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安南歸順設省
安南王國里的兩大實權家族,鄭氏以及阮氏在面臨滅亡之際,為了自保還不猶豫的選擇了答應了大楚帝國提出來的一系列條件,三方代表在大楚帝國廣東省下屬的廣寧縣簽訂了條約。
即廣寧條約。
該條約的條款其實很簡單,沒什麼賠款,也沒有什麼道歉等常見的條約條款。
只有三條!
第一條大楚帝國對安南王國進行撤藩,後黎朝君主安南國王,被降為南歸侯,同時被任命為大楚帝國的安南撫慰使,此爵位為終生制爵位,等南歸侯去世後即削爵。
而安南撫慰使,這個職務也是帝國臨時,並專門為後黎朝君主設立的有名無實的職務,就是給個名頭,等過渡期結束後也會被撤掉。
畢竟這人本來就是一個沒實權的傀儡,針對他的處理更多的是為了政治合法性,所以不用太多的考慮後續問題。
只要把眼前給處理了,能夠自圓其說,那麼後續就不搭理了。
而後黎朝的安南國王被降為南歸侯之後,同時接受大楚帝國的官職,然後還獻上所謂的黃冊等一系列程序後,安南王國將會從大楚帝國的屬國變成屬地。
而屬國和屬地,看似只有一字之變,但實際上意味著安南地區將不會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存在,哪怕只是藩屬傀儡國的名義,而是將會直接演變為大楚帝國的直屬領土。
換句人話來說就是,安南地區將會被徹底合併進入帝國,成為大楚帝國的一部分。
第二條,就是大楚帝國將會冊封鄭氏之主為升龍伯,授『升龍等處巡撫』職務。
第三條,大楚帝國冊封阮氏之主為順化伯,授順化等處巡撫職務。
條約的第一條是鄭阮兩家作為歸順而付出的代價,而後面兩條則是帝國對他們的歸順的獎賞。
他們把國家獻給大楚帝國,嗯,哪怕他們已經失去了對各自國家的控制,但是至少有個名義不是!
而帝國則給予鄭阮兩家爵位以及官職,把他們納入帝國的統治階層作為回報,當然了,這個巡撫的職務也只是用來初期過渡,用不了幾個月就會把他們給直接撤掉,然後他們就要去金陵城享受富貴生活。
就和漠南、漠北以及漠西諸多蒙古部落的首領們一樣,現在除了極少數在官場混出頭的,剩下的基本都在金陵城當米蟲……
你可以看成是他們在金陵城享受榮華富貴,也可以看成是帝國把他們給圈禁了起來,反正兩者都有……
至於鄭阮兩家以後他們在帝國里混成什麼樣,那就要看他們自己以及後代們的本事了,但因為有減等承襲的爵位在,同時還有一條沒在條約上寫明,但是帝國私下承諾的就是,帝國內准許鄭阮兩家保留一定的家族財富。
爵位以及財富,至少也能保證他們兩家幾代人的富貴。
鄭阮兩家通過賣國以確保融化富貴,正常情況來說他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但是奈何安南地區的叛軍太生猛……
他們答應了還能保住榮華富貴,這要是不答應的話,都不用帝國出手,那麼叛軍都要把他們大卸八塊……
而且哪怕帝國不出兵,但是帝國還會偷偷摸摸的支持叛軍啊!
他們不歸順帝國,就是個死字,還特別慘的那種!
尤其是北方的鄭家更是如此,如今鄭家已經丟掉了幾乎整個北方的地盤,只能困獸在升龍城,如果不是顧忌著升龍城裡還有大楚帝國的駐軍,直接強攻升龍的話會導致楚軍大規模出兵報復,估計叛軍早就強攻並拿下升龍城,然後把鄭氏一家全部扔進大海了。
南方的阮氏家族也好不到那裡去,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更關鍵的是,派出去的很多軍隊前腳還是屬於他們阮家的軍隊,但是不用幾天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叛軍……
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鄭阮兩家因為最近幾年,對大楚帝國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得罪了他們國內的中低層,也得到了相當多一部分的權貴階層。
這是一場底層借著抵制楚貨掀起暴亂,然後中上層迅速介入,並把這一場動亂演變為他們國內大部分階層對鄭阮這種賣國賊討伐的戰爭。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安南地區的權貴們,為什麼這麼多當地的軍隊會如此輕易的叛變,然後加入叛軍序列的根本原因。
鄭阮兩家,可以說已經人心盡失!
