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落幕

  第806章 落幕

  大谷關上,慌亂急促的號角「嗚嗚」響起。

  關城上,戍壁內,留守的袁兵亂糟糟的從軍帳中湧出,茫然地看向四周,然後被軍吏們驅趕上了城頭。

  關內,十幾名騎手剛剛翻上戰馬,一些伴當們正胡亂地往褡褳里塞些吃食。

  未等多久,在軍吏的催促下,這十幾名騎士就從關門口奔出,他們要到北面去哨探情況,查看敵軍到底來了多少。

  從南關門內,一群征夫剛將一批軍糧給轉輸到這裡。他們前腳剛進關,後腳關門就緊閉了。

  這讓本就膽戰心驚的征夫們駭得失魂,他們都不是傻子,只要看到關內袁兵們那副樣子,就知道大戰要來臨了。

  而其中有隨軍久的,看到這副場景則想得更多了。

  畢竟大谷關是處在大軍後方的,如今外面出現敵軍,那是不是說明北面的大軍危了。

  這種事情他們不敢多想,但又忍不住去想。

  這會關內亂糟糟的,征夫們也不知道去哪裡,只打算先將糧秣入庫交差。

  但這個時候,一名穿戴兩襠鎧的武士奔了過來,直接表明身份,說徵召他們做兵。

  征夫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不願意的,畢竟轉輸雖然累,但只要不遭遇泰山軍和盜賊,安全還是能得到保證的。

  可要是拿了刀槍上了城頭,那真的是生死由不得自己了。

  但奈何,當那軍吏抽出刀時,他們這些人的意願也無足輕重了。

  ……

  大谷關內的袁軍守軍只有八百人。

  正是因為處在大軍後方,此關也多用來作為大軍糧台,實際上的防護並不多。

  但今日早上,關外就出現了一股股潰兵,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護軍,但無一例外都是伊水大營的軍兵。

  作為糧台轉運使的棗祗連續盤問了幾個逃回來的軍吏,他們都說前方大敗了。

  這般異口同聲,使得棗祗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

  那就是袁紹帶著十萬精兵北上,竟然一戰而沒。

  不過也有好消息,那就是這些潰兵都沒遇到過袁紹,也沒聽說過關於陳公的什麼壞消息。

  在這個時候,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於是,棗祗穩住慌亂,開始準備應對前方戰敗的惡果。

  棗祗很清楚,因為將兵力都支援到了伊水大營,大谷關的防禦力量是非常薄弱的。

  但棗祗卻不能不守住此地。

  先不說他有守關之責,只就關內那數十萬石糧秣就必須要守住。更不用說,目前潁川外部的防禦,也就是大谷關有點實力了。

  畢竟大谷關還是有糧台的職責,軍力防守再少,也有八百敢戰之士。而後面的廣成關卻基本是個擺設,關內早就空了。

  所以棗祗明白,他不守大谷關,那潁川必然不保。而棗祗自己就是潁川人,家中子弟和族產田地全在潁川。

  如果他守不住大谷關,讓泰山軍南下潁川了,那他棗祗就是真的要破家了。

  誰讓他們棗家也是潁川豪族呢,妥妥是泰山軍要清洗的對象。

  其實除了這份私心之外,棗祗想堅守大谷關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希望能堅持到袁紹撤下來。

  他與袁紹上下十餘年,君臣之間的感情還是非常深的,棗祗自己的道德是無法讓他做出背棄主公的事的。

  所以,棗祗很快就將抵抗意志傳遞給關內的幾個曲將,並讓他們準備一支精銳的騎隊出關北上,哨探消息是一面,接應袁紹又是一面。

  此外,棗祗還讓他們儘可能補充兵力,以八百精兵為核心,迅速編組為一支三四千人的守城部隊。

  本來按照棗祗的想法,擴充應該是不難的,因為北面還不斷有潰兵退回關內。

  棗祗雖然並不太精通戰事,但還是明白袁軍的兵力多達十數萬,根本不是一場決戰就能全部消滅完的。

  只要從潰兵中擇敢戰士,擴編隊伍還是不難的。

  但可惜棗祗這一次算是紙上談兵了。

  潰兵名字是帶個兵,但這些人哪裡還有兵樣子,從伊洛戰場潰退下來,他們整整走了一天一夜。

  不是後面風聲鶴唳的,這些潰兵早就躺在半道的,但饒是如此,等退到大谷關,這些人也已油盡燈枯了。

  所以棗祗只能無奈強征那些征夫做兵,雖然這些人無鬥戰經驗,但能走上城牆這一條,就已經比那些潰兵們強了。

  於是,一番哭爹喊娘中,關內的征夫就被強驅上了城牆。其中一部分更是被驅到了城外,在刀棍的逼迫下,挖掘溝壑。

  在大谷關揚起一陣陣塵土時,北面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一支軍隊出現在了大谷關外的官道上。

