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匕現

  第821章 匕現

  長安,未央宮,前殿。

  年輕的小皇帝威嚴的看著下方的朝臣,看著下方董卓空缺的地方,心裡一片陰霾。

  劉協覺得自己的人生簡直是糟透了,尤其是和他的父皇一比,更是命苦。

  父皇整天都是玩樂,朝野事也不管,雖然最後弄出了個黃巾起義,但到底是做了二十年的富貴天子。

  而他劉協呢?

  年紀輕輕就要奮鬥,而越是奮鬥,這局面卻越發艱辛。

  他本來以為自己勤於政事,將關西國力恢復的不錯,但五月和泰山軍的一場大戰卻直接扒掉了關西的華麗外衣,露出了它孱弱的身子。

  原以為那一場大戰最大的損失就是劉皇叔,但誰能想到,最大的危機卻會在這個時候爆發呢?

  不,這兩者應該是影響的,如果皇叔猶在,這董胖子還能敢這樣肆意妄為?

  他竟然敢求封秦王?他怎麼敢的?

  其實劉協一直對董卓都抱有警惕,即便其人的確對他統御關西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但不可否認的是,董卓越發有權傾朝野的跡象了。

  在本年初,當時為了徹底平定涼州的叛亂,當時董卓親自出兵坐鎮西線。

  雖然董卓的隊伍在行進到陳倉就停了下來,因為當時牛輔等平叛軍將在涼州系土豪的幫助下,終於平定了叛亂。

  雖然叛亂並不是董卓親自平定的,但他還是以此功勞讓朝廷給他安排大捷儀式。

  而當董卓攜平叛之功回到朝廷後,很快就以政出多頭而不能應對亂局的名義,將朝廷的三公職位廢除,而將當年的丞相一位又搬了出來。

  而丞相的人選還是他董卓。

  太師和丞相在漢的法理下可不是一回事。

  太師也就是皇帝的老師,其實更多的是榮譽銜,屬於內朝官。但丞相可是百僚之首,是幫助天下協理陰陽的外朝領袖。

  可以說,誰能做丞相,誰就能將外朝控制在手裡。

  而不僅如此,董卓還提名李儒做了尚書令。

  尚書令是中朝領袖,可以說董卓如是丞相,李儒如是尚書令,那董卓就機會徹底控制住整個朝廷,再加上其人在軍方的勢力,易代天子也不過就是反掌之間。

  所以劉協肯定是不願意的。

  但當時支持劉協的重要大臣劉備被董卓支到了益州平叛,朝廷和軍方都沒有能抗衡劉協的人。

  在劉協表達不同意後,董氏一派的人就開始停擺朝政,最後逼得劉協不得不同意了。

  但劉協內心中還是有一絲幻覺的,那就是從今年開春以來董卓的身體就不好,那一次去陳倉都是拖著病體的,回來後更是不上朝政了。

  劉協經過這麼多年的權力廝殺,知道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權力的必要條件,如果身體不好,就是天子的意志都不能出身邊,更何況是董卓呢?

  所以劉協看董卓已經病到不能上朝了,那就是做了丞相也沒辦法制衡自己,而他則可以利用董卓重病的機會,不斷拉攏他的政治黨羽。

  而且就是退一步來講,他劉協又著急什麼呢?自己年紀正好,就是靠熬都能熬死董卓。

  到時候,董卓一死,這關西朝廷就只剩下自己一個聲音。

  也正是做此想,劉協才答應了董卓的條件。

  可劉協哪裡知道,幾乎所有老道的政治家都會一招,那就是裝病。

  本以為病入膏肓的董卓,在被表為丞相的當天就入殿主持朝議了。不僅如此,他還按照漢家制度,開始組建自己丞相府的班子。

  他以太師府司馬劉靖為丞相西曹掾,以南陽何顒為丞相東曹掾,以田景為主簿,以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為法曹議令史,以王曜為文學掾。

  劉協在看到這幾個名單,大驚失色,為何?

