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子這一跪,並未太過出乎古楓的意料,因為從這九皇子說出『念蒼懷天掌』之時,古楓就知道其是有求而來。
念蒼懷天掌,是以『天時』、『地利』、『人和』為根本,自古以來,都是帝王所修掌法。
而真正能將此掌法修煉有成的帝王,必然是一代賢明之帝。
九皇子,顯然心中有皇位,想在若干年後,接替徐幼陵的位置,成為徐州聖皇。
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為聖皇,總會有皇子接替的那一天,古楓如今也想看看,這九皇子徐備懷是否有這個資格。
古楓看向九皇子,淡淡開口:「你想讓我指點什麼?」
「前輩,還有三個月,便是州慶大典了,這一次大典與以往不同,不單單的慶祝徐州興旺,這一次,還要選出太子,而這太子,基本上就是未來皇位的繼承人了。還請前輩助我登上太子之位!」
九皇子又是對著古楓一拜,開口。
身為皇子,按理來說,除了自己的父皇,基本上不需要跪任何人,哪怕遇到其他皇室高層之人,也只需要鞠躬一禮,而今日九皇子直接單膝跪在古楓面前,已經說明了他今日的決心。
此刻,九皇子看向古楓,臉上滿是期待之色。
對於徐州皇室的事情,古楓如今也算了解一些,徐幼陵的結髮妻子張氏,當年懷有身孕之時,徐幼陵便是頒布旨意,若是其所生是男子,便立為太子。
而張氏當年果真生下了一子,如此太子便是有了,而卻不想,這張氏的兒子初生不過十日,便是染了病疾,身死夭折。
至此之後,徐幼陵又有很多兒子,但這太子,卻一直沒有立。
卻沒想到,這次州慶大典,將要立下新的太子。
古楓心思轉過,看向九皇子,開口:「我為何要助你,你若為一代昏君,我今後豈不是也要背負一生罵名!」
「晚輩實在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徐州百姓!」
九皇子開口,眼中一片赤誠。
古楓閱人無數,此刻看這九皇子的眼神,不似虛假,但古楓可不會這麼輕易相助一個人。
見古楓不語,九皇子開口:「二哥徐殺生修為高深,但其痴迷戰爭,一旦成為了太子,必然和周圍各州不斷征戰,我徐州乃是後起之秀,實力遠不如青州以及其他當年聖域所化之州,一旦開戰,我徐州必然生靈塗炭,百姓將流離失所!」
看古楓仍舊不語,九皇子再次開口:「五哥徐三卦最善推衍,而此事有利有弊,凡是其都要推衍三分,一旦推衍有凶,他便立刻猶豫不決。但身為皇者,不可能永遠養尊處優,總有要明知有強敵,也要一戰的時候,五哥猶豫不決,沒有這等魄力,恐怕日後我徐州在其手中將被他州吞併!」
古楓還是不語,目光一直落在九皇子的身上。
九皇子最後開口:「七哥徐念草,一生痴迷丹道,對於其他根本不會放太多心思,他日後若成聖皇,必然舉國煉丹,到時候整個徐州都將丹道風行,而忽略了其他,並且真正擁有煉丹資質的人少之又少,徐州的整體戰力必將飛速下降,到時一旦他州之人來犯,徐州沒有半分抵抗之力!」
九皇子全部說完,看向古楓。
「你只說了他人,卻並未說你自己,他們都不適合,你也未必適合!」
古楓開口說道。
「晚輩此生以讓徐州百姓安居樂業為己任,多年來從未改變,晚輩並非一定要爭這太子之位,只是其他幾位皇兄實在不適合!」
九皇子開口,看古楓仍舊神色未變,最終眼中滿是決然之色道:「我徐備懷立下武道誓言,若成太子之位,今後定然不負徐州百姓,成為一代明主,若有違背,肝膽碎裂而死!」
「起來吧!」
古楓開口。
九皇子的事跡,古楓也是大多都了解,此刻聽其立下武道誓言,也算徹底放心了。
九皇子站起身來,眼中滿是驚喜之色:「掌柜的,您的意思是……」
「這一次,我助你!」
古楓開口,其實本來古楓就要想辦法參加州慶大典,如今有了九皇子,古楓這身份,便更是合適了。
「多謝前輩!」
九皇子一時間,臉上滿是無邊喜色。
古楓不禁開口:「你為何會來找我,想必以你的身份,很多朝中重臣都會想輔佐你!」
「那些大臣雖然都想輔佐我,但他們都有私心,想著我以後成為太子,他們可雞犬升天。這些人帶著自身利益,我不想找,況且,他們的才學遠遠不如前輩。」
九皇子說著,見古楓目光不變,繼續開口:「前輩剛剛來到皇城,晚輩便是已經注意到了,能讓左大師心甘情願跟隨的,絕非凡人,不過那時候晚輩還有些猶豫,而接下來,前輩與人論道,口中所說,為晚輩打開了一片天空。今日前來,又見前輩在武道領悟上的天賦,恐怕這整個皇城,都無人可以比得上前輩了!」
古楓心中暗道,恐怕如今皇室之中,已經不少人注意到自己了。
隨即,古楓又是開口:「你想我如何助你?」
「這選舉太子,每一個皇子都要有一個舉薦人,二哥的舉薦人是大將軍徐凌風,五哥的舉薦人是國師千算子,七哥的舉薦人是徐州丹王徐丹雲,晚輩自然想讓前輩,做晚輩的舉薦人!」
九皇子開口說道。
「你這三位哥哥的舉薦人,兩個在朝中一文一武,一個是徐州丹道之王,沒有一個簡單之輩!」
古楓一聽,不禁開口。
九皇子立刻說道:「所以只有前輩才能敵得過這幾個舉薦人!」
「少拍馬屁,說說,這州慶大典之中選太子,具體是何過程!」
古楓開口說道。
「分為三個環節,首先,需要每個舉薦人,簡單說一番,自己舉薦皇子的理由。其次,幾位皇子比拼戰力。最後,三位皇子分別說出,自己成為太子,將有何治理國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