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決陣
關羽斬將奪旗,隨後張沖帶著田俊匯來的五百騎,又反向對著曹操騎軍衝鋒。漢軍再不成軍,曹操偷偷解開了自己的披風,匿在潰兵中,向著南面奔逃。
長社之野的這場遭遇戰結束了,但廝殺仍舊在繼續。
彼時,曹操的騎都尉部還有騎眾八百。但後面泰山軍突騎截斷歸路,他們正要從別處逃跑時,泰山軍的左右兩陣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包抄了過來,並不斷收束包圍圈。
就這樣,曹操等人無知無覺中,就被泰山軍給包圍了。
此時漢軍陷入危地,曹操果斷下令各部按騎隊分散突圍。也是在突圍的過程中,他才知道這些泰山軍到底是何等之戰力。
那個力能舉馬的賊將是誰?那個所射無有不中,連殺他三員扈兵的又是誰?天下勇士何其多?但為何都投了泰山賊?
就是懷著這種驚懼、羨慕的複雜情緒,他從西南角的縫隙穿插了出去。而代價是,原先五十精銳扈兵,折損一半。
但成功突圍只是開始,隨後的追殺才讓曹操明白戰場真的是死生之地。這一路,幾次賊兵已經追到距離他不足數步,甚至有一次一個賊兵已經抓住了他的袖子,要不是曹操果斷砍斷袖口,再加上坐下的黃驃馬是千金難買的寶馬才使得他逃出升天。
但胯下寶馬的神駒也暴露了他的身份。
能騎得如此寶馬的肯定是漢軍高級軍吏。是以,曹操如磁石吸引著附近追亡逐北的泰山軍游騎。
他的扈兵在這一路的追殺只剩下了五名,但都是他們曹家的親信。之後一個扈兵自告奮勇換乘了曹操的寶馬,將追兵吸引走。而曹操自己帶著兩人伏在了草叢裡,看著追兵遠去。
曹操雖是公族子弟,算吃得苦的,但這一波逃亡仍舊讓他心有餘悸。三日後,等到他哆嗦的帶著兩名伴當狼狽奔回皇甫嵩大營時,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這還是原先顧盼自雄的京都小郎君嗎?
全身破衣襤褸,武弁都丟了,披頭散髮,原先精修的鬍鬚也如野草一般蝟集,但不變的是那雙眼睛,還是那麼晏然自若。
曹操在皇甫嵩大帳內,將長社之戰的成敗得失全無保留的和老帥說了,他相信老帥自有判斷。♙♕ 😲✌
本來像曹操這樣喪師敗旅的哪還有什麼機會申訴,好的情況是檻送入京嚴辦,壞的就是直接軍法從事。
但誰讓曹操有大背景,便是如皇甫嵩這樣的老帥也不得不小心,給他機會。果然,當曹操說完此戰經過,皇甫嵩沉吟了。
皇甫嵩也在意外,他已經將那伙泰山賊盜看得很重視了,但沒想到,還是小視了。兩千精銳漢騎在曠野與賊交戰,竟然還輸了。
而且這一戰諸多漢將的統帥也都可圈可點,也沒有什麼矜驕自大,反而是無論曹操、第五儁還是耿祉的戰策都做得很好。
比如曹操,初次歷陣,身先士卒,洞察戰機,善聽部下戰策,毫無公卿子弟那種矜驕自大,是個將才。而第五儁所獻之策也非常好,這策在過去的時候也用過。那時國家初登大寶,新陽鄉侯楊璇在平定蒼梧、桂陽賊亂時,賊眾多而楊璇力弱。新陽鄉侯就特製馬車數十乘,以排囊盛石灰於車上。後與賊會戰,新陽鄉侯順風鼓灰,賊不得視。然後騎兵奔突賊陣,乃大破賊人。所以第五儁獻得策可謂良策。
甚至就如導致此戰失敗的勝負手的耿祉,皇甫嵩的評價也很高。其人果然是國朝第一流的將門子弟,此一戰無畏,知機,果決。從他只率六百騎就敢登上戰場邊緣坡地,就看其無畏。然後能察覺到此戰成敗之關鍵就是賊那數千步隊,敢下坡硬沖,可見知機。甚至知道事不可違,立馬回陣,甚至當騎隊被截斷後,仍然能繼續執行前策,可謂果決。
