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肘腋

  第647章 肘腋

  董卓何故如此失態?無他,只因以劉備為帥,恰恰去了他一心頭大患。

  關西軍在度索原大敗有兩個地方是董卓沒想到的。

  一個就是他沒想到關西軍竟然敗得這麼幹脆,甚至一場像樣的決戰都沒打出,就在夜裡驚崩了。

  另一個沒想到的,就是劉備竟然成了此戰的贏家。

  原來當劉備成功接應了甘寧等益州軍系後,益州四將就緊緊圍繞在了劉備身邊,唯這位左將軍馬首是瞻。

  各中原因不複雜,甘寧他們這些人是第一批拔營脫離戰場的,按照正常的軍律,他們幾個都是要被送到西市寸磔的。

  也只是靠著劉備,依託於漢室宗親這棵大樹才能活下來。

  而劉備呢?許是不忍國家重將就這樣屈辱死了,又或者是想建立一批自己的隊伍,總之就真的將四營益州兵給編入到了左將軍軍團下。

  同時,以這四營為依託,劉備又吸納了不少關西潰兵,陸續構建起了一支萬人左右的軍團。

  劉備帶著這個軍團就駐紮在河東玉璧,和李傕、郭汜、王昌等部互為犄角,構築一條新的防線。

  原先董卓就很是忌憚劉備,此刻見劉備一朝風雨就膨脹起來,心下就頭疼。

  要對付劉備當然很容易,直接讓前線的李傕、郭汜拿著詔書直接奪兵就行。

  但劉備的背後是小皇帝劉協,董卓不想破壞他和小皇帝目前的狀態,這事就僵著了。

  而現在剛好,既然宗正劉松提舉了劉備做平叛帥,那他就順水推舟將劉備從河東調回來,讓他做個空頭大帥。

  所以,董卓才有此態。

  而這邊董卓顧忌著劉協,那邊劉協豈不忌憚董卓?

  所以當董卓拍板了後,劉協內心縱然有不願,但還是勉強笑著:

  「宗正此言甚好,朕也覺得皇叔是不二人選。」

  人說來也怪,當劉協沒說這句話前,內心是不願的,因為當劉備被調去益州,那他手裡好不容易攥緊的萬人隊伍就要被奪去,這對公家來說無疑是重大損失。

  但當劉協說完這話後,他內心一琢磨,倒也真有點認同自己那話了。

  為何?

  有道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劉備的部隊在河東前線,本就直面泰山軍的壓力。別看現在好像部隊齊整,但可能一場大戰後,就又打得乾淨了。

  反不如用兵益州,如果真的在益州打開局面,那公家的實力將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

  就這樣,在董卓和劉協先後的同意下,劉備作為平叛人選就這樣確定了。

  而下面的三公也無話可說。畢竟劉備也是厚道人,相信是不會在益州濫殺的。

  但事情到這裡並沒有完,董卓在提了劉備後,又提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將趙岐提到的段煨調到河東,全撫河東諸軍。

  然後又讓李傕帶兵回來加入到劉備的軍團序列中,作為副帥。

  原來,董卓既然已經防備了劉備,又如何會放手讓他在益州呢?這就給劉備上個繩套,讓他翻不了。

  劉協想了想,同意了。

  而且既然都已經多了李傕了,那再多一個也無所謂,於是他將趙謙提議的來敏授為謁者,代天子監軍。

  於是,以劉備、李傕、來敏為核心的平叛人選就這樣敲定了。

  ……

  太武二年,臘月初三。

  剛從前線回來的劉備,帶著張飛、陳到等人卷著寒霜,呼著熱氣馳入長安城。

  對於被提舉為平叛主帥,劉備是相當意外的。

  說實話,當謁者傳詔於他的時候,他正在玉璧前線視察。在看了玉璧的銅牆鐵壁後,劉備有信心在這裡大勝泰山軍。

  劉備很清楚,既然在絕對實力上贏不了泰山軍,那就選一個他預設的戰場,攜地利與之爭。

  但就在劉備躊躇滿志的時候,他收到了長安來的消息,讓他回長安商討平叛益州的事情。

  對於益州發生的事情,劉備也知道一二。那劉璋自立為益州牧,雖然狂悖了點,但在朝廷三面受敵的情況下,選擇的時機無疑是非常好的。

  所以劉備一開始也覺得朝廷會承認事實,等緩解了河東的壓力再徐徐圖之。但他沒想到這次朝廷反應這麼大,這麼果斷。

  到這個時候,劉備也在心中反思,是不是自己在關東朝廷久了,整個人的精氣神也沾惹上了那些腐朽公卿的顢頇?

