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海外八大巡撫
香料群島,也就是馬魯古群島,這片地方在十七世紀的現在,就是寶藏之地,尤其是對於歐洲人來說。
荷蘭人壟斷了香料群島的貿易後,每年從中賺取的利潤可是個天文數字。
但是這片盛產香料黃金的群島,其實嚴格上來說並不是說整個群島都盛產香料,而是其中的少數幾個島嶼盛產不同的香料。
德那地和蒂多雷是丁香的主要產地,安汶與班達群島是肉桂和肉豆蔻。
而丁香、肉桂、肉豆蔻就是這個時代里最為珍貴的擊中香料,至於同樣屬於香料的還有胡椒,不過胡椒在東南亞地區裡有著比較廣泛的分布,之前大楚帝國控制下的馬來半島就有不少的出產。
因此胡椒的產量也不像丁香、肉桂、肉豆蔻一樣那麼稀少,同時價格也遠不如後三者那麼高昂。
自從十六世紀末荷蘭人逐步進入並控制馬魯古群島後,這個地方就成為了荷蘭人的主要財源。
他們把馬魯古群島出產的香料的對外輸出群島進行了嚴格的封鎖控制,以便實施壟斷,甚至都嚴禁這些香料植物的外流。
最終實現了超高的利潤。
但是這一切到了承順二十三年的秋天裡,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因為大楚帝國來了!
其實大楚帝國高層對什麼香料貿易沒什麼興趣的,哪怕每年都要花費不少的資金進口香料,但是香料這東西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就和其他進口的海外特產一樣,屬於可有可無的產物。
大楚帝國高層對香料貿易的重視程度很有限,相對來說,大楚帝國高層反而更加重視印度半島地區的優質長絨棉花。
為了在這些地方獲得穩定的棉花來源,西洋貿易公司在最近四五年裡打過的千人規模以上的戰鬥都至少有十幾次了,同時還在積極開拓西亞地區,尤其是埃及地區的棉花進口。
因為棉花是大楚帝國紡織工業的重要工業原料,而國內雖然自產的棉花數量也在日益增多,但是卻是再多都不夠用,同時國內的棉花質量和進口的長絨棉多少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棉花也是分種類的,有些的纖維短一些,有些的纖維則是長一些,而纖維長的棉花使用機械紡紗織布的時候更有優勢,不單單更加容易加工,紡織出來的布匹質量也更加優秀。
在不管是在當代還是在後世,埃及地區的長絨棉都是最頂級的品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埃及長絨棉的原產地就是在印度半島……之所以這種棉花被稱之為埃及棉,那是因為埃及那邊大規模推廣種植並廣泛出口,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因此如今印度半島那邊的棉花里,也是存在著質量非常優秀的長絨棉的,而這些長絨棉就是大楚帝國紡織工業的重要進口原料。
棉花進口,也是大楚帝國目前里最大的進口物資,每年進口數量非常龐大的。
為了國內紡織工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大楚帝國一邊積極引進各種優質棉花在國內的推廣種植,並在部分地區,尤其是吐魯番省里這個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種植長絨棉外,也在海外積極維持棉花進口的穩定以及數量。
相對比之前,香料在大楚帝國的工業體系里其實沒啥用,就算是最近新冒出來的各種日用化工品,也就是肥皂香皂等產品,也不是需要用到進口的這些香料的。
進口的香料大多基本都是被當成食物調料而使用。
對於工業上不需要,同時也不算是民生上不可或缺的東西,大楚帝國高層一般都不怎麼搭理。
現在之所以和荷蘭人幹上,想要奪取香料群島,目的倒不是說為了香料群島出產的香料本身,而是為了把荷蘭人趕出去。
南洋是大楚帝國的南洋!
