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巨坑裡的長公主(一百六十六)

  第416章 巨坑裡的長公主(一百六十六)

  同一時期,申城也傳來了好消息。

  以龍腦香(天然冰片)為原材料的婦科清洗劑藥方,通過了相關部門的檢驗和審批,成為了申城第一人民醫院的特色藥。

  已經退休好幾年的穆川柏,又被申城第一人民醫院返聘為了專家。

  因著原材料全靠進口,還不能大批量的生產。

  配藥的過程還依賴於人工,穆川柏的工作量相當飽和。

  師徒一周一次的教學,已經改成了一個月一次。

  他在返聘上崗前,將自己從醫三十多年的病歷手札一股腦的送給了學生,滿滿的五大箱。

  穆川柏現在不知道,再過兩年,他要為今日的舉動感到多麼的慶幸。

  眼下的這些禮物對尤大娘子來說,何其珍貴。

  珍而重之。

  打算在未來兩年,仔細研讀,再挑出適合仙居城傳承的病歷和藥方列印出來放進醫館中,給藥童們學習。

  好事接踵而至。

  羊城的刀爺傳來了好消息,說是蔡師傅幾兄弟,已經順利的將三桅古式風帆海船的船模以及設計圖做了出來。

  他還親自護送著來了申城。

  再見金大腿,他滿臉的笑意止都止不住。

  這三個月靠著噬桿菌酵素,他已經完全打通了港城的青幫和總督。

  想要拉攏他的人何其多。

  也是借著送貨的機會,來申城躲一躲。

  介紹起船模來,如數家珍般:

  「這是按照明代廣式三桅風帆的真船,按照其一定的比例尺寸而作的船模。

  整隻船的船身長1.1米、高86厘米,制模的木料用的是東南亞的鐵力木,且每一寸木料都經過拋光打磨,裡面的十三個密封倉能完全做到不透水,能裝載大量貨物和生活必需品。

  若是將這艘三桅帆船照原型復原,船身長度為五十五米,十五米寬,桅杆距海平面高度在四十米,可載物一百噸。

  其原理就是利用65度角以內的風,作為動力航行.」

  聽了半晌,大鬍子問了一個關鍵問題:「刀爺,這艘船放到明代需要多少人工,多長時間才能造出來?」

  「呃,主要看匠人的手藝和配合度,據我所知,做龍骨的木料,僅風乾就要三年左右。蔡師傅說,他們之前的船廠,在所有材料都備齊的情況下,五十個老工匠們至少也要一年半時間才能造出這樣一艘來。」

  「木料不能直接曬乾嗎?」

  「不能暴曬的,曬乾的易開裂。通常是要先將原木浸泡在水裡大半年時間,作用是降低木材開裂的概率,還能殺滅木材里潛藏的蛀蟲。浸泡後的木頭在通風避光的環境中自然陰乾,才便於木料收縮均勻,不易開裂。」

  天了嚕!

  三年加一年半,這還是人熟手的配置。

  她現在離任務結束還有六年多,這麼點時間哪裡夠用的啊?

  怎麼辦?

  愁人!

  愁人的事,當然要和朋友分享。

  W集團如今的十萬畝棕櫚人工島,還指望著雜貨店繼續給他們提供樹苗和種子呢,有高管輪值二十四小時在線等候召喚。

  今日值班的,就是W集體的總裁。

  一看「巨坑裡雜貨店」敲了敲他們的帳號,問道:【在嗎?】

  總裁一個鯉魚打挺翻身,對著超腦殷勤道:【最尊貴的客戶,W集團很榮幸為您服務,請問有什麼能幫到您的?】

  巨坑裡雜貨店:【呃,就是想問問,你們集團還有造船業務嗎?海船,比較傳統的那一種。】

  W集團:【只要您有需要,我們可以為您訂製。】

  巨坑裡雜貨店:【那倒是不必,我們想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最近在研究舊紀元的古文明船隻,現在遇到的問題不少。就比如,船隻所用木料需要三年以上時間陰乾,而我們希望可以省掉這個時間。】

  W集團:【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可以製作一個模擬自然陰乾環境的烘乾系統,將時間縮短至三個月以內。】

  巨坑裡雜貨店:【用自然能電就能作業?】

  W集團:【技術問題,請交給我們的研發中心來解決,十日內必將完成任務。】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如今的W集團已經相當適應了,將智能設備的功能在自然能電力環境中實現。

  尤大娘子掰著指頭算了算,也就說,從現在開始伐木泡水,到了明年三月份,她就能借著W集團的高科技將原材料給準備齊全。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再來一些配套的切割機、拋光機等工具,後年年底,還是有希望看到成船的!

  尤大娘子在簽收了這個三桅帆船的船模後,還讓刀爺安排蔡師傅幾兄弟做些可以出海捕魚用的漁船和救生船的船模來。

  後兩種船型可以用來練練手先。

  做這些活,需要的人手可不少,還得將船匠團隊給配置到位。

  筆記本上一項項的都安排了進去。

  三天後的夜裡。

  離海港有一千多米遠的淺海處,一片忙碌。

  海上城市要造,港口的船塢也在建。

  不同於山上建房,要在海面上支撐起一棟房屋,尤其要算準支撐力。

  全球前三的知名建築公司,恰好就有不少人工島木屋別墅的列印經驗。

  納米材料能列印,合成木料也可以。

  在結合了巴瑤人的房屋結構後,不到一個小時就給了尤大娘子一個設計方案。

  比起白牆黛瓦的中式院子,顯然這樣的木屋更適合建在海面上。

  海上木屋群建好的第二日,再來賣海鮮的巴瑤族人再次感受到了什麼是仙家手段。

  對於這座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城市,本就謹慎的他們只遠遠的看著,不敢靠近。

  還是城主大人派了人去接,他們才將裝滿海鮮的獨木舟劃到了港口。

  之前,他們是到了港口,想在哪裡停船,就停在哪裡。

  現在,還有專門的靠船的碼頭。

  比海上木屋更醒目的是約有五層樓高的三個船塢。

  其中兩個船塢是用來造船的,還有一個用來放木料烘乾設備與切割。

  除此外,還有給船匠們建的食堂和小憩的休息室之類。

  離著船塢不遠處,還有一排的鋪面也不知道是賣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