  相比於關西朝廷這裡,對人對事更有前漢之風,剛強果斷。

  劉備這人出身只能說還行,但能成長到現在靠的是他不斷學習的能力。在接受了現實後,劉備在和王昌商量了一下玉璧的防線後,當即帶著張飛等親從直奔長安。

  依舊是從龍門渡河,只是這一次不再用船,而是縱馬可過。

  寒冬臘月,黃河這一段河道已經結起了厚厚的冰,劉備他們騎著馬就可突破這黃河天塹。

  而一過河,劉備就找到龍門令,讓其立即在兩岸鑿冰。一旦這裡為泰山軍所知,以其突騎的機動,必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隨手辦完這件事,劉備一行人一路狂飆,終於在臘月初三趕到了長安。

  未入城,陳到就問劉備:

  「主公,要回府見夫人嗎?」

  是的,劉備娶親了,還是劉協賜婚的。

  劉備的夫人是楊彪的女兒,可以說是真正的名門,只是因為楊彪「作亂」於前殿,其家風雨飄搖,朝不保夕,才答應了和劉備的這門親事。

  成親後,劉協還特意賜了一座大宅給劉備作為新居,可以說待劉備不可謂不厚。

  而劉備也是知恩圖報的人,不然也不會收到劉協的詔書就放棄了積攢的部隊,匆匆回長安。

  此刻,聽親將問及夫人,劉備赧然,流露出少有的溫情,他從懷裡掏出一把金簪子,遞給陳到:

  「阿到,你將這個送給夫人,就說軍情緊急,我就不回府了。」

  陳到點頭,然後帶著兩個親從調轉馬頭,向著城外閭第奔去。

  諸公卿閭第基本都是在長安城外,城內的都是宮室和行政機構,是以陳到才要調轉馬頭。

  而這邊陳到一走,劉備則帶著張飛等將馳馬從城西的清明門入,然後直驅未央宮。

  當劉備行色匆匆趕至未央宮的前殿時,小皇帝劉協早已等在那裡。

  ……

  當劉備脫完鞋,碎步入殿的時候,劉協正在批改著檄文。

  這是尚書郎們草擬的一份征討益州的檄文,劉協正在做最終定稿。

  見劉備進來,劉協直接丟開狼毫,仔細打量著劉備,見劉備兩鬢雜亂,鬚髮不整,心疼道:

  「皇叔辛苦了。」

  劉備心頭一暖,忙伏在地上回道:

  「臣不過勞力,陛下勞心,更甚臣。陛下身負漢家重任,更應注意聖體。」

  劉協笑了笑,然後就讓小黃門給劉備賜席。

  等劉備落座後,劉協才正式問道:

  「皇叔,如今山河破碎,漢室衰頹。朕與諸劉一體,本應該同舟共濟,但劉璋到底是辜負了朕啊。」

  劉備小聲為劉璋解釋了一句:

  「劉常侍應該也做不得主。」

  劉協搖了搖頭,說道:

  「不提這個了,皇叔,你對這一次出剿益州可有何方略?」

  正當劉協要聽劉備一番見解的時候,卻見劉備搖頭:

  「陛下,臣羞愧,還未能想出具體方略。臣是北人,對益州形勢幾乎一無所知,所以需要益州本地人的幫助,才能斟酌實情,條奏方略。」

  劉協愣了一下,沒想到劉備會這麼說,雖然心下急躁,但也知道劉備此言是老成之語,於是按捺住躁動,笑道:

  「應該的,朕的夾袋裡還是有不少益州士,都是一時人物。後面都充你幕府里為你參贊機宜。總之,只要皇叔所需,朕毫不吝嗇。」

  劉備感謝,但還是抬頭回道:

  「陛下,臣想請西園將甘寧、張任、嚴顏、沈彌四人隸在幕下,他們都是益州本地軍將,熟悉山川地形,對我南下大有裨益。」

  但劉協卻為難了,他摩挲了一下手掌,嘆道:

  「這四人可是介索原大戰前棄軍而走的四將?」

  劉備緩緩點頭。

  劉協從龍案上站起,來回踱步:

  「皇叔,不是朕不幫你。你可知這四將是太師必殺之人?只因他們的弱懦之舉,害得太師損失了多員愛將,這幾人可以說是死十次都不夠。」

  劉備急了,忙要和劉協解釋,但還未開口,就被劉協打斷了,他沉聲道:

