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局勢分析

  彼時的明軍,作戰策劃並沒有形成體系,基本上處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局面。如果主將有心,戰前將對方的情況摸清楚,再加上軍中有幾個厲害的謀士和戰場經驗豐富的將領,往往就可以預先謀劃一些軍事方略。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明軍還是在出發前先搞一個大致的框架,然後到了戰場上再做計較。這種謀劃方式有著極大的弊端,首先是太依賴於人,如果主將和謀士厲害,往往能有不錯的計策,但若是主將和謀士水平一般,到了戰場上,明軍可就抓瞎了。

  第二就是戰術死板,總是按照大致的框架來行動,沒有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大家都按照原先的方案走,走成了最好,走不成拉倒,沒有將所有人的智慧給調動起來。

  例如明軍的薩爾滸之戰,就是典型的例子,幾路明軍在裝備人數都有巨大優勢的情況下,硬是死板地按照戰前的分兵策略進軍,對戰場缺少整體謀劃,結果被清軍各個擊破。等於是刻舟求劍,以靜態的戰前方略迎戰動態的敵軍。

  但高衡的作戰室就極大避免了這種弊端,沙盤地圖相結合,以各種顏色的小旗標註對方位置,相當於開了整個戰場視野,只要偵查到位,軍令傳遞到位,將領和謀士們即便在後方,也能將戰場局勢包攬胸中,適時調整,做出應對。

  同時高衡對這些選拔出來的贊畫們也是傾囊相授,將自己在特種部隊中學習的各種圖上作業的方法全部傳授給了這些贊畫。這些贊畫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勝任的,至少,這十幾個贊畫都是成子龍和高衡親自挑選,從整個諒山府的讀書人中間遴選出來的。

  他們至少具備兩個素質,一是文字功底好,表達能力強,這是一個贊畫的基本技能。否則,你寫一個文書或者戰報,不能簡明扼要,言簡意賅,主將看了會非常難受,也耽誤時間。

  第二就是數術要好,君子六藝之中本身就包含了數術,但是在有明一代,因為八股取士,很多讀書人都是讀死書、死讀書,寫起八股文來頭頭是道,但是對生活的應用技能掌握為零。這也就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來源,要知道,古代的君子可不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是上馬能打,下馬能寫的全能,高衡雖然不說要文武雙全的,但是數術好的人,邏輯思維就好,圖上作業就有基礎,教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如此一來,贊畫的人選一敲定,興華軍軍部作戰室就立即運轉了起來。

  鄭森向前走了一步,佇立在大明全圖前,高衡朝成子龍使了個眼色,成子龍立刻屏退了所有的贊畫,作戰室中只剩下了高衡、成子龍、鄭森以及鄭森身邊的年輕衛士。

  高衡問鄭森道:「少帥,不知道您身邊這位?哦,您不要誤會,我只是有些奇怪,他一直跟在你的身邊,應該不僅僅是一個侍衛這麼簡單吧。」

  鄭森立刻轉身介紹道:「抱歉,忘了介紹,這是在下的侍衛長,馮錫范。」

  一劍無血馮錫范?高衡腦海中立刻冒出了這個念頭,無奈,後世鹿鼎記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一說馮錫范的名字,就讓人聯想到了一劍無血這個外號。

  見高衡的目光有些詫異,鄭森連忙解釋道:「他是我的好兄弟,我們自小在軍營長大,他的父親馮澄世是家父軍師,錫范在軍中也是學本事的,未來也會是我的左膀右臂,所以不僅僅是個侍衛長這麼簡單。」

  高衡立刻對馮錫范抱了抱拳,馮錫范也立即回禮。

  「我看了這幅地圖,將軍在圖上圈圈點點,在下也看明白了,將軍對大明的局勢很是關心,我倒是好奇,將軍怎麼看?」鄭森冷不丁問道。

  他問得倒是不錯,高衡雖然遠在安南,但是對大明的局勢的關心一刻也沒放下,他不知道隨著自己的到來會不會產生一些蝴蝶效應,所以一直千方百計從海路和陸路不斷收集來自大明的消息。

