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承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已經平靜了幾百年的君士但丁堡城外的海面上,就出現了一支規模龐大,冒著淡淡白色煙霧,沒有懸掛風帆的鋼鐵艦隊。
當這支艦隊出現在君士但丁堡城外的時候,瞬間就引起了城內奧斯曼的恐慌以及好奇!
恐慌嘛,自然是因為他們正在和楚國人打仗,並且楚國人還通過了達達尼爾海峽海峽,殺入了馬爾馬拉海,其艦隊抵達君士但丁堡城外,給該城帶來了實際性的巨大威脅。
遇上這種情況,城內的奧斯曼權貴們一個個都心驚膽顫,生怕炮彈下一刻就落在他們頭上。
而好奇?
自然是因為城內幾乎所有的奧斯曼人,包括絕大部分奧斯曼的權貴們都沒有真正親眼看見過大楚帝國的鋼鐵蒸汽戰艦!
儘管他們通過文字信息乃至手繪的畫冊等,多少對楚國人的鋼鐵戰艦有些認知,但是卻從來都沒有親眼看見過。
這說的還是那些達官貴人,如果是普通人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們一輩子都在這個城市以及周邊活動,根本就沒有去過遠方的沿海港口,更沒有親眼看見過這些鋼鐵戰艦。
如今卻是有機會親眼看到,如何能不好奇。
很快,君士但丁堡面臨馬爾馬拉海一側的城牆上,就出現了數量眾多的奧斯曼人圍觀海面上的楚國艦隊。
其中除了來觀察情況的奧斯曼人內的權貴,尤其是軍事將領外,還有數量龐大的平民,然後人群中不斷發出各種驚嘆甚至不解甚至恐慌。
尤其是滿載排水量達到三千噸的常州號巡洋艦,九十多米長的戰艦長度,再加上十二米的寬度,龐大的船體,修長的身形,再加上艦身中部的巨大高聳的煙囪,經典的黃白黑塗裝,讓該艦具有非常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讓數千米外的奧斯曼人看了目瞪口呆……這艘戰艦太大了!
三千噸排水量,九十多米長的船體,這對於奧斯曼人而言,無疑是巨無霸!
當代的歐洲,包括奧斯曼人使用的風帆戰列艦,主力戰艦基本都在一千多噸而已。
三千噸的巨艦是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更別說鋼鐵建造,使用蒸汽機動力了。
當然,奧斯曼人里也不是沒有見識比較多,甚至親眼看見過更龐大楚軍戰艦的人,這些人甚至都很清楚,眼前的這種看似龐大的戰艦,在楚國人那裡只是很普通的中等戰艦。
在楚國海軍在歐洲的主要海軍基地加的斯,常年還有一種更龐大,達到六千噸的大型戰艦呢。
然而實際上,哪怕是這些算是見多識廣的奧斯曼人對大楚帝國海軍的了解也只能說一知半解。
他們在加的斯看到的大型戰艦,實際上是大楚帝國海軍里服役了好多年的應天級戰列艦,滿載約六千噸,最初的時候配屬的是前裝線膛炮,後來陸續在中期大修期間升級換裝後裝線膛炮。
