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刺殺朕,不僅燒錢,還燒命。」
笙歌鄭重其事的說道。
別到最後,張良沒殺了她,反而把自己折騰死了。
勞心勞力,容易猝死。
張良:他現在只想對著始皇帝口吐芬芳。
面前這個腦迴路清奇狗血還自以為是的人是當日那個擲地有聲對他說「朕不悔」的人嗎?
張良嘴角抽搐,他現在把名字劃了還來得及嗎?
自從當日刺殺始皇帝失敗,被始皇帝教育了一番之後,輾轉反側深思熟慮幾日,覺得始皇帝說的還挺有道理。
於是他便變賣了家產,贈給舊韓民眾,然後腦子一熱,看到始皇帝命人張貼的皇榜,腦子一熱,便輕車簡從,衣著樸素,趕來了咸陽,參加科考。
說實話,他這一路上也是忐忑不安。
畢竟,在此之前,他和始皇帝的關係就是帝王和反賊。
始皇帝真能有心胸和魄力接納他這個刺客嗎?
可這種緊張和忐忑,在聽到始皇帝這幾句不著調的話之後消失的乾乾淨淨。
好吧,他自作多情了。
始皇帝壓根兒就沒有把當初刺殺一事放在心上。
「我想參加科考。」
張良目光灼灼的看著笙歌,正色莊容,鄭重其事。
笙歌挑眉,虧她還準備效仿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法子收服張良呢。
不曾想,張良根本不給她這個機會。
「這是你想到的新的刺殺朕顛覆大秦帝國的法子?」
「臥底?然後逐個擊破?」
笙歌戲謔的盯著張良。
她在試探,試探張良的想法。
張良低頭,偷偷的翻了個白眼,始皇帝這麼愛腦補,其他人知道嗎?
「韓亡,早已是定局,不可更改。」
「正如您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數百年的征戰於百姓於將士而言,都是一種折磨。」
「哪怕沒有大秦帝國,也會有其他人。」
笙歌在試探張良的學識眼界,張良又何嘗不是再試探笙歌的心胸呢。
所以,那句沒有大秦也會有其他人,格外大逆不道。
「推翻不了,不如儘可能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大秦變得更加如人意。」
「當然,前提是聖上不是個殘暴的昏君才行。」
張良在賭,賭這位坐在皇位上的帝王不僅殺伐果斷,還有容人之雅量。
大秦帝國這艘戰船,看起來強大無比秦師也是無往不勝,但隱藏在戰船深處的瘡痍矛盾,也是不容忽略。
若聽之任之,這艘戰船走不長遠。
百年割據混戰好不容易結束,還是莫要再起戰亂了。
更不用說,始皇帝遠比傳聞中聖明仁德。
手段,果敢,謀略,心胸,眼界。
更不要說如今天下傳的沸沸揚揚的君權神授受命於天的佳話了。
不論那些祥瑞是真是假,始皇帝的神秘、威嚴總歸已經在民眾中發酵。
所以只要始皇帝不作死,那大秦帝國擺脫歷史遺留問題,輕裝前行,還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他要做這個襄助之臣。
哪怕,族中長輩無法理解。
「張良,你也真是敢說啊……」
「不過,張子房,你賭贏了。」
「那自今日起,朕拜你為右相,與李斯一起輔佐朕處理全國政事。」
笙歌早就巴不得把動腦子的事情交給李斯了。
可李斯一人,難免會出現疏漏。
李斯和張良,一個比一個聰慧,思慮問題也會比她周全。
至於貓膩?
只要她願意,她的神識可以覆蓋整個咸陽。
犯上作亂?
圖謀不軌?
還是省省吧。
右相?
張良愣住了。
饒是他知道始皇帝魄力不凡,但也沒必要以右相之位贈他吧。
「你別多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朕還是懂的。」
「李斯不會為難於你,但至於你能不能讓其他朝臣信服,那得看你自己了。」
她收服張良是為了讓張良嘔心瀝血建設大秦帝國的,可不是為張良收拾爛攤子的。
瞧瞧我們的小老頭兒李斯,現在就很得她心。
知道什麼該說,知道什麼不該說。
知道什麼能做,知道什麼不能做。
分內之事從未讓她操心,默契配合她的同時又謹言慎行,越發有曠世名臣的感覺。
也許,李斯也要改變在劇情中被趙高算計致死,背負一身罵名的結局了。
唉,劇情中,李斯的格局終究小了。
如今跟著她一起走上人生巔峰,名垂青史多好。
「張良,莫要讓朕失望。」
……
……
張良收入麾下,笙歌就開始在心裡盤算那位國士無雙的兵線,韓信。
劉邦手下最耀眼的兩顆明珠當屬張良,韓信。
韓信,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
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句諺語,在後世幾乎每個孩童都耳熟能詳。
韓信在軍事上除了豐富系統的理論知識外,更有得天獨厚的天賦。
那是對戰爭天生的敏銳和洞察力。
有些人,天生就是為戰場而生的。
可如今現在韓信還只是個十幾歲落魄潦倒的少年郎啊。
自韓信生母去世,韓信的生活越發悽慘。
罷了,罷了,就當是為扶蘇培養左膀右臂吧。
扶蘇是她中意的儲君人選,早晚要繼承大統,合該早些培養班底。
待她從淮陰把韓信接來,就讓韓信先以伴讀的身份陪同扶蘇學習吧。
反正,咸陽有扶蘇,李斯,張良坐鎮,也沒什麼人報名參與科考,她在也是個吉祥物,倒不如親自去淮陰,看看究竟是怎樣的人傑地靈才能孕育出韓信這樣的國士無雙。
於是,笙歌大手一揮,命令扶蘇以長子身份監國,留下王翦、王賁、章邯守護咸陽,李斯張良王綰輔佐扶蘇。
而她自己則帶著蒙恬以及蒙恬的親衛帶著巡遊天下觀察民生的旗號,遠赴淮陰。
「皇上,您離開京都,那科考一事,該如何繼續?」
聖上天馬行空的選人條件和思路,他們跟不上啊。
「朕在咸陽等了大半年,除了張良,就沒有個真才實學之人,倒是那些心存僥倖想著混飯吃的地痞不少。」
「若非大事,交由扶蘇處理就好。」
「你們二人,多多教導扶蘇,就當是歷練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