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肅穆。
自今日起,朝堂之勢徹底改變。
「即日起,任命齊先生為我大唐太師。」
李承乾的聲音在大殿中轟然迴響,如同一記重錘敲在眾人的心坎。
太師之位,仿若璀璨星辰中最耀眼的那一顆,尊貴得令人咋舌。
此乃三師之首,地位高高凌駕於三公之上,那是權傾朝野的象徵,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遙想當年長孫無忌權傾一時,卻也未曾擁有這般至高無上的尊榮。
如今齊先生獲此殊榮,無疑是站在了權力的巔峰,受萬人敬仰。
「秦如召為龍武軍大將軍,賜劍履上殿,遇王不拜。」
此令一出,仿若一道閃電劃破朝堂的寂靜,秦如召瞬間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正二品的龍武君大將軍,身著華麗戰甲,威風凜凜,氣宇軒昂。
那賜予的特殊待遇,劍履上殿、遇王不拜,彰顯出陛下對他的無比器重,也讓他成為朝堂上武將羨慕嫉妒的對象。
「即日起設立南北鎮撫司。」
「改千牛衛為錦衣衛,取消千牛衛一應官職。」
「錦衣衛設立總指揮使及以下職位,總指揮使品級為從二品,先斬後奏,皇權特許,朕給錦衣衛便宜行事之權。」
「即日起,總指揮使由張顯懷擔任。」
這一系列石破天驚的舉措,讓在場眾人驚愕得合不攏嘴。
這新設的錦衣衛,權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慄。
那從二品的總指揮使,掌握生殺大權,手中權力重若千鈞。
麾下不僅人多勢眾,更有皇權賦予的先斬後奏和便宜行事這兩項令人膽寒的特權。
就像一把寒光閃閃、高懸於眾人頭頂的利劍,不知何時會落下,讓每一個人心頭都籠罩著一層無形的壓力。
「臣等叩謝陛下天恩。」
受封之人滿臉洋溢著激動與喜悅,那是一種一步登天的狂喜。
他們跪地叩首,聲音中都帶著難以抑制的興奮。
而台下那些未受封賞的臣子們,心中雖有嫉妒的火焰在熊熊燃燒。
但看向陛下的眼神中,卻逐漸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變得火熱起來。
這位陛下行事果敢決絕,雖略顯衝動直接,卻有著不吝嗇賞賜的豪爽。
那賞賜可不是虛無縹緲的承諾,而是實實在在的榮華富貴。
「現在朕和你們說,你們每個部門接下來要幹嘛。」
李承乾威嚴的聲音再次如雷鳴般響起,在大殿中迴蕩。
讓眾人瞬間從剛剛的思緒中回過神來,朝堂上一片肅靜,只能聽到眾人微微的呼吸聲。
「張顯懷!」
陛下高聲呼喊,聲音在大殿中嗡嗡作響。
「末將在!」
張顯懷步伐矯健,一步上前。
對著李承錢雙手抱拳。神色恭敬而堅毅。
「限你兩日之內,將千牛衛整改成錦衣衛,此事關乎重大,不容有絲毫差池。」
「你還要去統計長安城內大小世家地主的田畝財產,不管其中是否存在爭議,不管對錯與否,所有財產一律查抄。」
「若發現有罪之人,無需經過繁瑣的審訊,直接拖到菜市口斬首示眾,以正國法。」
「若查無實據者,便在長安城中妥善為他們安排安置房,務必讓他們有安身之所。」
「所查抄的所有財產,必須毫釐不差地送到戶部,由戶部仔細清點核對,登記入冊後歸庫。」
李承乾的每一個字都如軍令般威嚴,不容置疑。
「末將領命!」
張顯懷領命後,便退了回去。
但這是陛下的信任,他定當全力以赴。
「戶部尚書何在?」
陛下的目光如炬,掃視著群臣。
「戶部尚書李煒參見陛下!」
一位身著官服的中年男子穩步走出,他約摸四十多歲,面容沉穩,目光堅定,每一步都帶著一種穩重與威嚴。
「朕剛剛說的你可都聽見了?」
李承乾注視著他,眼神中透著威嚴與期待。
「微臣領命!」
李煒語氣堅定,聲音洪亮,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
