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投名
京都,南門樓上,一眾漢軍軍將蝟集於此,聽鄭泰怒吼:
「國家危難,爾等竟無一二忠勇之輩?你們平日不都是挺能的嗎?怎麼現在縮了卵?」
原來,今日早上鄭泰終於忍耐不住城外的拋石車了,決定從軍中招募勇士出城襲擊拋石車,但結果很顯然,這些漢軍並無一人領取這必死任務。
而且更讓人心寒的是,當鄭泰在這裡咆哮的時候,忽然人群中有一句雜音:
「將軍這般忠勇,為何不帶一隊人馬縋城出擊?」
鄭泰大怒:
「誰,誰說的這話?」
其他軍將紛紛讓開,正將一個面上有疤的軍將露了出來。
鄭泰看到此人,一噎,原來這人是朱儁的族人朱光,也是一員悍將。
此人最為傳奇的就是前幾日一次出城戰,當時他和一隊軍吏精銳乘小舟過水門去襲擊護城河外的泰山軍陣營。
但沒想到一出去就被泰山軍的瞭望台發現了,附近的突騎奔涌而來。
沒奈何,眾人只能撤退,但在撤退的時候,朱光的小舟一下子翻覆,包括他在內的六個披甲軍吏全落下了護城河。
就在城頭上的眾人以為朱光必死的時候,他忽然從水裡遊了上來,最後精疲力倦的被袍澤拉了上來。
於是軍中都認識了這個人,這個能從鬼門關逃出來的。
在高強度的壓力下,人們會本能的相信那些帶有神秘色彩的人和事。
但就在今日,泰山軍排空了護城河,城頭上的朱光看見了之前和他一起出戰的袍澤,他們都已經腐爛在泥地里,並被泰山軍一把土給蓋了。
於是,朱光受不了了,在聽到那世家子弟的鄭泰還在那亂吠,終於開口嘲諷起來。
可就在眾人以為這鄭泰要收拾這個朱光的時候,卻見鄭泰淡淡回了一句:
「好,那就請你朱光看看我鄭泰到底是什麼成色。」
隨後,一言不發就退下了城頭。
……
當夜,鄭泰在家中向家巫問卜吉凶,在得了一個「大凶」之辭後,鄭泰哈哈一笑,隨後穿著其父傳下來的衣甲,一刀殺了家巫,然後割了他的首級就出了廳門。
在廳門外的院落里,一隊七八十人的鐵甲兵正斂氣而立。
鄭泰將家巫的首級拋到院裡,看了這些鄭氏恩養的部曲,小聲道:
「這人說我大凶,那我就殺了他,我鄭泰自己的凶吉只有我能斷。」
聲音不大,但所有人都聽清了。
隨後,鄭泰帶著這些人順著街道直趨雍門。
黑夜中,不斷有一些公卿子弟帶著部曲從里區匯過來,他們都是知道今夜鄭泰要去襲營所以來跟隨的。
他們要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們這些年輕的子弟依舊願意為漢室拋頭顱灑熱血。
人群越匯越多,等到了雍門外的時候,鄭泰的隊伍不知不覺就已經膨脹到了三千人,皆是城內各家的精銳。
此刻,他們來到雍門,在那裡,以朱光為首的軍將已經等候在那裡。
黑夜中,朱光神色複雜的看著鄭泰,他沒想到自己一句話,這鄭泰真的就要出城夜襲了。
他走到鄭泰面前,忽然給自己一個嘴巴,鄭重道歉:
「校尉,我老朱對你服了。」
說完,此人抽出刀就站在了鄭泰的身後。
鄭泰沒有說話,深深的呼了一口氣,隨後讓門吏開了門。
看著緩緩洞開的城門,鄭泰讓人給馬上了嚼子,然後翻身上馬。
等他們衝出城後,得益於白日泰山軍填平了溝壑,這些人得以一馬平川向著西城外的泰山軍壁壘殺去。
奔騰之間,騎兵的動向再也隱藏不住,但此刻泰山軍的壁壘已近在眼前,也不需隱藏了。
就這樣,鄭泰怒吼一聲,隨後灌入了敵軍營內。
但轉瞬間,所有人都臉色煞白,因為諾大的軍營內竟然空無一人。
此時,他們明白,夜襲的計劃泄露了。
黑暗中,他們彷佛聽到無數馬蹄聲正向著他們這邊靠來,形勢一下子逆轉。
鄭泰臉色變換,高吼:
「突圍。」
就這樣,一場夜襲轉眼間就成了突圍。
……
當鄭泰那邊帶人剛走,雍門後的街道上就奔來數騎,其中一人正是虞翻。
在得知,鄭泰剛帶人走後,虞翻再也忍不住說了句:
「遭了。」
隨後虞翻下令讓門吏們將雍門關上。
