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對比

  第184章 對比

  以張沖掌握的漢庭軍事實力和他了解的太平道各方實力做對比,只要不傻的都知道太平道一點機會也沒有。【】

  先看漢庭方面,就只算帳面上的經制之師,其第一個大頭是各郡郡國兵。這裡因為內郡和外郡軍事壓力的不同,一般而言內郡有兵千人,大概就是一個校尉部,五百甲士、五十騎,余者長兵積射四百五十。然後一個外郡有兵兩千,然後差不多數量的徒附死囚組成的屯墾兵,這就差不多是四千兵。

  而漢庭有多少個郡國呢?

  邊郡三十六,內郡七十。那這裡就有十五萬邊軍,七萬的內郡兵,合計二十二萬。

  而除了郡國常設兵,漢庭還在各地要衝塢壁有駐軍,如趙國常山中山有塢壁六百一六座,這是防禦羌人時修建的。還有扶風漢陽的隴道烽燧三百座。按漢庭一壁一曲的編制,這裡就有將近二十萬兵。不過這些普遍是屯墾兵,半農半兵性質。

  然後在邊地有四大區域的營兵。其中西域都護府戊己校尉兵一千,雲中郡的度遼營騎兵一千。關中的虎牙校尉統領的長安營、雍營各二千。河北的黎陽營、幽州的漁陽營、扶黎營兵各一千。再加上護烏桓、護羌、護匈奴校尉,各一千營兵。那這裡在邊地上,漢庭就有一萬兩千的營兵,而這些普遍都是精銳。尤其是三護校尉,戰時還可徵召羌人、烏桓、匈奴等胡兵數千。這些特殊的就不算了。

  最後就是京都的南北二軍及各公府常備武裝。京都有兵權的,大概有下面幾個系統:

  第一個是大將軍的宿衛系統的,大概兵額四千五。有執金吾的緹騎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一共不到千人的常備,專司宮外水火之事。🍩💋 ➅➈SħǗЖ.𝓬𝓞ϻ 🐟☠然後是光祿勛的執戟郎千人,虎賁中郎將的郎官一千五百人,這些都是朝中公卿及郡兩千石太守的子弟。還有就是羽林中郎將的羽林騎兵兩千人,掌宿衛侍從。這些都是漢庭精銳,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補充。

  第二個是車騎將軍的北軍五營系統,兵額四千。這五營分別是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每校尉士吏八百。

  第三個就是驃騎將軍的宮禁系統,兵額也是四千。宮門衛尉,有兵三千。公車司馬、兵二百,七宮門司馬,兵八百。

  第四個就是衛將軍的京畿系統,也就是南軍,有兵額四千。其中司隸校尉有中都官徒隸一千二百,京畿八關校尉各有兵三百。

  所以京都的中央兵合計一萬七百左右。如此,整個漢庭方面帳面上就有二十五萬的常備,二十萬的屯墾兵,這樣就是四十五萬。

  而如果漢庭方面不打算過日子,只要下放兵權給各郡縣豪強,讓他們自帶部曲平賊,那極限時,漢庭還能再爆發二十萬的部曲武裝,當然這也是理論上。因為真到那程度,地方勢大難治,漢庭差不多也就結束了。

  但張沖估計的這些是漢庭的總兵力,但實際上能參與征剿太平道的也就是十萬兵出頭,這已經是漢庭機動兵力的極限了。羌人大規模叛亂,那時候就是動員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附近諸州郡兵,約十萬人。

  但就說這十萬出頭的征剿軍,張沖都知道太平道打不動。因為歷史上漢庭平黃巾軍的時候,給皇甫嵩和朱儁就是四萬兵,調的是北軍五校、三河騎士及各郡精勇。而給北方的盧植兵兩萬五千,其中還有五千烏桓突騎。再加上一些曹操、孫堅等別部,大概總兵就在十萬左右。最後結果是什麼?太平道從起事到被平定,十個月,一年都沒挺住。

  上面是漢庭的情況,而太平道呢?

