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鬥開始之後,王瑾便顧不上胡思亂想了。他輕車熟路地摸掉了鄉勇的崗哨,這些鄉勇並未在背後建立堅固的工事,沒有壕溝,只有木柵遮護,王瑾等人直到劈開木柵時才被鄉勇發現,但是已經晚了,打頭的幾個人幾斧便將並不結實的木柵砍開了缺口,眾人一擁而入。
王瑾等人每人攜帶了一隻陶罐,裡面裝著油脂和木炭、硫黃。四川、甘肅、青海都有硫黃出產,因此陝西明軍中硫黃的存量很大。攻進營寨之後,他們便砸碎陶罐,放起火來。一時間,鄉勇們四下逃竄,亂作一團。不一會兒,西邊也著起火來,顯然劉芳亮也得手了。
王文昌能組織兩千鄉勇跨縣作戰,當然不是泛泛之輩,這些鄉勇有半數是其他士紳轄下的,純屬湊數,而他自家的鄉勇則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尤其是他的家丁,戰鬥力並不次於官軍的戰兵。一聽說有人夜襲,王文昌立刻命令自家的鄉勇們,分二百人去對付背後的流寇,其餘人緊盯河灘,防止流寇偷渡。
火起就是信號,李自成、劉宗敏、辛思忠等人開始行動了。今夜月色蒙昧,正好作為掩護,而火光又標明了鄉勇的位置。但是畢竟鄉勇們不瞎,幾百人在河中移動還是看得出的,當即便有人放銃示警,隨即,各種火銃便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
這些鄉勇的火器水平也很一般,實際上,大部分明軍的火器水平都談不上有多好。黑暗之中,他們既不瞄準,也不注意控制後坐力,無一例外地打得過高,闖營士卒都是貓腰行動,子彈全從他們頭頂飛過去了,倒是胡亂射來的弓箭殺傷了一些闖軍。最可慮的還是敵人的炮兵,鄉勇們裝備了一些虎蹲炮,還有一些私鑄的小型雜式火炮,技術水平類似於洪武年間的碗口銃,不管這些炮多簡陋,終歸是炮,在近距離挨上這麼一下也得倒下一片人。到了三十步的距離,闖軍齊聲吶喊,沖了上去。
鄉勇們點放火炮,但效果只能算差強人意,原因在於炮手的素質和火炮、彈藥質量都實在太差了。有一部分炮彈過大,塞不進炮膛,需要用錘子砸進去,時間既短,黑夜中鄉勇們又手忙腳亂,根本來不及發射。有的炮彈則過小,導致火藥動能大量浪費,威力大減。鄉勇們使用的火藥大多是自己私配的,即便是官庫出來的火藥,質量也參差不齊,再加上保管不善導致受潮,很多火藥燃燒不充分甚至根本點不著。由於火炮的規格五花八門,裝藥自然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全憑炮手的經驗,裝得少了不過就是威力太小,裝得多了就可怕了。小作坊出來的劣質火炮本就多有沙眼,陝西是產煤大省,民間冶鐵多用煤,又極少經過煉焦,導致鐵的硫、磷含量過高,鐵質過脆。用這樣的鐵以粗糙的工藝鑄出來的山寨火炮,再加上裝藥過多,結果也就可想而知。有兩門火炮直接炸了膛,碎鐵橫飛,當場打死了五個鄉勇。
闖營士兵隊形稀疏,托鄉勇們低劣火力的福,傷亡不算太大。鄉勇們挖的壕溝也欠合理,挖出來的土堆在壕溝北側,木柵卻在南側。本意是設置雙重防禦來阻滯敵人,但是他們的火力不行,在敵人破壞工事的時候並不能施以有效的打擊。劉宗敏帶著一隊鐵鍬隊,將土鏟回壕溝中,當壕溝被填平一半,闖軍便沖了上去,劈開木柵殺入營中,放起火來。
在白刃肉搏階段,還是能看出鄉勇們的訓練成果,他們十分頑強地結陣拒戰,用長矛以木柵為掩護向闖軍刺擊,闖軍的進展十分艱難。這種戰鬥沒有取巧的餘地,只有面對面的砍殺,以命換命,看誰更凶更狠。由於突擊隊造成的混亂,鄉勇們已經無法再用火力封鎖河灘了,田見秀率領大隊人馬全線進攻。
王文昌親自率領自己的家丁投入反攻之中,他很準確地判斷出,背後的混亂只是小股襲擾部隊造成的,真正的主攻方向在正面,所以把自己部下的核心力量全都布置在了面向河灘的方向。在家丁隊的督陣下,鄉勇們沒有因為遭遇夜襲而崩潰,而是比較堅決地採取了抵抗,因此造成了闖營不小的傷亡。但闖營有一個最關鍵的優勢,那就是人數優勢,雖然在總人數上雙方大致相當,但鄉勇們只有半數是王文昌的嫡系,其餘都是湊數的。一旦闖營突破了河灘,在數量上就能壓倒鄉勇。
而且王文昌忽略了一個問題,佯攻和主攻都是相對的,如果他對佯攻的方向置之不理,佯攻就會變成主攻。王瑾和劉芳亮見王文昌並未對他們採取及時的措施,便更加肆意地在營內衝殺縱火,他們面對的都是跟著來湊數的其他村寨的鄉勇,根本沒有絲毫防範夜襲的準備,在一片混亂中四散奔逃,不少人逃到了王文昌和李自成交戰的戰場上,擾亂了王文昌的隊伍。
不過,這一切都不是身在戰場上的每個人能知道的,他們只能看見面前的敵人,不殺死敵人,敵人就會殺死自己,他們只知努力殺死面前的每個對手,直到那個臨界值的到來。
腹背受敵的感覺加劇了鄉勇們心中的恐懼,不斷有人叫嚷「敗了敗了」或者「投降不殺」,儘管王文昌竭力維持隊伍,但是鄉勇們依然感覺四面八方都是流寇,恐懼不斷蔓延。終於,當李自成親自率領的一支突擊隊在戰線上打開了一個缺口,並且斬殺了王文昌的一個侄子之後,鄉勇們的士氣開始瓦解了。
越來越多的鄉勇選擇掉頭逃跑,越來越多的流寇衝進了鄉勇的隊伍中。王文昌帶著自己的家丁隊還在拼命,只聽一陣轟鳴,近距離打放的一排三眼銃將他的家丁擊倒了七八人,緊接著,幾十名流寇揮舞刀盾衝殺過來,為首的正是辛思忠。此時辛思忠已經換上了一身甲冑,手執大刀,當者披靡。王文昌也不敢再戰,在家丁的保護下向南撤退,但越來越多的流寇黏了上來。
家丁們拼死抵抗,雖然也殺傷了不少對手,但還是一個個被擊倒。終於,王文昌身邊的人群散開了,八隊的士兵們一擁而上,展開了混戰,一個叫賀蘭的小管隊手起刀落,把王文昌的人頭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