  「皇叔你不必多說,朕就問你一句,是否必要這四將?」

  看著劉協的眼神,劉備一陣沉默,最後堅持道:

  「有這四將,臣必能為陛下平叛益州。」

  於是,劉協也沉默了。

  半晌,他才對劉備道:

  「皇叔,既然你這麼說,那這四將就與你了。」

  此時的劉備哪還不知道劉協承受著何等的壓力,他神情激動,復又伏地:

  「臣此戰,縱粉身碎骨,也定剿滅亂賊,不負皇上知遇!」

  劉協哈哈一笑,下了陛台,親自將劉備扶起。

  沒有董卓在側,劉協不僅笑容多了,就是其少年的英氣也是自在不少。

  劉備這次落座,並沒有直接提益州事,而是將他在路上想的事情和劉協說了:

  「陛下,臣這一路也想了很多事,覺得也有一二可裨益國家,想為陛下分憂。」

  劉協哦了一聲,便讓劉備講來。

  劉備整理了一下思緒,沉聲道:

  「臣愚見,如今國家四面用兵,實非長久之計。此前用兵,並無主次,所以鏖戰數年,卻不能解一面之地,數年下來,士氣疲憊,徒廢錢糧無數。」

  此時劉協已經回到榻上,正襟危坐,聽劉備繼續講:

  「陛下,如今我關西當面這四敵,容臣為陛下細細道來。先說崤函之面的關東偽朝,在臣看來已經是冢中枯骨,再無威脅。而西面之湟水羌胡,烏合之眾,只是一群守戶之犬,並無爭天下之心。只有北面的泰山軍,南面的益州亂黨才是我關西的威脅。」

  劉備的話,劉協一句句都聽在心裡,再不能更認同了,他頷首,示意皇叔繼續。

  「但這泰山之賊和益州亂賊又有不同。如果說泰山為心腹大患,那益州就是肘腋之患。心腹大患可徐徐圖之,但肘腋之患卻一刻不能停,不然必病入膏肓。而在朝諸公也看了出來,所以才有了備來做帥。但臣愚鈍,未聞不先解決心腹之痛,能有餘力解決肘腋的。」

  這個時候,劉協已經非常嚴肅了,他問道:

  「皇叔,你講細一點。」

  劉備點頭,然後說出了這樣一個情況:

  「陛下,如今泰山軍在河東正面維持著攻勢,隨著冬日過了大半,來年春,泰山軍必然要繼續南下的。而到時候,我軍用兵在益州,泰山軍壓境,這兵是撤不撤?想來必然是要撤的,但到時候,這益州用兵豈不是白費?而且長此以往,每當我軍用兵他處,泰山軍就以南下威脅來牽制我軍?我軍如何應之?」

  劉協沉吟:

  「所以……」

  「是的,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我軍需要解決泰山軍。」

  這下子劉協苦笑了:

  「皇叔,你這不是戲弄朕嗎?要是這泰山軍這麼好解決,還會是朕的心腹大患?」

  就見劉備搖頭,認真道:

  「臣非戲弄,也不敢戲弄陛下,因為臣所謂解決泰山軍,是和泰山軍和議。」

  劉協愣了一下:

  「和議?和亂賊議和?這……」

  劉備也知道這對劉協是非常為難的。可以說,先帝流落到現在,一半原因都是那個泰山軍,甚至自泰山軍禍起,死在他們手上的公卿豪族不知道有多少,就朝里那些公卿,哪個和泰山軍沒血仇?

  但正如他說的那樣,不和泰山軍達成和平均勢,關西朝廷就無力發展。而劉備自認為泰山軍多半也會同意的,因為泰山軍也將大部分的軍力虛耗在了河東,達成兩邊的和平,對於泰山軍也有好處。

  也正因為過於複雜,劉協沉吟了半天,終是說道:

  「此事過於重大,容朕細細思量。皇叔,今日這話就止於你我。」

  劉備點頭。

  一時間前殿沉默著。

  突然,劉協笑著敲了一下自己,笑道:

  「皇叔,險些誤了正事。如今已經給你配好副將,你這兵打算要多少?」

  這個時候,劉備笑了,伸出了一張手。

  但劉協卻笑不出了,問難道:

  「皇叔,你要五萬兵,這朝廷雖然有,但這糧秣怕是緊張,能不能再少點?」

  卻見劉備莞爾,頗促狹道:

  「陛下,臣何時說要五萬了,給臣五千兵,定不負陛下所望。」

  看著意氣慢慢的劉皇叔說著這等大言,劉協張大著嘴,深刻表示懷疑:

  「朕是不是所託非人了?」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