  ……

  高儼比棗祗更早地得知了袁紹戰敗的消息,畢竟他所駐防的戍壁就處在大谷關的北面。

  昨夜,當幾名潰下來的突騎被高儼的人攔截下來後,他知道了伊洛決戰的具體細節。

  得知這個消息的高儼和棗祗一樣,都是被震得說不出話來。

  高儼出自渤海高氏,是與高覽一併南下投靠袁紹的,之前一直隸屬在袁紹的上五軍的帳下。

  只是後來高覽叛逃,他和高覽的關係過於緊密,所以就被調離了上五軍,貶到了地方作為戍將。

  得知袁紹不僅戰敗,還消失無蹤後,高儼就在大帳內想了一夜,終於在第二日清晨,紅著眼睛出帳。

  他出來的一句話:

  「集兵,南下。」

  高儼這個戍是個大戍,是負責保護大谷道上的補給線的,所以有兵千人。

  而高儼也是一個知兵的,自任戍將以來,就有意拉攏這些軍兵。

  本來他們這個戍就是守在補給線上,每日從高儼手上過的物資糧秣那是天量的。

  所以就算高儼不貪,從他手裡過一遍也帶下滿手的油,更何況高儼還是一個大貪。

  高儼非常清楚,隨著高覽叛變,袁紹已經疑了他們這些高氏兵,這從先前拆分他們就可以看出。

  之前袁紹要決戰,手段還算克制,可真要打贏了,那肯定是要留出手來收拾自己的。

  所以高儼早就給自己想好了後路。

  這拉攏戍兵是一路,去投奔袁術又是一路。

  他已經聽說了,高覽在袁術那邊混得非常好,是僅次於紀靈、文聘的第三號大將,他到了那裡,有高覽照顧,想來也是能混得開的。

  而不論是拉攏手下為己用,還是去投奔袁術都是需要海量錢財的。

  而守著這條補給線,高儼自然是瘋狂貪墨。

  如今,全戍上下千人早就被高儼給餵飽了,眼裡只有他高儼。

  所以當高儼下令南下時,在場的軍將們沒有一個出來疑惑或者反對的,直接典兵出發了。

  半個時辰後,高儼帶兵一路南下,直撲後面的大谷關。

  他高儼肯定是要叛的,不說袁紹容不容他,就是他自己也擔心貪得那麼厲害,最後東窗事發。

  所以不如豎起反旗,搏一搏。

  當然,至於投靠袁術的想法肯定是要變一變的,到時候以大谷關為禮物送給泰山軍,哪就不行了?

  等他們一路風塵下來,很快就看見了兩山之間的大谷關。

  此時關外已經塵土飛揚,到處都有人在挖掘溝壑。

  看來那棗祗是要死守啊!

  想到這裡,高儼暗恨:

  「棗君,本來還想與你一道富貴,卻沒想到你這樣忠勇,但可惜你擋咱道了,那就麻煩你死一死。」

  隨後,高儼直接一馬當先,馳到關下,大喊:

  「開關,開關。」

  但高儼可能並沒有想到,如今關上的都是一群抓來的征夫,本來就非常緊張,這會見他躍馬高喊,更是穩不住手。

  其中好些個弓手,慌亂中就射下來一波箭矢。

  好在這些箭矢沒有準頭,又綿軟無力,只是讓高儼嚇出了一身汗。

  其人以為自己謀亂之事已發,再不敢停留在城下,慌忙奔入了軍中。

  而等高儼回去,得到消息的棗祗才上城頭,看見「征夫」的魯莽,大罵不止。

  他忙趴在城頭對下面喊:

  「高君,都是一場誤會。」

  但不管棗祗如何說,高儼都是不相信。

  真當他高儼是個傻子嗎?

