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一百六十五)
「.楊教授,以上就是我親戚家的氣候環境情況,能否請您去現場幫忙看看?」
2月4號,尤語親自去川農大,拜訪了果樹學博士生導師楊教授。
楊教授從事獼猴桃科研和生產管理近10年,還擁有自建獼猴桃果園50畝。
曾經兩度去紐西蘭和棒子國學習種植技術,近幾年在專業論壇上,寫過大量的獼猴桃嫁接技術和種植管理的文章。
尤語打算因地制宜,想讓獼猴桃專家先去姨奶奶家的猴兒嶺看一看。
要是行不通,再找蔬菜育種專家走一趟。
「沐縣我曉得的呀,這樣,你這個周六的上午十點前來接我,我同你走上一遭。」
對於川內最近幾年在蔬菜領域,有品種重大突破的企業家,學術圈子裡,一部分人還是聽說過的。
不說市領導都從中牽線,就小姑娘對農業以及社會做出來的貢獻,也是值得他結交一二。
還沒開學呢,楊教授帶的好幾個博士生都提前到了學校報到,七座的商務車塞了一個滿滿當當。
應該說,這一趟考察,還是有很大收穫的。
至少楊教授非常的肯定和確定,猴兒嶺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就是種獼猴桃最佳的環境。
「你們看,猴兒嶺就是一個海拔800米的深丘,這幾片坡地是晚陽坡。通風和濕度正好,早晚溫差大,種出來的獼猴桃,糖度肯定會很高!」
楊教授蹲在地上刨土,還拿了測試紙現場做試驗:「紫色土,土壤pH值7,有機質含量中等偏上,土壤肥沃.」
就這麼幾大片坡地,那可真是種有機獼猴桃最好的選擇。
他自己都心動了,老家那50畝地和猴兒嶺比起來,差得老遠了。
用最適合的土壤,最適宜的環境和溫差,再種上他精心培育出來的良種紅心獼猴桃,那效果.
昝江平和昝江凡兄弟倆,看著大教授對他們的泥巴那個稀罕勁兒,估計給他幾個大麻袋,他都能挖了扛回家。
專業術語他們聽不懂,只曉得他們村兒可能真的是,只適合種毛梨兒了。
幾片坡地的面積有三百畝,還是猴兒嶺三個村共有的土地。
兄弟倆各有一女,兩家加一塊兒也才只有六畝地。
森林是不能任意砍伐的!
人多,地少,山又不適合種水稻!
就問,如何用有限的這點土地發家致富?
看著楊教授對這幾片坡地狂熱的樣子,尤語頓時有了一個好主意。
客客氣氣讓尤齊開車送楊教授和他的學生回學校後,尤語馬上請兩位表伯伯幫忙,她要和猴兒嶺三個村的村支書們先通個氣。
在村支書等人的主持下,三個村還罕見的開了幾次大會.
「什麼?你想聘用我做你們公司的獼猴桃品類的技術總監?」楊教授接到尤語的電話,不可置信。
「我們公司已經把猴兒嶺三百畝坡地全都承包下來了,一個月內就能把這些坡地拉上鐵絲網,還要全部深耕一遍.
主打的就是一個純天然,全程只用綠肥種出來的,高品質有機獼猴桃。
楊教授,您有技術和好的獼猴桃品種,我們公司可以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連銷售平台都是現成的!
咱們只要把沐縣的獼猴桃做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三百畝只是個開始,我的目標是三年內最少種它個三千畝!」
尤語的邀約還是非常有誠意的,她讓楊教授純技術入股,只要楊教授負責公司獼猴桃的技術管理的一天,就能拿到當年10%的總利潤分成!
楊教授雖然不差錢,但是三千畝獼猴桃的利潤,又是個啥概念?
只考慮了三天,讓律師幫忙看了尤語發來的合作協議後,欣然同意了。
於是,才過了正月十五沒幾天,果蔬公司最終以每畝一年3000塊的價格,五十年的租期,承包了沐縣猴兒嶺300畝坡地。
和尤溝扁村一樣,租了村民的土地,還從三個村兒聘用了30個生產員工,平時幫著管理果園,月薪一千塊。
為了這個能在村里上班掙高工資的名額,村民們都快搶得打定子了。
三個村的村支書商量後決定,用抓鬮的法子選出人來。
尤語承諾,只要這三百畝獼猴桃種成了,明年後年擴充種植面積,生產員工還會從他們三個村選人。
就眼下,三百畝地打圍、固定坡坎,打樁拉攀爬鐵絲等活兒,就要請他們來打短工。
於此同時,果蔬公司還在猴兒嶺的三個村,設置了一個烏骨雞和土雞蛋收購點。
姨奶奶過年給她家帶來的散養烏骨雞,燉出來的雞湯,滋味確實不錯。
散養了八個月左右的母雞,雞骨頭嚼起來都好香的。
過年那段時間,明門村的走地雞在十六家直營店都還不夠賣的。
上多一個新品類,生意應該也不會差!
村民們這才又高興了起來,二十塊錢一個小時的短工,他們干一天能掙一百多呢,怎麼都能收拾小一個月的吧?
讓家裡的老人也有點事情做,一年養上三五十隻雞,光靠賣蛋和賣雞也是能掙幾大千的。
果蔬公司慣常的操作,三個村平時生活日常物資採購,團購價也惠及到了猴兒嶺。
姨奶奶家成為了這些物資的散銷點,也不讓她白忙活,公司每個月還給她發800塊錢的辛苦費!
耿傑每個星期派下屬拉著貨上山來一趟,補充日常所需,再收集村民們的採購清單。
尤語還聘用了兩位表伯伯,當了獼猴桃種植基地的生產經理,給發了和尤大有一樣的工資,五千月薪。
姨奶奶翻來覆去的叮囑:「既然小語給你們兄弟倆開了這麼高的工錢,你們可得對得起這份信任,咱家以前幫的那點小忙,對比你們嬢嬢如今幫助咱們家的,根本就不值當一提。」
「媽,您都說了幾百遍啦,要不我們兄弟倆乾脆以後就在獼猴桃種植園裡搭個棚子住,要得不?」
「我看行!上了五十歲的人,哪裡來的那麼多霉瞌睡,把棚子搭好一點就在坡地上住放心.」
兄弟倆:我們親生的,對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