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令人驚嘆的強大啊!」
美國海軍哥倫布號二級戰列艦的甲板上,前國務卿,現任總統特使丹尼爾.韋伯斯特舉著望遠鏡驚嘆道。
他們就是客人。
這場攻克鹿兒島的大戲也是為他們而演的。
為了早日拉來一個能夠掏出巨額資金修建鐵路的大金主,約翰.泰勒總統不但向大明派出友好使團,委託剛剛辭職的國務卿充當特使,甚至為了體現鄭重,還派出了一支龐大的訪明艦隊,這支艦隊囊括美國幾乎五分之一的海軍戰艦,或者更誇張些說美國海軍二分之一的主力艦……
呃,雖然只有兩艘戰艦。
話說這時候的美國海軍還是很悲慘的,他們在這些年裡只增添了一艘真正的主力艦,也就是著名的賓夕法尼亞號一級艦,雖然被英國人火燒白宮刺激了一下之後,美國國會雄心勃勃地批准了十四艘大型戰列艦的建造計劃,但很快這些吝嗇的資本家們就熱情過去,然後絕大多數戰列艦都造了半截不造了,或者造出來就扔到碼頭不管了,畢竟維護一支艦隊其實比造一支艦隊更貴。真正造出來並服役的寥寥無幾,而且就算服役了也都很快退役並扔在碼頭自生自滅,只有需要時候才匆忙維修一下再開出來,比如一八三七年終於建成的,堪比瓦爾密號,勝利號,至聖三位一體號之類明星的賓夕法尼亞號這時候也不在現役了。
倒是這艘九十炮的哥倫布號一直奔波各大洋體現美國的存在。
原本歷史上來華的也是它。
美國海軍現役戰列艦還有一艘七十四炮的三級艦德拉瓦號,原本歷史上到明年也退役了,而除了強大的,擁有一百三十門炮的賓夕法尼亞號被扔在碼頭閒置或者說轉為hulk船……
這個與綠巨人同名的詞,包含有很多種意思,有當監獄的,有居住水兵作為宿舍的,當火藥倉庫的,也包括還沒完全建好就放棄的,總之就是把沒有水兵帆索火炮的船扔在岸邊廢物利用。而除了這艘強大的一級艦,美國海軍還有包括九十炮的富蘭克林號,七十四炮的華盛頓號,佛蒙特號,新罕布夏號等七艘戰列艦也是這樣,其中紐約號,維吉尼亞號甚至從造出殼子就沒服役過,至於紐奧良號等艦根本沒造完就拉倒了。
所以哥倫布號就是目前美國海軍兩大主力艦之一。
而且還是最強大的。
而同行的另外一艘則是更加大名鼎鼎的憲法號,這艘以二級艦身板冒充護衛艦虐菜的不要臉戰艦,和其他幾艘同樣不要臉的超大號護衛艦,就是美國海軍目前的主力,遠洋航行訪問或者武裝干涉都靠他們。
其實這樣的船總共加起來也不超過十艘。
這時候大多數都在巴西用以警告烏拉圭戰爭的各方。
「很顯然我們的朋友有些強勢,我們在宴會上很難排一個好座次,國會應該給我們一支真正的海軍,而不是一支還需要別人拖著才能橫渡太平洋的扈從。」
艦隊司令比德爾准將說道。
他們其實是明軍戰艦拖著從美國一路航行而來,而這兩艘戰艦上則負責為兩艘明軍戰艦裝載煤炭,明軍提前在包括巴拿馬城在內沿岸港口囤積了足夠的優質煤炭,然後在巴拿馬城最後塞滿四艘戰艦。這才在沒有洋流和季風幫助的情況下,拖著他們以五節的平均速度緩慢航行到了基隆,在基隆補充煤炭後乘著黑潮直接北上鹿兒島參觀這場大戰。和此刻這支正在炮擊鹿兒島的強大艦隊相比,美國海軍無疑就像個小配角,他們整個海軍加起來都趕不上懿律的那支艦隊呢!