這不僅關係到朝廷的財政收入,更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容不得半點馬虎。
「秦如召!」
李承乾再次下令,聲音在大殿中迴蕩。
「末將在!」
秦如召高聲回應,聲震屋瓦。
「從現在開始,長安城進入戒嚴狀態,只准進,不准出。」
「你帶領三大營將士與龍武軍,日夜不停地在城中巡邏。」
「不得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人,務必保證長安城的安全,不許一人出城。」
「末將領命。」
秦如召抱拳領命,他神情肅穆。
長安城的安危此刻繫於他一身,他定不負陛下所託。
「裴行儉!」
陛下看向一位大臣,目光中透著信任。
「臣在!」
裴行儉出列,身姿挺拔。
「你現在是工部尚書,朕命戶部撥款,你要在長安建造青磚廠、水泥廠。」
「招募那些沒有生活來源的百姓以及不良人做工,給予他們的報酬要和咸陽城內工匠相當,不可虧待他們。」
「今年年底,朕要看到大唐水泥路完工,成為我大唐的一大創舉。」
「明年,朕要看到長安城牆堅不可摧,守護我大唐的子民!」
「微臣遵旨!」
裴行儉目光堅定,任務雖然艱巨。
但他充滿了信心,這是為大唐建功立業的絕佳機會,他定要讓長安城煥然一新。
「責令農業部快速擬個章程,在今年合適的時間將研發的最新品種土豆、紅薯、玉米分發給長安百姓。」
「長安所有土地良田,無論土地肥沃還是貧瘠,三年內都要種植這三種作物。」
李承乾的目光中透著對農業發展的殷切期望。
「是陛下!」
農業部官員領命,這三種作物對於大唐的意義重大。
李承乾這一連串的命令下達,老臣們對前面的安排還能理解。
畢竟官場沉浮多年,對於權力更迭、軍事部署和工程建設等事宜也算熟悉。
可當聽到土豆、紅薯、玉米這些陌生之物時,他們皆面露疑惑,眼中滿是茫然,交頭接耳地低聲議論起來。
房玄齡作為朝中德高望重的重臣,心中的好奇再也按捺不住,他向前邁出一步,躬身行禮。
「老臣敢問陛下,土豆紅薯玉米都是些什麼作物啊?怎麼我們從來沒聽說過呢?」
李承乾坐在龍椅上,看著房玄齡,微微一笑,他早料到這些老臣會有此疑問。
他的目光在朝臣中緩緩搜尋,最後落在了一個年輕人身上:「房相不知道很正常,站房相後面那個年輕人,我記得你叫陳浮生是吧,你是咸陽國立學院這一批最優秀的學子?」
「回稟陛下,微臣是陳浮生。」
年輕人恭敬地走出,他身姿挺拔,氣質儒雅,向李承乾深深拱了拱手。
神色間透著自信與謙遜。
「好,那就由你來給朝堂上的老前輩們解釋一下什麼是土豆紅薯玉米吧。」
「是!陛下!」
陳浮生應道,轉身面向眾臣。
陳浮生微微躬身,向各位老臣行禮後。
清了清嗓子,開始解釋:「各位前輩,所謂土豆、紅薯、玉米,這可都是陛下在咸陽精心研發的神奇作物。」
「這些作物凝聚了陛下和眾多學者的心血,是智慧的結晶。」
「它們由農業部每年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和品種的換代更新。」
「在座各位來自咸陽的同僚們都很清楚,我們在咸陽,每餐飯食幾乎都有這些東西。」
「就拿紅薯來說,它是去年研究成功的品種。」
「在進行大規模種植後,經過嚴格的統計,畝產平均達到了一千五百斤!」
「這產量,遠超大唐現有作物。」
房玄齡聽到這裡,不禁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震驚之色。
他下意識地打斷陳浮生:「後生,容老夫打斷你一下,你剛剛說的是這個叫紅薯的作物,平均產量每畝在一千五百斤?」
陳浮生鄭重地點了點頭:「是的,房相,每畝在一千五百斤左右,這還是去年的數據。」
「在農業部學者們的不懈努力下,今年新發的種苗經過試驗田的精心培育和測試,預計產量應該可以達到每畝兩千斤出頭。」