該級艦一共建造了六艘,因為遠洋適航能力也不錯,因此這一級戰艦基本都被外派到海外地區執勤,歐洲地區常年都會維持有一艘駐防,充當歐洲艦隊期間,算得上是大楚帝國派到海外作戰的最強悍戰艦。
此外,派遣到海外作戰的還有一艘經過改裝後裝線膛炮,滿載五千多噸漢天級戰列艦,還有八艘沒有經過改裝,依舊使用前裝線膛炮,滿載四千多噸的蘇州級戰列艦。
上述十五艘戰列艦,被大楚帝國海軍輪流派到海外各海域執行任務,基本都是用來充當海外艦隊的旗艦,基本上是各國土著所能夠看見的最大噸位楚國海軍戰艦。
然而在本土海域,還有更大,更先進的金陵級戰列艦,這玩意滿載一萬五百多噸呢,配屬的是四門兩百五十毫米艦炮,以及十門一百五十毫米艦炮,八門一百二十毫米艦炮,前後一共建造服役了四艘,乃是當代大楚帝國海軍最強悍的主力戰艦。
此外還有一艘滿載九千多噸的濟南級戰列艦,這玩意雖然建造時間早一些,建造的時候使用的還是前裝線膛炮,但是沒多久就升級改裝為後裝線膛炮,其戰鬥力也非常強悍。
除去上述五艘萬噸戰列艦外,因為萬噸戰艦太貴,海軍方面一直都在搞所謂的低成本戰列艦,該計劃里的第一款戰列艦就是承順三十五年下水服役的太原級戰列艦,滿載七千多噸,價格算得上比較便宜,一共建造了六艘。
在這個基礎上,大楚帝國海軍最近又發展了新一代的低成本戰列艦,即滿載排水量八千噸的南非級戰列艦,首艦南非號正在進行舾裝,預計今年秋天就能夠投入現役,該艦的海軍採購價為一百五十萬楚元。
也只有海軍那群敗家子,把採購價一百五十萬楚元的南非級戰列艦敢稱之為低成本戰列艦了。
不過人家海軍內部是真心覺得這玩意便宜的……因為之前他們也嘗試過設計金陵級戰列艦的新一代戰艦……而隨著造艦技術的進步,這軍艦的噸位也可以造的更大了,弄個一萬四五千噸都是可以的。
這裝甲也可以用更好的,畢竟國內鋼鐵企業時刻都在研發更新,都弄出來了鋼鐵符合裝甲了(鋼板和熟鐵複合),用上這種新裝甲防護力肯定更好啊。
同時動力系統也有最新型的往復式蒸汽機可以用,哪怕是推動一萬五千噸的戰艦,依舊能夠做到十六節的高航速。
船體和裝甲以及動力都升級了,火力自然也不能落下了,江南武器公司研發的最新式三百毫米三十五倍口徑艦炮,性能剛剛的,陛下羅志學看了試射後都夸好。
這麼一大堆新東西用來,造出來的新戰艦自然是性能卓越,吊打全球。
當然,用了如此多的新技術,拉高了這麼高的性能指標,這價格自然也是頂級的,海軍內部一預估,這種戰艦搞下來,哪怕是多艘下單攤薄一些費用,但是單艦至少也得三百二十萬起……就這你還別嫌貴,這說的是一切順利,技術攻關不出現意外,施工進度準時的情況。
但是搞這麼先進的戰列艦,中間的各種不可控因素多了去,萬一技術攻關拖延一些,建造進度慢一些,各種亂七八糟的事一上來,再給你加個五六十萬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到最後這種戰艦的價格,有可能會達到非常驚人的三百八十萬甚至突破四百萬大關!
海軍高層的幾個上將們,拿著下頭遞上來的造艦計劃,看到性能後各種興奮心痒痒,但是看到報價後都是沒了聲音,哪怕是海軍也玩不起這麼貴的大玩具啊!
