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普惠性醫療
御前衛生醫療參務會議里,各方稍微表態後,民政部的官員就開始詳細介紹了帝國內部的醫療衛生問題,一邊介紹還一邊訴苦。
總之就是想要獲得更多的支持。
在民政部的報告裡,主要重點提及了城市衛生問題以及醫療問題。
城市衛生問題嘛,這倒是早就開始做了,倒不是因為醫療什麼的,而是為了防止大規模傳染病爆發。
再有就是,除了少數的城市外,其實很多城池的規模都不大,城牆內的常住人口很少的。
一個普通的縣,其縣城裡的常住人口往往也就幾千人,大縣才會上萬人。
府的話,少的萬把人,多也不過幾萬。
只有一些大規模的城池,比如省城,商業重地,才會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口。
比如金陵城,蘇州,杭州等大城市。
而對這些大城市,帝國的對市容市貌的管理是非常嚴苛的,城市衛生問題倒是不算嚴重。
而醫療問題則是醫生以及藥物雙雙短缺,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的問題。
而這兩點,又可以匯總為降低死亡率,提高人口平均壽命的問題。
人家民政部官員說數據,擺事實,再加上一副為民請命的模樣,搞的其他部門的官員們都不好進行辯駁。
哪怕是軍方那邊,也是不等羅志學開口發文,就主動表態說會支援地方醫療事業云云,願意抽調若干軍醫協助地方建立地方醫療教育體系。
財務部那邊則是表態,可以協調部分經費加大對醫療事業的發展,用於培養更多的醫療人員。
哪怕是吏務部那邊,也是表示可以考慮把官辦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納入官員體系里,但是效仿新式教育體系里的官辦學校的老師們,只給予品級薪資待遇,不給政治待遇。
教育和醫療行業,這兩個行業比較特殊,而給予官身也是有傳統的,傳統的官辦學校,比如傳統封建王朝里的縣學,府學,其教俞都是有品級的官員,一些普通老師雖然沒有官身,但往往也是登記在冊,和衙門裡的六房吏員們一樣領取國家錢糧。
而大夫們,則是有太醫院這麼一個機構在,太醫院裡的各級別的醫生們也都是有官身的。
大楚帝國也設有太醫院,其機構設置雖然和明王朝時期的太醫院是屬於整個醫療體系的管理機構不一樣,大楚帝國的太醫院是純粹的醫療機構。
至於醫療行業的管理機構,則是民政部醫療衛生司。
大楚帝國太醫院,嫡屬於皇室,歸屬宮務廳管轄,主要為皇室成員提供醫療服務,設正三品掌院一人,從三品協院兩人,下設各科御醫一人,太醫若干,設有外科、內科、兒科、婦科、骨科、皮膚、口腔、眼科等大小二十幾個科室。
這些御醫、太醫們。除了少部分是從全國範圍內選撥的傳統中醫泰斗外,更多的還是新式醫學的醫生,都是過去多年來陸軍軍官學院裡自行培養的新式醫生中的佼佼者。
這些醫生,說是新式醫生,但實際上這些醫生基本也是中醫世家出身,從小接受過完整的中醫教學,只不過是進入了陸軍軍官學院醫療科後才接受了新式醫學理論培訓而已。
他們的診療都是新舊結合,看似套用了新式醫療理論,但是開的藥還是傳統的藥方……沒辦法,他們也沒各種抗生素之類的現代藥物啊。
現代人的高醫療水平,是建立在現代醫學發展之上的,不是知道各種理論就管用的。
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呢,醫生也不例外!
