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瑤亂

  廣東北部、湖廣南部一帶的山區中,生活著大量的瑤民。現在廣東連州八排二十四沖的瑤人已經開始和官軍衝突起來,按照原本的歷史,瑤人將參加崇禎九年的湘南礦工暴動,在崇禎十二年還會在廣東發動更大規模的暴動,一直持續到崇禎十五年年末。

  而且這個「結束」還不是說瑤人不暴動了,而是官兵放棄圍剿了。明軍集結廣東、廣西、湖廣、江西、福建五省的數萬兵馬,也沒能把瑤民剿滅,反而屢屢敗績,連廣東副總兵陳鵬都被打死了。

  崇禎十五年的年底,李自成和羅汝才剛剛在郟縣打敗孫傳庭,趕走左良玉,占據襄陽,馬上就要割據建國了。張獻忠向著武昌殺來,清軍入關劫掠,與袁時中交戰於海州。大明朝這條破船四處漏水,崇禎早已焦頭爛額,實在是沒有餘力再去管瑤民,也就只好視而不見。南明時期,還有不少瑤民參加過抗清,本地的義軍還有忠貞營、李定國都和他們合作過。

  把瑤民暴動解釋成「民族仇殺」純屬放狗屁,否則的話,崇禎八年有瑤亂,崇禎十二年到崇禎十五年也有瑤亂,中間那三年瑤民在幹什麼?放假休息?無非是因為這三年裡發生了臨武、藍山礦工起義,瑤民不在廣東暴動,改去湖南暴動了。如果說這是民族仇殺的話,領導礦工暴動的劉新宇、郭子奴不是漢人嗎?還有南明時期逃到瑤峒尋求庇護的堵胤錫就不是漢人嗎?帶著忠貞營在粵北抗清的劉希堯就不是漢人嗎?為什麼瑤民和他們就能合作呢?

  何況瑤漢之間的界線本也不那麼分明。在平原地帶居住的瑤人,接受官府直接管轄時間長了,就有可能成了漢人,而逃避租稅的漢人流民進了山,就往往變成瑤人,雙方之間也時有通婚,瑤人中會說漢話的大有人在。海南的黎族、浙江的畲族等,都有這樣的情況。民族這個東西,實際上就是你自認為是什麼族,你就是什麼族。用語言、宗教、外貌、風俗這些指標來區分還算合理,往血統、源流上掰扯細緻了都是扯淡。

  但是,忽略民族問題也是不行的。農民起義里,能夠不殺不搶的終究是少數,就算是闖營,也不過是在有飯吃的時候不殺不搶。一旦發生暴動,劫掠是難免的事情,百姓之間發生武裝衝突,必然會黨同伐異,各自抱團,民族、語言、籍貫便是最容易團結鄉黨的旗號。

  所以,在多民族混居的地區,當社會秩序混亂,非常容易就會出現以民族為號召的團伙,並且互相攻殺。不光是不同民族之間,就算在漢人內部,土籍和客籍打得一樣凶。民國的時候,陝西的國民軍打河南的紅槍會,紅槍會都能用「殺老陝」把鄉勇民團煽動起來。河南人和陝西關中人同屬於中原官話區,可以直接交流,只不過口音有差異,尚且能形成這樣的隔閡,就更不要說操不同語言的民族之間了。

  策劃暴動是王瑾的長項,但控制暴動可就難得很了。闖營沒有財政基礎來支撐,無法解決瑤民的生計問題,所以聯合瑤民一起暴動沒問題,但暴動之後沒法在瑤區建立政權,也是白饒。除了牽制、削弱明朝的力量之外,只能造成破壞而已。

  王瑾還是比較心寬的,解決不了的問題乾脆就不管了。現在瑤民已經開始暴動了,他既提供不了幫助,更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控制和約束。既然如此,他就專心搞好自己的計劃便是了。