  劉靖、田景二人也倒是算了,因為這兩人本就是董卓的私人,此前就是太師府的掾吏。

  但何顒、皇甫堅壽、王曜三人卻完全不同。

  這三份分別代表了士林、軍方、政壇三個方面。

  何顒自不用談,他是黨人當中的元老,原先和董卓八竿子打不著的對象,唯一的聯繫可能就是都是袁家的門生故吏。

  但現在何顒加入了丞相府,這就說明關西剩下的黨人勢力已經投靠了董卓。

  雖然關西境內黨人的力量並沒有多強,但這些人卻把持著清議,可以在野對朝廷的政策和人事造成輿論影響。

  講個大不忍言的事情,一旦董卓有個什麼大逆不道的心思,那這些人也可以為董卓鼓吹,可以說是大大的不妙。

  而另一個叫王曜的,雖然不出名,但他是前朝老太尉劉寬的學生。

  朝中劉寬的門生和故吏占據著不少位置,王曜進入丞相府,不能不讓劉協懷疑,劉寬一系的朝臣是不是投靠了董卓。

  但如果說何顒、王曜還只是讓劉協驚異,那皇甫堅壽出現在丞相府,就是讓劉協肝膽都要顫一下。

  他是皇甫嵩的兒子,在其父被關東冤殺後,單車攜帶家眷跑到了關西。

  雖然在兩京分立中,皇甫嵩是倒向了關東那一邊,但皇甫家作為關西一等一的將門,其實力和威望都是很強的,在軍中依舊有不少皇甫家的舊部。

  而董卓與皇甫嵩不對付,但和他的兒子皇甫堅壽關係很好,所以在皇甫堅壽跑到關西後,董卓還讓其統合了一批皇甫家的舊部,又在軍中立了一支旗。

  而之後關東因內部傾軋嚴重,尤其是甘露之變後,不少皇甫嵩的舊部也從關東跑到關西來投奔。

  董卓都將這些人安排到了皇甫堅壽的麾下。

  但當時皇甫堅壽卻不能說就是董卓的人了,本來他就和劉備的關係很好,其人又深受其父的影響,忠君是他們皇甫家的信條,所以也一直算是支持劉協的一派軍隊力量。

  但現在這股軍方力量竟然投靠了董卓,這不能不讓劉協驚駭欲死。

  在軍隊的影響力再受重挫,劉協一點也不敢妄動,在朝會上就開始裝起了榆木雕像。

  凡董卓說的都是對的,凡董卓做的,都要堅持推行。

  見劉協這般配合,董卓並沒有採取更加過分的行動,只是給自己幾個侄子和侄女封侯封君,甚至還在襁褓中的孫子都加了食邑。

  之後,董卓在朝臨政,倒真的做了不少丞相該做事。

  勸農桑、修直道、繕溝渠,整經備武,以討不服。

  比如在劉備平益州的時候,讓李傕從武都直襲成都就是董卓的手筆。

  且不說這背後搶奪軍功的深意外,單從軍事角度,這無疑是相當精彩的軍事行動。

  也因此,等平定益州亂後,董卓又因此功而被賞賜了三項特權。

  分別是朝拜時司儀唱禮不直呼其姓名、上朝時不必像其他大臣一樣小步快走,同時可以帶劍穿鞋這三項權利,是與前漢蕭何一樣的禮遇。

  可以說董卓的確是實打實的立下大功,但也是實打實的權傾朝野的。

  本來劉協都已經絕望地要做一個傀儡了,但誰知道老天又一次照顧劉姓子孫。

  那就是董卓身體原來真的要不行了,而這一次真的不是在演。

  但劉協卻怎麼也想不到,正是董卓身體走到了最後關頭,他才終於提出了要封王!

  在前日李儒上表的時候,其人言語間就表露出這所謂的封王其實是對董卓將死的慰藉。

  反正董卓都要死了,臨死前封個王,也算是對董系一派的安慰吧。

  李儒話說得好聽,但劉協敏銳的意識到不能答應。

  之後他爭取了兩天時間,和自己的心腹士孫瑞、趙溫二人商議。

  兩人都是富餘政治鬥爭的老臣了,一下子就看出了李儒的上表的目的。

  那就是為董卓的弟弟、侄子和女婿鋪路。

  因為隨著李儒請封秦王表之外,還有一條給董卓請的封國。

  這所謂的封國正是大九州的雍州之地。

  眾所周知,大漢天下有十四個州,但在大禹劃定的天下中,其實是大九州。

  而這雍州就是司、涼二州。

  是的,這董卓要封秦王,竟然一下子就想要走司、涼二州作為封國,那最後天子還能剩下什麼?

