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澠池會

  「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啊,風風火火闖九州啊!」

  王瑾的「俚俗之曲」士大夫聽了肯定嗤之以鼻,但是反正大家都是流寇,管他俗不俗呢,喝高興了之後嚎上兩嗓子,開心得很。

  張獻忠左手拉住李自成,右手拉住羅汝才,在澠池縣城內閒逛。縣內的各處要點都有聯軍士兵站崗,百姓知道過兵,全都關門閉戶,所以街上一個人有人沒有,由得他們三個橫晃。

  路邊有一座老爺廟,三人走了進去,向神像拜了幾拜,便坐在地上閒聊。

  「這二十多家反王里,除了高闖王,也就闖將和曹操你們兩個入俺老張的眼。真到了打硬仗的時候,還是我們四營的人靠得住。」張獻忠嘆道,「可惜高闖王四十幾歲的人了,年紀比我們大得多。摟著他的脖子灌酒,未免太不客氣。」

  羅汝才說:「豫北一戰,當真是兇險萬分,若不是背後有幾個可靠的盟友,我都覺得要沒指望了。這大半年來,我們也算是共患難過了。在下有一唐突之請,不如我們三人結為異姓兄弟如何?」

  李自成、張獻忠一齊稱是。李自成之前對張獻忠的作風頗有不滿,但是和各家反王打交道久了,心理承受能力也提高了。張獻忠對於抗拒者的誅戮未免過濫,誰敢反抗便滅誰全族全村,但是對待投降之人很寬仁,也會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還是可以打交道的。

  有農民軍中的武大定、李萬慶,官軍中的左良玉、曹變蛟這些人襯托,張獻忠的友善度在這個時代其實算是排得比較靠前。羅汝才的兵馬在令行禁止方面不如張獻忠部,搶劫、偷盜之事較多,但不好殺戮,總體來看也算是不錯了。

  在豫北和官軍交戰的這段時間,李自成確實感到心力交瘁,信得過的人不多。其他反王中,他倒也不是沒有交好的,亂世王郭應聘、老張飛張文朝、薛仁貴焦得名、混天星郭汝磐這些人的人品,李自成也信得過。但是李自成信不過他們的軍隊,這些人或者能力有限,或者內部不團結,帶出來的隊伍難堪大任,作為友軍,反而時時需要李自成照顧他們。

  只有在背後是高迎祥、張獻忠和羅汝才時,李自成才能感到有安全感。這三支軍隊有足夠的實力,也足夠團結。尤其是對戰曹文詔失利之後,田見秀澤州之役雖然重創賀人龍,卻於大局無補,李自成只能與張獻忠、羅汝才背靠背作戰。三營兵馬一直互相支援、交替掩護,這種戰場上打出來的交情,自然非比尋常。

  三人各敘年齒,巧的是,他們居然都是萬曆三十四年八月生人,羅汝才生於八月十四,張獻忠生於八月十七,李自成生於八月廿一。當下定為羅汝才居長,張獻忠次之,李自成為弟,三人便於關帝像前結拜。

  三人站起身來,羅汝才嘆道:「只可惜我兄弟三人相聚之時無多,就要各奔東西了。」

  這幾天,他們三人與高迎祥一直在商討下一步的行動方案。第一步是南下豫楚交界的南陽、鄖陽一帶,這一點他們都認同。這一地區山巒眾多,山間的盆地又是產糧區,既有利於甩開官軍,又能籌到糧食。但是下一步怎麼走,他們就有分歧了。

  高迎祥認為,河南中部流民眾多,募之為兵,十萬之眾頃刻可得。以此縱橫中原,待勢力強大之後,攻取洛陽、開封,便可成席捲天下之勢。

  其實這就是原本歷史上五年後的李自成所用的戰略,但是李自成認為,此時官軍實力尚強。新募流民不堪戰,人數雖多,但是與官軍會戰於平野,難有勝算。

  羅汝才沒有高迎祥那麼強的實力,他認為農民軍應該依山作戰,他選擇的方向是豫楚交界的桐柏山一帶。這裡多產金、銀、銅、鉛,礦山是財源,礦工是兵源,周邊地區糧食產量足以供養軍隊,有山區依靠,也不易被官軍圍剿。

  羅汝才的計劃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但是李自成覺得,若是千八百人的隊伍,長久地在桐柏山占山為王,倒也很好,然而曹營上萬人馬,總不能長久於桐柏山安身,遲早要離開。羅汝才的謀劃只顧眼下,未免短視。

  張獻忠的方案和羅汝才正好反過來,有些長遠得過分了。他早年做商販時去過四川,認為那裡足為割據之資,是適合建立根據地的地方,他打算從湖北的鄖陽府西進至川秦交界一帶,伺機入川。

  在李自成看來,張獻忠的想法固然有其道理,可是對於眼下的困難估計不足。目前他們還是持續不斷地受到官軍的圍剿,四川再好,沒有足夠強的軍隊,又如何占得長久。

  李自成自己提出的計劃是:打回陝西老家,將陝西饑民與秦軍降軍整編成軍,再東出潼關,爭奪天下。

  雖然另一時空的實踐證明,他這條路也走不通。但是,闖軍卻由此百鍊成鋼,西營、曹營卻始終與左良玉在伯仲之間。

  更何況,如果李自成在之後五年中的對手不是洪承疇、孫傳庭,而是汪喬年、丁啟睿之流,這條路其實也未必走不通。

  秦地荒旱,不足以養大軍。

  但不入秦地,不足以成強軍。

  既然四人無法統一意見,那就只好分道揚鑣。

  新虎張國能、勇將白惠喜、滿天飛鄔雲飛、混天星郭汝磐、蠍子塊拓養坤、滿天星張大受、張妙手張文耀、虎爪高雙、混世王武自強、亂世王郭應聘、摸著天高小溪、邢闖王邢玉申、大天王高見、黃龍黃有田、薛仁貴焦得名、上天龍任月才與李自成同行。

  一條龍薛成才、一丈青曹威與張獻忠同行。

  闖塌天劉國能、射塌天李萬慶、金翅鵬劉希原與羅汝才同行。

  掃地王張一川與高迎祥同行。

  此外還有跟著王瑾先行進入河南的花關索王光恩和李自成同行,五條龍吳雲朝、猛虎楊秀頭與高迎祥同行。

  陝西畢竟是眾反王的老家,願意回去的人居多。但是很顯然,因為有洪承疇和陝西十餘萬明軍的存在,這一路也最為艱難。

  張獻忠笑道:「我們造反之人,本就是四海漂泊,山不轉水轉,總有相見的那天,又何必掛懷。」

  李自成說:「如今我們才二十八歲,就算十年之後,也不過三十八歲,年輕得很呢。這天下之大,我等不過見其一角,正當闖蕩一番。待到十年之後,天下平定,吾輩功成名就,再把酒言歡不遲。」

  張獻忠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李啊,你只造過反,卻沒當過官。十年後若我們還是流寇,那也罷了,若是功成名就,那身子便不是自己的了。」

  羅汝才笑道:「你若當過官,也不做這行了。我也不管他五年十年,只管眼下。我們兵分四路,也不一定處處得勝,有個馬高鐙短,兄弟們還得多加照應才是。」

  張獻忠、李自成齊道:「這個自然,何勞大哥多言。」

  現在大家都是流寇,朋友就是朋友,兄弟就是兄弟,戰場上互相掩護,為對方拼命也不在話下。

  但是十年之後,成為大元帥、大將軍,甚至開始稱王的他們,還能一切如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