呃,懿律的第一支艦隊。
「詹姆斯,我們隔著半個美洲和整個太平洋呢!」
韋伯斯特拍拍他肩膀笑道。
「將軍閣下,他們邀請我們參觀他們的登陸戰!」
一名軍官喊道。
「前進!」
比德爾准將揮手說道。
這時候明軍對岸防炮台的轟擊已經結束,島津家在海邊的不多幾門岸防炮徹底被摧毀,實際上就連他們的炮台都被六寸炮彈轟成廢墟,解決了這些障礙後,明軍艦隊開始向前駛往甲突川河口。而島津家那些準備抗登陸的士兵,在見識了明軍炮火之兇殘後,很明智地放棄了抵抗登陸,緊接著退回城山上的鹿兒島城,就在最後一批背後插著旗子的士兵進入城內一刻,明軍陸戰一旅的登陸也開始。
這一次登陸作戰的就一個旅。
打個薩摩藩還需要動用超過一個旅的海軍陸戰隊完全就是誇張了。
在哥倫布號和憲法號上那些美國使團成員和水兵們矚目中,陸戰一旅的士兵划船沖向岸邊,很快隨著一個營登陸並迅速控制碼頭,那些早就等候的運輸船登岸,開始卸下一門門大炮和彈藥物資,而那些已經登岸的士兵則迅速完成集結,然後步炮兩軍開始向不遠處的城山進軍。就在他們抵達城山並完成列陣後,岸邊的一艘艘戰艦上六寸炮口緩緩昂起,壯觀的火焰再次噴射,一枚枚九十斤重炮彈呼嘯著劃破空氣,在鹿兒島城上炸開一團團恐怖烈焰……
呃,這座可憐的小城堡,距離海岸其實也就一千多米。
爆炸的火光瞬間吞噬鹿兒島城。
很顯然剛剛躲進城內的守軍,是不可能在這種炮擊下守住的,雖說明軍的六寸炮裝黑火藥那威力頂多也就是個二戰一零五炮級別,理論上轟擊一座城的效果不大,可問題是這鹿兒島城也太小了。倭國所謂的城無非就是個地主家的大宅子,真要算起來連個驛城都不一定趕得上,中國隨隨便便一個小縣城都比它們大,這種袖珍城那哪架得住這種級別的炮擊。僅僅轟了不到五分鐘,裡面的守軍就悍不畏死地衝出來做決死突擊了,由一個頭上帶著造型誇張而詭異頭盔的將軍帶領,一大群身上穿盔甲的武士,再加上幾百名低級武士和足輕,甚至還有二三十名騎兵一起衝出來,高舉各種武器吶喊著發起進攻,然後……
然後他們就木有然後了。
一個旅的三千多後膛擊針步槍對著他們呢!
這些英勇的武士們最終全部倒在了距離明軍一百米處。
那個將軍同樣被亂槍打死。
緊接著列隊的明軍踩著滿地死屍進入殘破的鹿兒島城,隨著一面龍抱日月旗在城山上升起,薩摩藩的藩城就這樣歸了大明,包括薩摩藩的藩主島津齊興也被擊斃,另外還有他最寵愛的兒子島津忠教,最主要大臣調所廣鄉,全都一起戰死在鹿兒島。不過他的另一個兒子島津齊彬這時候並不在鹿兒島,薩摩藩不只是鹿兒島這一座城,實際上整個九洲島東南角一帶都是島津家的領地,因為明軍攻破鹿兒島城的速度太快,其他那些擁有封地的高級武士都還沒趕到呢!
總之鹿兒島城就這樣被攻克。
「特使閣下,有沒有興趣一起去江戶呢?」
大明外交部美洲司主事李誠登上哥倫布號,帶著熱情而又誠摯的笑容對韋伯斯特說道。
「或許貴國同樣可以獲得一份條約。」
緊接著他補充道。
「為什麼不呢?作為朋友,美利堅合眾國的海軍士兵們,非常願意和大明海軍士兵們聯合作戰,共同用大炮懲罰那些敢於不尊敬貴國皇帝陛下的傢伙,以此來作為我們獻給貴國皇帝陛下的禮物。」
韋伯斯特眉開眼笑地說。
這是邀請他們共同對倭國作戰啊!
