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睿淵的目光在幾個看似帶頭的百姓身上掃過,見他們不躲不閃,只是滿臉崇敬的看著自己,漸漸打消了來之前的疑慮,神情不自覺的柔和下來。
在他不曾察覺的地方,有幾個原本想上前偷偷對蕭雄和衛氏動手的人不動聲色的退了下去,隱匿在人群之中。這幾個,才是真正想渾水摸魚,妄圖徹底攪亂這攤水的別有用心之人。
在蕭睿淵的安撫下,憤怒的人群很快冷靜下來,心裡已經放棄了找蕭雄和衛氏的麻煩了,奈何蕭雄作死,見蕭睿淵過來,就以為是這個令他最為痛恨的兒子鼓動這些賤民來找他的麻煩的,一時又抖了起來,指著蕭睿淵叫罵,整個人狀如潑婦,哪裡有身為侯爺的氣度?
跟光風霽月,不跟他計較的蕭睿淵比起來,蕭雄就是個不學無術,品行不正的混人,再一回想他先前的所作所為,看的人恨不得拿根打狗棒,一人上前敲一棍。
蕭睿淵早就習慣了蕭雄的態度,臉色變都沒變,看的人們愈發的心疼。只是蕭睿淵的勸說,讓他們不得不放棄暴揍蕭雄和衛氏的念頭,於是在心裡默默地盤算著哪天若是碰到你這兩個人,就給他們來一悶棍,既出了氣,又不會給他們的戰神帶來麻煩。
蕭睿淵對人們的影響力毋庸置疑,不到一刻的工夫,就將上千個百姓勸離了侯府,很快侯府就變成了往日空蕩蕩的模樣,除了院子裡被踩壞的草叢花木,很難想像這裡前一刻險些發生血案。
面對蕭雄的指責咒罵以及衛氏高技巧的挑撥離間,蕭睿淵充耳不聞,回到自己的院子拿了一些必要的東西後,就頭也不回的帶著屬下們回到了將軍府。該做的已經做了,接下來那份送給蕭雄、衛氏以及蕭睿清的「大禮」,就讓他們好好「享受」。
被勸出威遠侯府的人們還沒有回到自己家,半路上就聽說了蕭家三口往年對他們的戰神做的「好事」。
尤其是聽說侯府二公子蕭睿清為謀奪世子之位,在去年他們的戰神凱旋而歸的路上設伏,意圖擊殺自己的親兄長後,人們再也抑制不住心頭的憤怒的紛紛涌到京兆府,要求京兆尹徹查。
雖然只是毫無證據的傳言,但是見識過蕭雄和衛氏的所作所為,他們已經相信這些全是事實。他們是平民百姓,無權去處置一個犯下大罪的人,就只能寄希望於官府,希望官府能夠為他們的戰神討回公道。
不過三日的工夫,到京兆府祈願的百姓越來越多,若非蕭睿淵派人從中阻撓,這些百姓早就跪到宮門口去了。
不止平民百姓同情蕭睿淵,就是朝中的大臣在朝堂上,看到這位常年冷著一張臉的同僚後,也不覺得他難以親近,反倒同情理解起來:遇到那樣心狠手辣的爹和兄弟,誰能笑的出來?
對此,蕭睿淵沒有過多的反應,對旁人若有若無的試探,皆被他用「家事之事,不足為外人道」這幾個字打發了,每日依舊勤勤懇懇的處理公務,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這副模樣落在旁人的眼裡,卻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只當他不想別人看蕭家的笑話,故作不在意罷了。
然而,隨著事態愈演愈烈,民間的為蕭睿淵張目的聲音越來越多,這件事已經不是京兆尹能做主的,於是三天兩頭給惠安帝上摺子,請求惠安帝徹查去年蕭睿淵遇刺一案。
要知道,刺殺一案,當時還牽連了不少王爺皇子,不說被褫奪了王位被幽禁的康王,連後來被囚禁的恆王也在那次被降了爵位,因這件事皇室受到了不少非議。
若是最終證實刺殺一案由蕭睿清挑起,那麼皇室的顏面也能挽回一二,到了最後,不止那些曾受責罰的皇子王爺跳出來喊冤,就連宗室也在不斷地勸說惠安帝,請求下旨徹查。
對此,惠安帝一直沒有明確表態。不是他不想徹查,藉機在民間樹立威信,而是在傳言剛傳開時,就已經命人暗中調查,證實蕭睿清參與了刺殺案。
他很清楚,一旦將證據擺上檯面,他勢必要對蕭睿清做出懲罰,就連蕭雄和衛氏也不能姑息。到時候,獲益最大的不是他,也不是皇室,而是蕭睿淵。做別人手中的劍,總不是件讓人高興的事。
可是事已至此,再拖下去一點好處也沒有,讓他忌憚的蕭睿淵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說不定會因為他這個一國之君的不作為,得到世人更多的同情。
儘管心裡不那麼樂意,惠安帝最終下旨,命京兆尹徹查蕭睿淵、蕭雄、衛氏等人,搜集刺殺案的證據。
京兆尹接旨後,立即著手調查。本以為過去了一年多,調查起來不會容易,沒想到不出十日,他就搜集到了蕭睿清參與刺殺的證據,還查出了蕭雄和衛氏這些年來做的一些犯忌諱的事。
當這些證據呈到御前,惠安帝大怒,當即下旨緝拿蕭睿清歸案,並剝奪了蕭雄的爵位,命蕭睿淵提前承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