  太平道號天下三十六方但實際上主要的就是冀州本道、青兗太平道、南陽太平道和汝潁太平道四塊。張沖自己就是青兗一塊的,對這個比較熟悉,以他的了解,青州道能戰之兵,六個郡國撐死一萬五千,平均一個郡國不足三千的能戰之兵,剩下的不過是搖旗吶喊之輩和太平道的信徒。那以此類推的話,天下數百萬太平道徒,極限戰兵大概也在十萬左右。

  但可惜的是,太平道不習五兵,軍陣不嚴,還各自為戰。漢庭征剿太平道的時候,戰略非常清晰,就是截斷各方太平道匯軍。所以出兵第一個打的就是潁汝的太平道,它就在太平道各方中間,打掉這塊,各地的太平道就聯不成一塊了。然後就是集中打河北太平道,斬首。是以,八個月平定了太平道發展二十年的大起義。

  而現在張衝來到此世,那形勢自然發生了變化。首先他麾下五千泰山兵,他自信能敵漢庭最精銳的南北二軍。所以只要張沖利用好自己的戰術,就能機動支援各地太平道,這是原世界沒有的。然後就是張沖的見識,太平道起義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唐周出賣,泄露了京都的斬首行動。而現在如果能剷除唐周,讓太平道成功中心開花,那多半機會還大些。

  但張沖理智知道,這種策略基本上不會成功的。

  首先是京都的南北二宮並不只是宮殿群,它實際是軍事堡壘。這是從前漢就傳下來的傳統。當時漢高祖劉邦遷都關中,營建長安的時候,開始就是修的是北宮,作為軍事堡壘。那會長安都沒有城牆,還是等他兒子劉盈即位的時候才修的。而本朝也是如此,光武皇帝從廢墟中營建洛陽,先建南宮,後建北宮,兩宮之間以空中甬道相連,其他都是巍峨的宮牆,可以說,就是給太平道再多一倍的兵力,他們都別想突破宮門。

  其次,歷史上就沒有這種在都城發動起義成功的。因為你去的人多,那人多口雜,必然守不住秘密。那去的人少,那在人家中心地帶,那完全沒用。

  也是基於這個原因,張沖並不看好太平道的中心開花戰略。但他張沖並不是太平道的決策層,說到底,他加入其中不過四年,就是再大功勞,也還差著年資呢。

  所以,在面對一場大概率要失敗的起義,饒是張沖也是有點迷茫的,他也多是走一步算一步。

  但在博縣遇到的這位陶黯陶先生,卻直接給他規劃了一個大戰略,就是換個根據地,而這個根據地就是歷代得天下概率最高的區域,關中。

  你別說,當陶黯說了這個後,確實開闊了張沖的視野。作為後世的人,他當然知道以關中為根據地,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

  如果歷史的慣性足夠強大的話,董卓入京還是會發生。因為整個涼州人都對漢庭離心離德,他們對於打破漢庭的秩序毫無道德負擔。更重要的是,在平羌作戰中強大起來的涼州大馬足夠凶,足夠有實力掀桌子。所以即便不是董卓入京,那也是別的軍頭入京。

  如果董卓入京的話,那隨後關東郡國諸侯討董也會成必然。那到時候董卓還是會西遷關中,遷移百萬京畿之民填關中,雖然後面關中大亂導致災民流離失所。但如果張沖能在那個時候入關中擊敗涼州軍團,那直接就能占據一個好基業。

  等那時他在關中深固根本,收涼州大馬,再取河東,出太行山進河北,只要擊敗袁紹,那整個形勢就大為不同了。

  想到這裡,張沖真的有點激動了。他立馬計陶黯:

  「陶君之言大善,如欲取關中,卿有何計。」

  陶黯晏然自若,以土做畫,為張沖獻策:

  「關中之地古稱四塞之地,說的就是入關中的四條道路。其中離我們最近的分別是崤函道和武關道。但崤函二百里谷地聯繫兩京,是漢庭實力最強的地區。所以就剩下從江漢平原入南陽,走武關直接進長安。始皇帝東出關東六國有三次就走的此道。後來秦末,劉邦能先項羽入關中,也是走的這條捷徑。後來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即由此道行洛陽。可以說,此地是入關中的最好路線。」

  張沖沉思,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就需要西出橫穿豫州,一路過魯國、梁國、陳國、潁川、最後才能到南陽,這條路線貌似不好走啊,此為漢家核心地帶,豪強遍地,塢堡密布,真要他一個個打過去,他這點兵還沒到南陽呢,就要被打完。

  他這邊想,那邊陶黯繼續介紹:

  「但這武關正是如此重要,所以漢庭重兵把守。再加上武關修建在武關道的中間。兩邊壁立千仞,只要我軍打不下武關,就有全軍覆沒之憂。所以現在依舊需要在齊魯楊威,積蓄實力。」

  張沖明白陶黯說的意思,平常關隘都是修在山道開頭或者結尾,而武關道卻修在中間。這意味著,一旦敵軍深入,不能速克武關,那敵軍就被堵在了山道口,到時候一旦後方被堵住,全軍皆墨。

  看來這事還得從長計議,但無論怎麼說,這陶黯有點東西。張沖將其留置幕府,有事常找他商量,一時間上下相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