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名稱問題

  眾頭領事先計議的時候就估計,雖然莊內應該有一些火器,但是水平不會太高,更不會有精銳的火器手。果然,流寇們剛一進入視線,鄉勇們便噼里啪啦地開火了。三百多年後的網絡上,經常有人說大明火器世界第一,如果從數量上看的話,確實如此。明軍中的精銳火器部隊也是能夠與同時期的歐洲軍隊一較高下的,但是大部分的明軍運用火器的水平都很低,更不要說這些鄉勇了。首先是武器彈藥就是粗製濫造,質量沒有保證。其次是缺乏訓練,開火的時候無視射程,而且不做瞄準,朝著大概的方向隨便打。再加上裝彈速度緩慢,也不會齊射,這種程度的火槍還不如弓箭好用呢。但是明軍也同樣無法保證弓箭的質量和弓箭手的訓練,總體來說,大明朝的大部分部隊中,無論官軍還是鄉勇,在火銃和弓箭上都是笑話。

  八隊在綏德繳獲了不少盾牌,也分給七隊一部分。兩隊各出一百人,一半舉著盾牌防護,一半用獨輪車推土,一路衝到壕溝前,將土倒了進去。壕溝並沒有被完全填平,還有兩三尺的深度,但是竹籤蒺藜都被蓋住,人完全可以通過。王文耀、李自成、劉宗敏指揮的突擊隊齊聲吶喊,沖了上來。

  鄉勇水平低下的射擊並沒有殺傷多少農民軍,但是他們有更好的裝備,寨牆上擺放著三門土炮。這種最簡單的前裝滑膛炮可謂歷史悠久,直到二十世紀還在中國農村很常見,大多為鐵質,甚至還有木質的。純手工打造,質量如何全看師傅的手藝,彈藥也是五花八門,就沒有不能發射的東西。

  三門土炮在突擊隊衝上來時相繼打響了,發射出來的東西包括鐵製和鉛制的火銃子彈、碎石、鐵釘等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開炮的距離還是稍遠,火炮的威力也不夠,有的彈丸用盾牌就能擋住,但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有十幾個人死傷,有的人被打得頭顱粉碎、肚破腸穿,死狀十分可怖。李過用盾牌遮護李自成,一塊石頭砸在盾牌上,李過一個趔趄栽倒在地。

  突擊隊都是七隊和八隊最勇猛的人組成的,這種傷亡根本嚇不倒他們,絕大部分沒受傷的人甚至輕傷員都繼續向前衝去,但也有幾個人掉頭逃跑。剛跑出幾步,一支羽箭正中跑得最快那人前胸,王瑾吼道:「都給我回去!後退者死!」

  寨牆高約一丈,李自成他們在綏德的武庫里找到過這種高度的雲梯,但是大多蟲蛀發霉,而且太過笨重,不適合帶著長途行軍。所以他們用飛鉤攀爬,一個鉤子加一條繩子,十分簡單,劉宗敏和營里都幾個鐵匠就能做。農村的孩子慣於上房上樹,抓著繩子爬一丈的高度輕而易舉,難辦的是牆上的鄉勇。農民軍衝到牆下,鄉勇們便把石塊噼里啪啦地砸下來,這麼近的距離上,射箭也是一射一個準。火器來不及裝填,都扔在了一邊。八隊從綏德帶來的火銃,倒是都老老實實地到了射程之內才開火,戰前王瑾反覆恐嚇,誰要是敢在離寨牆超過三十步的地方開火,回來就等著掉腦袋吧。八隊使用的火銃基本上都是三眼銃,與其說是火銃,倒不如說是能開火的大鐵棍子。三眼銃在明軍之中能大量裝備,自然有它的優勢,操作簡單,價格便宜,也比較耐操,還能當近戰武器用,王瑾過去當明軍時也挺喜歡這種武器。但要說射程和精確度……算了,不提也罷。在三十步的距離上開火,能不能打死敵人也得看運氣,這還是因為敵人是不披甲的鄉勇,如果是身披重鎧的精銳家丁或者女真武士,從遠處射來的三眼銃彈丸頂多讓他們像剛才的李過一樣摔個跟頭。再加上明末的火器大多偷工減料,王瑾過去使用三眼銃時,一般都是在十步以內才開火。能傷到敵人自然最好,如果不能,掄起來就照敵人腦袋砸下去。

  過溝、爬牆的過程中,石塊、檑木雨點般打下,還有滾燙的開水熱油潑來,爬牆的人不斷被打倒。但農民軍蜂擁而來,很快就有人登上了寨牆。高傑第一個爬上牆頭,一刀砍在一個鄉勇腿上,但另一個鄉勇揮棍在他肩頭重重一擊,高傑大叫一聲,從寨牆上摔了下去,地上的土質較軟,他很幸運地沒受重傷,但也跌得七葷八素,感覺屁股都不是自己的了,半晌都站不起來。其他掉下來的人就沒這麼走運了,有崴了腳的,有斷了腿的。

  這時,寨子的北門和南門打開了,各有一隊鄉勇殺了出來。鄉勇敢出寨反擊,倒有些出乎李自成等人的預料,不過農民軍的軍官中有大量的官軍老兵,對這種基本的變故還是有預案的。王瑾在中軍帳內打出一面藍旗,左右搖動,劉芳亮與賀宏器各帶一路人馬,分別迎戰北側和南側的鄉勇。

  兩隊鄉勇各有三百人左右,而且士氣不錯。就算是楊姓和高姓的人,也擔心流寇破莊之後受到傷害,一旦涉及保衛家園,老百姓的鬥志總是不容小覷的。雙方廝殺得十分激烈,農民軍占不到什麼便宜。

  很難給王瑾現在所在的集體一個準確的名字。叫義軍,太過高大上了,王瑾自己都不覺得自己是義軍。義軍是要弔民伐罪,解民倒懸的,而他們充其量算劫富濟貧,而且不可能保證殺掉的每一個人都罪有應得,比如說今天,死掉的人里就會有很多是稀里糊塗跟著上戰場的普通農民。叫流寇,未免貶低太過,他們的紀律可比官軍好得多了,論歷史貢獻更非官軍能比。叫農民軍?雖然大部分成員是農民出身,但骨幹卻沒有幾個是農民,反倒是他們今天的對手,幾乎清一色是農民。叫「流民軍」或許更恰當一些,但是又幾乎沒人用這個詞。

  也罷,還是先叫他們農民軍吧,等到所有的造反隊伍都統稱為「闖軍」的時候,也就沒這些麻煩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