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況一如所料,袁軍至今陸續完成了既定目標,在陸續破了桐柏山的外圍山城後,現在連太平峰山腳下的砦壁也丟了,如今只要攻上太平峰,萬事皆就。
但出人意料的是,袁紹卻主動讓人上山,要和黃巾軍進行談判。
實際上,之所以如此全是黃巾軍在之前一戰中打出了價值,讓袁紹看到了黃巾軍的血性和韌性。
他明白再這樣打下去,袁軍就是打下太平峰,自己也必然是損失慘重的。他不會忘記,自己此戰真正的戰略是什麼,那就是潛渡義陽三關。
而一旦度過義陽三關進入荊襄平原腹地,那必然就和捅了馬蜂窩一樣,到時候劉表勢必會不惜一切代價猛攻袁軍。
如果在征剿黃巾軍的過程中,損失過大,袁紹橫入荊州的計劃可能就要靠破了。
所以,袁紹讓軍中的一個謁者,帶著他的書信入山。
在信里,袁紹給劉辟提了三個條件。
其一,黃巾軍放棄桐柏山、大別山,全面進入汝南編戶。其二,黃巾軍將被編為屯戶,負責耕作。其三,黃巾軍全面接受豫州之管理,由豫州任命各地教守。
可以說這三條下來,袁紹給劉辟的不是所謂的和平條約,而是讓其全面投降。
但劉辟同意了,他不顧教內的一眾核心勸阻,到底還是投降了。
劉辟願意投降的理由有很多,什麼不願意再徒增傷亡,什麼大勢已去,什麼東面的青州教眾在投降後就過得不錯。
等等理由俱在,但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謁者私下和劉辟許諾,其主袁紹願意保證劉辟的一眾財富,並將為其表為中郎將。
於是,為了權勢和財富,劉辟背叛了那些戰死在山腳下的同道。這一刻,龔都、吳霸的死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而當劉辟同意投降後,緊接著太平山就發生了混亂。
大量且與袁氏有血仇的黃巾殘黨根本接受不了這個結果,於是火燒太平山,趁著大亂,向著西面南陽方向撤退。
而已經無力約束眾教徒的劉辟,趕緊讓山下的袁軍入山,讓其彈壓。但當大火將山上的廬舍、坊市都燒毀一空的時候,也沒見到袁軍有一兵一卒上來。
顯然,袁軍不並不願意冒這個風險。
就這樣,在沖天的黑煙中,劉辟帶著剩餘的黨徒下山,向袁軍大營正式投降。
因緣際會而騰飛的事業,最後還是因為運去而砸在了地上。說到底,劉辟不過就是一個中人之才罷了。
此戰,袁紹括黃巾兵三萬,山寮眾十餘萬,勢力大震。
而當各方都以為袁紹要罷兵休整的時候,其人卻已經劍指三關。
……
京都,白馬寺外。
剛剛從白馬寺出來的劉備,此刻內心悽惶無措,只因為他剛剛在寺內見了一個人。
京都的白馬寺自然不用多介紹,它可謂大漢天下第一寺。此寺初為明帝所建,因安置兩位天竺法師,和白馬所負之經書,是名「白馬寺」。
白馬寺有一個特別的東西,那就是被寺內僧人栽培在白馬寺塔前的石榴和葡萄。這兩個稀罕物都是隨著當年經書一同從西域運過來的。
而白馬寺做種的這些果樹就更是枝繁葉茂,果實甘美。一顆葡萄比棗子還大,一顆石榴堪比一個小甜瓜。
可以說,這兩樣東西不僅是白馬寺的一絕,更是京都的稀罕物。不知道吸引多少各地來京為郎的郎官們。
也正是因為其貴重稀罕,自栽培成功起就一直是漢家賞賜臣屬的重禮,被賜者無不視若珍寶,輕易不會吃。
而剛剛從白馬寺出來的劉備,自然也被好好招待了一番。
但再甜美的石榴也不能緩解他此刻內心的苦澀。
而這一切,都要從十日前,也就是重陽盛宴說起。
漢家歷來很看重九月九日的重陽日,因為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所以有長久永壽的吉祥意思。
不管信不信,誰不希望有個好彩頭,所以漢家天子也歷來看重這一天,必於高台和眾臣子一起享宴高會。
而且,這一年的重陽盛宴還不一樣,因為這一次京都出現了新的客人。
他們就是從西域大國于闐來的使者。
小皇帝劉辯對于于闐使者們的到來非常重視。其中一個原因是,于闐是漢家在西域諸國的核心附庸,自班定遠定西域後,于闐雖然數叛,但大體上都是維持著向漢家貢獻的態度的。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支于闐使團並沒有去更近的西京長安去朝見自己的弟弟,而是繼續按照此前的慣例來到京都。