但越是曹操這些將領沒做錯,還做得都很好,就越發讓皇甫嵩對泰山諸將忌憚。要知道耿祉只是在戰場上給了一個不是失誤的失誤,就被賊將抓住了,然後果斷出擊,逆轉形勢。而當曹操鼓風衝鋒時,賊步將雖驚不慌,仍能有反制之法,甚至勇猛突陣,斬將奪旗。
皇甫嵩越想,越心驚。他一下子站起來,就要下令,分一軍截殺其部。長久的戎馬征程,皇甫嵩已經有一種戰場直覺,直覺告訴他,這伙兵是這次戰役的最大變數,一定要排除他們。
但就在這時,天地間突然鼓聲大震,一扈兵掀開大帳,跪報:
「大帥,對面汝南黃巾,傾巢出動。已在曠野布好大陣,正向我方壓來。」
皇甫嵩一驚,再顧不得泰山賊一事,趕忙出帳,上瞭望樓,就要觀陣。
果然,汝南的太平道真的傾巢而出了。曠野上,陽光金燦,照耀著黃衣、黃幡,整個就是黃色的海洋。
他們排著七個大陣,密密麻麻布滿視野。其中一陣,舉一面六節仗掛杏黃大旗的最為引人注目。他們總數不少於萬人,排著整齊的隊列向漢軍營壘群而來。其中又有勇士高舉黃色幡旗,足有五六百面之多,上面繪有《太平經》中的經文。這些人邊走還邊吟唱著經文,整個天地一片莊嚴肅穆。
然後是左翼三陣,他們與那中間杏黃大旗的中陣並列而行,手持「吳」、「龔」、「何」三將旗,和數千面經幡,也念著經文:
「太平金闕帝晨後聖帝君師輔曆紀歲次、平氣去來、兆候賢聖、功行種民、定法本起。」
左翼的方向顯然是潁水邊的幾個夾砦,他們隨杏黃大旗而行,然後不斷有隊列分流而出駐守到了潁水東岸的橋砦內,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堵住東岸的朱儁所部的援兵。看起來,汝南的彭脫要和皇甫嵩決一死戰了。
皇甫嵩站在望樓上若有所思,然後繼續看賊陣右翼。這部分看旗幟大概有兩萬上下,其主將分別是「劉」、「黃」、「何」。人一過萬,無邊無延,數萬人激盪起的塵埃直使得天地都昏暗下來。他們從西南處,擺出長長的寬陣,顯然是想從更遠處,以人數優勢,從後面包抄漢軍陣地。
不需要中軍皇甫嵩下令,麾下各校尉都有便宜之權,他們在開始的驚慌後,很快就組織起了試探性的進攻。
漢軍各營壘游騎四出,不斷對逼近的黃巾軍進行襲擾。開始的時候,黃巾軍還有騎兵從後面奔出想要驅趕這些人。
但汝南黃巾本就是腹地人士,本就沒有邊地人善騎,而現在這些黃巾軍的騎手大多是原先漢庭的基層塘報,哨探,騎奴,都能騎得馬,但你要說能和京都的騎士對攻,那就是妄想了。
所以,很快出奔的黃巾騎軍就被漢軍絞殺,剩餘的也不敢出擊了。最後正排著隊列的黃巾軍們索性也就不驅趕了,只在外圍讓楯士舉盾遮擋這零散的箭矢,大隊伍依舊向著漢軍迫近。
漢軍騎士確實拿這些大陣沒辦法,等到這些蛾賊行進到距離漢軍諸多營壘只有三百步的時候,他們停下了,開始陸續整軍,再次排列成堅陣。
此時對漢軍來說,形勢非常不樂觀。因為蛾賊的突然進攻,即便有游騎的襲擾,漢軍仍然沒有足夠的時間整軍列陣。甚至因為蛾賊已經迫近到漢軍不到三百步的情況,漢軍還沒有足夠的空間於營外列陣。
這種情況下,皇甫嵩果斷下令拆除營內帳篷,就在營內列陣。然後等諸軍列陣好,就拆除營壘的前壁,直接出擊。
皇甫嵩已經看明白了,此戰就是他苦等多日的決戰,戰機不容錯過。
確實,皇甫嵩的眼光很準,這一次汝南的渠魁彭脫並不是什麼試探進攻或者虛張聲勢,他真的是想要和皇甫嵩決一死戰。
這並不是彭脫想要的,但卻不得不這麼做。只因為,潁陽的黃巾聯軍補給開始斷了,已經有好幾日,汝南和陳國的後方沒有押送軍食上來了。
現在彭脫的大營,統計後的粟米也就夠大軍吃十天。刨去極限的七日食物,只有三日冗餘。換句話說,彭脫部必須在這幾日與漢軍決戰,之後不論勝敗都需要轉戰到其他地方。
