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千古明君花樣作(四十六)
他搖搖頭:「老臣這麼多年從未仔細關注過他們的生活,實在不配為臣。老臣還對陛下出言不遜,一口一個愧對先帝。實則您才沒有愧對先帝,愧對先帝的是老臣自己啊。」
「老師……」林暮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個她覺得最是迂腐的老臣,實際上比她想像得要開闊得多,這樣的視野和胸懷,真不愧是天子之師。
左都御史很鄭重地看著林暮:「陛下,老臣支持您的所作所為,廢除賤籍、重農寬商,這一切的一切,老臣都支持。」
不過這件事情還有一點讓林暮覺得很奇怪,她明明讓王燕祥散布得是自己是烽火戲諸侯為博美人一笑,怎麼左都御史就看出來自己為國為民了呢?總不會王燕祥又自作主張給自己說漏了吧,「難道老師不覺得朕是為了那個傾國傾城的陳沅芷姑娘才這樣做的嗎?」
左都御史很自信第笑了笑:「陛下,老臣做了您近二十年的老師,難道還不知道您的心思嗎?而且王燕祥老臣也了解,他的態度說明您絕不是真的耽於美色。再者,從您上次頒布『推恩令』的方法也可以窺探出一些。」
什麼就了解自己的心思了,要是真的了解,能激動得罵自己時口水都噴到自己臉上了嗎,林暮暗自腹誹。
不過這個臣子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易了,自己的改革可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左都御史大概是聽到了上次兩個將軍的話語,心裡觸動很大。她記憶裡面,左都御史的兩個兒子都是死於戰爭,馬革裹屍啊,這也是左都御史為什麼聖眷如此之濃,為什麼百官尊敬的原因之一。
王燕祥這個人精定然看出來了左都御史的觸動,才點了這個老頭兩句。
不過林暮還是很感動:「朕就知道,老師您是理解朕的。」
「還有。」左都御史換了話題:「陛下此次酎金助祭,也是另有深意的吧?」
「老師,朕只是想要祭奠先祖罷了,哪有什麼深意。」這件事情事關重大,林暮不是不信任左都御史,只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左都御史看起來有些受傷:「陛下,您就這樣不信任老臣嗎?」
「老師。」林暮微微嘆氣:「您且看著,朕是如何實現您教給我的那些的。只是這事情,朕不願意讓您摻和,您一把年紀了,該享享福了。」
左都御史卻並不滿意林暮的說法:「陛下,老臣只是想彌補一下自己之前的錯誤。」
林暮有些頭痛,這個左都御史啊,朝中勢力很大,要是他不讓別人罵自己了可怎麼辦?自己還指望著被罵得主角光環破碎呢。
她想了想,告訴左都御史:「老師,朕確實不是簡簡單單祭祖廟。但是,朕只需要您以不變應萬變,關鍵時刻,還得請您支持。您現在不要動,您是朕埋的一枚暗棋,要緊關頭還要靠您。其他的,您就看著朕來吧。」
「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辱使命。」左都御史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該自己知道的,這個皇宮裡面太好奇的人是活不長久的,既然皇帝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他也只能答應下來。
林暮命令藩王酎金助祭的旨意已經下達好幾天了,藩王的金子還沒有送到自己手裡,罵自己的消息倒是來了。
據說江東有個很有才的文人,寫了一篇檄文,聲討前朝的帝王,寫得極有意趣,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是在借古諷今,諷刺當今皇帝。
什麼江東的文人,明明就是雲南王和襄陽王指使的!林暮氣鼓鼓地哼了一聲。
「陛下。」王燕祥來見林暮之前就猜測她會因此生氣,畢竟那檄文寫得實在過分,賣官鬻爵、愛財如命、荒淫無道。
林暮看完這篇罵自己的文章,其實對於這篇文章她倒是真不生氣,反正她很喜歡罵自己的東西。
完了完了,自己不會真的變成受虐狂了吧?林暮苦著一張臉。
在王燕祥眼裡,林暮就是因為這篇檄文苦惱生氣,他勸道:「陛下,為了這個生氣不值得。大家到最後都會明白您的良苦用心的。」
林暮正要解釋一下自己沒生氣的時候,呂昭卿突然出現,掐著嗓子裝得他自己聲音很可愛:「叮咚叮咚。」
「恭喜你,任務完成,主角光環徹底消失。」呂昭卿鬆了口氣,終於安安穩穩結束了這個世界。
「什麼?」林暮激動地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來。
「大概是你被罵的非常有水平吧,那些朝堂傳聞減少了百分之五的氣運,這篇檄文直接把最後的百分之五也搞沒了。」呂昭卿搖搖頭,他第一次見有人被罵到主角光環消失的。
這邊,看到林暮猛然站起,王燕祥被嚇了一跳:「陛下,您別這樣啊。沒什麼大不了的,要不然您把他抓起來砍了。要不然臣幫您些篇文章罵回去。」
「什麼?罵回去?」林暮搖搖頭,豎著自己的食指晃了晃:「no,no,no,朕要賞他。你看看這篇檄文,遣詞造句多麼生動啊,古今聯繫,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朕要封賞他。」
「啊?」王燕祥顧不得自己沒聽懂的什麼「no,no,no」,他聽懂了後面林暮說要封賞那個文人。
他站起來,還沒來得及說什麼,林暮就接著喊道:「魯福鑫,傳朕旨意,封寫這篇檄文的人為檄文小能手,賞黃金百兩。」
「諾。」魯福鑫偷偷抬頭看了一眼林暮,似乎皇帝是真的開心,他是越來越看不懂自己這個陛下了。
王燕祥走向林暮,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您,還好吧?」
「朕很好啊。」林暮意識到自己剛才失態了,重新坐回椅子上,「朕是真的覺得他有才。」
看到林暮努力掩蓋也掩不住的臉上的笑意,王燕祥越發疑惑了。
林暮乾咳兩聲:「王相,你去查一查,他若是被人利用的,朕日後就招了他來翰林院,若是他和雲南王、襄陽王蛇鼠一窩、沆瀣一氣,那這事結束朕也不會留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