這就讓劉辯大為歡喜了,于闐使團的到來讓他品嘗到了漢家天子昔日萬國來朝的無上威嚴。
而這種威嚴是劉辯從來沒有品嘗過的。
所以劉辯就決定趁著這次于闐使者們來的機會,好好辦一下這一次的重陽盛宴。
畢竟這一年京都真的算是多事之秋。
本來隨著袁氏一門眾被剷除後,關東朝庭的權力達到了頂峰,至少在朝堂上是如此的。
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全面掌控著朝庭,再之後隨著青州宗親一系的代表劉虞上洛、以及豫州劉姓王的陳王劉寵、梁王劉彌、沛王劉曜先後上洛,漢室宗親的勢力也得到了發展。
再加上握有兵權的劉備,宗室遂也和外戚一樣,成了關東朝庭權力的兩架馬車。
但好景不長,隨著汝南袁紹的起事,關東朝庭形勢急轉直下。到如今,原先占有整片關東的朝庭,現在還支持他的就剩下荊州的劉表、徐州的陶謙、揚州的劉繇。
但這三大諸侯中,只有劉表能供應關東朝庭的所需,後面兩家都無法上計了。
已經占據豫州的袁紹,從淮泗兩個方面截斷了徐、揚二州和京都的聯繫。可以說,一旦丟失了豫州,關東朝庭就已經失去了對東方的掌控。
而一旦如此,直接就表現在兩京之戰上。
此前,關東朝庭對關西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可以說戰爭的主動權從來都在關東這一邊。
但這一次,在最近的兩京之戰中,關東軍大輸,不僅丟掉了歷次戰役奪得的險勝,更是讓關西軍一舉推進到了崤函道的最東面,谷城。
而且這一次的關西軍明顯和過去不一樣了。
此前關西軍可以說是令出多門,但隨著董卓入西京,在小皇帝劉協的支持下全面掌握軍權,關西軍就有點脫胎換骨了。
而重陽節那一天,劉備剛剛從前線下來,本來就是要和何進要援兵的。
但他被何進直接拉到了這次重陽盛宴。
那一天,劉備第一次見于闐人。
他們的長相一點不類漢人,濃眉下眼窩深陷,藍色的眼睛有一種怪異的美感,鼻樑窄高而彎曲像是鷹,鼻下是栗色的濃須,皆戴山形白氈帽,唯獨帽檐呈暗黑色。
而那一天,劉備還見到了一個皮膚發色和他們漢人都很像的僧侶,據說他是大夏人,他邊上還有一個小沙彌,卻是黝黑黝黑的,宛若黑炭。
然後他得知,大的那個叫婁伽羅,小的那個叫曇柯迦羅,都是很怪的名字。
實際上,這一次于闐使團來當然是有自己目的的,不然他們也不會不遠千里來到京都。
他們此行來,就是要獲得漢家天子的批准,表示七年前被漢家扶立的拘彌王非法。
這裡面有一個仇怨在裡面。拘彌是西域的一個小國,其主因與于闐有仇,誣稱昔日病死任上的西域長史趙評是被于闐王害死的。
之後新的漢家長史殺了于闐王,之後其子被國人擁立,報復仇就滅了拘彌。然後劉辯的父親劉宏偏偏還將被質在京都的拘彌王子送了回去,幫其建國。
而這次來,于闐人就是為了解決這個歷史包袱。
實際上對於漢家現在的局面,這些于闐人相當清楚。現在京都一個天子,西京一個天子,按道理當年是劉宏做的事,後面劉宏到了西京,這些于闐人應該是去找劉協的。
更不用說。西京距離于闐更近,那拘彌人背後也是西域長史撐腰的,而如今西域是聽關西的調遣。
所以,於情於理,他們都該去找劉協去協商這事。
但這些于闐人偏不,他們更是大費周章扮成商隊,潛行到京都。難道這些于闐人傻嗎?不是,恰恰是他們夠狡猾。
他們打一開始就沒有指望漢家靠什麼行政命令就能讓拘彌國除,他們非常清楚,離著他們最近的涼州,現在可以說遍地是戰爭,各家勢力層出不窮。
這種形勢下,漢人根本對西域鞭長莫及。而這就滋生出了于闐人的野心,他們打算直接吞併拘彌,更甚是整個西域。
這西域主,匈奴人做得,漢人做得,我于闐人就做不得?
於是,他們效法漢人的智慧,遠交近攻,先從京都這裡獲得出兵大義,然後直接吞併拘彌。而在他們想法裡,京都的天子當然是不會介意給自己弟弟找茬的。
而最後的結果也不出他們所料,在盛宴前的覲見中,劉辯壓根就不在乎一個聽都沒聽過的國家,他只是淡淡的說道:
「朕是講道理的,既然這事是你們受了委屈,那就按你們說的辦。」
這些于闐人大喜,就在稱讚劉辯是真正的萬王之王,能主持世間的正義。
但很意外的是,小皇帝並不在意這些吹捧,卻對人群中那個黝黑的僧侶表達了好奇,於是問道:
「這是何人?」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