  比如目前的局勢,他就已經整理出來,在圖上標註了各個勢力範圍的區域,在軍部,他也經常和成子龍研判局勢。不斷推算各個勢力的進攻方向,或者說想要預測清軍可能還會有多久打到這裡,自己又還剩下多少時間進行戰備。

  聽到鄭森這麼問,高衡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反問道:「我在安南,對內陸局勢並不是太了解,很多消息也是道聽途說,知道的不準確,這一方面,相信少帥是專家,我倒是想聽聽少帥的高見,京師失陷,流賊又被擊敗,清軍入關,南明小朝廷風雨飄搖,這可不是好兆頭啊。」

  鄭森面色凝重道:「將軍說得不錯,不過弘光帝已經在南京重建朝廷,目前我對局勢有三點看法,第一,李自成恐怕是頂不住多久了,其在京師和各個占領區倒行逆施,追贓助餉引起民間激烈反抗,不管是清軍還是原明軍還是地主民眾,都站在了流賊的對立面,加上一片石新敗,流賊的勢力將會徹底被趕出北直隸。」

  鄭森撿起木棒,在地圖上比劃道:「將軍請看,一旦退出北直隸,李自成就只能回到原本起兵的西北地區,這地方已經被破壞得不成樣子,民生凋敝,人口稀少,已經不適合做根據地,流賊一旦被逼退,實力銳減,消亡只是時間問題。」

  高衡點了點頭,這個判斷附合歷史,歷史上李自成也確實是一蹶不振,最終滅亡的。

  鄭森又道:「再看清兵,流賊若是退出北直隸,這一片空白必然是清軍來填補,吳三桂降清,開了個非常不好的頭,恐怕北方會有不少人轉頭降清,這樣一來,北直隸、山東甚至是河南恐怕都會落入敵手,清軍八旗主力雖然不多,但是各族僕從軍甚多,若再得到北方人口,實力會進一步加強,下一步應該就是徹底消滅流賊,統一北方。」

  隨即他在長江以南畫了一個圈道:「再者就是大西軍和大明朝廷,大西軍偏安一隅,若是李自成完了,張獻忠日子也不會好過,從大體局勢上看,最終會形成三家鼎立的狀態,張獻忠便是蜀國,北方被清兵占領,是魏國,大明目前的地盤和吳國重合。」

  「但今非昔比,不能簡單套用當年三國鼎立的局面。」鄭森話鋒一轉道。

  「如今南北方已經發生調轉,漢朝時期北方比南方好,宋代之後,經濟和政治中心皆南移,現在是南方超越北方,國朝太祖皇帝,便是在南方建國,北伐消滅了暴元。如今,只不過回到了當時的局面,南方並未受到兵災侵襲,經濟發達,環境相對穩定,人口稠密,只要朝廷精心練兵,整合軍隊,揮師北伐,定能成功。」鄭森揮了揮拳頭,頗有信心道。

  事實上,鄭森可不是胡亂說,這代表了當年明朝人的主流觀點,事實上,若不是高衡開了上帝視角,他也不會覺得南明這麼快就完了。畢竟從當年的情況來說,南明可比南宋好很多,首先是南明朝廷完整,南京六部本來就是為了應對這種緊急情況保留的,南宋匆匆建立朝廷,南明是皇帝一去南京立馬就能有序運轉。

  其次是南明的經濟、政治、軍事條件吊打南宋,南方部隊建制完整,還有福建水師,人口非常稠密,北方連年戰亂,大量人口南移,只要朝廷用心,重新徵召數十萬大軍易如反掌。更不要說南方經濟發達,大明朝的賦稅重地都掌握在南明的手中。

  最後就是人心向背,弘光朝廷建立,各個王爺之間的爭鬥算是穩定下來了,流賊建虜在北方不干人事,大家都盼望著王師能儘早打回來,長江北岸和黃河流域還有不少義軍,隨時可以給官兵接應。只要大家上下一心,再次北伐,清兵畢竟是異族,位子是坐不穩的。

