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軍機

  第757章 軍機

  太武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晨日末,東陽亭。

  泰山軍已經有六個軍渡過了洛水,挺入戰場最深的是張南的捧聖軍,他們的哨騎已經接觸到了袁軍,並成功遮攔了敵方的交通線。

  而跟在捧聖軍之後的是廣武軍的李武。

  廣武軍為十七禁軍的一支,是以當年李武統轄的鐵甲軍為核心擴編而成,其軍編制滿編,軍中多渤海、平州、遼東三個郡的子弟,有戰兵武士四千六百三十人,其中金牌武士十八人。

  廣武軍是比較後面一批從冀州調入到京畿的,無論是人員士氣還是戰備都是比較處在頂峰,都有一番心氣。

  這一次他隨在捧聖軍後面過河,就是要作為捧聖軍後面的二梯隊。

  而在廣武軍的西面一點的位置,是郭默的豹韜軍,他們是和捧聖軍差不多前後腳趕到東陽亭這邊的。

  到了之後,郭默就帶著豹韜軍占據了東陽亭的西面,目的就是作為捧聖軍的右翼。

  這倒不是郭默多麼高風亮節,而是戰前布陣就是這麼布陣的。

  而在郭默軍陣之後的則是謝弼的魏博軍,也是過河六軍中唯一一支二線軍隊,但沒人敢小覷他們。

  而魏博軍上下們也有足夠的心氣,其陣軍旗招展,士氣如宏,戰聲不絕,就如同一頭渴望戰鬥的雄師,要將敵人撕碎。

  他們在東陽亭的西北面,主要任務就是控制著洛水的渡口,並遮護大軍的西面通道。

  這是靠近東陽亭的四個軍,總人數在兩萬上下,其中騎軍數量就有三千,正分布在這片戰場附近,不斷兜殺著袁軍的哨騎。

  而在東陽亭的東面,還有兩個軍,他們是最後一批過河的,兩軍分別是魏舟鳳翔軍的和張達的雄武軍。

  他們這兩個軍都駐紮在一片巨大的森林邊,保障著全軍的東面。

  從這六個軍的布置來看,在東陽亭這邊的戰線上,基本上就是以張南作為主力來抗線的,再從這六個軍主將的背景來看,這六人幾乎都是當年張沖林中老弟兄。

  張南、張達自不必說,都是大桑里張氏族人,而李武、謝弼,一個是當年楊茂手下的鬥劍士,一個是被張沖從鬼門關拉回來的世家子弟。而魏舟和郭默,也都是軍中老人,可以說此時在東陽亭戰場的都是一水的元從派。

  這些人自然是軍事經驗豐富的,所以張沖才將張南作為東陽亭戰場的本陣,因為其人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都能讓這些元從敬服。

  在這六個軍陸續抵達後,東陽亭上的張南就開始調度各軍陣,讓六個軍按照鶴翼陣來布置。

  此前,張南通過散出去的哨騎,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戰場信息。

  目前來看,在自己前方的應該就只有敵軍前護軍一部,人數大概是在一萬五千人上下,而在戰場的左右兩翼都見不到敵軍的蹤影。

  換言之,雖然就整個戰爭形勢來看,他們泰山軍的人數是處在劣勢的,但就單說在東陽亭戰場這一塊,他們泰山軍的人數卻是占兵力優勢的一方。

  而在過去的戰鬥生涯中,張南非常清楚當局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是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的。

  於是,張南才決定布下鶴翼陣。

  所謂鶴翼陣是兵法中八大陣型的一種,泰山軍的軍將們因為戰場的歷練和體系的教育,都熟練掌握這些軍陣的布置。

  其中張南就特別愛布鶴翼陣,因為這是唯一積極進攻的,也是對敵形成包圍圈而使用的。

  由他所在的本陣處在中間,然後將兩翼拉長從左右兩面合抄敵軍,最後由本陣迫近,對敵軍形成最終的合圍。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種左右包抄的戰術,但戰術聽著簡單,其實對於各主陣的軍將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因為在隊伍行進中,只有保持嚴密的陣型才不會被敵軍所趁。