不過海軍依舊沒停止這所謂下一代新式戰列艦計劃,還在圖紙上修修改改,想要等個十年八年,等技術成本降低下來後就搞這種先進戰艦。
相對於海軍高層想要的一萬五千噸的大玩具,這種滿載才八千多噸的南非級戰列艦,妥妥的就是低成本戰列艦,屬於無奈之下的代替品。
不過即便是低成本戰列艦,但實際上南非級戰列艦也是戰鬥力非常強悍,採用了各種新式技術的新一代戰列艦。
動力系統使用的是海軍聯合蒸汽機廠新一代三脹式往復蒸汽機,最大航速可以達到十六節,八節航速下續航能力能夠達到五千海里。
武器系統採用前後各一,兩座雙聯裝的新型四十年式兩百毫米L35艦炮,十門單裝四十二年式一百五十毫米L35艦炮,八門單裝三十九年式一百二十毫米L35艦炮……主打的就是一個艦炮數量眾多,火力強大。
船體設計上,延續了太原級戰列艦的主體框架設計,整體顯的比較修長,長寬比比較大,能夠以比較小的動力系統獲得相當的航速,雖然說修長的船體也增加了防護面積,但是採用新型的鋼面鐵甲,縮減了裝甲厚度,有效降低了單位面積的裝甲重量後,也能夠整體控制裝甲重量不至於超標。
雖然說增加了防護面積,縮減了裝甲厚度,但是防護能力卻是沒有降低,因為新式的鋼面鐵甲,只需要八十毫米的厚度,就能夠達到早期一百毫米熟鐵裝甲的防護能力,這就相當於比老式戰艦,達到相同防護效果就能節省百分之二十的裝甲重量。
同時南非級戰列艦的裝甲厚度,用後世目光去看其實不夠,採用的水線鋼面鐵甲裝甲,最厚處只有一百五十毫米,非重要區域的裝甲帶只有一百毫米,同時炮塔,司令塔的裝甲厚度則是在一百二十毫米到一百五十毫米之間。
而一百五十毫米的鋼面鐵甲,約等於一百八十七毫米的熟鐵裝甲厚度……
別覺得低,實際上這已經是超標設計了。
以南非級戰列艦的防護能力,哪怕是直接被土著的性能渣水的前裝滑膛炮貼臉炮擊,也不太可能被擊穿。
因為在楚軍內部的一系列測試中,採用楚軍早年大噸位戰列艦所裝備的二十五年式200毫米L14前裝滑膛炮,在五百米距離上發射實心炮彈才勉強擊穿一百毫米厚的熟鐵裝甲……
而實戰中,大楚帝國的主力戰艦是不會給土著的風帆戰艦靠近五百米風帆距離的機會的。
更何況,這測試的兩百毫米滑膛艦炮還是楚軍自己之前所裝備使用的主力艦炮,而這當代土著各國可沒這種或類似的大殺器……
他們沒能力研發製造,而大楚帝國也不出口這種前裝滑膛炮時代里的大殺器!
實際上各國土著海軍或岸防火力,所能夠得到的威力最大的火炮,乃是大楚帝國出口的各種一百五十毫米長身管前裝滑膛炮。
其中性能最優良的150毫米出口滑膛炮,在進行測試的時候,在五百米的距離上對一百毫米厚度的熟鐵裝甲也無能為力。
甚至在更近的三百米距離都無法造成有效擊穿!
這說的還是一百毫米的熟鐵裝甲呢,都還沒有說更厚的一百五十毫米甚至兩百毫米的熟鐵裝甲……沒必要說,因為土著根本就沒有能夠給這種厚實裝甲造成擊穿的火炮。
鑑於潛在土著敵人的火力都不咋地,所以大楚帝國的戰艦除了極其特殊的近海戰列艦外,其他的戰艦其裝甲防護能力,相對於原時空十九世紀中後期各國海軍戰艦而言,其實都不咋地。
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各國海軍,其敵人是同時代的各國海軍,面對的是大口徑的各種線膛火炮,所以需要非常厚實的裝甲,熟鐵裝甲時代動不動就是三四百毫米的厚度甚至更厚。
但是大楚帝國海軍卻是沒有這麼大的威脅,因此楚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裝甲厚度基本只有一兩百米的熟鐵厚度,以防護二十五年式200毫米L14前裝滑膛炮實心炮彈為基本標準……
說實話這個裝甲厚度對比十九世紀後期各國海軍的戰艦火力而言,和沒有也沒啥區別。
然而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敵人,造就了不同的戰略戰術需求。
不同的戰略戰術需求造就了不同的武器設計。
所以才會有大楚帝國這麼一大票看似薄皮大餡的戰艦,然而這種薄皮大餡的楚國戰艦依舊讓那些土著們束手無策。
因為他們連兩百毫米口徑的長身管前裝滑膛炮都沒有……甚至連更小一些的一百五十毫米的長身管艦炮也沒多少國家能夠造!
