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黃巾起義

  第107章 黃巾起義

  漢朝。ღ(¯`◕‿◕´¯) ♫ ♪ ♫ 6❾𝓈ĤỮⓍ.c𝕠𝓜 ♫ ♪ ♫ (¯`◕‿◕´¯)ღ

  劉徹看著這麼多金子,格外眼饞。

  就這麼一個官職,那人還只坐了一個月,就能收斂這麼多錢財,怪不得以後他也會走這個道路。

  這麼多錢都拿來攻打匈奴,他還需要愁嗎?

  這漢靈帝實在是奢侈,這麼多錢都用來建造西園,一個用來享樂的地方,有什麼好打造的?哪有用來裝備軍隊來的踏實?

  分一點給朕也行啊!朕把匈奴都給打怕了,你們後世之人也好乘涼,不是嗎。

  一點都不知道孝敬先輩!

  唐朝。

  李世民也陷入了沉思,皇帝賣官這麼掙錢嗎?

  東漢的官職都能賣這麼多錢,那麼現在呢?

  說不定他也可以賣一賣那些有名無實的榮譽稱號,充實一下國庫?

  一旁的魏徵仿佛看出了皇帝的想法,都不顧自己的嗓子還啞著呢,又主動站了出來。

  「陛下,賣官鬻爵可不是仁君所為,只有昏君才會做出那等買賣官職的事情,皇上若是學那漢靈帝,說不定大唐也會像秦朝和隋朝一樣二世而亡!」

  可能是魏徵今天罵漢靈帝罵多了,最後二世而亡那幾個字都破了音,不過在場的眾人還是聽了出來。

  李世民:「……」

  他也沒打算這麼做,就是在心裡想一想,想一想而已!

  【偌大的王朝被這麼折騰,怎麼可能不散架呢?更何況那時期的災禍不斷發生,每幾年就會有一次大瘟疫,天災更是年年都有。

  東漢末年的這幾十年裡,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古代人民遭受苦難比較深重的一段時期,天災和戰爭不斷,百姓們叫苦不迭。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建寧二年巳酉,夏四月……大風,雨雹,霹靂,拔大木百餘;疫氣流行,死者甚眾。

  《後漢書·孝靈帝紀》建寧三年春正月,饑荒,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

  建寧四年二月,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三月,大疫……五月,河東地裂,雨雹,山水暴出。

  更不用說之後那些接連不斷的蝗災,旱災和地震……

  連年不斷的災難,使得腐朽昏暗的東漢末年雪上加霜。

  即便是和平的繁華盛世,有如此接連不斷的災難發生,百姓們也會過得非常苦。

  在漢靈帝統治下,宦官專政,濫用權利,官員們為了更是拼命地搜刮百姓們錢財和糧食了。】

  漢朝。

  漢武帝劉徹看著天上羅列出來的一件又一件災難,不由得有些心驚,原來在未來,會有這麼多災難發生呢?

  「給朕都把天幕所說的時間和天災給記下來,到時候朕讓人整理在史冊中,用來警示後人。」

  只可惜這些天災爆發的時間距離現在太遠,如果天幕能夠提前說他們西漢的天災出現的時間就好了。

  【光和七年,黃巾起義爆發,這次起義和歷史上其他的起義不太一樣,它是以宗教形式組織的,規模之大,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罕見。

  走投無路的平民張角聯合其他人頭戴黃巾,揭竿而起。

  他甚至還依靠自己的醫術,再結合奇書《太平要術》,到處救人,以善道教化天下。

  一邊是昏庸無能賣官鬻爵的皇帝,和他的那些吸血的宦官和大臣們,一邊是到處救人的張角和他的子弟們,百姓們到底會偏向哪一邊,已經非常明顯了。

  於是張角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他利用宗教信仰創立太平道,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不得不說,在這種絕望而又昏暗的環境中,張角非常有手段,人們對於未知的事情總是非常敬畏的,他起義披上了宗教的外衣,自稱天公將軍,更是為其添加了神秘色彩,讓百姓們更加敬畏。

  於是張角就這麼用宗教信仰籠絡人心,信眾多達十多萬,短短几年時間,更是卷襲天下,甚至只是青州的黃巾,一度發展到擁眾百萬。】

  漢朝。

  劉徹覺得那個張角特別聰明,事情但凡涉及到天地神明,總是讓人覺得敬畏的。

  甚至他為了鞏固統治,也採取了董仲舒的對策,天人感應,實行春秋大一統,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統一的帝國本來就應該擁有統一的思想,才能打造出一個盛世王朝。

  只是這種思想用到起義軍身上,那可就不太妙了,還有那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其中的蒼天不會代表著天子吧?他這才把自己比作天子,讓天下百姓信服,那邊就要催自己死了?