這個大楚帝國的後花園裡,帝國高層是絕對不允許一個歐洲殖民國家在這裡礙眼的。
甚至可以說,哪怕是荷蘭人占據的不是香料群島,而是一片不毛之地,大楚帝國依舊會發動戰爭把他們給驅逐出去。
獨占南洋,把南洋打造為自家的後花園,這才是大楚帝國高層的主要目的。
至於直接控制一兩種土特產什麼的,其實不重要。
從這一點來說,荷蘭人的敗亡是早已經註定。
大楚帝國海軍南洋艦隊第一特遣艦隊,派出去的分艦隊很快就抵達了馬魯古群島,並對荷蘭人在當地的多個殖民據點進行了進攻。
這些殖民據點可沒有巴達維亞城那麼龐大,駐防的兵力也不過,也沒有什麼規模龐大,防禦堅固的沿海炮台。
因此分艦隊的行動非常順利,多艘戰艦衝上去靠近港口直接用榴彈對港口進行大規模的覆蓋炮擊,再派遣陸戰隊上岸攻打據點,這麼一套下來基本都能拿下。
如果還不行,大不了就把一票艦炮直接拉上岸去,抵近炮擊,耗費多幾天時間也同樣能夠拿下。
如此情況下,巴達維亞城還沒有失手,但是荷蘭人在馬魯古群島的統治卻是被迅速瓦解。
只不過這一切,巴達維亞城內的荷蘭人守軍不知道就是了。
如今楚軍把巴達維亞成包圍的跟鐵通一樣,城內的荷蘭人沒辦法突圍,也沒有辦法獲得來自外界的增援乃至消息,只能是被動的龜縮在城內頑抗。
但是這種頑抗其實也沒有持續多久,因為當萬炳林陸軍少將準備妥當後,在海軍看來慢吞吞,已經嚴重拖延的進攻終於是展開了。
第十三重炮團的二十多門兩百毫米的短管榴彈炮,開始發出巨響,朝著城內投射分量十足的炮彈。
還有眾多一百七十毫米的攻城炮和一百五十毫米的輕型榴彈炮同樣也加入了炮擊的作戰序列。
這樣一來,光是大口徑榴彈炮就足足有六十多門,這些榴彈炮所發射的榴彈,在巴達維亞城的各處城防工事裡不斷的爆炸著,偶爾還會有炮彈飛越城頭落在城內的普通區域裡,部分爆炸還引發了火災。
巴達維亞城,在炮擊開始之後就變成了滿目蒼夷,讓人不忍直視。
至於城頭上以及城外部分突出部工事上的荷蘭人守軍,更是在早期的炮擊里死傷慘重。
哪怕是他們針對楚軍的猛烈榴彈炮擊,也構築起來了一定的防炮工事,但是終究是蠻好用真正和大楚帝國的軍隊交過手。
他們原本以為已經很牢固的防炮工事,在楚軍的大口徑榴彈面前根本就沒有什麼作用。
甚至整體的防炮工事的強度,還不如當年的明軍或東擄人……人家明軍或東擄可是真的天天挨楚軍的炮擊,這被打痛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對防備榴彈炮擊無比的重視,構築起來的防炮工事一個個都跟烏龜殼一樣,以至於楚軍後期和東擄人作戰的時候,都不得不拉著幾百門火炮上去打仗……
光有榴彈還不行,然後還得弄上一票大口徑的加農炮,比如130毫米加農炮。
最後還得頻繁動用重甲突擊隊,在炮擊之後出動這些重甲突擊隊來殺傷敵人,奪取陣地。
但是當東擄人被楚軍幹掉之後,楚軍其實已經沒有在遇到過什麼真正高度重視,並作出充分防備的對手了。
准格爾也好,俄羅斯人也好,又或者是那些東南亞各國土著國家,他們對大楚帝國的火炮優勢認識的都不是很充分……雖然都會有所準備,但是這種準備嚴重不足。
如今的荷蘭人也不例外,他們也知道楚軍的火炮強悍,也知道楚軍的榴彈很厲害。
為此他們也做出了應對,構築了不少的防榴彈的工事。
但是這種防備,只是他們心中以為的充足而已……而真正面臨六十多門大口徑榴彈轟擊的時候,這些防禦工事就跟紙糊的一樣。
尤其是他們的兩座海防炮台,雖然為了防備楚軍構築了非常堅固的防禦工事,但是真正遭到炮擊的時候,他們露天布置的火炮陣地依舊遭到了慘無人道的覆蓋式炮擊。
他們的大量炮手直接就死在了這種覆蓋式炮擊當中。
誰讓他們的炮台是露天布置不說,而且還沒有環形工事用來防備衝擊破或彈片。
露天環形火炮工事,這玩意連當年的明軍都知道搞,但是荷蘭人就是不知道……
主要原因還是荷蘭人沒挨過榴彈,……但凡挨過一次,也不至於傻乎乎的這麼挨炸,隨便搞幾個沙包堆疊起來,榴彈的殺傷效果都不會這麼好。
但是荷蘭人沒有!