他們單純造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艦炮不是問題,但問題是造出來性能不咋地,性能遠不如楚國人出口的一百五十毫米的長身管艦炮或岸防炮。
火炮不行,自然也就缺乏打擊楚國戰艦的能力,如此一來,楚國人在設計建造戰艦的時候,裝甲厚度一般也都不咋地了。
當然,這個不咋地,是用上帝視角去看,是用原時空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標準去看待。
如果你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楚國人,那麼就不會覺得這種裝甲厚度有什麼問題,相反還會覺得這種裝甲厚度已經很夠用,甚至防護性能有著巨大的溢出。
南非級戰列艦,其裝甲厚度對於各國土著的火力而言,是屬於嚴重溢出的。
但是南非級戰列艦真的很強大嗎?也不是……大楚帝國自身里有一大堆能夠對這種戰艦造成有效威脅的武器。
比如楚軍早期蘇州級戰列艦裝備的二十五倍身管一百七十毫米前裝線膛炮,這玩意能夠在一千米內擊穿大概兩百毫米的熟鐵裝甲。
應天級戰列艦改裝之前,所使用的二十二倍身管的兩百毫米前裝線膛炮,能夠在一千米內擊穿兩百五十毫米的熟鐵裝甲。
這說的還是早期的前裝線膛炮,至於現在大楚帝國海軍使用的後裝線膛炮,性能更強悍。
金陵級戰列艦上使用的三十四年式250毫米L22後裝線膛炮,在一千米內能夠有效擊穿三百毫米的熟鐵裝甲。
如此強悍的火力,只有近衛軍艦隊的琉球級近海戰列艦才能夠扛得住……人家琉球級近海戰列艦,雖然只有六千多噸的滿載排水量,但是人家裝甲厚實的很,而且還是全面防護,有炮塔的戰艦。
其水線裝甲,炮塔裝甲都是三百五十毫米的熟鐵裝甲,站著讓伱海軍的戰列艦打,你海軍戰列艦都打不穿,主打的就是一個烏龜殼。
當然,為了確保厚實的裝甲和強悍的火力,這玩意的航速也是基本沒有,適航性極差,同時生活居住空間以及搭載煤炭淡水的空間也很小,這種近海戰列艦也只能在近海作戰,跑出去遠洋不小心都能自己翻船的那種。
所以各國土著們,未來興許還有可能看見金陵級戰列艦這種萬噸巨艦,因為未來金陵級戰列艦也是有可能被派到海外服役的。
但是金陵級近海戰列艦這玩意,各國土著是沒指望能看見了,因為這玩意根本不會去海外駐防……人家就是專門為了長江下游以及近海這一片狹小區域的防禦作戰而設計的,作戰對象從來都不是各國土著,而是大楚帝國陸海軍。
各大軍種彼此內鬥相互防備,這也是大楚帝國軍界的一大特色。
各種大楚帝國的先進大噸位戰列艦,各國土著們基本是看不見的,日常武裝衝突里也很少能接觸,因為相對於數量稀少的戰列艦,大楚帝國海軍日常所動用的戰艦,基本都是各種巡洋艦和護衛艦以及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艇。
這一次打奧斯曼人也不例外,來的只有一艘巡洋艦和兩艘護衛艦以及幾艘近海巡邏艦,再加上多艘內河炮艇。
畢竟歐洲艦隊裡的戰列艦,現在一共也就那麼兩艘,其中一艘還在南非港進行維護保養,還有一艘目前在英吉利海峽以及波羅的海執行巡航威懾任務也脫不開身。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楚國人並沒有打算在奧斯曼大幹一場,定位就是一場武裝衝突而已,達到目標了就會收手。
如此也就導致了如今君士但丁堡的奧斯曼人所能看見的只是一艘常州號巡洋艦帶領的小艦隊而已。
然而就算是這支小艦隊,卻依舊給予了奧斯曼人,尤其是其權貴們極大的震撼。
而在後續奧斯曼人再一次拒絕了楚國人提出來的開放市場,放棄黑海北岸,放開黑海海峽的協議後,地中海艦隊也是讓這些奧斯曼權貴們真正知道了什麼叫做現代戰艦的恐怖!