同樣也代表著和倭國談判時候,美國也可以跟著分一杯羹,這可以說是送上門的禮物,而他們根本不需要做什麼,只要讓哥倫布號一起過去開幾炮,然後水兵組織一個陸戰隊和明軍一起登陸就行。以明軍的戰鬥力,也根本不需要他們真正參戰,可以說純粹白撿勝利,然後雙方談判時候美國就可以參加了,就算分賠款分不了幾個,但卻可以藉此機會逼迫倭國通商,好歹這也是一個幾千萬人口的國家,哪怕僅僅是跟著大明一起分一杯羹,對於美國來說也是很令人興奮的。
話說這可是大名鼎鼎的黃金國啊!
「那就有請了!」
李誠笑著說道。
「陛下,這樣太便宜美國人了吧?」
而就在此時,南京玄武湖翠洲新建的一座小樓內,大明外交部尚書林升疑惑地問神皇。
這時候玄武湖翠洲已經恢復為禁苑,而其他各洲則變成公園,讓老百姓可以隨便遊玩,因為皇宮還沒有建成,神皇依舊住朝天宮,不過多數時候還是住在翠洲,反正他也沒有三宮六院,無非就是幾十個女侍從,也用不著太大的地方,基本上一座稍大點的小樓就能解決了。而且那些女侍從也不是一直伺候,她們就跟服務員一樣是輪班的,二十四小時三班倒,不值班時候回家都行,這裡面也沒有神皇的禁臠,實際上以神皇那幾百歲的年齡,對於這女色的問題上已經很淡了。
唐朝時空屬於發qing期,而到南宋時空就已經沒那麼嚴重了。
畢竟算起來他也都超過五百歲了。
到這種年齡對女人什麼的,已經快要失去興趣了,而且目前的他已經能夠自己控制內分泌,以避免自己因為審美疲勞而重蹈某些帝王覆轍,總之此時的神皇無論對美女還是美少年都沒太大興趣。
當然,他要是有需要的話,無非就是換張臉溜出去而已。
但神皇是不近女色的……
呃,也不近男色。
「沒什麼大不了!」
神皇淡然地說道。
既然這樣林升也就不好多問了。
他當然不知道,這只是因為神皇覺得自己一個人禍害倭國太慢,準備把倭國變成一輛公交車而已,不僅僅是美國人,未來他還要引導法國人,英國人甚至歐洲其他國家,一起去****可憐的倭國人民,把倭國變成原本歷史上咱大清的角色,各路豺狼虎豹一起上。這也是他直到現在還不擴大東南亞屬國的原因,包括緬甸在內那些小國也是,大明和大明罩著的那些小國肯定別人無權伸手了,畢竟大明海軍不是他們能招惹的。
但那些不在大明屬國體系的,比如說倭國,汶萊,亞齊等等這些傢伙就不一樣了。
不能向大明屬國侵略。
但卻可以加強對這些小國的侵略啊!
那些歐美殖民者總要找些目標發泄自己多餘的精力,他們就靠殖民地過日子的,那些成為大明屬國的已經明確打上大明標籤,在打不過明軍艦隊的情況下肯定不能碰,但那些不屬於大明的,就肯定變成他們爭奪的肥肉了,因為數量有限他們肯定會更激烈地爭奪這些地盤,同樣因為地盤有限他們也會更殘酷壓榨這些地方,最終就是這些地方過得更悲慘。
反正楊豐短時間內還沒什麼興趣對這些地方下手,那麼交給歐洲殖民摧殘一下也沒什麼壞處。
他要的無非就是這些地方人口減少,自己沒空出手的情況下,交給這些歐洲殖民者出手也一樣,反正最後人口的減少是沒區別的,而他帶著美國人打開倭國大門,並且逼著倭國簽某些喪權辱國的條約,就是告訴那些歐洲殖民者,這裡又有一隻肥羊可以宰了,楊神皇慷慨地邀請各路朋友一起到倭國吃大餐。同樣也以此告訴其他殖民者,在這東方目前來講他已經吃飽了,他就像飽餐一頓的獅子一樣趴在野牛的屍體旁,看著自己的小弟啃食肥肉,以此告訴周圍那些徘徊不去的鬣狗們,他已經可以和別人分享食物了,他已經有點吃撐了,剩下的那些你們可以一起吃了。
而對於那些小國來說,想獲得大明的庇護也很簡單。
信仰神皇就可以了。
信仰神皇的自然就是神皇的人,不信神皇而信那些異端的,有什麼資格得到神皇的庇護呢?被殖民被剝削被****那是活該,就算全死光也不關神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