所以他們的第一座岸防炮台在第一天的時候,其炮手就已經傷亡慘重,繼而導致大量火炮還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就啞火了。
這炮手都死傷慘重了,光有個火炮有什麼用。
而隨著第一座岸防炮台被打啞火後,陸軍的一個步兵團直接就打了上去,經過半天激戰後最終攻占了荷蘭人的右側炮台。
隨著這座炮台被楚軍攻占,接下來的局勢對荷蘭人就更加不妙了。
因為楚軍南洋艦隊的戰艦沒有了右側炮台的威脅後,都直接靠近右側海岸抵近炮擊,為陸軍提供強大火力支援,並對巴達維亞城的城區直接進行覆蓋性的炮擊。
第十四師的炮兵部隊,在當天下午就把二十多門115毫米野戰炮拉倒了右側炮台上,利用右側炮台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對巴達維亞城進行了全面的覆蓋炮擊。
這個時候,楚軍的炮火,已經覆蓋了整個巴達維亞城。
從港口到城區,都能夠做到全面的覆蓋。
這個時候,其實城內的荷蘭人守軍的繼續頑抗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
第二天傍晚,楚軍第十四師攻克巴達維亞港的左側炮台,而這也是荷蘭人在巴達維亞城裡的最後一座主力炮台。
這座左側炮台,說起來還是在大楚帝國威脅加大後,荷蘭人為了進一步保護巴達維亞城修築起來的新炮台,經過持續加強以及戰前的緊急補充後。
部署有大小三十多門火炮,其中不乏二十四磅加農炮這種艦載重型火炮,十八磅和十二磅的火炮就更多了。
同時因為炮台的射界極為開闊,不單單能夠對海射擊保護港口,同時還能對陸地射擊保護城池。
但是這樣一座至關重炮的炮台,也是在楚軍展開進攻後的第二天就宣告了失陷。
甚至,楚軍拿下這座炮台都沒有付出太大的代價!
進攻的時候除了動用大口徑榴炮覆蓋炮擊壓制敵軍火炮外,楚軍步兵還挖掘了交通戰壕進行推進,在推進的過程里並沒有受到實際的損失。
等到了推近後,楚軍的步兵們就會採取密集射擊,110毫米超輕型短管榴彈炮,乃至投擲手榴彈等方式發起最後幾十米的進攻。
等火力壓制敵人後,直接端著裝填了子彈,同時上了刺刀的步槍衝出去……衝出去後對著守軍先來一槍,然後直接上去拼刺刀。
說實話,進攻的戰術沒啥新意,也談不上多麼高大上。
但荷蘭人就是擋不住……
這和勇敢,戰術什麼的都沒什麼關係……當你頭頂上不斷有炮彈落下,而且你還沒什麼專業防炮洞可以藏身的時候,你東躲西藏不被炮彈炸死就不錯了,那裡還能顧得上阻擋敵人的進攻啊。
沒錯,就和歷次戰鬥一樣,大楚帝國陸軍再一次用火炮欺負人!
用海量的炮彈和手榴彈直接淹沒了對手後,才讓步兵衝上去打掃戰場!
如此,看似堅固無比,火力雄厚的巴達維亞城左側炮台就失陷了。
當左側炮台也失陷後,巴達維亞城就相當於左右兩隻鉗子都被砍掉,順帶八隻腳也被綁住的螃蟹……
只能乖乖的被扔下鍋煮熟,成為一道美味的食物。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外圍的兩座炮台失陷後,巴達維亞城就失去了至關重要的外圍屏障,接下來楚軍開始對巴達維亞城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最重要的是楚軍還利用了兩座炮台,不僅僅把原來荷蘭人遺留的火炮給用上了,還把自己的大量火炮給搬了上去,進而對巴達維亞城進攻了猛烈的進攻。
第三天,第四天,隆隆炮聲就一直沒有停下來過,不過為了避免士兵的大量傷亡,萬炳林在動用步兵進攻上還是比較謹慎的,只是採取了頻繁的小規模突擊的方式,不斷的發起進攻,更重要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攻克某些地方,而是為了吸引並調動荷蘭人守軍離開堅固的防禦陣地暴露出來,然後再用火炮進行速射殺傷。
在最後發起進攻之前,儘可能的殺傷敵軍有生力量,這是萬炳林陸軍少將所指定的作戰方案。
而這種戰術讓荷蘭人非常的難受,大量的傷亡讓荷蘭守軍的力量開始迅速不足,更重要的是這幾天的持續高強度戰鬥,所導致的大量傷亡讓大量士兵開始逃亡。
荷蘭人里和勞倫斯這樣偷偷摸摸逃跑躲起來的人可不在少數。
更關鍵的是那些爪哇土著,這些土著本來就是僕從軍,為荷蘭人作戰也只是看在薪水待遇上。
對荷蘭人本身可談不上什麼忠誠。
於是乎,楚軍還沒有發起步兵總攻呢,城內的爪哇土著士兵就陸續崩潰了。
大量的爪哇士兵開始逃離戰場,不少人還主動跑出去對楚軍投降呢。
這一切都是讓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高層絕望無比。
本來他們還想著堅守至少半年以上呢,運氣好的話甚至還能夠堅持兩年以上,為此他們都提前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和武器彈藥,確保不會因為武器彈藥不足而無法堅守。
但是現在,這些囤積起來的糧食彈藥還沒用多少呢,但兩座至關重要的炮台卻已經失守了,城內的士兵也已經損失慘重。
兩座炮台那邊,加起來損失的兵力超過兩千人。
城內陸續也死傷了好幾百人,逃亡的也有上千人。
真正開戰不過幾天,他們手底下的八千兵力現在已經只剩下四千人左右了。
就算是這四千人,恐怕大部分也是想著逃跑或投降的。
這城,守不住了!