如此情況下,傳統的經驗醫學的各類傳統中藥,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只不過太醫院裡也在持續的研究,試圖搞明白各種亂七八糟的中藥方子裡,到底那些是真的有用,那些是沒啥用。
那些起到了實際治療作用的各種方子裡,到底是其中哪一味藥材去到了治療的作用,而這藥材里到底是那部分起到了作用,能否提取出來有效成分。
總之,雖然搞不明白為啥能治病,但是好歹要明白到底是什麼在治病……不能兩眼一抓瞎,人家燙傷了你還給他用童子尿來敷,要有多扯淡就多扯淡(非虛構,筆者見過的真事)。
——
太醫院地位特殊,裡頭的醫生們自然都是有官身的,甚至其中大部分還是軍職……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軍醫,只是調到太醫院裡工作,順帶研究醫學而已。
效仿太醫院,那麼其他建立的官辦醫學,自然也能給予從業人員官身。
有了編制,再有了師資力量,還有了財政上的支持,這新式辦醫療體系也算是落實的差不多了,不過在羅志學看來卻還是不夠。
因此在會議中間,羅志學罕見的在這種普通內政會議上進行了表態:「醫療改革發展,需要一個過程,老師們要培養,大夫們需要學習成長,各類藥材的培育種植也需要時間,急不來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人命關天,我們不能因為客觀上的困難就安心的等待著醫學院建立起來,然後花幾年時間去培養一批大夫……這樣五年後,十年後我們才能辦多少官辦醫院,能夠覆蓋多少人群?」
「辦醫學院,搞綜合性的大醫院,研究各類新式醫學理論,研究各類新式藥物,研究傳統經驗醫學在新時代的實際應用,這些都是必須的,也是正途。」
「但是做事情的時候,有時候不能看的太高,也要適當的低一低頭,向下看!」
「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是先進乃至劃時代的醫學體系嗎?不錯,我們需要他,但是在這之前,我們更需要的是普惠性質的基層醫療!」
「你們之前說的各類醫療教育、研究以及官辦綜合醫院都要搞,此外朕再吩咐一點,那就是要在各縣至少辦一所官辦綜合醫院,有條件的鎮也要辦一所官辦診所。」
「此外,要對如今的廣大傳統的大夫們進行資格審核,把一些弄虛作假的毒大夫清理出醫療隊伍,對合格的大夫們授予官方認可的行醫資格證書。」
「要大量培養基層醫生,尤其是鄉村裡的醫生,哪怕他們只懂得診療最基本的傷寒和外傷,那也能夠極大的改善廣大農村地區的醫療條件!」
說著,羅志學看了在場個人,尤其是民政部那邊的官員後道:「這事在朕看來,比辦幾十所哪怕上百所的大型醫學更加重要,更緊迫。」
羅志學聽他們說了一大堆,發現他們說的都挺好的,但是就和他一開始說的那樣,關注點都太高了……或者說他們關注的是發展醫療本身,一定程度上有些忽視了醫療的本質。
醫療的本質是什麼?救死扶傷?是也不是……或許普通人會這麼看。
但是站在羅志學的角度去看,醫療的本質是什麼?救死扶傷那只是最表面的東西,關鍵的是為什麼要救死扶傷?
嗯,為什麼要去幹這些事,不忍心?這是一方面,還有另外一方面就是,發展醫療能讓帝國的工業化進程更加順利,讓帝國更加偉大!
對於一個正常的近代工業化國家而言,救死扶傷的背後是能提升人口平均壽命,穩住乃至提升工作人口的數量,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死人,可創造不了產值!
同時醫療本身也是一項產業,哪怕是官辦醫療產業,依舊能提供大量就業以及稅收。
而不管是基於內心還是基於理智,羅志學都認為,最近幾年內農業醫療的重要性,不亞於,甚至更甚於城市醫療以及各類看似高大上的醫療研究和發展。
只要有足夠的鄉村醫生,大量的廉價藥材,哪怕只能給農民們看個普通的感冒和尋常外傷小病,也足以極大的提升帝國的平均人口壽命。
所以,他才會在會議中發言並進行了強調。
經過了羅志學的強調後,諸多臣子們自然是迅速改變了方向,最後又拿出來了一項又一項的方針。
還是軍方最先表態,軍方表示,各地駐軍里的眾多基層軍醫,將會輪換下鄉進行免費問診開方,至於藥物供應……這點軍方比較難搞,軍方的所有軍需物資,都是屬於嚴格管控戰備物資,想要調用對外贈送也好,低價銷售也好都是非常複雜甚至違背軍需管理條例的。
所以,他們只能做到免費巡視問診開方。
同時軍方表示,各野戰師、軍、集團軍級醫療營,各守備司令部直屬醫療營,可以接受地方派遣的醫療人員進修。
陸軍軍官學院醫科,可以抽調部分師資力量,協助地方籌辦皇家理工學院醫學院、國子監學院醫學院。
軍方各地設有醫療兵訓練的新兵營,也會抽調一部分醫療兵教官,協助地方若干醫護人員的培養工作。
財務部說,經費可以在之前的基礎上,再增加一百萬兩,專門用於扶持鄉村醫生。
工業部方面表示,會議結束後,他們就會通過直接投資,動員地方財政投資等方式,推動藥材種植產業的發展,力爭全國各地多點開花,確保各類,尤其是常用藥材的供應以及質量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