實際上,彭脫一開始就比較反對神上使馬元義的戰略,即集兵十五萬蝟在潁陽這個彈丸之地。
十五萬人馬蝟集在一處是什麼概念?要知道京都不過也才幾十萬人口,就需要全天下轉輸供養。現在他們十五萬人人吃馬嚼都需要後方轉輸,說實話,汝南、陳國的後方能堅持到現在,已經非常難得了。
而且留在汝南的老弟兄,也給彭脫送來汝南最新的情況。
漢軍最近有一個豫州刺史,不斷串連汝南各家豪強。不說那些和太平道成了死仇的,就說那些還和太平道互不相犯的,都紛紛在後方起兵,不斷對太平道各處據點襲擾。
現在已經是夏七月了,汝南各處安穩下來的黃巾軍都在據點附近農忙,現在這些復起的豪強部曲,不斷燒毀田地,截殺在外的太平道,使得汝南的形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反轉。
汝南黃巾主力北上,留在當地的本就不多,還要肩負沉重的轉輸工作,非常艱難。
彭脫心裡大悔,要是自己還留在汝南,又如何讓這些老弟兄們慘死。但再悔也無用,此時對他來說,在糧斷之前,擊破對面的漢軍才是最重要的。
此時潁水西岸的戰場上,因為皇甫嵩的軍令,漢軍填掉水井,推倒砦壁,開始排著整齊的陣型開入戰場。
皇甫嵩軍團有兵兩萬,分五個校尉部。其中左軍校尉鮑鴻,前軍校尉馮芳,右軍校尉淳于瓊,中軍司馬趙融,後軍司馬夏牟。
這五部校尉或出身軍旅或是朝中諫議大夫轉任,但都信服皇甫嵩軍略,準備與賊寇決一死戰。彼時,中軍校尉趙融正和皇甫嵩在望樓,其人到底還是沒忍住,問皇甫嵩:
「大帥,何其心急啊。之前不是要鎮之以靜,等彼輩糧草斷絕,再行雷霆一擊的嗎?現在諸軍沒有準備,倉促出站,這勝負猶未可知啊。」
聽了這話,皇甫嵩想到剛剛和曹操在帳內的對話,念到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趕到戰場的泰山賊。心中的緊迫豈是外人道也。
他現在猶豫一件事。
就是還要不要繼續派兵北上對泰山賊進行攔截。要真的思考這個問題,就必須先思考如果派兵要派多少才合適。之前騎都尉曹操率騎兩千與賊戰,戰不過一個上午,就被擊潰。而現在要想阻攔其軍,那至少就要上去一個校尉部。
但如此一來,潁陽這面兵力就薄弱了。對面彭脫部兵力實打實的有七萬,自己如果只有四個校尉部,怕頂不住。至於東岸的朱儁部還有一萬五千兵,但指望他們來支援,皇甫嵩也沒這個信心。
而如果潁陽戰場這邊打輸了,那就是成功攔截泰山賊又有何用呢?
所以理智告訴他,與其添油給北來的泰山賊逐各擊破,那不如集中兵力在這裡打決戰,趁著汝南黃巾傾巢而出,一舉擊破。
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皇甫嵩最擔心的就是他這邊和彭脫大戰到關鍵,那邊泰山軍就從後路殺出。他戎馬半生,知道最擔心的往往就會發生。是以,即便是皇甫嵩這樣的老帥,都不免在這件事上猶疑。
賭還是不賭?
最後,皇甫嵩到底還是喊來護軍皇甫酈,此為其族侄,皇甫嵩對其侄耳語一番,其人一身盆領鎧,不見沉重,矯健下瞭望樓,就領著皇甫嵩的衛隊出發了。
皇甫嵩到底還是不放心,最後只能折中讓自己的二百人扈兵北上遮攔,不求能抵擋泰山賊南下,只要能及時將情報送來即可。
他這裡會將中軍校尉部作為最後的預備,隨時應對泰山賊。
萬事俱備,皇甫嵩將全部注意就放在了眼前這片戰場。
這裡,還有一場硬戰,在等著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