認識到這一點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高層終於是接受了現實。
承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巴達維亞城內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守軍正式派出代表進行投降談判。
荷蘭人要投降,楚軍方面也樂的不用再進行最後的步兵總攻,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經過談判後,楚軍承諾確保城內荷蘭人士兵的性命安全,並允許少數荷蘭人東印度公司的高層攜帶私人財物離開巴達維亞城返回印度後,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式宣布全面投降。
投降的當天,十多名荷蘭人東印度公司的高層就如同喪家之犬一樣,攜帶著部分私人財物,乘坐著一艘大楚帝國西洋貿易公司的船隻前往印度。
至於其他人……可就沒那麼好的待遇了。
那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僱傭兵們將會被投入戰俘營,等待以後雙方戰爭平息後才能夠走人了,在這之前則是在戰俘營里老老實實幹活吧。
這些荷蘭人的士兵,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高層,好歹還為他們爭取到了一個戰俘的待遇。
至於爪哇土著士兵,荷蘭人東印度公司根本沒把他們當人看,都沒有提出任何的條件……對此,大楚帝國方面也懶得搭理,直接當成非法土著武裝處理了。
對於土著武裝大楚帝國的處理經驗非常豐富,之前在馬來半島以及蘇門答臘島中東部地區的時候,經常會圍剿一些土著非法武裝,圍剿過程里基本不留俘虜……
隨著城內荷蘭人的投降,楚軍第十四師正式進駐巴達維亞城,接管了這座歐洲人在東南亞地區裡的最後一座殖民地城市。
從此也宣告著,東南亞地區,包括半島以及諸島在內,全部成為了大楚帝國的勢力範圍。
這個消息經過通訊快船先是傳回了廣州城,緊接著一票廣州城內里工商界是一片歡騰,不管是那些貿易公司還是航運公司,又或者是那些普通工廠,只要是和外貿沾邊的都對這個消息高興不已。
因為這意味著大楚帝國的工業商品的市場,將會再多出來眾多南洋地區。
爪哇島以及香料群島以及婆羅洲等地區都將會成為大楚帝國工商界的新市場以及原料供應地。
這對國內的工商業而言,是一次極大的利好。
而當消息進一步傳回了金陵城後,這已經是十二月份了。
哪怕是大楚帝國有著專門的通訊快船,但是消息的傳遞速度依舊不算快,南洋的消息能夠在一個月內傳遞到金陵城來,這已經是這些通訊快船日夜不停疾馳的結果。
但是哪怕是以航速見長的飛剪船,也會受到季風以及洋流的影響,不可能說一直都保持著十多節的航速的。
而蒸汽機的話,這年頭的蒸汽機還是不太靠譜,用來推動小噸位的船隻進行內河航行問題還不大,但是用來推動大噸位的大海船,進行動不動就是幾千海里的遠洋航行,那就是不太可能了。
哪怕到時候蒸汽機普遍應用了,船隻也就那麼十多節的航速,超遠距離的信息傳遞依舊非常緩慢。
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能是等到電磁學方面獲得巨大的突破,尤其是電磁應用方面獲得突破,進而得到了有線電報乃至無線電報後才能夠獲得突破了。
現在嘛,羅志學想要獲知外地的消息,還是需要依靠這種落後的船隻、馬匹交替傳遞的方式。
