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劉武周

  第30章 劉武周

  【武德元年,和宋金剛聯繫的魏刀兒被竇建德所殺,部下也被收編,而宋金剛不敵竇建德,於是投奔了劉武周。☠🐲  💝🐻劉武周十分看重宋金剛,將軍事都交託給了他。

  武德二年三月,劉武周接受了宋金剛「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的建議,讓他領兵兩萬(一說三萬)入侵併州,其後又聯合突厥攻破榆次、平遙、介州;而李淵派去抵擋的李仲文、姜寶誼、裴寂都戰敗了,駐守并州的齊王李元吉攜帶妻妾連夜奔回長安,棄州而去。

  及至十月,劉武周已經攻下了李唐起家的晉陽,以及晉州、龍門、澮州等晉地大部分地區。】

  宋朝,開寶元年。

  雖然早就知道了情況,但趙德芳還是忍不住道:「這個齊王李元吉,實在是……」

  趙德昭幾人都明白他的未盡之意,而且這事兒還不能多想,一旦多想,就忍不住聯想,一開始聯想,就會想到大宋的那群完犢子玩意兒們……

  不能細想,不能細想。

  於是趙德昭轉移了話題:「此次唐朝確實頗為危險,還是多虧了唐太宗及時站了出來,力挽狂瀾,打敗了劉武周。」不然,就依著當時長安震動、甚至想要扔掉河東不管的情況,日後有沒有唐朝還是兩說。

  隋朝,開皇十八年。

  看到唐朝居然連自己的龍興之地都給丟了,不由大為震驚:「現在唐朝也就下轄關隴和河東一帶,他派遣的什麼人去守衛河東的?怎麼連晉陽都能丟了?大部分地區都不保?」

  獨孤伽羅則是充分展現了對李元吉行為的嫌棄之意:「作為親王之尊,一地長官,這李元吉居然扔下城池連夜逃跑,哼。」也不知道李淵到底是怎麼處理這個兒子的。

  「只不過,怪不得李世民最終會成為太宗,此次事件大約還是他去解決的,而那些地方歸降的人,只要是將領,恐怕有不少都會跟隨他征戰。」這既是他威望和功績的來源,也是他積累勢力的來源。

  【消息傳回長安,朝廷震動,李淵甚至下達了想要拋棄河東、僅僅守住關中的手令。

  關鍵時刻,李世民上表,先是誠懇說明了河東、晉陽的重要性,接著又自請帶兵,平定劉武周。於是,李淵將剩餘的關中兵馬全數委託與李世民,命他抵禦劉武周。

  十一月十四日,李世民率兵自龍門踏過已經冰凍的黃河,屯兵於柏壁,與宋金剛相對峙。】

  漢朝初年。

  劉邦遇到過無數危急時刻,見過了許多大風大浪,唐朝這樣對他來說都不算最險要的。但是,畢竟唐朝的情況有所不同:「差點要夭折了啊,這個唐朝。」

  「不過,」他眼中精光一閃,「怪不得這個二子日後會是唐朝的太宗,這種情況,李淵這個開國皇帝都想要放棄,李世民卻解決了問題,這樣的威望又會是何等水平?」而且,李世民的野心,也該不斷發展了。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清朝一貫看重自己的龍興之地,甚至禁止漢人移居當地,只為了保存那塊「滿洲傳統淨土」。

  康熙也開口強調:「大清的龍興之地,切忌滿漢混雜,一定要保持滿族的文化風俗。還有,決不可想著,遇到強敵,就將滿洲拱手讓與他人!」

  太子帶頭回答:「皇父,兒臣們明白,龍興之地是我大清的命脈所在,自當不可讓與他人。」

  其餘皇子們紛紛附和。

  ……

  多年後的某個清朝時期。(此處沒有天幕)

  高居上位的人莫名打了一個噴嚏,感覺有些冷,左右侍從急忙為其披衣蓋毯。

  

  【此時,情況對李世民來講並不友好。

  一方面,劉武周已經占據了大部分地區,士氣正隆,而己方卻因為接連丟失土地而有些人心惶惶。

  另一方面,此前唐朝在劉武周來襲時,已經先後派出四次軍隊抵擋,也就是說唐朝已經丟了四次援軍了,那麼此時的關中所有兵力,必起劉武周也未必有多大的優勢。

  對此,李世民的選擇是休兵秣馬、收攏百姓和糧草,大軍堅守不出,與此時堅守絳州的唐軍互為犄角,只讓非主力部隊在空餘時間出去突襲。】

  明朝,洪武年。

  見李世民又開始駐紮城內、堅守不出,朱柏就把目光投向了此時也在殿中的耿炳文。

  耿炳文先是看向朱元璋,見他示意,這才開口解釋:「唐太宗的守城並非純粹的守城。如神跡所說,當時情況對唐軍其實非常不利,」

  「那就是他要再次消耗敵人、積累自身?」朱柏聯想到之前的淺水原一戰,李世民同樣有過堅守的情況。

  「不止,當時唐太宗並未派人出動騷擾,而此次他讓非主力出動,他是在建立自己作戰的節奏,同時嘗試打斷或者打亂劉武周的陣腳。」耿炳文說道。

  【在這裡,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那就是作戰的一個關鍵,就是要能夠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這並不是說己方與敵方互不相干,而是說在作戰過程中,「我」要找到自己作戰的節奏,有自己的步調,而不是一味被敵人牽著鼻子跑,「我」必須要掌握主動權。

  之前唐軍屢次敗退,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始終被劉武周牽著打也是一個原因,劉武周攻打一個地方,援軍就去支援一個地方,始終處於被動狀態,不曾有過提前的防禦或者攻擊。如此一來,始終都是疲敝之師,也始終不能占據主動。

  而真正優秀的將領,大多都能打出自己的節奏,更頂尖的人,則是不僅能打出自己的節奏,還要讓敵人每次都跟著自己的節奏走。

  而在掌握主動權方面,李世民能稱為「節奏大師」。】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贊同地點頭,打仗就是得有自己的節奏才行,始終跟著敵人跑,那能有什麼結果?八成只能被敵人牽制地死死的,最終不是被遛死,就是被引到預定的地點打死。

  在戰場上,主動權是很關鍵的,這個主動權不是指發動戰爭的主動權,而是戰鬥過程中的主動權。

  可惜,當時守在并州的唐軍中,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不是很多,而意識到這一點又能有自己節奏的又再少一些,最後既能意識到、又能有自己的節奏、還能引導敵人進入自己節奏的更是鳳毛麟角。

  他嘆了口氣,轉頭開始和李承乾說話:「高明,這點你一定要記住、並且能夠理解,」他摸了摸兒子的頭,「掌握主動權是最重要的,這一點不僅適用於戰場,在任何地方都是適用的。耶耶希望你能夠掌握自己的主動權,而不是被動地去做事情。」

  李承乾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漢朝,元狩四年。

  劉徹念了念:「這句話倒是頗為通俗,不是那等高深拗口之語。」

  而一旁的霍去病、衛青更是對這句話在戰場上的真實性感受頗深。

  「臣就是掌握了主動權,」霍去病開口,他可不會等著匈奴來襲再作反應,雖然沒有形成理論,但他一向都是主動向著目標出擊,實打實地掌握每一次主動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