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真是個好姑娘,看著就讓人喜歡。」譚母欣喜地上前一步,將蕭寧夏的手握住。
「譚夫人請坐,」趙小蘭見她喜歡自家閨女,也很高興,讓大家都坐下來喝茶。
蕭寧夏這才有機會去看譚青言,發現譚青言也在看她,他的笑如三月春風拂面,看她的眼神帶著些直白的熱烈,讓蕭寧夏難得有些靦腆。
兩方父母互相試探交談後,都覺得對方是通情達理之人。譚母更是坦言道:「我看夏夏性情通達,行事平和大方,是個好閨女,我也是真心為我家這小子求娶的。」
「您家是書香門第之家,我們就是一村戶,怕是門不當戶不對。」趙小蘭將很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擔心以後別人拿這齣來貶低女兒。
「這是哪的話,我家從前也有種地,直到他爹考上功名才搬到縣裡,不算什麼書香門第,不過多讀了幾本書,沒差什麼。」譚母即使知道這是一種正常的試探,也認真解釋,想讓蕭家看見他們的誠意。
又保證道:「我們家也不是規矩多的人家,不會苛待兒媳,夏夏進門肯定事事以她為先,由她做主。」
又是一番拉扯,期間趙小蘭藉口叫蕭寧夏一起去廚房再端些茶點,等只有兩人在時,趙小蘭問:「夏夏,你覺得怎麼樣?」
「挺好的,全憑您和爹做主。」她假裝害羞地低頭看腳尖。
「那就這樣定下了?」
蕭寧夏點點頭,小聲回「嗯」。
趙小蘭心中有數了,拿著熱茶和糕點糖果出去。
最終的商定結果是譚家三天後正式登門提親,然後再約定婚期。
後面的提親進行得很順利,蕭寧夏和譚青言確定為未婚夫妻。因為譚青言今年已滿二十一,蕭寧夏是快到十七歲,於是婚期暫定秋日,也就是說,蕭寧夏還有不到半年就要嫁為人婦了。
定完親這天晚上,趙小蘭來到蕭寧夏房間,她坐到閨女床上,伸手拂了拂她額頭的碎發,一瞬間像回到了女兒小時候。
她突然笑了,就算夏夏嫁人了不還是她女兒嗎?就像夏夏說的,想她了就去看她或者叫她兄弟去接回來住兩天,有什麼不行的。
只要她和當家的還在,還有她的三個兄弟支撐,夏夏一定會平安順遂一生。
撇去了要嫁女兒的傷感後,蕭家開始籌備蕭寧夏的嫁妝,趙小蘭拿出一早準備的一些首飾和好布料等物,又拿出十畝地的地契和兩百兩的銀票,「當家的,我準備將這些都給閨女當嫁妝,你看行嗎?」
「行,家裡的營生還是夏夏想出來的,她幾個兄弟都不會有意見,我還備了一批好木頭,她的柜子、床都得趕緊打出來。」
夫妻倆商量好給女兒的嫁妝才安心休息。
書院月休的這天,蕭義河被大哥接回家,才知道姐姐定親了,他未來姐夫還是書院的夫子譚青言。
「我早該想到的,你上次和譚夫子說話我就覺得不對,哼,居然不和我說。」蕭義河撇撇嘴,有點彆扭。
「那不是事情還沒個定論,怎麼和你說?」蕭寧夏可不承認她是故意的。
「算了,他當我姐夫挺好的。」蕭義河很是佩服譚夫子的人品和才學,覺得他和姐姐很相配。
突然他又想來書院過幾天要準備的活動,「阿姐,我們書院月中要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聚會,到時候可以詠詩論文,飲酒賞景。每個學生可以帶一名親眷參加,你要不要去?」
他未來姐夫和阿姐距離太遠了,一個月也見不了幾面,趁著這個機會可以讓他們多相處相處,蕭義河為自己的機智豎起大拇指!
蕭寧夏挑挑眉,一點也不激動,「譚青言已經寫信告訴我了,隨信而來的還有一張請帖。」
蕭義河垮了臉,居然被搶先了。家裡除了阿姐,好像也沒誰可以去了,他們對這種事都不感興趣,難道這名額就白費了?
蕭寧夏提了建議,「你可以問問壯壯想不想去。」說完她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我才不帶小孩子呢?」
趙小蘭牽著孫子進門,「帶孩子做什麼?」
「娘,就是青言他們書院舉行的那個「曲水流觴」的聚會,小弟也可以帶一個去,正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呢。」
「嗨,那帶孩子去不合適,我也不放心你倆帶孩子。」趙小蘭轉念一想,這是個好機會,也不能浪費,「等我去問問,你們三姨家的小兒子在鎮上讀書,來年也準備參加童試,可以讓他提前接觸下這些。」
「娘,是那個被爺奶寵壞的小表哥嗎?」蕭寧夏朝她娘擠了擠眼睛。
趙小蘭顯然也想到了這小侄兒從前不省心的事,笑道:「是他,他現在改了許多,和從前完全不像一個人,讀書也很用功,你三姨總說多虧了你。」
蕭義河在旁邊聽她們說話,「小表哥從前怎麼樣?改什麼?」
母女兩個默契地笑而不語。
蕭義河:「你們又有秘密不告訴我,哎。」他失望地嘆氣,見她們還是無動於衷,就收起了失落的表情,「那娘你快去問三姨和表哥,確定要去的話後天就來咱們家,到時候我們一起去書院。」
「行,我這就去。」
到了去書院的那天,譚青言提前來到蕭家。
「夏夏,青言來接你了。」趙小蘭接過譚青言帶來的禮品,朝屋裡喊蕭寧夏出來,又對他說:「以後來不用帶禮,每次都要你破費。」
「都是夏夏喜歡吃的,還有一些滋補物,家裡人都可以吃。」譚青言眉眼帶笑,恭敬地跟在未來岳母身後進屋。
蕭寧夏邁著雀躍的小步子從房裡出來,「你來啦。」
「嗯,帶了你信中說的吃食,你試試是不是那個味道。」譚青言打開一個油紙包,遞到蕭寧夏面前。
蕭寧夏伸手拿了一個蜜餞,「嗯嗯,酸甜可口,好吃。你也嘗嘗。」
又吃了兩塊蜜餞,家裡其他人也都回來了。
「譚夫子,」蕭義河條件反射地行了一個學生禮。
譚青言在蕭寧夏莞爾的表情中避到一旁,「不在書院,不必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