但是話說回來,這其實也不能怪鄭阮兩家……誰讓大楚帝國這麼強勢啊,他們當初要是不簽訂一系列的喪權辱國,割讓領土的條約,安南地區估計早就被大楚帝國派兵給滅了。
能夠在大楚帝國的強大國力威壓之下,還能夠堅持十幾年之久,在夾縫中求存,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是這種事說出來也沒啥用,誰讓你喪權辱國來著……既然占著統治者的位置,就要承擔起來相應保家衛國的責任,你做不到,那麼就會被推翻。
安南地區的普通民眾以及中上階層們,就選擇了推翻鄭阮兩家的統治,然後重建所謂的安南王國。
當然了,如今接過了叛軍控制權的當地很多權貴們,也沒膽子直接把大楚帝國給得罪死了,反楚的口號也就剛開始普通民眾掀起暴亂的時候喊了幾個月,後來權貴們接受了叛軍控制權後,尤其是聲勢越來越大之後,基本已經不公開喊反楚了,甚至還派人主動聯絡帝國請求冊封呢……
以前吧,他們恨極了鄭阮這兩家大買辦家族,但是等他們也掌控了真正的權利,甚至實際上控制了絕大部分安南地區的領土和人口後,他們自己就琢磨著該如何當大楚帝國的狗腿子了……
站在某種角度上來說,當大楚帝國的白手套其實也挺好的……至少榮華富貴什麼的不會缺,至於中下層的利益,關他們屁事!
這,又是一個屠龍者想要成為惡龍的故事!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久過去了,安南地區都亂成一鍋粥,並且叛軍已經事實上占領了大部分安南地區之後,依舊沒敢對大楚帝國在安南地區的兩片領地,也就是廣寧縣以及金蘭灣縣動手,甚至連對位於各地沿海城市,升龍城等地大楚帝國租界殖民地都不敢動手,反而派兵進行保護的緣故。
這些權貴們也很清楚,如果真的得罪死大楚帝國的話,他們分分鐘度要完蛋。
甚至,他們都還想要當帝國在安南地區的新狗腿子呢。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現在大楚帝國的高層已經不想要一個狗腿子了,而是想要直接吃狗肉……
帝國的高層也好,帝國的工業界也好,更重要的是大楚帝國的皇帝羅志學,覺得安南這地方吧,雖然很多地方也不咋地,但是部分沿海地區,尤其是升龍周邊地區還是挺適合種田的。
這麼一大片的土地如果修建了良好的水利設施,再加上當地良好的亞熱帶氣候和豐盛的雨水,種植水稻肯定出產很多。
折騰折騰,這地方再怎麼樣也能夠養活帝國幾百萬移民吧!
當大楚帝國的君臣們露著血盆大口,直接對著安南地區咬下去的時候,那些叛軍權貴們也就傻眼了……
承順二十年十二月,大楚帝國根據廣寧條約,正式下達了若干聖旨,冊封后黎朝君主為南歸侯,正式宣布安南地區成為帝國的屬地。
設升龍省,委任鄭氏之主為升龍巡撫。
設順化省,委任阮氏之主為順化巡撫。
同時設立升龍守備司令部,分別由廣東省守備司令部下轄廣寧邊防官徐華通准將調任升龍省守備司令;
設順化省守備司令部,由南洋守備司令部下轄金蘭灣守備司令趙樹理上校升任。
此外再設立兩地布政使,這個兩地布政使,自然是清一色的大楚帝國官員,升龍布政使由廣東左參政兼廉州府知府宋守吉升任。順化布政使由廣西右參政,兼管梧州府等地的李凱關升任。
其他各部官員,基本上也都是帝國從其他地方調過去的,只有部分機構的副職等一些不重要的職務,由鄭阮兩家的一些家臣擔任。
這些政治上的舉措,都是為了從名義上,合情合理的把安南地區變成帝國的土地。
從法理上一開始就全面確立,杜絕任何的後患。
嗯,之前其實明王朝也幹過這事,他們可是名義上把莫朝長期冊封為安南都指揮使,也就是說,明朝長期在名義上擁有安南作為屬地。
只不過明王朝沒那能力把這個名義上的屬地變成現實!
而大楚帝國不一樣,帝國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決心把如今只局限於名義上屬地,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屬地。
緊隨著冊封,設省等一系列旨意之後,帝國官方在大楚邸報上宣布安南兩省當地叛軍謀逆,帝國將會派兵進行鎮壓。
而在邸報刊發這個消息之前,實際上軍方就已經做好了全面的準備,並實際上已經和當地叛軍打起來了。
最先行動的是駐防廣寧的陸軍部隊和海軍部隊!
