船配有9桅12帆,被譽為「體勢巍然,巨無與敵」,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設備最為先進的船隻。」

  「鄭和的船隊遍歷了南洋群島各國,後到達中南半島,再到印度半島,又向西抵達阿拉伯半島,一路走來基本要歷經三十多個國家,最遠至非洲的東海岸。」

  「每到一處,鄭和首先拜會當地的國王或首領,然後向其宣讀大明帝的敇諭,呼籲當地國王或首領「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幾共享太平之福」。」

  「隨後向其贈送中國的曆書、絲綢、金銀等禮品,並邀請他們訪問種花國。」

  「拜訪結束後,鄭和會與當地的商人進行交易,主要賣給外國人絲綢、瓷器、鐵器和中國製造的銅錢等。」

  「並主要交換當地的番香、胡椒、蘇木、象牙、寶石、珍珠、珊瑚等。」

  「經過交易的鄭和艦隊回歸後帶回大量物品,「所奉獻及互市採取未名之寶,以巨萬計」,為大明朝廷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鄭和下西洋後,亞非眾多國家紛紛來華訪問,並進行朝貢。」

  「根據不完全統計,永樂年間,共有60多個國家的國王或使臣先後245次前來中國訪問。」

  「其中浡泥、滿剌加、尼巴剌、蘇祿、錫蘭的8位國王,先後9次來到種花國訪問。」

  「可以說,鄭和下西洋的活動,擴大了國家同亞非各國的和平交往,發展了國家和亞非各國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交流。」

  「直至我現代的今日,鄭和在我國歷史,乃至在世界航海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這些舉動和功勞大多是屬於鄭和的,但如果沒有朱棣在背後的支持,鄭和是很難完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鄭和「七次」下西洋,因為在朱棣去世後,再無人支持他。」

  「這些影響看過去,這樣的一個人,本是不該有爭議的。」

  「但是朱棣偏偏是爭議很大的一位皇帝,就因為他得位不正又殘暴,因此遭到非議。」

  「就如武則天的無字碑,是非功過,交給後人來評價,就算沒有無字碑,你這皇帝當的如何,後世也會去評價的,朱棣能排到皇帝第六位,我們後世已經給出了答案。」

  「就像宋真宗趙恆,人倒是挺自戀的,還自導自演的去泰山封禪,嚇得後面的皇帝一個都不敢再去了,這要是去了,不就承認和宋真宗一個水平嗎?這誰敢去啊,我們後世評價,也是他不配。」

  秦始皇:這位是那個簽不平等條約的哪位是吧!真是侮辱了泰山這高貴的地方,你這一封,我都不想去了。

  李世民:啥玩意也能封禪?這是在噁心誰啊!就張姑娘說得,我要去封禪,這不是承認和這宋真宗一個水平了?我以後也不去了,這真是讓人上頭。

  劉徹:哈哈!好傢夥!你是真敢想啊,趙匡胤,你這大宋的皇帝,怎麼就都這麼有才!哈哈哈!

  「我說得意思差不多也是大家的討論,你覺得自己做的好,那也得看別人認不認你!」

  「那朱棣做皇帝後的所作所為,千秋功過自有定論。」

  「不過我們後人對古人的評價,經常會出現兩極分化,特別是對古代王朝的統治者,朱棣的討論也是差不多。」

  「爭議比較大的像秦始皇,一方面他統一了全國,創造了很多個第一,為國家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根基,而另一方面,他焚書坑儒、勞民傷財建立龐大奢華的宮殿供自己享受,將秦朝命脈毀於一旦。」

  「另外,像曹操,在疆場上他奮勇殺敵,斬殺董卓保住大漢江山,軍事實力與治國能力無人能及,另一方面,他心狠手辣,落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豪言」。」

  「哪位皇帝沒有個爭議!」

  「朱棣本來是藩王,因為建文帝削藩而起兵造反,讓人深感意外的是,建文帝沒有能完成的任務,居然由本是削藩對象的朱棣成功完成了。」

  「朱棣剛坐上皇帝的寶座時,地位還不穩固,因此他對藩王採取分化手段,他厚待實力不強的各位藩王,「復周王橚、齊王榑、代王桂、岷王朱楩舊封」,對軍事實力強勁的寧王,朱棣則在即位當年就毫不猶豫地將其遷往南昌。」

  「皇位坐穩後,朱棣就對各個藩王分別採取措施,在永樂元年和永樂四年分別革去代王桂和齊王榑的護衛及官屬。」

  「永樂六年削岷王朱楩的護衛並罷其官屬。」

  「永樂十年削遼王朱植護衛。永樂十五年廢谷王朱橞為庶人,永樂十九年,削周王朱橚護衛。」

  「至此,各藩王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建文帝的削藩計劃由朱棣完美的完成。」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剛開始將都城設在南京,朱棣在「靖難之役」前在BJ生活了二十三年,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登上皇帝的寶座。」

  「為什麼後來朱棣選擇皇城建在BJ呢,這也是當初趙匡胤選錯了皇城的問題,這皇城建立也是要考慮多種因素的。」

  「南京算是是建文帝的根據地,建文帝善待江南士族,深得他們的擁護。」

  「朱棣篡位後,對建文帝的支持者展開血腥屠殺,在南京反對勢力較大,讓朱棣坐立不安。」

  「而BJ是朱棣起家的地方,他在那裡經營多年,遷都BJ,有利於統治。」

  「加上當時北方,有元朝的殘餘勢力,還有契丹、女真、韃靼等少數民族頻繁騷擾中原。」

  「如果遷都BJ,可以更有效地組織軍事力量抵抗這些少數民族的入侵。」

  「最大的好處是BJ四面環山,易守難攻,而南京處於平原地帶,無險可守。」

  「遷都是大工程,朱棣為此準備了十幾年,他從山西遷了一萬多戶到BJ,還從江南各地向BJ移民,以促進BJ的發展,這BJ就是當時看閱兵的地方,也是現代的首都,這「遺產」不可謂不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