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過去和未來

  王瑾接著說:「即便如此,我軍還是不計前嫌,得知綏德發生了饑民搶米之後,趕來鎮暴平亂。經查實,此次饑民搶米年,乃是由於米行東人宋茂德囤積居奇,劣紳趙百靈、歐陽青松,胥吏於虛、黃布臘,團頭於予玉,奸商王富貴等人挑撥所致,現已將這些人全部正法。」王瑾的話也是半真半假,他說的這幾個人除了宋茂德之外全都和搶米沒什麼關係,攻打綏德之前,田見秀、袁宗第擬了一個城內不法大戶的名單,其中有的已經被饑民殺了,有的跑了,剩下這六個就做了替罪羊,至於有沒有冤殺的,那就要看田見秀和袁宗第的人品了。王瑾還故意隱瞞了袁宗第的兵變刺激饑民這一段,不過袁宗第也確實沒有故意去煽動饑民,王瑾也沒打算和他計較,攻打城市的時候有人趁機搶掠,可以說是這個年代的自然規律,闖營總不能因為這個就不打仗了,只能盡力減小損害。

  與會之人都很奇怪,這些流寇進了城,不要銀子,不要糧食,不要女人,卻扯這些閒蛋,不知要幹什麼。不料王瑾接下來的話更驚人:「昨晚綏德百姓很是受了一番苦,各家有人被殺的,房子被燒的,撫恤十兩銀子,被搶了財物的,受了傷的,也給五兩。德善記門前已經清理出來了,正在發米,保甲們先散了吧,回去告訴百姓們來領米,每人只准領一次。」

  此言一出,更是全場皆驚,流寇要發錢發糧?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理解的,綏德是個州城,又在水路岔口,比米脂富庶得多,闖營昨晚抄了十幾家大戶,還有很多已經逃走的官員的宅院,繳獲的財物不計其數,但是此時的闖軍人數太少,他們的牲畜和車輛更是有限的,能帶走的糧食當然也是有限的,多餘的糧食不發給窮人,難道一把火燒了嗎?經常有人用「飢則寇略,飽則棄余」來攻擊農民軍,卻不動腦子想想,不棄余的話,難道要每人背著一百斤糧食去打仗嗎?至於銀錢,陝西遍地荒旱,帶著那麼多銀子上路也買不到吃的,還不如發掉一部分收買人心。早晚有一天,陝北會成為闖軍的大本營,做這種事不會有壞處。

  錢糧的分發過程自然是混亂的,有冒領的,有排隊時打架鬥毆的,被抄大戶的桌椅、鍋灶等闖營不要的粗笨家什也被哄搶一空。闖營這樣還是好的,一般的反王連多餘的糧食都是隨手拋棄,任由饑民哄搶。王瑾對剩下的紳商又宣講了一番「闖軍不殺人,不放火,不姦淫,不殺牛」,雖然知道這些老爺們肯定不信,但是該做的工作還要做。不過讓他們一分錢不出也是不行的,太過寬仁反而會讓人輕看了,王瑾讓他們提供一批蔬菜和肉食,改善闖營今天的伙食,大戶們見只花這麼一點錢就可以過關,自然無有不允。有城門口懸掛的一排人頭威懾,又有這一番裝模作樣的假客氣,下次闖營再從綏德過,只要外表看上去不是毫無戰鬥力的潰軍,城內的士紳大戶就不太可能再選擇抵抗,而是會更傾向於拿出一些錢糧酒肉犒軍,花錢買平安。有的大戶甚至覺得流寇還不錯,若是官軍來剿滅這些饑民,還不知要如何獅子大開口呢。

  至於饑民們,他們中有很多在昨晚的暴動中表現得相當凶暴,不僅襲擊那些欺壓過他們的惡霸、劣紳,也無差別地搶掠甚至殺害和他們一樣的窮人,不過現在也沒法甄別了。李自成的意思是將所有願意走的人全部收編,他不可能追究每個人在加入隊伍之前都幹過什麼,那樣就沒有幾個人來當兵了,只要將來接受紀律約束就是了。王瑾也不反對,他看這些饑民被驅趕著前進的樣子,仿佛就像在另一個時空看過的喪屍電影一樣,這些人已經幾乎沒有了自己的意識,完全是被生物的本能支配著行動。昨天晚上平定城內的時候,王瑾殺掉了一些不顧阻攔瘋狂奔突的饑民,他沒有感到憐憫,但是對於饑民殺人放火的行為,王瑾也並無仇恨。他也沒興趣追究每個人的過去,這是一個把人變成鬼的世界,如果他自己快要餓死了,他也未見會在搶劫的時候顧得上被搶者是否無辜。他更關心這些人將來會變成什麼人,他們中的大部分,可能活不過一年,但是也許有一些,會在未來將要發生的那場真正的戰爭中起到他們的作用。

  就算是饑民,在有了飯吃之後也不見得肯造反,很多人來自周邊幾縣的鄉村,拿了糧食便成群結隊地走了,但是也有很多人早就已經無家可歸了,過去半盜竊半乞討也就罷了,現在拿了糧食,一出城門就會被人劫殺。還有一部分人雖然在家鄉還有個破屋子,卻沒有親人或者沒有謀生的手段,也寧願冒險造反。最終,這些流民有三百多人加入了闖營。

  比較難辦的是,這三百人中有四十多人是老幼婦孺,在逃荒的過程中,身體比較弱的人都會很快死去,所以流民中男性青壯年的比例奇高,不過畢竟還是會有一些婦女兒童存在。

  很多人反對帶著他們,認為打起仗來這些人都是累贅。不過李自成認為應該帶上他們,一是因為把他們扔下和直接殺了他們也沒多大分別,二是因為女人孩子也有他們的作用。能活到現在的人肯定身體素質過硬,就算是女人和孩子,吃幾頓飽飯之後也能跟上行軍速度。軍中總得要人洗衣做飯,半大孩子也能做很多事,幾年之後就會成為最好的戰士,而且這些由闖營一手培養起來的孩子是最忠誠的。李自成會設立孩兒營的事情,王瑾是早就知道的,只是沒想到他這麼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他的這套理論,倒有點像另一個時空的一夥髡賊。所以之後李自成提出要收張雙喜做義子,要他改名李雙喜的時候,王瑾更加絲毫不覺得奇怪。收義子是明末武人的通習,明朝軍人地位低下,結婚很困難,沙場兇險,保不齊哪天就要送命,所以往往傾向於收養子來繼承香火。很多明末有名的將領都是義子出身,如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李雙喜、李來亨、李元胤、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王輔臣、祖可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