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個十月總結,另外回復書友的兩個高贊問題。
十月目前還差一天結束。
寫這張感言的時候月票是3440。
如果月票能夠突破到4000的話,下個月保底更新字數為35W字,不算當月的加更。
當然了,小作者也知道這幾乎不太可能..
下面回復書友的幾個高贊問題。
1,有讀者反饋本書楚雲飛所部的炮兵力量過於弱小。
2,湯恩伯的形象是否符合真實戰史。
先說第一個。
1935年,國民政府在武昌設立了陸軍整理處,其炮兵整理部門將中央軍和東北軍的炮兵統一整編。
可以用於野戰的火炮僅有567門,其中還有110門前清老炮因過於而被淘汰,僅剩餘456門可用火炮。
即便是算上後續進口的德制火炮,國軍的炮兵力量對於整個龐大的陸軍數量而言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即便是網上名氣甚高的「德械師」。
實際上裝備的數量也遠遠不足..
尤其是火炮方面。
這個此前也提過(113章)
本書之中楚雲飛所部裝備的是晉造山炮,是仿製日軍的。
截止到目前為止。
楚雲飛所部一共裝備了8+6門山炮,也就是十四門,其中六門是繳獲。 炮三十團裝備了十二門八十八毫米的野戰炮,這東西屬於淘汰的裝備。
閻老西的山西兵工廠也沒有生產多少(一百四十多門,一百五十門左右),炮彈也是打一發少一發。
當然了,工廠遷走之後,會恢復一些生產,畢竟主角也要用不是?
至於為什麼打了這麼多場仗,繳獲數量不多呢?
第一,主角此前在山西打的是防禦戰,幾乎沒有可以打掃戰場的機會。
第二,主角的金手指的使用邏輯就是第一時間消滅敵方的高威脅單位,炮陣地,指揮部。
第三,按照日軍的作戰習慣,即便是潰敗,在無法帶走重裝備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將其毀掉,這點各國的部隊基本上做法一致,就不多說了。
第二個。
湯恩伯的形象是否符合真正的戰史。
我的回答是..書裡面都是客觀的描寫。
即便陽泉大捷、以及台兒莊之戰之中出現了一些橋段,不符合部分書友的認知。
但湯恩伯在南口、在山西抗戰都是出了力的。
其在台兒莊之戰中畏戰、保存實力也是事實,甚至做的比書裡面還要過分。。
在池峰城趕到徐州面見湯恩伯的時候,是湯恩伯和關麟征親口承諾的立即支援..
然後發生了什麼.,.,書裡面基本上也都寫了個七七八八,不合適寫。
如果真的特別感興趣的話,建議自行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