  再不濟,退一萬步說,即使不北伐,光靠這麼多好牌,守住南邊的半壁江山是一點問題沒有,清兵也不敢貿然渡江,大家劃江而治也不是不行。可誰能想到,南明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真是應了顧誠先生的話,內鬥就要亡國,亡國還要內鬥。

  高衡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

  鄭森一愣,「怎麼,莫非將軍不認同在下的觀點?」

  高衡道:「前面的話我不反對少帥,但若是說反攻,少帥估計樂觀了,我看,不僅反攻不了,清兵恐怕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南下,明廷朝不保夕。」

  「嗯?」鄭森一臉驚訝的表情,他覺得高衡有些危言聳聽了。

  高衡對鄭森道:「少帥方才也說了,情況想要變好,有個前提,那就是上下一心,整合軍隊,少帥覺得,這軍隊還能整合起來嗎?你憑什麼認為南京能守得住,能避開清軍的鋒芒?假設,清軍現在南下,南京拿什麼抵擋?」

  「南京有江北四鎮守衛,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四鎮兵力算上揚州、太平以及南京本土防禦部隊,總兵力不下三十萬,如此強軍,又有長江天險,清軍如何能打下南京?更不用說福建水師也可以出兵支援,從長江殺入,截斷水路,清軍不習水戰,怎麼過江?」鄭森反問道。

  高衡抿了抿嘴,「理論上是這樣,但是這江北四鎮本質上就是軍閥,軍閥割據,崇禎朝已經深受其害,只敢殺文官,對手上有兵的軍閥只能哄著供著,且看左良玉、賀人龍之流,哪個不是禍害。吳三桂手握關寧軍尚且降清,這江北四鎮能有多少忠誠度?吳三桂開了頭,少帥能保證劉良佐他們不會步其後塵?」

  「這。」鄭森一時語塞。

  「至於福建水師,少帥,您應該比我更了解這水師是怎麼來的吧,到時候大帥會如何選擇?」高衡淡淡道。

  鄭森的面色變了數變,鄭家軍怎麼來的鄭森當然明白,可是他不相信父親會做那種擁兵自重不聽調遣的事情,他立刻道:「將軍此言差矣,我鄭家即食君祿當報君恩,父親絕不是那種軍閥做派。」

  高衡知道現在說這個沒用,鄭森從內心裡也不會相信,便岔開話題道:「不僅僅是軍事上,政治上也是堪憂,朝廷內部還在黨爭,東林黨又要坐大,當年東林黨和閹黨以及其他黨派之爭,想必少帥也很清楚吧,如今的朝堂之上依舊是烏煙瘴氣,就這樣,大家不能團結一致,還談什麼北伐?」

  鄭森的臉色由紅到白,不能不說,高衡說的話有些道理,朝中的那些文臣武將只看到了好的一面,根本沒有人看到壞的一面,大家都有意無意忽視了這些隱藏的不利因素,只有高衡開誠布公地說了出來。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高衡在安南,對南京的局勢倒是洞若觀火。

  「高將軍,此次出來,父親還交代了一個任務,讓在下務必完成。既然高將軍邀請了在下來諒山府,來而不往非禮也,父親也鄭重邀請高將軍去福建看看,高將軍方才說的也可以對父親直言,我也可以帶將軍去南直隸看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將軍可以觀察一番。」鄭森抱拳道。

  實際上,高衡也確實有這樣的心思,此次派景昭和蒲德曼出去,也是探探路,將來他是想要親自去大明看看,畢竟穿越過來幾年了,除了鎮南關還從來沒有踏上大明的土地呢?去大明他也不擔心安全,自己有水師,清兵流賊沒有,即便是有,也不可能是興華軍水師的對手,只要鄭芝龍不找麻煩,他的安全就沒問題,正好鄭芝龍和鄭森邀請自己去,這是個好機會。

  高衡想了想,便立刻抱拳道:「那好,恭敬不如從命,我也正有此意,我願意隨少帥同去,還請少帥和總兵大人多多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