  看來這個棗祗真的有點東西,竟然能察覺自己的反意,看來之前他貪墨的事情露了痕跡,讓這棗祗看出了什麼。

  可既然不能巧取,高儼也不敢強攻,畢竟這大谷關作為京畿外道有名的雄關,哪裡是他這千人能打下的。

  罷了罷了,看來投靠泰山軍是不成了,那只能另謀他路。

  就在他想著是去南陽還是去陳留時,忽然柳暗花明,那大谷關竟然開了關門了。

  哈哈,什麼是開門揖盜,這就是了。

  隨後,高儼手一揮,早就焦躁的麾下們如虎狼一樣,直撲大谷關。

  ……

  當棗祗被扭送到高儼面前時,整個人已經被揍得鼻青臉腫了。

  在看到高儼後,其人更是大罵不止:

  「好個高十二郎,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高儼插手而立,哈哈大笑:

  「做賊?成王敗寇的道理還要我來說嗎?伊洛之戰,袁紹十萬精兵一朝盡喪,現在他自己都生死不知了,你說這以後誰會是賊?」

  說著他彎下腰指著棗祗:

  「是開門揖我的你,還是獻關投誠的我?哈哈!」

  棗祗已經是被氣得說不出話來了,他只能強辯: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你賣主求榮,千古自有後人說道!」

  對於棗祗的狺狺狂吠,高儼只是聳聳肩,不以為意。

  畢竟罵得再凶,他又少不了一塊肉。對於一個死人,他還是有這點寬容的。

  所以聳完肩後,高儼就吩咐左右:

  「將咱們的棗君吊死在北門上,讓他看著咱們喜迎王師。」

  左右哈哈大笑,幾乎是拖著將發軟的棗祗帶走,片刻後,其人就已經在北門樓上隨風搖擺了。

  解決完棗祗,高儼即刻令麾下封刀,尤其是糧庫全部封存,等待泰山軍的到來。

  關內那數十萬石軍糧就是他高儼的進身之階了。

  袁公,你人真的是怪好的!

  ……

  於此同時,在洛陽新宮內,張沖看到了袁紹的首級。

  在大戰的當天,他就已經帶著軍隊回到了洛陽,並讓有司調撥物資,準備舉辦一場盛大的犒勞宴會。

  伊洛大戰結束,這些泰山軍的征戰生涯就將暫時告一段落。

  這些人將會被分配到京畿各地駐防休整,建立新的屯墾所。

  京畿地區經過這幾年的戰爭消耗已經白地一片了,很多地方都寥無人煙,民夫們成群結隊的向著較為安寧的南陽、荊州一帶轉移。

  而張沖已經決定在洛陽建立行宮,負責主持後續的中原戰事,到時候再讓河北、太原、河內等地轉輸糧秣就太浪費了。

  所以張沖再和幾個門下商量後,決定在京畿設立屯墾所,好將這裡打造為泰山軍的前進基地。

  目前來看,這一次伊洛大戰的結果是非常成功的,不僅穩固住了京畿地區的勝利果實,還為南下中原掃清了障礙。

  不過,連續大戰也讓泰山軍傷亡不小,甚至連追隨自己的馬武等一些老人都戰死了。

  可以說,泰山軍目前為止打得最慘烈的一戰就是這一戰了。下一階段泰山軍的休養生息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對中原的征伐並不會停止,張衝決定從後方再調發新軍,打算以小股精銳兵力直取中原各地,然後與河濟的黑夫、魯中南的關羽連成一片。

  所以張沖一回來就開始和荀攸、田豐等人商量軍將人選。

  就在這個時候,馬超帶著袁紹的首級回來了。

  其實張沖對袁紹的看法非常複雜,一開始他只覺得袁紹是個可有可無的敵人,他真正的大敵應該是曹操、劉備這樣的豪傑。

  但最後讓他打得最苦,打得最久的,偏偏就是這袁紹。這其中的道理常常讓張沖感嘆。

  現在,大敵授首,這一場決戰也終於落幕。

  好像一切都畫上了完美的休止符,但不知道怎麼回事,張沖看著匣子裡的袁紹,心裡總有一種不得勁。

  他將匣子放在案几上想了很久,才隱約明白這種情緒的由來。

  也許是隨著一個個豪傑人物的落幕,這一場大戲終於要來到他的最後結局了吧。

  而到時候,他張沖是會繼續留在這舞台上,與新人們演繹著新的故事,還是會在時代的浪潮下,隱沒黑暗。

  這又有誰能知道呢?

  伊洛決戰這一卷終於結束,在後面的故事中,泰山軍將更多的修養生息,鞏固內政,並對西邊和東邊採用不同的斗陣戰略。

  感謝大家一直陪伴我寫出這個故事,在你們的支持下,後面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