海軍方面的南海艦隊下屬的第三海防大隊,即負責北部灣一帶海域的海防大隊,二十多艘近海戰艦、炮艇在十二月十三日的時候,就已經在廣寧進行了匯合。
緊接著搭載了大批兵力以及武器彈藥等補給,他們後續將會沿著紅河沿江而上,前往升龍地區。
同時在地面,分別有兩個混成團規模的陸軍兵力,已經兵分兩路直接進軍,其中一路往升龍去,一路沿著海岸線南下策應海軍的海防艦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作戰里,海軍沒有出動真正的遠洋主力艦隊,而是只出動了地方巡防艦隊,也就是南海艦隊,作戰的主力是一批近海巡邏艦以及近海炮艦,再加上部分槳帆船什麼的。
不是帝國海軍輕敵……而是安南南北兩地的水面實力真的很菜,這官方水面力量本來就菜,叛軍手裡的水面力量也只繼承了當地官軍水面力量的一部分,那就更菜了……
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這海軍是要沿江而上,直接跑去升龍的,這種作戰是屬於非常典型的內河作戰……而這種作戰模式,其實地方的海防艦隊更擅長,至於遠洋主力艦隊,戰艦動不動就大幾百噸上千噸的……現在冒險進入冬天水枯時期的紅河,說不準還會擱淺成為活靶子呢。
所以,帝國實在沒必要大張旗鼓派遣遠洋主力艦隊過去,抽調一個地方巡防艦隊去升龍就已經很充分了。
倒是其他地方的沿海作戰,可以派遣遠洋艦隊進行協助。
就當北方地區的楚軍大量兵力,陸續以廣寧為基地,分別朝著升龍等地進軍的時候,在安南南部地區,楚軍也沒有閒著。
九龍江府先是派出了一千五百多人與南向北發起進攻,同時金蘭灣軍事基地,也是派出了四千多陸軍兵力以及兩千多的海軍陸戰隊,共計六千多人的兵力一路殺向順化。
至於其他的幾個沿海小殖民地,因為駐防兵力有限,基本都是選擇了固守待援。
反正有大量商船以及海軍支援,再加上絕對的武器性能代差以及戰術代差,哪怕是只有一百多人駐防的小據點,對面不死上幾千上萬人都別指望能夠打下來。
這也是當代殖民軍隊的一個很典型的特徵,那就是面對土著軍隊的時候,戰鬥力都特別牛逼……
很多土著國家在攻打西方殖民者的堡壘時,因為武器和戰術上的代差,往往都打的非常的艱苦,除了用大量的人命去堆外,沒什麼很好的辦法。
南洋一票土著小國打葡萄牙,荷蘭人的殖民據點都差不多一個模式。
而這個模式,被大楚帝國的軍隊進一步放大……因為楚軍的武器更加先進,彈藥儲備一般也更多,就連堡壘防禦體系都更加完善。
到目前為止,大楚帝國在海外的殖民活動里,還沒有任何一個堡壘據點被土著軍隊正面攻克過的記錄……
當然了,因為長期的消耗作戰導致彈盡糧絕,然後被迫主動撤離的情況倒是發生過好幾次。
海外殖民嘛,補給困難的情況下,當地土著如果真心和伱死磕,直接把大量炮灰軍隊送到你槍炮下送死,只是為了消耗你的彈藥……
那麼楚軍對此也是沒什麼很好的辦法,只能是打完彈藥在艦炮的掩護下跑路……
畢竟總不能和土著傻乎乎的拼刺刀吧!
所以,大楚帝國在安南不少沿海從城市的租借地里的駐軍以及民商們都沒有進行撤離,反而是大搖大擺的來一個頑抗死守!
反正後頭有著眾多各種貿易公司的船隻,還有著海軍的戰艦可以提供隨時的增援和補給。
他們有充足的信心擋住當地土著的反撲!
實際上,他們的擔心有些多餘!
因為當大楚帝國正式對安南動兵的時候,叛軍自己就先傻眼了……
尤其是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安南北部的一支叛軍主力,一共三萬餘人被大楚帝國的第七十三混成團乾脆利索的擊敗後,就更是傻眼了。
說起來,這還是安南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在戰場和楚軍交手,然後他們就選擇了傻乎乎的正面對抗……
如果是有經驗的暹羅人以及緬甸人,他們除非腦子犯抽了,否則的話絕對不會把軍隊拉倒平原上,然後擺開陣勢和楚軍來一場面對面的作戰,這就是找死……
而且他們也不會玩什麼守城作戰,而是會化整為零,放棄城市,退入山林和楚軍周旋,通過頻繁各種小規模的襲擊等迫使楚軍退兵什麼的。
傻子才和楚軍玩正面作戰!