  就連益州現在也是李傕這些人的地盤,換言之,一旦答應董卓,那他劉協真就是一個名義的天子了。

  雖然現在的情況也確實如此,但實際是這樣,就更不能讓名分也給出去。

  所以,君臣三人仔細想了一遍,終究讓他們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那就是董卓的弟弟董旻,那個在大亂中護著自己的奉車都尉。

  ……

  此時,大殿內,董系大臣們已經全部到場了。

  因為董卓不在,這些人頗為放肆,就在大殿內隨意走動,言談無忌,全然沒有將天子放在眼裡。

  最後還是李儒看不下去,才出言呵斥這些粗漢,讓他們保持安靜。

  等前殿陸續安靜下來,該走的朝議就開始了。

  其實這一次大朝在關西也是非常罕見的。

  在最亂的那幾年,無論是先帝還是現在的小皇帝,都是每日具體點名召見三公九卿,然後具體事情具體決斷。

  像現在這麼這般將人叫來得這麼齊的,還是第一次。

  但大夥都知道原由,看來陛下終於還是扛不住董卓那些人的壓力,真就要給董卓封王了。

  想到這裡,一些依舊忠誠於大漢的朝臣們黯然神傷。

  果然,不用邊上小黃門說話,陛階下的李儒出列奏表。

  他直視上面的劉協,見他臉色平靜,雖然訝異,但還是朗聲說道:

  「當初先帝西奔,海內沸騰,天下變民四起,人心幾不屬漢。而當時,是丞相於河東擋住了亂軍。繼後,先帝駕崩,宮內府內相爭,長安一日三驚,也是丞相臨危受命,長驅入京,扶保漢室。」

  「此兩大功,只一個放在他人頭上,就是封侯之功了。而丞相呢?之後又略定不順,征討不忠,如此大功,大恩,封王之賞本就應當,更不用說丞相病篤,此生所願不過如此。請陛下恩准?」

  如同是說好的一樣,隨著李儒這一句話,背後齊刷刷的大臣們出列附和,其人數占據了前殿裡的一大部分。

  剩下的一些人,本來也想出列的,但看到前頭的趙溫看過來的眼神,整個人就僵在那不動了。

  那副想邁又不敢邁的樣子,頗為滑稽。

  今日,離庚子年元旦,只有七日。

  但這一番唱表,上頭的劉協還是不動聲色,完全不接話。

  但其實李儒到這個時候,已經不用管什麼劉協同意不同意了,他只是當這一次是走個過場。

  實際上,他這次正好是要討論,那就是給董卓加封秦王的流程該怎麼走。

  這並不是李儒不學無術,而是大漢除了在前漢時期封了異姓八王,和呂氏兄弟之外,之後就再沒有封過異姓王了。

  所以該給異姓封王到底是個什麼流程,天下能知道的也就是那些鑽研古籍的人才知道。

  所以,不用上面劉協說話,李儒就越俎代庖的面向全體朝臣:

  「只是封王之事重大,茲由卿等商議,應如何封之。」

  李儒這時候是真的什麼話都敢說了,那句卿等也是他能講的?

  一些朝臣偷偷的看向劉協,見他依舊面無表情,似乎對李儒的僭越無動於衷了。

  如此,一些搖擺的朝臣再一次傾斜了他們心頭的天平。

  其實在小皇帝準備的時候,李儒也在準備。

  就在他這話落下後,當即就有人出列給了「答案」:

  「昔周天子封諸侯,謂之錫命。受封諸侯當於黃土之上,接天子冊命,受九錫,得爵王之土也。」

  這句話其實暴露了董系一派的共識,那就是要把劉協當成虛天子,實權盡歸秦王。

  從王莽當年故事來看,董卓真的還是夠意思的,也許他真的只是想做大漢天子下的秦王吧。

  但現場是什麼狀況呢?只四個字:

  「緘默無言」!

  而打破沉默的,就是外朝帝黨的領袖,趙溫。

  他沒有讓他的門生出頭說話,而是直接站出來說道:

  「夫受九錫,廣開土宇,周公其人也。漢封八王,與高祖俱起布衣,創定王業,其功至大,董卓何可比之?」

  趙溫直呼董卓其名,讓李儒臉色非常難看。

  於是他手往下一壓,背後一個粗豪的武士直接沖了出來。

  他拽住趙溫的袖子,一把就將他拉到了過道,然後對著趙溫的肚子就是一腳,只把老頭踹得砸在了地上。

  此人當眾揍完趙溫後,扭頭就猙獰得看向眾膽寒的朝臣,罵道:

  「無我家丞相在,爾等早就不知道死求在哪了,還能在這裡指三道四?」

  「我看你們是活膩歪了。」

  整個前殿雅雀無聲,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