能夠在一個月左右就知道南洋地區的具體戰事,這也不算慢了。
這要是換成了荷蘭人,估計到明年,荷蘭本土的人都不一定會知道香料群島已經被大楚帝國給拿下了。
看完海軍的報告後,羅志學又召見了多位的文武要員,以敲定南洋地區的戰後處理問題。
荷蘭人被趕跑了,荷蘭人之前霸占的爪哇島西部地區,馬魯古群島等地區也就落入了大楚帝國的掌控之中,對這些地方大楚帝國自然是不可能打下來就不管的,而是準備納入自己的海外領地統治當中。
為此,經過帝國高層的商議後,正式設立萬丹巡撫,
該巡撫將會駐巴達維亞城,當然了,現在這地方不叫這個名字了,大楚帝國攻占這裡後直接把這個城市的名字取了前面的兩個音節,取名為巴達。
之所以設立新的萬丹巡撫,而不是直接歸屬南洋巡撫管轄,是因為新控制的這片地方的面積非常龐大,彼此距離也很遠。
全部歸屬南洋巡撫進行管理的話,說實話南洋巡撫就太忙了,根本管不過來,這麼大一片南洋地方只設立一個巡撫管轄,不說限制權力之類的,累死南洋巡撫也管不過來啊。
此外這些地方其實絕大部分都還沒有歸屬大楚帝國的統治當中,這片地方里各種土著王國多了去……比如說婆羅洲,其實大楚帝國也就在上面有幾個貿易站而已,這地方依舊是當地土著的地盤。
所以名義上萬丹巡撫的轄區包括爪哇島、婆羅洲、蘇拉威西島、馬魯古群島以及該區域內的其他附屬島嶼,但目前實際上的控制區也就爪哇島的西部,即萬丹地區以及香料群島。
剩下的大部分地方,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估計還是會有土著進行統治,大楚帝國會逐步進行滲透,控制,擴充直接領地的範圍,不過這需要時間。
在這期間,則是以殖民統治,尤其是經濟掠奪為主。
因此大楚帝國乾脆設立一個新的萬丹巡撫,全權負責這一片區域的殖民統治事務。
同樣情況的還有呂宋巡撫,呂宋群島之前大楚帝國本來沒什麼勢力的,不過從西班牙手中購買了呂宋群島後,大楚帝國開始在這裡駐軍,並派遣官員進行統治,因此也設立了一個呂宋巡撫。
而趁著這一次的機會,大楚帝國高層順便把其他海外殖民地的行政構架也進行了一番梳理。
鑑於南洋巡撫轄區過大,同時其轄區內已經把馬來半島設立為馬六甲省,按照道理來說應該設立一個馬六甲巡撫的,但是因為和南洋巡撫轄區重疊,因此一直都沒有設立馬六甲巡撫。
這一次,帝國高層打算徹底做一個切割,馬六甲省正式設巡撫,代管暹羅、柬埔寨殖民事務。
蘇門答臘島中東部地區的殖民活動逐步進行,為此也設立了一個新的巨港巡撫,管轄蘇門答臘島中東部事務以及亞齊王國殖民事務。
此外之前代管緬甸、以及孟加拉灣事務的雲南巡撫,也是被正式撤銷了上述代管權限。
大楚帝國另設孟加拉巡撫,駐緬甸達貢港,負責緬甸以及孟加拉灣殖民事務。
之前的印度巡撫,之前就負責印度半島以及錫蘭島事務,同時也已經實際代管西亞,北非等地事務,現在則是直接明確表示讓印度巡撫擁有對西亞、非洲殖民事務的管轄權。
最後,鑑於大楚帝國持續在北美洲里進行殖民擴張,當地已經有了大約萬人規模的移民或駐軍,雖然人數還非常少,但是為了體現帝國對美洲殖民擴張活動的重視態度,這一次也特地設立了美洲巡撫。
如此大楚帝國的海外領地或殖民地或勢力範圍,就正式形成了八大巡撫去,分別是:扶桑巡撫、南洋巡撫、巨港巡撫、萬丹巡撫、呂宋巡撫、孟加拉巡撫、印度巡撫、美洲巡撫。
其中美洲巡撫的設立,更是意味著大楚帝國即將全面掀開對北美洲的殖民活動!
不再是小打小鬧,只是為了和當地土著做點貿易賺錢,而是開始大規模組織移民,奪取大量的美洲土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