  即便如此,他還是派出了黃士欣這一隊人,任務是和瑤民建立聯繫,就算現在管不了,將來終究還是要管的。井岡山地區需要供鹽,夔東闖軍要向廣州輸送大黃,這兩條貿易路線都需要經過連州,如果和瑤民敵對,闖軍的商隊就只能走梅關這條路。井岡山方面倒是無所謂,走梅關到廣州倒還近些,但大黃貿易如果沒有連州這條路,就必須大大地繞遠,也就需要重新打點沿途的勢力,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既然打算從廣州搞鹽,那麼販鹽倒是有可能成為和瑤民聯合的籌碼,如果能從佛山向連州販運鐵器也行,瑤區向來缺鹽、缺鐵、缺糧,要是能供給他們這些物資,就有控制他們的可能性。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剿瑤的官軍到底有多廢物,一群缺鹽、缺鐵、缺糧,還沒有統一指揮的山民,愣能和這幫官兵打七年,還打死一個副總兵,而且官軍居然還沒打贏。不過現在鹽的事情連影子都沒有,也不用考慮那麼遠的事情。

  王瑾本人並不會去瑤區,他只是從連州州城路過,前往廣州。他不是奔著鹽的問題去的,他也不懂販私鹽的路數,自有在晉陝的鹽池周圍參與過私鹽生意的兄弟負責,他是被餘慶送來的情報吸引來的。

  孟加拉爆發了佛教徒起義,一艘葡萄牙私掠船打探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消息,就算王瑾不是穿越者,都該知道這裡面有問題。再怎麼想,李自成的名聲也不至於從愛爾蘭到契丹無人不曉吧,張獻忠就更不可能了。

  餘慶對於很多問題都沒有王瑾這樣的敏感度,所以王瑾必須得親自去會會他們才行。一個納敏夫已然太多,再來兩個的話,這個世界就真要亂套了。

  去廣州的一路上並沒遇到什麼風險,和之前一樣,是道州、連州、清遠的官兵給他們保駕護航。雖然要價奇高,服務態度也爛得要命,但這確實是商旅通行最安全的辦法。

  本地衛所的世襲軍官有好些自明朝初年就駐屯在這裡,這種地頭蛇中有腦子的都講究可持續發展,雖然很多官兵並不以殺人越貨為非,但殺人越貨多了,也就沒有商人來了。尤其是那種小本經營,販賣雜貨的商人,要是把他們都搶了,官兵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會因為物流中斷而受到影響。販運藥材、絲綢、瓷器之類大宗貨物的商隊,雖然他們的貨很有價值,但是官兵搶了這些東西很難出售,還是直接收過路費更划算。

  王瑾在北方是知名的流寇巨渠,僅次於高迎祥和李自成,與張獻忠、羅汝才齊名,不過廣為人知的是「活閻王」的綽號,他的本名倒是不大有人知道。何況「王瑾」這個名字十分尋常,只要王瑾自己不說,誰能說他是流寇。

  就算沿途官兵知道他是流寇,只要不提那八千兩銀子的賞金,也沒人在乎。和土匪、海賊做生意,對於廣東官兵來說是家常便飯。反正流寇又沒打到廣東來,做買賣又能怎樣?

  於是,王瑾一行人帶著一批井岡山的山貨,與道州守備沈至緒往廣東私販糧食、銅料的商隊同行,跟在「平瑤」官兵的後面,安然通過楚粵邊界,在連州乘船前往廣州。他身上沒有太貴重的財貨,不用擔心官兵見財起意,又有郭瑤的片子,所以使了賄賂之後就和官兵相處得非常融洽。

  此時在京師、江南等地的市井傳聞乃至文人雅集上,因為陳奇瑜發布的懸賞令,已經有了「天下五大賊首」的說法,即闖王、闖將、八大王、曹操、活閻王。然而諷刺的是,「五大賊首」之一的王瑾,卻在官兵的保護之下,使用本名,大搖大擺地進入華南地區的最大城市廣州,公然拜會城內官員。倘若有君子得知,不免有大明朝要完之感慨。

  這般和流寇「勾勾搭搭」的郭瑤,其實已經算得上對大明朝非常忠誠的了,否則的話,另一時空十五年後廣州保衛戰的殉國名單中不會有他一個。但對於「忠誠」二字的理解,像他這樣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忠於錦繡河山,忠於家鄉父老,至於紫禁城裡的皇帝,只是他們的僱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