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趙匡胤的過失

  「三、軍事改革與強化」

  「儘管宋太祖趙匡胤推崇文治,但作為從烽火中走出的皇帝,他依舊明白軍隊的重要性。」

  「雖然設立了『抑武揚文』的政策,但還沒到刻意打壓的地步。」

  「他在京城開封設立殿前司,專門管理禁軍事務。

  通過『杯酒釋兵權』等手段,將軍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有效防止了武將割據和兵變的發生。」

  「同時,他還重視軍隊的訓練和裝備,提升了宋朝的軍事實力。」

  「杯酒釋兵權?」看到這兒,宋朝那些從龍之臣們,臉上的神色變得嚴肅了。

  趙匡胤有驚喜,但更多的是尷尬。

  驚喜是因為兵不血刃解決了自己最擔心的事情。

  尷尬,則是因為大家都是老兄弟,這麼做多少有些不仗義了。

  不過他們可以體諒自己的難處,能夠放下兵權,那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了。

  但這終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點出來,我趙匡胤不要面子的嗎?

  「四、制度創新」

  「趙匡胤通過『收起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

  以及『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手段,

  巧妙地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強化了中央集權。」

  「五、重視經濟發展」

  「趙匡胤非常注重經濟發展,通過一系列政策鼓勵農業和商業的發展,減輕百姓負擔,使宋朝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

  明太祖朱元璋忍不住讚嘆道:

  「宋太祖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這兒,也忍不住稱讚道:

  「趙匡胤以武將出身,卻能文治武功雙全,開創宋朝基業,實乃一代英主。

  杯酒釋兵權之舉,既顯智慧又穩大局,朕深為嘆服。

  若有機會,朕願與他共飲一杯,共話天下大事!」

  秦始皇嬴政微微頷首,道:「趙匡胤此人,倒也有幾分手段。

  不過他在文化上的推崇和軍事上的改革,與朕的治國理念大相逕庭。

  朕重法家、尚武力,以強國為目標。

  而趙匡胤則卻重文輕武,長此以往,恐將被群狼緩緩吞噬殆盡……」

  視頻里,趙匡胤的身影正在緩緩消失。

  緊接著,進入下一個階段,過失篇!

  「過失篇」

  「過失一、重文輕武。」

  「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政策,雖然有助於防止武將割據和兵變的發生,但這也導致了宋朝軍隊戰鬥力下降。

  尤其是宋朝後來的幾位皇帝,更是將重文輕武發揮到了極致。

  這讓大宋在對外戰爭中,屢次遭受失敗,還被迫簽訂下了許多屈辱條約。」

  嬴政臉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他低聲自語道:「在外有強敵環伺的情況下自廢武功,不出事才是怪事!」

  李世民原本還感覺宋太祖跟自己很像,聊起來應該會很投機。

  可看到這兒,他卻忍不住嘆了口氣,說道:「武備是一國之根基……即便再怕武人謀反,但也沒必要自廢武功吧?

  這不是把整個王朝的國運都給斷送了嗎?」

  軍事實力乃一國家之脊樑,立國之本!

  缺乏武備,空有經濟,也不過是猶如羔羊置身於豺狼之野,隨時可能淪為被分而食之。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文治武功皆為翹楚,但他卻給後代子孫賣了一個大隱患!

  看到這兒,許多人便明白他為何只能排第九了。

  趙匡胤看著視頻里,關於自己重文輕武政策所帶來的後果,也忍不住陷入了沉思。

  他的臉色,開始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而視頻里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仿佛都像是尖銳的箭矢,正在狠狠的刺痛著他的心。

  片刻之後,趙匡胤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低聲自語道:

  「這的確是朕的過失……」

  「朕以為通過抑制武將的權力,就能夠避免割據和兵變的發生,卻沒想到會對後人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被異族欺壓啊……朕怎能讓朕的子孫後代,承受這般的屈辱?」

  「朕要為他們打造一個更加強大的宋朝!朕還是應該再大膽一些!」

  感慨過後,他們繼續看著視頻播發,

  「過失二、對北方民族的政策存在爭議。」

  「趙匡胤在對待北方民族時,採取了一些較為強硬的政策。」

  「例如加重軍糧徵發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民族矛盾,對宋朝的邊疆穩定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這算哪門子過失?要朕看,這做的甚好!」老朱第一個跳了出來,給老趙撐腰。

  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都覺得趙匡胤做的不錯。

  只有經歷過民族大融合的李世民、楊堅等人,覺得趙匡胤做的確實有些欠妥。

  老朱家是堅定的排外者,對異族,那是永遠不可能有好臉色的……

  「上榜理由:

  宋太祖趙匡胤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改革,確保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同時也推動了文化和經濟的繁榮。

  儘管趙匡胤在軍事建設上有所欠缺,但他的治國理念和文治成就仍為後世所讚譽,使宋朝成為了華夏歷史上文化最為燦爛的時代之一。」

  【歷史十大傑出帝王第九位:宋太祖趙匡胤,盤點完畢!】

  一個年輕人,吹了吹手中竹簡上的墨汁,上面赫然記載著關於趙匡胤的事跡。

  他嘆了口氣,對旁邊的同僚說道:

  「宋太祖手段倒是頗為高明,跟我們漢朝的某些策略頗為相似,但就是有些矯枉過正了。

  武人們不得支持,如何又能保家衛國?」

  他身邊的同僚笑了笑,回應道:

  「時代不同,策略自然也不同。

  不過話說回來,那宋朝的文化,看起來似乎比我們漢朝還要繁華呢!」

  「畢竟,宋朝在我們之後啊!」

  ……

  應天府,城中最熱鬧的茶館裡,一群士子正站在二樓窗戶處,熱議紛紛。

  「宋太祖那時還好,雖然重文輕武,但還沒有過於荒廢武備。

  只是後來那些皇帝變本加厲,自己搞死了自己。」

  「是啊!我們明朝雖然也重文,但武備並未荒廢。

  而那些宋朝皇帝過於壓制武將,豈不是自斷一臂?」有人附和道。

  有一個穿著文士長衫的青年,搖了搖手中的扇子,笑道:「趙匡胤之所以如此,無非是怕其他武人有樣學樣,奪了他的皇位。」

  另一個士子插話道:「但趙匡胤的確有些矯枉過正了。

  杯酒釋兵權固然避免了武將的叛亂,但也使得宋朝在面對外敵時屢屢受挫。

  若他能平衡文武之道,或許宋朝的歷史會更為輝煌。」

  「我相信,咱們陛下,肯定能比他做得更好!」

  「噓!小聲點兒,隔牆有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