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雁門之圍

  第26章 雁門之圍

  唐朝,貞觀三年。

  李世民不由有些追思,那段時間可以說是關隴集團最為輝煌鼎盛的時期了,在北周和隋朝年間,這個集團算不上隻手遮天,也可以說是呼風喚雨。

  北周這個本身就是柱國之一出身的皇族自不必說,就算是出自十二大將軍、對關隴集團已經心懷警惕的楊堅,在很多時候依舊無法避免關隴勢力的介入。

  不過好在他大唐建立以來,關隴集團的力量已經不斷衰弱,再不能像之前一樣對皇權構成巨大的威脅。

  現在最討厭的,還是那四個所謂的門閥士族。

  明朝,永樂年。

  朱棣對著朱高熾和朱瞻基感嘆:「這關隴貴族集團,可以說是魏晉九品中正制以後,最強大的貴族集團,是貴族世家最鼎盛也是最後的輝煌。」

  自關隴之後,雖然唐朝仍有「貴族」這個階層存在,但都沒有關隴集團一般的強大力量,特別是對軍隊方面的掌控力。至於魏晉時期的世家貴族,他們雖然爪牙無處不在,但還真不能說是「軍事貴族」。

  至於唐朝以後的亂世,確實有過勢力龐大的軍事集團,但這些軍事集團也不再是「貴族集團」。

  明朝,洪武年。

  小孩子的關注點總要更加獨特一些,或者說他們更願意關注那些有趣的內容。

  比如,朱柏看到的就是:「高歡?這不就是那個北齊高家的先祖嗎?」那個北齊,那個高氏皇族,那群興風作浪又****的……

  「啊,是那個高家。」朱棣抽了抽嘴角。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文帝楊堅結束了西晉末年數百年的分裂,開創開皇之治。

  但時局並未完全穩定,突厥人在不斷地騷擾西北邊境,東方的高句麗也在謀劃著名大舉入侵。

  隋朝大業十一年,隋煬帝巡幸塞北,抵達雁門郡,突厥的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帶領數十萬騎兵對雁門郡發動襲擊。

  隋煬帝被困雁門關,詔令各郡縣發兵救駕。同時,又暗中派使者向義成公主求救。

  李淵就是此次收到詔令的官員之一,與他同行的,還有十六歲的李世民。

  在這裡,李世民初步展露了他在軍事方面的天縱之資,他建議隋軍採取虛張聲勢的方法,以此來恐嚇突厥。

  最終,在各地救駕兵馬到來、義成公主又通知始畢可汗北方邊境不穩的情況下,始畢可汗退兵離去,隋煬帝楊廣獲救。】

  「『煬'指好內遠禮、去禮遠眾、逆天虐民、好大殆政、薄情寡義、離德荒國,」楊堅大怒,「真是朕的好兒子!」

  他大聲下令:「來人,把晉王帶進宮來。」

  不管晉王如今名聲如何,反正之後肯定無緣皇位了。

  一旁的獨孤皇后一言不發,她也對二子失望了。

  漢朝初年。

  劉邦已經看到了隋朝的終末:「此次雁門之圍,隋朝再無回天之力了。」

  【楊廣在這次圍困中遭受了心理上的巨大打擊,隨後越發驕奢淫逸,不復從前的雄心壯志,當然,也可能是他發現了隋朝已經走到末路,難以挽救。

  與楊廣不同,李淵這裡則是不斷發展。

  大業十二年,李淵升任右驍衛將軍;大業十三年,李淵正式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晉陽宮監。

  在這裡,李淵等李氏眾人展開了他們的野心,太原也成了李家的根基之地。】

  唐朝,武德九年。

  「太原啊,」李淵對太原充滿著美好的回憶,他回想起自己任職太原時的喜悅,「朕受封太原留守,這與朕的封國正是相當,這是天意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得了上天的啟示,自己怎能不為之欣喜,不盡心籌謀打算?

  與他同樣對太原充滿美好回憶的還有李世民。

  李淵得到太原留守的職位後,欣喜的並不僅只有他這個當事人,李世民、乃至李建成等人同樣感到喜悅,這對他們來說一樣是好事。

  況且,當年在太原,李世民可沒少結交豪傑之人,這也是他的羽翼的來源之一,比如長孫順德和劉宏基。

  【而隋朝的局勢越發糜爛。

  大業十二年,楊廣南下去了江都,帶著朝堂百官和後宮妃嬪,十萬驍果,打算在他一直很喜歡的江都度過最後的人生。

  而與此同時,中原地區的各路起義兵馬已經有了各自的氣候。】

  隋朝,開皇十八年。

  楊堅看得氣不打一處來:「他就這麼跑了?」沒錯,就是跑了,在楊堅看來,楊廣帶人前往江都的行為,與逃跑並無不同。「他導致了朕的大隋烽煙四起,他就不想著能否補救一下?」最起碼,不能保留下半壁江山?

  獨孤伽羅搖搖頭:「看來廣兒還是太過順遂了,才讓他遇到這樣的情況就不願面對。」或者說,當發現事實和他自己的認知有了大出入後,根本無法接受,立刻選擇了逃避。

  楊廣的認知,就是覺得他的行為沒什麼大不了——不然,他在有經驗的情況下,為何還能選擇接連征戰?但是,當他從自我認知中走出來、看到現實的情況後,發現和他的想法完全不一樣,烽煙滾滾、無法壓制……

  「廣兒並不愚笨。」獨孤伽羅嘆口氣,要是真愚笨,如何能夠換來他們夫妻的讚賞?「但是,他的偽裝下面的缺陷太大了。」

  唐朝,貞觀三年。

  程咬金等出身瓦崗寨的文臣武將們不由得有些陷入回憶。

  【面對隋朝一副末年的樣子,李淵和他身邊的人自然也動了心思。

  他擔任太原留守後,時任晉陽縣令的劉文靜和晉陽宮監裴寂與李淵時常往來,而劉文靜又和李世民交好,二人有時就會交流對隋朝的看法。

  瓦崗寨李密勢大後,劉文靜因為和李密有姻親關係,被關進了監獄。

  雖然被關進了監獄,但李世民仍舊去探望劉文靜。劉文靜認為,此時天下大亂,正是順天應人、高舉義旗的大好時機。況且,李淵本人手中有兵數萬,而周邊的百姓也來到太原城中避亂,「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盈半歲,帝業可成。」

  李世民對此十分贊同,於是部署賓客,潛圖起義。但李世民擔憂李淵會不同意自己的建議,對此,劉文靜拉來了和李淵交好的裴寂,三人一同謀劃。

  在身邊人和二兒子的反覆勸說之下,也或許是隱忍得已經足夠了,李淵終於下定了立刻起兵的決心。】

  唐朝,武德九年。

  李淵看著神跡復盤當年起兵前後的事情,又想到最近發生的變故,只能嘆息,他的二兒子確實足夠果斷敏銳。

  當時他確實起了心思,面對那樣的情況、自己又有力量,怎麼會不動心?但是,他二兒子在整個籌划起兵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銳意進取、勇於決斷、以及對整個局勢的把握也是他不曾料到的,還有就是李世民展露出來的招攬人心的能力。

  宋朝,開寶元年。

  「晉陽起兵了,」趙光美道,這些都是他們知道的歷史,現在也就像是看著歷史在一步步發展一樣,「從這時開始,唐太宗就踏上了他的道路啊。」

  先前的雁門關救駕只是稍稍展露了他的天賦和心性,從勸說唐高祖李淵起兵開始,李世民的光華才真正開始綻放。

  此時的李世民年紀多大?不過十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