  因為敵軍也不是傻子,看到你合圍過來,他就傻站著不動,必然是會從兩翼突圍的,所以泰山軍的包抄過去的兩翼方面軍必須能擋住敵軍的突圍。

  而除了必須在行進中兼顧防守,還有能和其他方面的友軍形成密切的協同,不然敵軍就可能會從夾縫中突圍。

  所以鶴翼陣是一個大家都聽過,也學過,但絕少用過的軍陣。但恰不巧,此時在東陽亭戰場的泰山軍六個軍正適合完成這樣的布置。

  這六個軍都是久經貫戰的老卒,能在行軍中也保持一定的密度;而六個軍的軍主也各個熟稔鶴翼陣的優劣,知道該如何查漏補缺,相互配合。

  而更重要的是,各軍都有足夠的突騎,他們往來於各軍之間,時刻將各軍的位置情況匯報給各自軍主。

  如此,在綜合判斷敵我情況,以及為了抓住有利戰機,張南決定主動出擊。

  此刻,在他本陣的東陽亭崗哨上開始緩緩升起一面「振鶴」旗,當看見這面旗幟後,駐紮在亭外的旗鼓也開始升旗,同時休息在各哨點的哨騎也紛紛上馬奔向各自的軍陣。

  廣大的東陽亭曠野上,無數哨騎來往,他們呼喝:

  「中軍令,布鶴翼陣。」

  得到消息的各軍主紛紛開始調度麾下各營,開始緩慢變陣。

  這是戰前的最後一次布陣,一旦各軍開始出發,再想變陣就是千難萬難了。所以其餘五個軍主都很明白,大戰要來了。

  最先完成布陣的就是左翼的豹韜軍,其中他們軍主郭默的將旗已經開始向前移動,圍繞在這面將旗下的是各色軍旗,無數甲士的精光照亮著那片天空。

  再然後,右翼的雄武軍也開始完成了變陣,他們在其軍主張達的率領下,開始以大橫陣直接前進。

  這種橫陣的好處就是可以用一個較長的橫面來攔截這個方向的敵軍,缺點也是明顯的,那就是一旦敵軍選擇這個方向突圍,此陣的縱深過潛,絕難攔住。

  所以張達已經和後方的魏舟說過了,如果敵軍從他這個方向突圍,他就在在後面攔截住。

  於是,在當天的巳日,泰山軍這邊率先做出了攻擊態勢,意合圍張郃軍。

  ……

  太武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巳日初,張沖本陣。

  此時距離泰山軍前線出發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從平旦到隅中,泰山軍剩下的八個軍也完成了戰場布置,東西之間橫亘數里,到處都是泰山軍的旗幟。

  此時,張沖正帶著橫撞將們沿著戰線騎行,以觀察各軍的士氣。

  𝒔𝒕𝒐55.𝒄𝒐𝒎

  和平日裡穿的一樣,張沖依舊是一身麻衣麻履,只是額頭上綁著根黃巾帶。

  他騎著愛馬「踏白」,時不時的和一些陣前的吏士招手,很顯然那些人認出了張沖。

  這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張沖並沒有帶自己的大纛,身後的橫撞將們人數也並不多。

  但這些泰山軍最基層的吏士就是認出了張沖,可見張沖的面孔是多為這些人熟悉。

  在一眾山喊「萬歲」中,張沖繼續沿著陣線奔馳。

  踏白是一匹壯年的汗血馬,渾身金黃,但此時也成了斑點馬,渾身上下都是泥漿斑點,由此可見這處戰場的泥濘。

  張沖這一次巡視戰線就是來具體體驗戰場情況的,此時結果很清晰了,那就是至少是在目前,泰山軍並不適合發起集團性的騎軍衝鋒。

  但這本就在張沖的意料之內,他有自己的想法。

  在張沖的身後,大概是四十多騎追隨著,荀攸、田豐都在其中,他們是這一次大戰的謀主,也隨張沖一起來看戰場的情況。

  而其餘人就都是橫撞將們,這些人神色自若的跟在張沖後面,並不為大戰前的氛圍所影響。

  張沖走著走著,就忽然聽到田對自己建議:

  「王上,我有一計。」

  張沖剛和一個以前聊過天的吏士打完招呼,聽到田豐的話,扭頭問道:

  「哦?講來。」

  然後田豐就將自己想到的辦法說了。

  他提議趁著敵軍正在和己方決戰於河間地的時候,可以集結一支騎軍力量從上游繞到袁紹在伊水南岸的本陣,對其進行斬首。

  張沖想了想,覺得這個計策不能說多好。這不是他迂腐,非要追求什麼堂堂正正,而是他很清楚,凡是大軍主帥的本陣,那必然是非常嚴密的,並不是少量突騎就能襲擊的。

  但張沖也覺得這事的成本很低,縱然殺不了袁紹也可以襲擾敵軍的後方,所以他想了想,卻蔡確吩咐道:

