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她家比較近的幾戶也準備開飯,聞到這股霸氣的香味,都忍不住吞起口水。【記住本站域名】
「這是誰家啊?怎麼這麼香!」
「還能誰家!肯定是村尾那家,也就她家吃得起肉。」
「這話怎麼說?」
「她家兩畝地水稻的收成比大壯家三畝地還多,多出的收成換幾斤肉還不是隨便換換?」
「我們明年也用孟瑾媳婦想出來的那什麼新式肥,她家兩畝水田種出了三畝地的收成,我們家可是有五畝水田,豈不是能多出兩畝的收成?」
有這樣想法的村民不老少。
以至於大窪村最近出現了一個奇特現象:
大家改善伙食不買肉、改買大棒骨了,既便宜又能漚肥;
村里孩子跑去湖塘、河邊撈小魚比以前勤快了,撈上來的魚哪怕小的只能塞牙縫,也一定把肚腸颳得乾乾淨淨拿去漚肥;
爛菜葉子和果皮、蛋殼也不隨便丟了,和肥水不留外人田一個道理——丟也要丟到自家的堆肥池裡去;
山上腐爛的樹葉、野果也可勁往家裡撿,把山上扒拉的都快掘地三尺了。
總之,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漚肥的材料,確保新式肥漚得足足的!
但成效確實很明顯。
各家地里的莊稼,經過幾次新式肥的追肥,杆挺苗壯。
沉甸甸的高粱穗壓彎了枝幹;大豆豆莢鼓粒飽滿;狗尾巴粟團團下垂。
蘿蔔雖然長在地里,但莖葉肥大,一看就知道長勢很好。
大小窪村村民歡喜得走路都帶風。
加上今年風調雨順,夏季雷陣雨頻發,河湖水位上漲,但始終沒有漫出河堤,田地不缺水,又沒有鬧水災,可見今年的收成要芝麻開花節節高了!
……
崔仲貴最近跟紙紮鋪掌柜的女兒看對了眼,想讓崔氏去提親。
崔氏想等秋收以後。
「這段時間,我和你三弟忙得很。家裡的地有你的份,可你人不在家,你小妹又進京了,地里的活只有我和老三干。你大哥想必心裡有氣,回來到現在沒上過門,更別提幫家裡幹活了。好在今年收成好,忙也忙得高興。但你的親事,娘暫時是沒空操持了。好在離秋收不遠了,你且再等等。」
「今年收成好嗎?」崔仲貴順嘴關心了一句。
「今年能比往年多收好幾石呢。」崔季康興奮地拉著崔仲貴去地里看,邊走邊說,「二哥你來瞧,今年的高粱、粟米長得可好了,畝產估摸著能比往年多一石。可惜咱家開始得太晚了,要是上半年就跟著大嫂施新式肥,稻穀能多好幾石呢!」
「這麼多?」崔仲貴驚訝得差點滑下田埂。
回過神又問:「什麼叫開始得太晚?收成好難道不是因為風調雨順?」
「這當然也是原因,但沒有大嫂想出來的漚肥法,風調雨順的年景,也沒有這麼好的收成啊。」
崔季康因這事對大嫂徹底改觀,榮登老崔家唯一一個「大嫂吹」。
不過他性子靦腆,路上即使遇到徐茵,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囫圇喊一聲「大嫂」就低著頭匆匆跑了。
恐怕連徐茵都沒想到,這麼個靦腆少年會在人前如此力挺自己。
崔季康聽完小弟一陣叭叭解說,震驚的同時,心頭感慨萬千。
半年前,誰會料到好吃懶做的長嫂,會有這樣的能耐?
以至於回到米店上工,心情仍有些激盪。
等顧客少些了,忍不住跟掌柜說起大窪村今年的收成情況。
掌柜的還沒說啥,一旁買米的顧客吃驚不小:「一畝地至少增產一石?真的假的?哪個村啊?」
「……」
大窪村出名了!
確切地說,是大窪村集體學會的漚肥法出名了!
外村人都想涌過來學習——究竟是怎樣的堆肥法,竟然能讓畝產增加一石有餘!
這麼一來,把清河縣縣令驚動了。
徐茵最近一直沒下地。
自從小瑾同志腿傷痊癒後,他一人包圓了地里的活。
家裡的活,像砍柴、挑水、給屋前屋後的菜地澆水施肥等重活也都不讓她碰,他忙的時候,也讓她放著等他回來做。
得閒還跟她搶掃地、洗衣服的活。
徐茵:「……」
姐太閒了!
貌似除了做飯,沒什麼屬於她的活了。
這也是因為他炒菜沒她好吃,不然怕是也難逃被搶的命運。
沒事可干,她就片了一批篾條打算編兩把躺椅,和小瑾同志一人一把,夏天乘涼、冬天曬太陽。
這天,兩人吃過早飯,崔孟瑾去給大豆地做最後一遍追肥,之後就等秋收了,徐茵給他裝了一壺野菊花泡的茶,還用乾淨的油紙包了幾塊桂花糕,餓了能墊墊肚子。
入秋後,山裡的野桂花開得可旺了。
她摘回來不少,曬了桂花干,醃了糖桂花,做點心時放一點,香得很。
送走男人,她收拾乾淨灶房,坐下來繼續編躺椅。
旁邊的小几子上,放著一壺菊花茶、一碟曬乾的野果片和桂花糕。
渴了喝口茶,餓了吃塊糕,嘴巴沒味了含片野果乾,愜意啊!就差來首舒緩的輕音樂了。
就在這時,里正領著身著官服的縣令登門了。
徐茵:「……」
忍不住給了里正一個控訴的小眼神:下次能不能先給個提示再上門?每次都這麼突兀。
里正卻激動得很。
他當了這麼多年裡正,還是頭一次接待縣官,激動得心都快飛出嗓子眼了,根本沒接收到徐茵怨艾的小眼神。
周志海在縣令這把交椅上已經坐了七八年了。
和他同年從仕的同僚,早的四五年前就升遷去做京官了,晚的也在近幾年一一受上峰賞識、提拔。
唯獨他換了兩任地方,依然還是個小小的七品縣令,平調的幾個縣,一個比一個窮。
他是真渴望干出一番事業、青雲直上啊!
可窩在這小小清河縣,能幹出什麼政績?
前幾天聽師爺說下邊有個叫大窪村的小山村,有村民發明了一種能讓莊稼作物產量提升的肥料。
據說,發明這個肥料的村民家,今夏收割的水稻,畝產至少增了一石。
高粱、粟米、大豆雖然還不到收割的時候,但從目前看來,增產也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這讓周縣令大喜過望,如果是真的,這簡直就是送到他眼前的政績啊!
只要消息查證屬實,他就寫奏摺上報朝廷,升職加官指日可待!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