但雍門吏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人動作。其中有一個說了:
「鄭校尉還在城外,咱們關了,他想進來就難了。」
此刻虞翻惱怒,直接從胸口拿出朱儁的符節,高喝:
「大帥符節在此,還不聽令?」
最後門吏們仔細勘驗了符節,最後才不情不願的關上了大門。
隨後,虞翻再不管這些怒罵的城門吏,快馬回奔到高樓,將最壞的情況匯報給朱儁。
……
高樓上,四面都用木板擋著不透風。
黑暗中,朱儁一個人躺在胡床中不斷咳嗽。
今日白日他的右眼皮就一直狂跳。
長久的軍旅生活讓他十分迷信這個,於是他就讓牙兵們出去探查城內有無其他異樣。
果然,虞翻他們出去後,很快就給朱儁帶來了消息。
那就是以鄭泰為首的一眾公卿子弟今夜要去襲擊泰山軍的營地。
朱儁雖然不能下床了,但意識很清醒,他問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你們是如何得知鄭泰要襲城的。」
沒想到虞翻他們嘲笑道:
「這還用打聽嗎?據說城內皆知。不少公卿子弟家中早就升起了旗幟,寫『御前報捷』等字。」
朱儁大驚失色,驚呼:
「這等襲城之事如此緊要,如何這般不周密,敵軍在京都必然有細作,那些蛇鼠兩端者也必然會出賣情報給泰山軍。而現在這事弄得眾人皆知,鄭泰行事如此粗疏嗎?」
但虞翻卻說了一個不同看法,他對朱儁不以為然道:
「大帥,我看那鄭泰就沒想著出城夜襲,聽說今日白日和你族人朱光在城頭上弄僵了,下不來台才說的狠話。彼輩公卿子弟各個崖岸自高,素來不就危地,如何會親身赴險?」
朱儁也鬆動了,他喃喃低語幾句,別人聽不清。
最後他猶在擔心,對虞翻道:
「你多去探,一旦有變,立即報我。」
說完,朱儁感覺疲憊,便讓虞翻下去了。
之後剛入夜,虞翻就進來了,焦道:
「大帥,那鄭泰真的帶人出擊了,他是真的有膽。」
朱儁大急,意識到大勢不好,於是一方面讓虞翻去追趕,一方面就讓侄子朱韜去組織剩下的兵力,務必去救出鄭泰。
兩人應下後,轉身出門朱韜就對虞翻道:
「你要是追上倒無事,如果沒追上,就讓人將城門關了。」
虞翻竇疑的看著朱韜,弄不明白他什麼意思。
黑夜中,暗影婆娑,朱韜淡淡道:
「錯已經鑄了,那就不能一錯再錯,不能讓全京都都被鄭泰給拖下水。」
虞翻猶豫了一下,對朱韜道:
「我雖然看不上公卿子弟,但像鄭泰這樣有種的,我還是佩服的,我們得救他。而且這也是大帥的命令,不然如何交代。」
聽了虞翻這麼天真無邪的話,朱韜一下子就笑了,他搖了搖頭:
「你呀,還是不懂那些公卿們到底是什麼人。」
虞翻討厭朱韜的故弄玄虛,正色道:
「哦,他們是什麼人?」
朱韜不在乎虞翻的小性子,而是望著那高處的南宮,悠悠道:
「他們啊,是一群能為了利益做盡天下最寡義廉恥的事情而仍可以義正言辭的人呀。」
說著,他就告訴虞翻:
「你不覺得這事滿是蹊蹺嗎?為何那鄭泰忽然就變得這麼烈氣?為何這襲城的事會弄得滿城皆知?為何戰事中一直事不關己的公卿們,會允許自家子弟們帶著精銳部曲出城?這些你都沒有想過嗎?」
虞翻不傻,相反這人有著大智慧,他很愛研究《易經》,雖然一開始研究這個只因為這是經典中字數最少的,最不需要名師句讀的。
但真的學習了後,他就為《易經》所傾倒,他從中學習的一個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萬事皆處在變化之中,沒有所謂的恆常,所以意外和轉折必然會出現。
所以他在聽了朱韜的話後,很快就明白了,說道:
「所以他們出城是想逃?」
朱韜點頭又搖頭,他無奈道:
「有這個可能,而我更擔心的,這是人家的投名狀啊?」
虞翻聽了這句話後,一言不發轉頭就跑向馬廄,隨後快馬奔往雍門。
二人並沒有再聊,作為投名狀的到底是什麼?