  劉徹的臉色一下子就黑了。

  另一邊,膠西國。

  董仲舒聽到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句話,也是面色一變。

  「天人三策」是他寫的策問,把神權和君權聯繫在一起,統治者歲如果不為政而宜於民,上天就會降下來種種災難。

  其實他也是想要借著天命論,用來限制皇帝的權利和行為,讓皇帝不能隨心所欲,做出那些引起民憤的事情。

  畢竟當初秦二世暴政,就是因為隨心所欲,使用權力濫用民力,最終讓天下百姓活不下去,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起義。

  沒想到後世的皇帝還是這麼不中用,能夠把天下折騰到這個地步,讓百姓們寧願相信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平民,也不願意相信坐在高堂上的天子。

  雖然這個起義,都已經是幾百年之後的事情了,但董仲舒仍然擔心,蒼天已死,這句話會對現在的百姓產生影響。

  那些百姓們什麼都不知道,很容易被煽動情緒,萬一在這個時期也爆發出什麼農民起義,多少與自己脫不了關係,畢竟他可是主張天人合一的主要源頭。

  想到這裡,董仲舒突然覺得,他的脖子有些涼。

  「相國,看來這都是你的錯啊。」門庭外,身穿錦衣,面色陰鷙的劉端走過來,他的身後還跟著一位俊俏的少年郎,兩人的關係頗為親密。

  董仲舒掃了他一眼,裝作沒看到,如果不是朝廷任命,他根本不想來這裡。

  →

  前幾任相國,要不就是被這個膠西王想方設法治罪,要不就是被他用陰謀詭計毒死,被殺害的官員數不勝數。

  如果不是自己剛剛過來赴任沒多久,沒辦法拋下這麼多事務不管,肯定就撂挑子不幹了。

  等過兩年他就辭官回鄉,不受這個鳥氣!

  【黃巾起義,一場宗教形式的起義,也是是天下的百姓不堪剝削,站起來反抗的強烈意志。

  其實在當時已經有一些清醒的官員看出來了天下形勢,也明白這次起義和宦官亂政脫不了干係。

  十常侍可不是自己橫徵暴斂,他們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那些人為禍百姓,橫行鄉里,也無人敢管。

  其中,張鈞在給皇帝的奏章中就說了,黃巾起義是被外戚和宦官們專權逼出來的,那些人辜榷財利,侵略百姓,百姓們有冤屈,卻沒有地方申訴,所以只能聚為『盜賊』。

  所以張鈞請求皇帝殺了十常侍,並且把他們的腦袋掛在南郊,用來和百姓請罪,安撫天下人。

  張鈞在那個昏暗腐朽的時期,確實是比較清醒的官吏了,但他是清醒了,可是皇帝不清醒啊,你要殺他的「父母」,他怎麼能同意呢?

  於是張讓他們只是可憐兮兮地脫掉帽子,靴子,象徵性的磕了個頭,皇帝就滿意了,還讓他們照常工作。

  咱就說這就非常離譜,你起碼也給他們降一下官職,意思意思吧?結果人家第二天照常來「上班」了!

  這如果不是「親兒子」能做到這個地步?

  後來呢,又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正當黃巾起義發展的如火如荼,準備幹大事的時候,張角一名門徒告密,不僅把他們的計劃透露出去,而且還供出了內應。

  這其中的內應,就有中常侍封諝、徐奉,沒錯這些中常侍和張角一拍即合,也要參與起義!