  「孟起不是總抱怨在甲騎隊中閒得慌嗎?你讓他從帳下突騎軍中選百騎出來,然後由他率領去上游過河,就告訴他,他的目標是袁紹。」

  如果是一幫人聽到這個命令,必然是腹誹當場:

  「什麼,讓我帶百騎就要去殺敵軍主帥,會不會太看得起末將了。」

  但張沖了解馬超,這小子一定歡喜瘋了。

  然後張沖又令:

  「讓他在南岸蟄伏下來,不要著急。他原先的甲騎就讓龐德暫領。」

  蔡確聽得令了,然後喊來一個橫撞將就囑咐他傳令給中軍的馬超。

  田豐見自己的計策,張沖接受了,臉上浮著笑容,然後他又道:

  「王上,咱們這邊什麼時候過河。」

  張沖並沒有回答,而是先問了一邊的蒙沮:

  「現在袁軍那邊有多少部隊過河了?」

  蒙沮一直關注著飛騎的匯報,他忙將最新的消息說出:

  「王上,至目前來看,敵軍用兵很是謹慎,只有前護軍的張郃過河了,目前正在捧聖軍南面五里處落陣。」

  張沖點了點頭,,對包括田豐、荀攸在內的幕僚們道:

  「先不急,這一戰,我們的目標是讓敵軍全軍過河,然後一個不留的消滅在河間地。這樣後面打中原就好打多了。等他們陸續過河時再說。」

  這本就是戰前軍略規劃好的,所以荀攸等人點頭明白。

  就在張沖還要說話時,從東南面奔來一飛騎,渾身上下都是泥斑,一來就匯報導:

  「急報,在河間地東面發現賊李通部,兵力在兩萬上下。」

  剛說完,從西南面也奔來一騎,同樣像是從泥漿里滾出似的,報導:

  「急報,在河間地之東南面,發現賊之李整部,兵力在萬人上下。」

  先後兩份急報送來,敵軍目前已經有一半的兵力開始渡過伊水了,所以現在的戰場形勢開始不樂觀了。

  果然,邊上的田豐就皺眉擔憂道:

  「王上,從目前敵軍已經過河的人數,大致已經有五萬人了,是我軍過河人數的一倍,怕是不好支撐。」

  田豐的意思很顯然,就是說現在應該派援軍過河了。

  但張沖並沒有鬆口,反而對來的兩羽騎下令:

  「你兩換馬後,持我金箭,再將這個情況去報給張南,並傳我口令,讓其軍必須支持到未時末。」

  從現在到未時末大概有三個時辰,這三個時辰過河的六個軍都不會有援兵。

  至目前為止,泰山軍的軍略已經是非常清晰了,那就是以過河的六個軍為誘餌,吸引敵軍主力合圍,為的就是畢全功於一役。

  所以怪不得過河的都是泰山軍最精銳的部隊呢,原來是苦仗等著他們呢。

  當然,這也不是張沖想這樣,而是他不得不如此。

  此時在他麾下,能肩負這樣艱巨任務的就是這六個軍,其他的營頭都差點意思。

  在洛水一線的泰山軍大概總兵力在七萬左右,分十四個軍,但各軍的質量是參差不齊的。

  這倒不是說這些泰山軍是濫竽充數,而是戰鬥力的下降全是因為戰鬥情況導致的。

  從太原出發到現在,最久的泰山軍已經出戰一年了,這些人不論是心態還是身體實際上都非常疲憊。

  這還不包括一些戰鬥人員的減員,很多營頭的戰鬥力下降得非常多,所以不可不可避免的吸納了不少隨軍力夫。

  就比如說趙雲部吧,此前作為主力與郭汜、劉備的關西聯軍作戰,雖然戰術靈活機動,但在最後的決戰中人員損失巨大。

  所以為了儘快恢復編制內的軍力,控鶴軍就吸納了千人左右的輜重並,這些人雖然經過初步的軍事訓練,但並不能讓張沖放心。

  在他看來,新卒就是再如何訓練,在心態上也是決難適應大戰的。所以這些補充了新兵的軍頭最好是布置在二線,那樣也能有足夠的時間適應戰場環境。

  於是,張沖再一次對二羽騎補充了一句:

  「告訴阿南,此戰之成敗繫於其軍,讓其務必完成任務。」

  二羽騎得令,然後又喊了十幾個伴當,一併向著洛水南岸馳奔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