可能是那鄭泰,可能是那群公卿子弟,也可能是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更有可能的就是這京都。
到底是什麼,外人不得而知,但一切也都在不言中。
……
翌日,晨旦。
城牆上的漢軍們驚恐的發現城外的泰山軍在地上放了數百面的旗幟,隨後還有一群俘口被捆著遊行。
在被看押走了一圈京都城後,這些養尊處優的公卿子弟們精疲力倦,終於解脫地回了俘口營。
城中勇士夜襲全軍覆沒對於漢軍來說是個壞消息,但也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今日泰山軍並沒有攻城。
城頭上的漢軍們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
而人一閒下來,腦子就容易想東想西,此前種種事情,如泰山軍的條件,他們凌厲的攻勢,他們承偌的分田分地的政策,甚至昨夜出城部隊全軍覆滅的消息,一下子串聯起來。
城頭上的軍心一下子就渙散了。
現在鄭泰是生是死也不清楚,於是朱儁只能讓牙兵們扛著他的胡床,帶著他巡視城牆。
朱儁眼見著城頭上士氣低落,但空口白牙也說不了什麼,於是他只能讓人馱著他入宮。
在北宮內,白髮蒼蒼的朱儁看著同樣白髮的劉辯,君臣二人相擁哭泣。
最後,朱儁告訴劉辯,如今之計只能讓陛下登城樓以鼓舞軍中士氣了。
劉辯恢復著理智,明白漢室社稷就在自己的肩頭,他沒有任性和退縮,而是點頭同意了。
四月十一日,劉辯登城犒軍,之後的四天,城外矢石俱下,他依舊帶著唐妃先後登上北、西、南、東四城牆上,慰勞城頭上的吏士。
他穿著鎧甲,腳步沉重,帶著同樣不善於行的唐妃,將宮內的布帛和膳食賜給吏士們。
眾血戰的吏士們是第一次看到漢家天子,他們看見這個年紀很小卻面容蒼老的天子,心裡懷著複雜的情緒。
原來這就是他們守護的天子,原來他也在乎我們。
於是,一種士為君死的就義之心逐漸在城頭上蕩漾。
這個時代的人從來不怕死,不是因為他們對死亡沒有畏懼,而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活不長。
在這個匆匆不過二三十載的人生里,他們在乎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價值。
於是,在這一刻,所有人覺悟了一種宏大的使命。
他們要為漢室而死,如果漢室註定要亡了,那就從他們開始吧,他們就是大漢的殉道人。
真是一種諷刺啊。
當那些享受著漢室紅利的公卿們絞盡腦汁,厚顏無恥的要活的時候,這群從沒有沾染片絲漢室榮耀的軍吏們,卻要選擇為它而死。
城頭上,一眾軍吏哭泣的跪在地上親吻著劉辯的靴子,而唐妃則將宮婢們的織好的軍衣披在他們身上。
軍吏們咬破自己的手,在這些軍衣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和家族的所在。當他們寫下這些信息時,就意味著他們要死戰到底,因為這關乎自己和家族的榮譽。
劉辯也在哭泣,他為這些人感動也愧疚。
從瘋癲中甦醒後,劉辯不再是過去的劉辯了,他不再居高臨下,而是將自己當成了普普通通的人,也因此,他覺知這些人的承偌有多重。
他感覺自己對不住這些人。
劉辯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卒也在哭泣,就問:
「老漢,為大漢死,它值得嗎?」
老卒激動的排出來,他跪著小心翼翼的親吻著劉辯靴子下的泥土,抑制住激動道:
「我不知道,我的阿公就是為大漢死在西域的,我的父親是為大漢死在北疆的,而我現在則為大漢死在京都,我希望我的孫子也能繼續為大漢而死。」
說著,老卒顫抖的再一次吻著劉辯的靴子,這一次親吻的地方更近了一點。
聽著老卒這番話,劉辯心頭滴血,忽然他感覺臉上一涼,伸手去摸時,卻發現是一片雪花。
於是,劉辯放眼望去,卻見無數雪花從天上飄灑在人間。
這四月的天,竟然下起了大雪。
所有人都呆住了,隨後城頭上爆發出熱烈的呼喊。
而劉辯身邊的宗正劉虞也熱淚盈眶,跪著向太廟的方向磕頭:
「天不絕我漢室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