  其實不僅封諝、徐奉兩人,張讓他們也和黃巾軍有著往來,一邊吃著天家的飯,一邊吃著起義軍的飯,可謂兩邊都不耽誤啊。

  按理說謀反這麼大的罪名就算沒來個九族消消樂,也得來個車裂吧?畢竟黃巾起義的其他內應,封諝、徐奉可是死了。

  然而張讓和另外幾個狡猾的宦官又跪下磕頭了,把黑鍋全都往其他人身上扣,於是漢靈帝又不追究了,沒錯,就是這麼大方!

  這胸襟,比我們太宗皇帝被魏徵罵的時候,都要寬闊啊!那裡面裝的簡直是汪洋大海,不可斗量!】

  唐朝。

  正在宮殿中觀看的一眾大臣們,下意識的朝著魏徵所在的方向看過去。

  一個個在內心中都升起格外欽佩的情緒,好傢夥,這人罵皇上這麼出名。

  李世民在心中輕哼了一聲,他其實也是生氣的,誰喜歡天天被罵啊,但是這與天下比起來又算什麼呢?一位能夠直言善勸的大臣,可比那些只顧著拍馬屁的大臣們有用多了。

  魏徵的臉色有些茫然,他之前罵漢靈帝罵的太多了,如今嗓子都已經冒煙,任何話都說不出來,只能在那裡啊啊兩聲。

  同時在心裡想,原來自己的名聲都傳到後世了,名留青史!

  秦朝。

  嬴政聽的肝疼。

  雖然天幕也講述過,那些宦官中也有好的,比如說那什麼蔡倫、鄭和,但東漢的那些宦官們怎麼聽著這麼讓人火氣大呢?

  不過是一群宦官而已,竟然能夠把堂堂皇帝拿捏到如此地步,這都不是偏頗了,這就是純純的眼瞎心盲!

  漢朝。

  劉徹都無力吐槽,甚至還想著,要不然把那些宦官全都趕出皇宮吧,免得又生出亂子。

  但他也知道這其實不太可能,宦官自古以來都有,缺少了那些太監,那皇宮中豈不就只剩下後宮的嬪妃和宮女了嗎?

  所以說,最主要的還是在皇帝身上。

  【可以說,找來朝廷的十常侍作為內應,張角對於官場的那些套路,還是非常懂的,精通官場心理吶,可惜用人不當,被人提前泄密,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起事。

  即便如此,黃巾軍也是一路勢如破竹,眾多州郡失守、大量吏士逃亡,這次起義震動了整個京都,大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

  黃巾起義著實是把朝廷上下給驚到了,於是他們開始手忙腳亂的鎮壓。

  黃巾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明顯缺乏專業的軍事人才領導,因為提前被人泄密,還有其他的原因,後來被朝廷和地方豪強聯合,逐個擊破,慘遭失敗。

  不過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也嚴重打擊了東漢王朝的根基,東漢滅亡的倒計時已經開始,接下來即將迎來三國分立的局面。

  這個時期的三國分立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三國演義》寫的就是這個歷史時期,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也是出自這一時期,比如說劉備,諸葛亮,曹操,周瑜……

  其實,導致這一時期產生三國軍閥割裂的形式,也不僅僅是因為黃巾起義打開了局面,還因為漢靈帝接受劉焉的建議,廢史立牧,使州牧的權利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讓他們獨攬大權。

  刺史本來就有著監察百官,澄清吏治的作用,你這麼一折騰,把權力都放給了州牧,甚至還重用劉姓宗室之人,和那些重臣們。

  這不就是放了一群活蹦亂跳又心懷鬼胎的鴨子出去了嗎?人家得了那麼一塊大肥肉,還能聽你的話?你還能帶追回來嗎?

  「廢史立牧」的推出,可以說,相當於讓那些州牧變成了擁兵自重的「異姓王」,這和當初西周的分封制又有什麼區別?

  想當初漢武帝又是推恩令,削弱諸侯王的勢力,想方設法運用法律奪取他們的爵位。

  又是創立刺史監察那些地方官員和豪族,又是整頓經濟加強集權,辛辛苦苦才把那些權利都集中在中央。

  結果這邊的劉宏揮揮手,又把權力都灑出去了,可以說漢靈帝和那個劉焉,這是在奮力揮著小鏟子,為東漢挖掘墳墓啊。

  以至於到了後期軍閥割據的局面形成,朝廷和皇帝已經徹底成了擺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