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來時說的是特意帶上了村里人一起發財。
方村長和村裡的村民自然是深信不疑,否則也不會把壓箱底的血汗錢都拿給他。
在他們想來原主從小就是聰明的娃,還考上了縣裡最好的高中。最後更是考上了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學,這要是放在以前,不就是文曲星下凡的嗎??
更何況原主從小就嘴甜,村里長輩沒有不喜愛的。都覺得原主是個有出息有良心的後生。
至於為什麼只有長輩?原主要討好當然是討好掌管家裡財政大權的。那些不管家的小屁孩,能拿出多少東西給他吃?不稀的理他們。
以至於在原主考上大學之前村裡的同齡人沒有一個不討厭他的,在原主考上大學之後,他們心裡的討厭就變成了敬畏,一種對於知識的敬畏。
張嬸有些心動,想了想又搖了搖頭,「景之啊。你叔說的對,咱家可不能占這個便宜。」
安景之心裡感慨,真是可愛又質樸的人吶。可惜被原主坑得最後家裡兒子連媳婦都娶不上,打了十幾年光棍。
方村長的兩個兒子一個22歲一個25歲了,家裡還沒有給他們娶媳婦兒。這在農村是很少見的
不是張嬸不去張羅,而是人家根本瞧不上小梁村的人,小梁村的貧窮是在這周圍出了名的。
哪個好人家願意把自己的女兒嫁到這麼貧窮的地方吃苦受罪?
他們給安景之的錢也是家裡起房子的錢,想著起兩間房最起碼也能比較好給兒子說媳婦兒。
誰知道原主貪心讓他們血本無歸。
安景之笑道:「叔,嬸子,你們聽我說,如果大剛哥不跟我去的話,那我也會找別人。
找別人去的話,別人肯定也不會白給我幹活,我肯定也得給錢,既然我連外人都要給錢,自家人怎麼反而還能不給錢呢?難道自家人還不如外人嗎?」
方村長被繞得有些暈,「這?好像不對呀?」
安景之趁熱打鐵:「叔,嬸子,你們聽我說,這一碼事歸一碼事,我帶著大家一起賺錢,那是因為我連上學的學費都是大家一起攢出來的。我心裡記得大家對我的好。小時候我還經常到嬸子家來,嬸子還給我吃了不少好東西呢。那麻花我現在都還記得是什麼滋味。
因為我的事情讓家裡少了一個勞動力肯定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個錢我必須得給。
再說了,跟我去南邊進貨也算是出去見見世面了,大剛哥出去多鍛鍊鍛鍊總是好的。」
最後安景之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擺事實講道理,終於把方村長夫妻說服了,主要是安景之最後說了一句,他們要是不收這個錢,那安景之就去找別人。
那這不是白白便宜了外人嗎?還不如便宜自家人!
至於方大剛的意見?你問問他敢不聽他娘他爹的話嗎?
搞定之後,張氏和方村長就開始張羅兒子出遠門的東西。
安景之也背著手溜溜噠噠的回了家。
回到家裡正好他娘在廚房做飯,安奶奶看著安景之心疼道:「景之,去哪裡了啊?也不在家歇著,明天要去坐好幾天火車,現在不好好休息,車上可是要遭罪的。」
安奶奶早年喪夫,獨自拉扯兒女長大,最疼愛的就是原主這個孫子,原主從小就聰明還會哄人,他說以後要帶奶奶去首都玩,要孝順奶奶,讓安奶奶聽了心裡暖洋洋的,那么小的一個蘿蔔頭還知道陪著她幹活,也不出去耍得渾身泥。
其實是村里小孩子不喜歡原主他才不出去的,而且陪著安奶奶還會有額外的收穫,比如一把地瓜干,幾顆花生。這在小梁村孩子眼裡都是很讓人眼饞的零食了。
後來原主考上了大學,更是成為讓安奶奶心裡驕傲得不行。
安景之感受著安奶奶的關心,「奶,沒事,我是找我村長叔去了,想著帶上幾個人和我一起去,路上也安全些,村長叔同意大剛哥跟我去了,再叫上伯友就夠了。」
安伯友是安景之三叔的兒子,已經是個18歲的大小伙子。
安景之父親是安奶奶的第二個兒子,安奶奶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
安父是二兒子不受爹娘看重,反而他的孩子安景之成為了安奶奶的心頭寶。
雖然有些心疼車票,但是孫子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安奶奶當初沒開口讓人陪安景之去也是怕他們村里人什麼也不懂。出去也只會給安景之添麻煩。
如今安景之主動提出來,安奶奶一口應下,「行,讓伯友陪你去,景之你看看要不要讓成義也一起去?」
安景之有些哭笑不得,「不用了奶,夠了。咱們又不是出門打架的。」
安家還是一大家子人吃飯,三個兒子孝順,感念母親拉扯他們不容易,也沒人說分家,飯桌上安奶奶開口道:「伯友,你吃完飯趕緊去買三張火車票,明天和景之還有大剛一起去南邊。」
安伯友聽了心裡興奮不已,蹭的一下站起來,不小心連帶筷子也掉在地上,「真的嗎奶?我能和景之哥一起去南邊?」
對於外面的世界村裡的年輕人沒有不嚮往的。能去海省上大學的安景之是他們最崇拜最羨慕的人。
安奶奶敲了下桌子,「多大的人了。還這麼冒冒失失的,讓你出去是照顧景之的,不是讓你出去玩的,你要是不行就讓成義去!」
安伯友連忙撿起筷子,「奶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照顧景之!讓我去!」
安奶奶頷首道:「行。就讓你去,要是景之回來找我說嘴,下回有這種事你就甭去了。」
安伯友連連點頭,「好的奶,那我現在就去買票吧?我吃好了。」
安景之趕緊拿出車票錢:「伯友,這是車票錢。」
安伯友也沒問,看到安奶奶點頭後接過就興奮的跑出去了。
安成義眼中有些失望,奶怎麼不堅持呢?
安三叔三嬸對於兒子跟著安景之出去沒什麼意見,能跟著景之出門見見世面那可是好事!要是兒子能有景之一半,不,一半的一半本事他們也就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