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東進戰略

  第215章 東進戰略

  這一次大軍分兵持續作戰,羅志學並沒有親自率領部隊南下,而是打算在鍾祥坐鎮一段時間指揮各部作戰。

  在羅志學的指揮下,第二步兵旅為核心的許河混成支隊率先出發,先一步東進前往京山。

  數天後,第一師第一步兵旅以及炮兵等部隊沿著漢水持續南下,他們的初步目標是潛江。

  至於第三守備師的西進,還要再等晚一些時候。

  畢竟在鍾祥俘虜的降兵整編也需要時間,為了儘快的把這些降兵們整編妥當派出去作戰,羅志學這一次是親自主持整編事務。

  在短短三天內就初步挑選出來了六千名降兵,這些降兵都是自願繼續從軍,同時基本條件合格的人。

  這些降兵挑選出來後,原來的第五守備旅直接一分為二,形成新的第五守備旅、新的第六守備旅,然後再各自補充了兩千多人的降兵。

  有了這兩個守備旅後,接下來還要給第三守備師配屬一些輜重、騎兵、炮兵部隊。

  但是和其他守備師一樣,這些輔助兵力都是嚴重減配,騎兵方面精騎是別指望了,甚至連精銳一些的騎馬步兵也沒有,人家三個主力師的師屬騎兵團都還不滿編呢,哪有多餘的戰馬和精銳騎馬步兵配屬給他們啊。

  因此第三守備師的第三守備騎兵營,只有區區三百多騎,而且還是被挑剩下的騎馬步兵,他們和守備師里的普通步兵對比起來,也就是只會騎馬而已……

  勉強可以作為前鋒偵查部隊使用,至於其他的就別指望了。

  炮兵部隊也只有一個短炮營的規模,暫時配屬了十六門各種兩百斤以上的將軍炮,佛郎機火炮等,這些舊式火炮保鄉軍繳獲的非常多,而主力部隊裡基本都不要這些舊式火炮,因此繳獲多少基本就是給守備師用多少。

  輜重部隊也只有一個營的規模,因為守備師里的火器裝備水平不高,彈藥消耗也小,同時騾馬數量也不多,主要的消耗都是糧食為主,同時下屬的各團也都有自己的輜重部隊,因此師屬輜重部隊規模也不用太大。

  上述各部隊所需要的武器也很簡單,直接用繳獲的明軍武器裝備就行了。

  如此一來,第三守備師也算是齊裝滿員了,至於戰鬥力嘛,這個很難說。

  保鄉軍里的守備旅戰鬥力很難有一個準確的評價,強悍的有第一守備團,該團原身是第四混成旅,曾經在裕州里是打過硬仗的,表現上佳。

  至於其他的守備部隊的戰鬥力也就一般般,不過就算是一般,也比尋常明軍衛所兵強得多,畢竟保鄉軍里的守備部隊,其中有著大量的明軍的戰兵,同時待遇更好,裝備也更加精良。

  第三守備師的師長人選也沒什麼意外,羅志學直接任命了原第五守備旅旅長董明傑為第三守備師師長。

  董明傑率部在鍾祥整編數天後,在八月二日率部離開鍾祥朝著荊門州而去。

  拿下荊門州後,第三守備師將會繼續朝著荊州府方向進軍,以爭取早日拿下江陵。

  江陵乃至荊州府的府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除了江陵外,還有一個地方非常重要,那就是夷陵州。

  夷陵州以東,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江漢平原地區了,而夷陵州以西就是大巴山了。

  在董明傑領軍出發之前,羅志學召見並吩咐了他:

  「荊州府首重在於其乃江漢平原的西邊門戶,同樣也是進軍川東的橋頭堡。如果有機會的話,你部當迅速搶占巴東、巫山等地,為我軍後續進軍四川奠定基礎。」

  「不過你部西進後也不會得到太多的增援,所以行事還需要謹慎,這巴東能打就打,如果沒機會也不要勉強。」

  進軍四川並不是保鄉軍里現階段的重要戰略目標,甚至都不是下一階段的主要戰略目標,但是如果有機會提前搶占巴東、巫山等地,羅志學也不介意讓部隊提前搶占這些地方,方便後續進川。

  但是如果沒機會的話,那麼也就先放著,只需要第三守備師能守住夷陵州一帶,把四川地區的敵人攔在江漢平原以外,那麼第三守備師的戰略任務也就算完成了。

  整個第三守備師的戰略任務,其實和第二守備師非常類似,羅志學給第二守備師的戰略任務,也是以控衛鄖陽一帶為主,有機會就打一打漢中府、夔州府等地,如果沒機會也就算了。

  不僅僅如此,連帶著北線的第二師、第一守備師的戰略任務也是以防守為主,進攻為輔助。

  這涉及到了保鄉軍的整體戰略規劃。

  一直以來,保鄉軍的戰略規劃都是非常的清晰的,那就是先攻占南陽盆地,進而占據楚北。

  奠定楚北這片根基之地後,那麼著手渡江南下楚南地區,繼而沿著長江東進江西、南直隸,並一路東進殺到大海!