常州號動用了其一百五十毫米艦炮,在距離海岸尚有兩千米左右的距離上,在艦載熱氣球的較射引導下,開始對君士但丁堡進行遠程炮擊。
隨後兩艘護衛艦以及內河炮艦里也開始加入炮擊。
這一場炮擊,動用一百五十毫米艦炮,一百二十毫米艦炮、一百毫米主炮乃是七十五毫米口徑的副炮,對著君士但丁堡的軍事目標乃至更遠處的縱深目標,包括奧斯曼人的王宮,軍營,倉庫等目標進行了覆蓋炮擊。
其最大的炮擊距離,達到了驚人的八千米。
其發射的五十公斤重的高爆榴彈威力十足,一顆炮彈下去幾乎可以摧毀一棟大型建築,那些什麼軍營啊,倉庫啊,宮殿啊但凡遭到一枚這種炮彈的炮擊,那基本都是被炸成廢墟的下場。
這一場炮擊僅僅持續了三個小時,卻是給君士但丁堡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並給奧斯曼人,主要其高層權貴們帶去了極大的恐慌。
三個小時的炮擊里,君士但丁堡的大部分岸防炮台都被徹底摧毀,城內的眾多軍事目標也遭到了摧毀,甚至就連其王宮都遭到了十多枚炮彈的炮擊,兩座宮殿被徹底炸成廢墟,並導致了多名奧斯曼王室成員的死傷。
這一次的炮擊,讓這些奧斯曼權貴,尤其是其王室知道了,戰爭和死亡是如此的近。
於是乎,他們一邊倉皇逃亡,一邊派人找楚國人求和!
打?
這怎麼打?連王宮的宮殿都被摧毀兩棟了,君士但丁堡都處於楚軍艦隊的絕對火力覆蓋之下了。
更重要的是,奧斯曼人和所有的土著國家一樣,都拿不出來有效的武器或其他什麼戰術來對抗楚國人。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地中海艦隊就足以讓奧斯曼人抓瞎了……這還沒提楚國人的地面部隊呢。
楚國人這一次登陸奧斯曼的地面作戰部隊,加起來也有上萬人呢。
之前奧斯曼人在達達尼爾海峽兩岸動員調集了數萬人進行抵抗,結果然並卵……如果想要抗住這支大楚帝國地面部隊的進攻,他們少說也得再調集十萬精銳兵力來才行。
就這,還不定能守得住。
至少從之前西班牙人以及法國人的經驗來看,大概率也是擋不住的。
楚軍真發起狠了,光靠這一萬兵力就能橫掃整個奧斯曼帝國……嗯,前提是後勤供應不限制。
此外,楚軍又不是只有地中海艦隊以及登陸達達尼爾海峽兩岸的萬人兵力,在歐洲地區,光是正規軍都有三個師,各種僕從軍有六個師,還有三個僕從軍師正在訓練當中。
這歐洲地區的陸軍兵力就達到了十萬人以上。
同時在黑海北岸的東歐地區,楚國人還投入了精銳的大楚帝國陸軍第十八師進行戰鬥,如果有需要的話,中亞方向的楚軍隨時都能再抽調好幾個師的兵力進入東歐地區作戰。
面對如此強大的大楚帝國,奧斯曼從一開始就沒有勝算,只是之前他們還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幻象罷了。
而隨著幻象的破滅,這些奧斯曼人,主要是奧斯曼人權貴們為了維持國體,為了榮華富貴不得不屈服選擇了求和。
也就是他們求和的早,在楚軍炮擊君士但丁堡三個小時後就求和了。
如果晚一些,拖個兩三天的話,歷史名城君士但丁堡都得徹底成為廢墟,就和之前的歷史名城特洛伊-恰納卡萊一樣,大戰過後連完整的建築都沒剩下多少了。
楚國人在海外打仗,為了避免後續的入城巷戰傷亡,特別喜歡幹這種炮轟全城的事。
還別說,效果挺好的!
被打過的土著都得豎起白旗來一句:算你狠,老子投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