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層面的難點問題,大嬸們不知道。
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各種廠內八卦信息,倒是聽了一耳朵。
瓜,包熟,包大。
尤大娘子就這麼安分的,住了一個星期的家屬招待所。
一結算住宿費,才五塊錢!
一個星期,足夠她把第一機械廠的外部環境摸了一個透。
今天,已經收拾好了行李打算離開。
來都來了。
千年古都之神韻,必當領會一番。
從工廠到老城區還有三十六公里遠。
腿行,是不可能的。
好在她是個有準備的。
來之前從大楊哥他們那兒,換來了一輛八成新的自行車。
一米七的高個子,駕馭三八大槓一點問題都沒有。
歪歪扭扭騎行了數十米,靠著一股子蠻勁兒馴服了此車。
在烈日下,甩下了一把手心裡的汗水。
神都古城,俺來咯。
要說洛城的標誌性建築,當屬位於老城東大街的始於明代的二層鼓樓。
不管鼓樓破不破的吧,反正她是打卡了!
長夏門、麗景門、建春門、府文廟、城隍廟,她都留下了倩影。
古城外。
白馬寺,她去了!
龍門石窟的佛腳,她抱過。
胡辣湯喝了。
真不同飯店裡的牡丹燕菜,她嘗了。
神都缺糧,又缺肉。
還真不是個,可以隨意點菜的年代。
一般的規矩是,人家今日有什麼菜,你吃什麼。
反正,她是真的規規矩矩的當了幾天的遊客。
白天就騎著自行車在古城的巷子裡亂轉,拿著照相機一頓猛拍。
夜裡,她舒舒服服的躺在可攜式智能倉里,整理一天的戰利品。
時間充裕的話,她還會逛一逛W集團的農業機械博物館。
來的次數多了。
「巨坑裡雜貨店」的馬甲,就被扒了出來。
這可是全球網紅吶!
博物館都把智能客服變成了人工服務。
W集團農業機械博物館:【尊敬的客人,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到您的?】
巨坑裡雜貨店:【有沒有更古早一些時期,關於農業機械歷史的介紹呀?】
W集團農業機械博物館:【請問,您想要多古早的?】
巨坑裡雜貨店:【蒸汽拖拉機,想要了解一下!】
W集團農業機械博物館:【有的,有的,不過,那就是另外的價錢了。】
知識付費嘛,她懂!
於是,尤土豪在花了比門票貴上百倍的價格,收到了一個視頻。
視頻裡面,不僅僅有W集團的製造史。
甚至能追溯到工業革命時期去。
視頻時長三個多小時。
她迅速劃到了,此時最感興趣的蒸汽機拖拉機。
解說人員正在解說蒸汽拖拉機的工作原理。
【它的機身這個位置有一個超大的鍋爐,只要在鍋爐里加水,用煤燃燒加熱。
水熱到一定程度後,就轉換為了超強壓力的水蒸汽。用水蒸氣來推動活塞,就可以完成發動機做工了。
最早期用蒸汽機做發動的拖拉機,只有25馬力,體積龐大、車身非常笨重,行駛的速度也非常緩慢。
最明顯的缺點是,車身下地後也容易被陷入泥地里。
很長一段時間內,在使用的時候,還要讓蒸汽機位於良田的田坎上,用繩子牽引鐵犁在地里工作。
經過多次的改良才逐漸流行開來.
直到舊紀元二十世紀中葉,柴油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同時為拖拉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柴油內燃機的優勢在於結構簡單、體積小、功率大,這使得拖拉機的操作變得更加便捷。
內燃機驅動的拖拉機,開始逐漸取代蒸汽拖拉機,成為了主流。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其馬力也從25到了100之間。
舊紀元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的拖拉機。
先有差速轉向技術、動力系統、濕式主離合器等技術為核心技術體系。
後又有以電動燃油噴射、高壓共軌燃油機、動力換擋等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體系。
拖拉機的型號也有了輕載型和重載型之分。
從功能上,又分為了農田專用型和工程型。
農田專用型的馬力都大於80,為滿足工程作業的專用拖拉機,動力輸出接口及機具接口較多;一般約為60~150馬力。
到了舊紀元末期。
農業機械基本都實現了信息化技術體系,以清潔能源、無人化和智能化、多功能作業。
使用者更看重農業機械的功能、環保性、安全性以及舒適度。
地球村新紀元之後。
農業設備從環境、土壤、乾濕溫度到育種、生長過程管理、到最後的收割。
全程都不需要人為干預。
實現了以種植區域大規模化、超智能化的農業生產管理體系】
不得不說,看到如今地球村的農業設備,幹了十年菜農的某人都嫉妒得流口水了。
要是她當年除了濃縮液還有這麼一個交易平台,還不得稱霸全世界的菜場吶!
看完農業機械的歷史介紹,再聚焦到W集團的業務上來。
W集團,就是在舊紀元的二十世紀,屬於第一批研發內燃柴油拖拉機的公司。
如今七百年過去了,其集團業務,已經覆蓋了農業機械的所有領域。
如果要把這些智能型設備,從功能上做一個拆分,大致可以歸類為:
動力機械、建設機械、耕作機械、種植機械、保護機械、排灌機械、收穫機械、加工機械、牧業機械等。
W集團的內燃柴油拖拉機(動力機械),在二十世紀初期,迅速搶占了歐美的農業市場。
二十一世紀和二十二世紀一直想往亞洲發展,奈何干不過性價比高的華國製造。
從二十三世紀開始,他們運用資本的力量,幾乎把行業里研發能力最強的公司都收購了。
形成了一個超級智能農業設備王國。
至今,仍屹立不倒。
從他們將智能客服換成了管理層做臨時客服就知道,對商機的敏銳度一點都不低。
現在的超級農業設備,一整套得用上好幾十年的。
全球市場,飽和得不像話。
科技,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
已經有數年,W集團的智慧農業沒有很大程度的推陳出新了。
「巨坑裡雜貨店」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一個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