  其中的東進戰略,已經是在鍾祥戰役後正式提出並開始執行了。

  東進戰略也很簡單,就是以攻占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區,尤其是江南這片繁華地區為核心。

  羅志學可從來都沒有和那些流賊、官兵在已經被打爛的陝西、中原等地區搶地盤的想法。

  一直以來,羅志學對直接派遣大軍北上,一路殺到京師去都沒啥太大的興趣。

  因為在中原等地玩爭霸,因為地形平坦非常有利於騎兵發揮,別看最近幾場戰役里保鄉軍對上明軍還能有騎兵優勢。、

  但那都是對上的湖廣內陸地區的明軍,一旦保鄉軍大規模北上,明廷直接從薊遼一帶調來關寧鐵騎等精銳騎兵,保鄉軍分分鐘就會陷入騎兵劣勢,而且是大劣勢的尷尬情況。

  更不要說北上後還有可能對上東擄了,東擄已經控制大部分蒙古,麾下有大量的蒙古騎兵。

  同時還有一個戰略風險那就是,這北上就算一切順利,把明王朝幹掉後,也就意味著保鄉軍需要直接面對東擄了。

  而東擄可不好打!

  除了這些直接兵力對比優劣外,從襄陽北上後勤也非常麻煩。

  現在保鄉軍大軍出征,攜帶的火炮也越來越多,彈藥輜重也是越來越多,對後勤要求也越來越高。

  如此情況下,保鄉軍更傾向於圍繞著水路發動攻勢,而不是走陸路。

  一想到從襄陽北上後,隨隨便便都是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陸地補給線,後勤部部長於修傑頭皮都發麻……

  同時面對的是一片赤地千里,餓殍滿地的地區,占領這些地方除了能夠給保鄉軍帶來一些金銀以及大量流民外,其他的啥也沒有。

  反而還會大量牽制保鄉軍兵力以及行政、資金力量……

  這些,都將會嚴重影響到保鄉軍的整體快速發展。

  保鄉軍現在需要更多的地盤,但並不是被打爛的地盤,而是需要一片民生基本穩定,能大量出產糧食以及其他戰略物資,並為保鄉軍提供大量稅收的地方。

  而放眼當今華夏,也就只有長江沿岸比較符合這個條件了,尤其是江南地區更是如此。

  早先時候聽聞江南戰略後,稅務部的部長陳星凱就是拍著胸脯說:「如果能夠拿下江南,次年我稅務部收上來的稅要是少於這個數,我直接上吊自殺!」

  一邊說著,還一邊比劃著名兩個手指!

  兩千萬,這是陳星凱給出的數據,而且這還是他的保守估計,並且只局限於直接上繳大將軍府的收入,並不包含分配到地方縣、府財政的稅收。

  保鄉軍的稅收雖然都是稅務部統一負責,不過也不是收上來的稅收也不是財務部全部拿走。

  保鄉軍收上來的諸多稅收里,稅收會被分成好幾個部分,一部分直接上繳將軍府財務部入庫,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國稅。

  還有一部分則是留給地方各級財政,不同稅種按照不同的比例,給鎮、縣、州、府等各級財政留下一部分用作各方面的行政開支。

  這種情況下,羅志學他們說的稅收,一般也都是特指除開了留給地方的國稅。

  在拿下江南地區的第二年裡,稅務部就說能收上來至少兩千萬的國稅,可見陳星凱對江南地區的底氣。

  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江南指的還是狹義上的江南,也就是南直隸長江以南地區,並不包括江西、浙江這兩個地方。

  而這兩個地方的北部地區,也都是魚米之鄉,同樣能收上來大量的稅收。

  長江沿岸,尤其是江南地區有錢,這就是為啥保鄉軍下一階段的核心戰略不是北上也不是西進,而是東進了。

  用王瞎子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在北邊打生打死,我們在南邊搶地盤撈錢豈不是好的很。

  如此情況下,保鄉軍的一系列在外人看來很奇葩的戰略也就能夠得到解釋了。

  為什麼當時保鄉軍在裕州東郊外擊敗左良玉後,沒有乘勝追擊直接殺入中原?

  為什麼保鄉軍只派遣了區區一個守備師西進鄖陽,黃光茂拿下鄖陽後,長期坐鎮鄖陽,麾下各部也分兵駐防,連進軍漢中府的興趣都沒有。

  就是因為保鄉軍暫時對這些地方都沒有興趣,一門心思想著南下,後期是準備東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