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想民心的秦王政(二)

  (二)

  廢分封,行郡縣,立三公九卿……

  一樁樁一件件,皆是豐功偉績,造福後世之舉。

  秦朝滅亡,西漢建立,可漢承秦制,何嘗不是對始皇帝政治眼光和思維的承認。

  哪怕是當時頗有勞民傷財之稱的萬里長城,也在後世漫長的證明乃是抵禦匈奴進犯的重要防線。

  只是,當時得六國舊民皆以暴秦稱之。

  可,細細數來,秦王嬴政殘暴在何處?

  法律嚴酷?

  執法嚴格?

  可有些律法在當今看來確實有可取之處。

  在秦朝,對性……騷擾,直接剁手。

  有殺人或是傷人事件,距離百步之內無動於衷,都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罰款……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便明白武力可以一時統一天下,但治國呢。

  他一次次嘗試,漸漸明白,人心統一的基石是文化統一。

  可他並不是一開始久焚書坑儒的啊……

  若秦始皇真的暴虐不堪,又何需在統一天下八年之後再做這樣一件得罪全天下讀書人的事情。

  最開始的他,因秦國文化荒蠻,對六國文化他以一種謙遜卑微的態度加納,且給予了六國學者足夠好的待遇。

  六國學者,為博士,可參與政事。

  他的懷柔,接納,換來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和冷漠。

  就好似,他廢分封,行郡縣,破壞了周禮,就是一件與全天下儒生士人作對的事情。

  公元前219年,他渴望通過泰山封禪,受命於天,增加在百姓心中的權威和信服。

  可那些博士儒生,就連封禪的流程都爭執不休,無人替他操持。

  最後,是他自己帶著文武百官到泰山頂祭拜天地,昭告天下。

  只可惜,上天都像是在開玩笑一般,在祭祀儀式結束之後,下起了瓢潑大雨。

  來自六國的博士儒生,無心疼,唯有大聲嘲笑。

  毫無遮掩的譏諷,就好似是在無聲的訴說著,你看吧,還受命於天,不過就是老天爺都看不過眼了。

  史書中記載:「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

  可繞是如此,大權在握說一不二的秦始皇依舊沒有下令殺害這些人。

  那個時候的秦始皇,是心存半分期冀和渴望的。

  他渴望他十年統一的天下,萬民歸心。

  他渴望他夜夜輾轉反側思考商討的治國方略能得到各國舊民的認同。

  他高高在上,可卻又如同最平凡的人一般帶著最卑微的祈求。

  可是,很多時候,越是渴望,便越是得不到。

  數次巡遊遇刺,尤其是公元前218年博浪沙遇刺一事,他的副車被巨石砸中,擊的粉碎。

  《史記·留侯世家》中有記載:「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若不是陰差陽錯,秦始皇便會喪命於那場刺殺。

  他在盼望六國舊民歸心,可他善待的六國舊民,卻在時時刻刻籌謀刺殺他。

  他得不到他想要的民心,得不到眾望所歸。

  後來,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他的戍守邊疆,擴展領土取得了勝利,試圖以此向六國百姓宣告帝王尊嚴不容侵犯。

  可就是在這樣戰爭取得勝利的時刻,舊齊國博士淳于越卻提議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

  這不僅僅是對帝王權威的挑釁,更是對秦始皇殫精竭慮所治理的國家的否定。

  秦始皇所渴望的是一個完全統一中央集權的國家,而不是諸侯林立國中國。

  國家統一,是秦始皇心中不可觸碰對底線。

  這幾乎成為了焚書坑儒的導火線,所以來年李斯提議燒毀所有違背國家統治意志的書籍時,秦始皇並沒有多做猶豫便同意了。

  秦始皇何嘗不知這會引起怎樣對軒然大波。

  但他這個時候已經對懷柔得民心不報任何希望了。

  焚書坑儒震驚世人後,他勞民傷財大修阿房宮,試圖建立一個令世人仰望的極樂世界。

  可這個極樂世界未建成,他便等來了那塊兒刻著「始皇帝死而土地分」的隕石,等來了他自己的末日。

  他一生都在汲汲以求,渴望萬民歸心,渴望大秦的江山千秋萬代,渴望華夏大地不再分裂。

  秦始皇的心愿:得民心。

  這幾乎已經是他的執念。

  執念瘋魔,必須得實現。

  接收完劇情的笙歌嘆了口氣,一直以來,她都覺得秦始皇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可敬可嘆亦可悲。

  倒不是說他一生無錯處,可真的不必無限制的誇大他的殘暴冷血。

  若是真的殘暴,他又怎麼會放過那些幫他打下六國的有功之臣呢。

  無論是王翦父子,還是蒙氏,都得到了最大的倚重。

  這一點是那些被史書奉為明君的帝王都鮮少有人做到的。

  為了穩固邊疆,固守華夏大地統一,南北他派出了一百多萬主力軍,最信任之人都被他派了出去,導致國中空虛。

  可他明知這一切,但仍給了王翦以至詔書「百萬大軍,不可勤王!」

  南越必須得是華夏國土。

  「中原但有不測,爾等軍隊切勿北上勤王,當斷然封閉新道,不使中原亂局波及南天。」

  所向披靡,曾經讓六國聞風喪膽的秦軍,在咸陽被攻破時,依舊死死駐守著邊陲領土,不容外夷侵犯。

  什麼劉邦項羽大破秦軍主力,攻破咸陽?

  主力在哪兒?

  秦始皇思維和眼界的高度,從來都不是旁人能夠企及的。

  只是當時的時代,無人懂他,無人理解他。

  所以,他才會恨,才會執念。

  說句不恰當的話,若沒有當時的秦始皇奠定華夏大地版圖的基礎,又何來後來的中華民族。

  也許,沒有他,如今中華大地會是第二個小國林立的歐洲。

  無論如何,秦始皇的功績都遠遠大於過失,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第一英雄。

  所以,後世大可不必刻意抹黑。

  史書都是靠勝利者書寫的,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大秦帝國亡於二世。

  可,非他之過也。

  唉……

  笙歌忍不住再次嘆了口氣。

  這樣的人物,太過波瀾壯闊。

  這樣的心愿,也太過沉重。

  秦始皇的心愿啊,沉重悲壯的讓她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