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比。
作為國內軍校生彼此之間爭鋒的比武賽事,早在武道傳入本世界開始就已經舉辦,一直至今,可以說是代表了夏國軍方年輕一代武者的真正水平。
今年這一屆十分特殊。
因為它不再僅是軍校內部之間的較量,更是加入其它高等學府以及武館門派等各類民間機構的年輕武者參加。
可謂包含了夏國所有符合要求的年輕武者。
因此,這一屆比起以往而言含金量更大。
再加上國家刻意宣傳這場賽事,可以說南北大比在這段時間內都深入了國民心中。
相比起其他體育賽事,突破了人類極限,能人之所不能,戰鬥力強大的武者之間的比武更打動本就有著武俠情節的國民之心。
尤其這還是年輕一代的天才武者之間的較量,大家都十分期待著哪個天之驕子能夠獲得「武狀元」這一榮稱。
因為軍校保密性做得不錯的原因,像陳璟等人的個人信息外界很難獲得。
但像那些普通高校的明星人物,和某些武館門派為宣傳自身名氣而特意推出的參賽代表,還是能被廣大民眾所知,從而名聲大噪。
一時之間,廣大人民群眾們熱火紛紛地用自己僅知的大眾信息以及不知從哪裡得來的隱秘消息,在社交媒體和網際網路上競相討論,發表各類長篇大論來事先判定誰會取得最後勝利,到後來一連數十天相關信息都霸占各類搜索熱搜榜。
可謂全民都陷入了「南北大比」熱中。
而在這其中,貢獻最大,網上活躍最多的當屬那些暑假當中無所事事的學生群體了。
年輕人嘛,誰不對「華山論劍」,「天下第一」鑫鑫嚮往呢。
尤其南北大比還沒有老一輩參加,都是跟他們差不多年齡段的年輕人,這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榮辱與共的感受。
雖然他們幾乎都無法參賽,但可以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啊。尤其是那些本身母校就有人參賽的學生們,更是情緒亢奮地在網上支持自己學校選手,直接宣傳為奪冠熱門。
而一些脾氣暴躁者,更是鍵盤俠,與那些意見相悖者大罵特罵,好不熱鬧。
在其中,剛剛網上建立不久,短短時間內就有上千萬成員的「南北大比吧」可謂是焦點中的焦點,每天的帖子更是數不甚數。
幼兒園槓把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什麼時候咱身旁多了這麼多天才武者,這讓當初被老師罵『武道廢材』的咱情何以堪啊!不行,咱要崛起!廢材流之主,破蒼穹,遮星河,世間無我這般人!
大媽殺手:樓上是傻逼,鑑定完畢!
眸然回首脖子痛:「老師隨意辱罵學生已觸犯我國《未成人保護法》第五條,以及《義務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條,建議一樓樓主合理維權,要求賠償造成自身精神疾病的治療與補償費用。
只沾花不惹草:絕對獨家消息,復華大學對今年南北大比充滿自信,而他們的依仗竟是
我的同桌有煞氣:震驚!長風武館年輕一代大師兄破關而出,代表武者參賽,揚言除他外所有選手都是垃圾,他的自信何在.
師太別開燈,是老衲:天大秘聞!隱世宗門唯一傳人出山,劍指南北大比第一!
正陽武館小師妹:所有正陽武館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請到此匯合,為我正陽武館參賽選手加油。我正陽武館,必為第一!
作業是個老油條:北華大學到此一游!不管是哪一領域,我校師生永為第一!立貼為證!
江滸百曉生(哪個混蛋搶了老子江湖百曉生名字):全網認證分析大帝,千里眼順風耳,童叟無欺江湖百曉生,為您科學分析當下南北大比各大奪冠選手優缺點.
享受著難得休閒時光的陳璟躺在柔軟的沙發上,一邊吃著水果一邊刷著手機看著網上各類人才發表的驚世之言。
南北大比突然這麼火熱,他也從廢墟市回來才剛剛知曉。
看來上層這一次是格外認真的啊!
是炫耀武力?還是宣揚武道?
相比起懵懵懂懂的普通大眾,陳璟想的更多些。
但不管如何,這次他的壓力更大了呀。
畢竟作為學校的選拔第一,這次比賽的首席,他可以說是背負了絕大期待的。
尤其這次還是在全體國民面前,要是再來個萬年老二的話,陳璟可想而知到時回到學校,那些高層們不寒而慄的黑臉了。
不知道這次的對手會強到什麼地步。
陳璟刷著南北大比吧的帖子,裡面有很多神通廣大的網名們扒來的參賽選手信息。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自誇自擂,他也不知道發帖人是真心讚美還是故意拉仇恨,反正基本沒放在心上。
尤其像什麼隱世宗門傳人之類的考驗人智商的帖子,更是讓他笑得格外歡樂。
不得不說網上遍布各種人才,至少看了這麼一來回讓他心情大悅起來。
看來,真正的大敵還是以往的那些老對手啊!
陳璟想起了之前學校給予的選手資料,表情認真起來。
「氣死我了!」
就在這時,旁邊響起了小蘿莉嬌嫩生氣的聲音。
陳璟扭頭看去,扎著雙馬尾的江小萌正一臉氣憤將手機往柔軟沙發上一拍,正想要化悲憤為食慾,伸手向水果盤抓去時,突然發現上面已經是空空如也。
噗呲!
鮮嫩的櫻桃在陳璟嘴裡崩裂。
江小萌耳朵一動,猛地轉了過來。
「怎麼了?」
面對著小蘿莉那雙亮晶晶的大眼睛陳璟有些不懂。
不過很快他就察覺出了真相。
自己的左手掌心,那個還剩的唯一一顆鮮紅的櫻桃。
陳璟秒懂。
左手伸出,道:「啊~」
江小萌大眼一眯,聽話地張開了嘴。
陳璟將櫻桃送入了她的嘴中,然後十分熟練地以擼貓相同的姿勢來擼她的小腦袋。
同時問道:
「怎麼了?這麼生氣。」
吃下水果的江小萌終於是有了力氣,於是氣鼓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