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傑在過年前三天,用盡全力,為合作的種植戶們集采了一批年貨。
從煙、酒、乾果、糖、水果,到走親戚的各種營養品禮盒。
雖然只拿到了市一級的批發價,節約出來的成本,已經讓種植戶們的相當滿意了。
為了更好的服務廣大種植戶們,過完大年初五,新上任的耿經理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正月初五,聯合村一千畝奶油黃心烏終於售罄,圓滿的完成了江縣這一個多月的蔬菜供應任務。
這一千畝菜,也讓聯合村八個生產小組380戶村民,戶均淨利潤高達5萬元。
真可謂是,名利雙收!
等到天氣暖和起來,這千畝土地一翻騰,還能接著種小貝貝南瓜。
用葉支書的話來說,咱們村兒土質,種不好那最貴的,就種最適合的!
大有要把小貝貝南瓜和奶油黃心烏,種成聯合村標誌性蔬菜的架勢。
尤語給葉舅舅點讚!
一年只要種好這兩季菜,每畝地淨利潤高達四萬七千元,妥妥的致富了好麼?
聽葉舅舅說,富裕起來的聯合村已經決定,要在下半年集資修路了。
一切都是為了賣菜便利!
賣種子還真比賣菜秧苗撇脫(方便),果蔬公司還沒出正月十五,就輕輕鬆鬆營收了六百萬。
尤總在春節期間約姜文美小姐姐喝了兩次茶,誠邀她加盟豌豆公主果蔬公司。
「姜經理不想一輩子,都干生鮮採購的吧?」
「哎,除了幹這個我還能幹啥?成都幾個五星級酒店倒是挖過我,他們無外乎都是看中了我的生鮮渠道資源咯,也是沾你的光呢。」
「那你就不想成為這些採購們,以後都要排著隊求你給貨的供給方爸爸?」尤語壞壞的提議。
「你想讓我從甲方變成乙方?」
「別的農產品公司當乙方是什麼樣我不清楚,豌豆公司果蔬公司可不同他們一個道道,我們只賣市場最稀缺的、最貴的、最優質的果蔬!」
談了兩次,最後一次尤語把產業園建好後,果蔬公司即將迎來的股份分配方案詳細說了說。
姜文美終於下了決心,砸了國企的鐵飯碗。
開年就辭了工,跳槽到豌豆公主果蔬公司,擔任公司營銷總監一職。
在知道耿傑如今超負荷工作後,她入職不到三天,就主動幫公司舉薦了兩個,能力與人品都很踏實的採購專員。
新鮮血液的加入,讓公司新年工作更有了新氣象!
新氣象得上點新菜色才行,為此,尤總早有準備。
她無意中看到,川省近百年來種植蔬菜的歷史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說的是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有一名法國人神父在川省邛縣建了一座天主教堂,占地面積3.2畝,建築面積446平方米。
到了1911年,比利時人雍守正到邛縣接任,他來時還隨身攜帶了從土耳其帶來的瓜種,就種在教堂的天井內,並搭了瓜棚架。
雍守正時常在藤蔭下休息會客,每年土耳瓜收成季節,還設土耳瓜宴招待邛縣各界人士。
此後,這個教堂的神父換了幾任,土耳瓜在小天井裡枝繁葉茂,神父們也依然用土耳瓜宴作為稀有的佳肴招待各界賓朋。
1950年,邛縣剛解放不久,百廢待興,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紛紛為新中國建設建言獻策。
曾任國民政府邛縣教育局長的石守愚先生,知曉土耳瓜果實多、易繁殖的特性,解放前也多次受邀品嘗過土耳瓜做的菜品。便向其分管農業工作的學生周丕芬建議,在全縣引種培育推廣土耳瓜,讓養在深閨的土耳瓜走上百姓餐桌。
於是在石守愚先生的強烈推薦下,邛縣政府建設科就把那窩土耳瓜,移植到城外的黃壩村試種。
當年入秋後,土耳瓜果實纍纍。
次年春,又在全縣山丘壩區全方位推廣種植。此瓜適應力和繁殖力極強,深受城鄉民眾喜愛。
一時間,邛縣土耳瓜的播種,迅速傳遍蒲江、大邑、名山、新津等周邊地區。
1953年,邛縣農技站寫了一篇介紹種植土耳瓜的文章,發表在《川西日報》上。稱此瓜適應力繁殖力強,產量高,味道鮮美,當時即引起極大反響。
先後有AH、江蘇、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的農業部門,紛紛來函索要瓜種。
邛縣人民毫不保守,有求必應,並義務代為購種,以木箱包裝發往這些省份,於是由邛縣引進繁育的土耳瓜從此遍植江南各地。
今時今日,土耳瓜(學名佛手瓜)因其產量巨高又耐儲藏,市場表現也就是個白菜價,職業菜農們輕易不會種它。
尤語看中的,卻是土耳瓜瓜藤的頂端最嫩的部分。
因為其有著幼嫩卷鬚,很似傳說中的龍鬚,被川省人喚為「龍鬚菜」。
平時江縣的菜市場,也只在春夏交替的四、五月,會偶爾有農人掐了龍鬚菜來賣。
捆成一小把,一小把,還不到一斤,怎麼也是要賣個兩三塊錢。
因為其時令甚短,本縣人都有,在五一前後不吃肉,也要多吃龍鬚菜的說法。
干辣椒蒜蓉清炒龍鬚菜,算得上本地一道有名的特色季節菜。
既然,嫩尖比土耳瓜值錢,為什麼不以掐龍鬚菜為主要目的呢?
聽到小孫女竟然想用大棚種龍鬚菜,尤爺爺瞪了瞪眼睛,又咽了幾次口水,才勸道:
「就能吃那麼一個月嫩芽,土耳瓜一塊錢三斤都莫得人買!」
「爺爺,咱們不讓它結瓜,只要嫩芽長出來就給剪掉!」
「那你可別一次種太多了,咱們種個半畝試試吧.」
「您想啊,我家龍鬚菜上市後,剛賣了個好價錢,人家賓館酒樓立馬下了大訂單,咱要供應不上得多著急?」
許多時候,商機只有被發掘才能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財富。
就比如眼下,是江縣人沒有吃龍鬚菜的習慣嗎?還是龍鬚菜的價錢不貴!
那為什麼明明賣得上價,種植成本低、管理簡單的龍鬚菜,沒有被推廣種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