「這產量的提升,便是農業部努力的結果。」
此言一出,仿若一道驚雷在朝堂上炸開,整個朝堂瞬間震動起來。
別說是房玄齡了,朝堂上的老臣們有一個算一個,眼睛全都通紅了起來。
那是激動、興奮與難以置信交織而成的神情。
李靖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一步跨上前,他的聲音因興奮而微微顫抖:「小友,這東西這麼高的產量,那儲存情況如何?容易壞嗎?」
陳浮生微笑著搖了搖頭:「李老將軍,紅薯、土豆、玉米這三種作物可都是大唐的寶貝。」
「它們可以保存的時間極長,不僅不容易壞,而且生命力頑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很強。」
「無論是乾旱還是洪澇,它們都能頑強生長。」
李靖聽到後,胸膛劇烈起伏,他仿佛看到了大唐軍隊的未來。
如果用這玩意兒作為軍糧,能保證每個將士都吃飽,那大唐的軍隊必將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再也不用擔心糧草供應問題,大唐何懼外敵,必將威震四方。
李靖話剛落音,魏徵就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
他的眼神中透著急切與渴望:「小友,哦,不,閣下,你說的可是真的?每畝一千五百斤?」
陳浮生再次認真地點了點頭:「諸位不信可親自去咸陽看看。」
「或者直接問問周圍這些來自咸陽的學生,千真萬確,絕無虛假!我以我的性命擔保。」
聽到陳浮生這確切的答覆後,魏徵整個人像是失去了支撐,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他老淚縱橫,聲音哽咽:「天佑我大唐啊!」
「平日裡那些小麥和粟,產量能有一石已經是豐收年景了!」
「現在光是紅薯的產量就有一千五百斤,這都快要十五石糧食了啊!
這是上天恩賜給我大唐的寶物啊!我大唐百姓的好日子要來了!
有了這些東西,我大唐從此以後,再也不怕任何天災人禍!
百姓再也不用為飢餓所苦,再也不用眼睜睜看著親人餓死啊!」
魏徵已經完全失態了,這位一向剛正不阿、沉穩冷靜的老臣,此刻就像個孩子般坐在地上,又哭又笑。
為大唐的未來而欣喜若狂,那是對百姓能過上好日子的由衷期盼。
房玄齡看著魏徵,心中雖也激動不已,但他努力克制著自己的情緒。
他歲數高了,生怕自己一個激動會出什麼意外。
他穩了穩心神,對陳浮生說道:「陳大人,既然紅薯的產量已經那麼高了,那麼玉米和土豆的產量幾何?」
這一次,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大氣都不敢出,認真地豎起了耳朵,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陳浮生。
仿佛他即將說出的是關乎大唐生死存亡的機密,生怕遺漏了什麼重要信息。
「土豆和玉米的畝產都沒有紅薯高,玉米的畝產平均在七百斤左右,土豆的畝產在一千兩百斤左右。」
陳浮生說道。
「至於為什麼不全部種紅薯,是因為科學院的規定。」
「人是不能一直吃紅薯的,雖然紅薯可以解決飢餓問題,但如果長期只吃紅薯,人體會缺乏一些必要的營養,那樣就會生病。」
「土豆的話倒是可以多吃一些,但一直吃肯定也會吃膩。」
「所以三種作物輪著吃,就足夠百姓活命了,也能保證百姓的身體健康。
這些新名詞,像農業部、科學院、營養、研究之類的,對於這些貞觀老臣來說雖然有些陌生和難以理解。
但他們此刻都清楚地知道,這三種糧食,都是上天賜予大唐百姓的救命之物,是能讓大唐長治久安的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