而安南叛軍北路軍的將領,就是這種傻子,沒見識過楚軍正面作戰,一味的信奉人比武器更重要,覺得只要自家軍隊足夠勇武,就能擊敗楚軍這種不正義的,邪惡的侵略者軍隊。
然後他們就在戰鬥剛爆發的時候,就看著漫天飛舞的炮彈目瞪口呆,然後看著己方陣列中持續的爆炸而絕望!
他們……甚至都還沒有朝著楚軍正面發起衝鋒!
他們,甚至連對面楚軍列陣步兵的面都沒見著,他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發揮不知道有沒有的勇武,就在楚軍的猛烈炮擊中崩潰了!
說真的,這也是楚軍最近這幾年來,打的最順暢,或者說敵人最傻的一次大規模作戰。
楚軍的幾十門火炮都已經擺開了,無數榴彈都準備妥當了,但凡了解楚軍作戰模式的敵人,都知道別傻乎乎列出密集橫隊上前了,不然要挨炸了……
但是對面還竟然還傻乎乎的列出密集橫陣慢慢向前挪動……看那樣子似乎還想要用火繩槍和一堆長矛和楚軍玩線列作戰。
結果楚軍的將領一看對面犯傻了,自然也就不客氣了,等敵人進入有效射程後就放開手了打。
然後那些安南叛軍就變成漫山遍野的潰兵了……
這一戰的潰敗,直接導致了圍困升龍的安南叛軍大撤退!
這個時候他們那裡還顧得上圍困升龍啊,再不撤退,就要被楚軍打臉上了。
這升龍都不圍困了,其他一些小殖民地就更不圍困了,這些叛軍們忙著調集兵力,忙著想方設法擋住楚軍的主力呢。
而說是主力……其實楚軍在安南的戰役里,動用的地面兵力沒多少,一共有四支主力,分別是廣寧派出了兩個混成團,加起來萬人左右。
金蘭灣派出的一個海陸軍混成旅,六千多人。
再有就是九龍江府方向派出的一個加強營,一千六百多人。
全部兵力加起來,大概就一萬八千人。
哪怕再加上駐防各地殖民地的一些乙等或丙等部隊,總人數也就兩萬人出頭。
這兩萬人兵力,對於大楚帝國的龐大總兵力而言,連零頭都算不上!
楚軍打准格爾的時候,一線主力都動用了二十幾萬。
如今在北方籌備的北方戰略,預計使用的兵力也得十幾萬。
但是在安南,楚軍只動用了兩萬人出頭的兵力,而且沒有任何一支甲等戰備部隊,而是以乙等常備師為核心,丙等守備部隊為輔。
然而這樣的兵力,收拾些許安南叛軍已經足夠了。
畢竟這些安南叛軍,他們自身其實也不咋地,各部混亂,沒有統一的指揮,甚至他們內部也有不少的爭論和矛盾,在叛軍北路軍的三萬主力和楚軍交戰的時候,圍困升龍的好幾萬叛軍可是紋絲不動……根本沒搭理友軍的求援。
武器裝備更不用說了,火繩槍雖然有,但是不多,火炮只有少許三磅左右的野戰炮以及老舊的短管炮。
這樣的叛軍,其實哪怕放在任何一個正常的封建國家裡都不足為慮,至於為什麼在安南這邊打的當地鄭阮兩家苦不堪言……只能說鄭阮兩家人心盡失。
大多派出去圍剿叛軍的官軍,出征後沒多久功夫就變成叛軍了,由此可見,安南的當地中下層乃至上層權貴們,是有多麼的痛恨鄭阮這兩家賣國賊……
升龍城之圍,因為當地叛軍的主動撤退而解除。
第三天後,大批楚軍士兵們就進入了升龍城。
而此時的升龍城氣氛也是有些尷尬,一邊是歡歌載舞,一邊是哀嚎痛苦!
歡歌載舞自然是大楚帝國位於升龍城裡的租界地,當地有一千多僑民以及駐軍,這些人自然對帝國大軍的到來歡喜不已。
同時租界地里,還有大量的鄭氏家族的成員以及跟著鄭氏一起賣國投楚的官員等。
這些人看到帝國大軍後,一個個都是歡喜不已,他們終於不用擔心被叛軍砍掉腦袋扔進紅河裡了!
而升龍城的另外一邊,很多直接或暗中支持叛軍的權貴,中下層人員,則是如同天塌了一樣,他們之中很多人看見排著整齊隊列入城的楚軍時,不少人都是面露恨意的。
不過更多的還是麻木!
叛軍退兵,楚軍入城後的升龍城,也是進入了全新的時代,鄭氏家主直接以帝國臣子,升龍巡撫的名義,接受了天使的召見。
隨後,鄭氏家族下令對城內的叛軍餘孽、間諜進行全城搜捕,以全面肅清頑抗之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