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九上 獻文六王02

  詳貪淫之失,雖聞遠近,而死之日,罪無定名,遠近嘆怪之。停殯五載。永平元年十月,詔曰:「故太傅北海王體自先皇,特鍾友愛,受遺訓輔,沖昧攸記。不圖暮節晦德,終缺哀榮,便可追復王封,克日營厝,少慰幽魂,以旌陰疑  戚。」諡曰平王。

  子顥,字子明,襲。少慷慨,有壯氣。除襲驤將軍、通直散騎常侍。轉宗正卿、光祿大夫、長兼宗正卿、散騎常侍、平東將軍。轉都官尚書,加安南將軍。出除散騎常侍、撫軍將軍、徐州刺史。尋為御史彈劾除名。

  其後,賊帥宿勤明達、叱干騏驎等寇亂豳華諸州,乃復顥王爵,以本將軍加使持節、假征西將軍、都督華豳東秦諸軍事、兼左僕射、西道行台,以討明達。顥轉戰而前,頻破賊眾,解豳華之圍。以功增封八百戶,進號征西將軍。又除尚書右僕射,持節、行台、都督如故。尋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余如故。值蕭寶夤等大敗於平涼,顥亦奔還京師。

  於時,葛榮南進,稍逼鄴城。武泰初,以顥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以御榮。顥至汲郡,屬爾朱榮入洛,推奉莊帝,詔授顥太傅,開府、侍中、刺史、王並如故。顥以葛榮南侵,爾朱縱害,遂盤桓顧望,圖自安之策。先是,顥啟其舅范遵為殷州刺史,遵以葛榮充逼,未得行。顥令遵權停於鄴。顥既懷異謀,乃遣遵行相州事,代前刺史李神,為己表里之援。相州行台甄密先受朝旨,委其守鄴。知顥異圖,恐遵為變,遂相率廢遵,還推李神攝理州事,然後遣軍侯顥逆順之勢。

  顥以事意不諧,遂與子冠受率左右奔於蕭衍。顥見衍,泣涕自陳,言辭壯烈,衍奇之。遂以顥為魏主,假之兵將,令其北入。永安二年四月,於梁國城南登壇燔燎,號孝基元年。莊帝詔濟陰王暉業為都督,於考城拒之,為顥所擒。又克行台楊昱於滎陽。爾朱世隆自虎牢走退,莊帝北幸。顥遂入洛,改稱建武元年。

  顥以數千之眾,轉戰輒克,據有都邑,號令自己,天下人情,想其風政。而自謂天之所授,頗懷驕怠。宿昔賓客近習之徒咸見寵待,干擾政事,又日夜縱酒,不恤軍國。所統南兵,凌竊市里。朝野莫不失望。時又酷斂,公私不安。莊帝與爾朱榮還師討顥。自於河梁拒戰,王師渡於馬渚,冠受戰敗被擒,因相繼而敗。顥率帳下數百騎及南兵勇健者,自轘轅而出。至臨潁,顥部騎分散,為臨潁縣卒所斬。出帝初,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冀定相殷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大司馬、冀州刺史。武定中,子娑羅襲。齊受禪,爵例降。

  顥弟頊,字寶意。起家為通直郎,轉中書郎,歷武衛將軍、光祿少卿、黃門郎。出除平北將軍、相州刺史。為大宗正卿。封平樂縣開國公,食邑八百戶。莊帝初,拜侍中、車騎將軍,封東海王,食邑千戶。俄遷中書監、左光祿大夫,兼尚書右僕射。又拜車騎大將軍,加侍中。頊無他才幹,以親屬早居重任。兄顥入洛,成敗未分,便以意氣自得,為時人所笑。顥敗,潛竄,為人執送,斬於都市。出帝初,贈侍中、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太尉公、尚書令、雍州刺史。

  子衍,襲爵。武定中,通直散騎侍郎。齊受禪,爵例降。

  史臣曰:顯祖諸子,俱聞道於太和之日。咸陽望重位隆,自猜謀亂。趙郡愆於王度,終諡曰靈。廣陵夙稱明察,不幸中夭,惜矣。高陽器術缺然,終荷棟干,孝昌之叛,蓋不足以責之。北海義昧鶺鴒,奢淫自喪,雖禍由間言,亦自貽伊戚。顥取若拾遺,亡不旋踵,豈守之無術?其天將覆之。

  【譯文】

  獻文皇帝有七個兒子。李思皇后生孝文皇帝。封為昭儀生咸陽王元禧。韓貴人生趙郡靈王元干、高陽文穆王元雍。孟椒房生廣陵惠王元羽。潘貴人生彭城武宣王元勰。高椒房生北海平王元詳。元勰另外有傳記。

  咸陽王元禧,字永壽。太和九年封,加授侍中、驃騎大將軍、中都大官。文明太后下令說:「除非生而知之,都由學習教誨,皇子皇孫,教導沒有樹立,溫習舊知識求得新體會,還有缺略。可以在悠閒安靜的地方,另外設置學館,選擇忠誠信實見聞廣博的人做老師,來培養造就他們。」高祖以幾個弟弟掌管三個都城,告誡元禧等人說:「你們是國家最親近的人,都年紀小而責任重,三個都城的判案,特別應該用盡心思。不能拿刀而派人割裂錦緞,不是損傷錦緞者的遇錯,實為給刀者的責任。都應修養身心謹慎行動,不要有過失差錯。」文明太后也告誡元禧等人說:「你們的哥哥繼承先人業績,掌管各項事務,警懼小心,總是擔心不能勝任。你們所治理的地方雖然小,也應細心思慮。」高祖又說:「周文王小心翼翼,心中求取福祉。如果有周公的才能,假使他驕傲而且吝嗇,其餘的德行就不值得一談。你們應該小心謹慎,不要自我驕傲懈怠。」元禧外任使持節、開府、冀州刺史,高祖在南郊為他餞行。又把濟陰王元郁違法被賜自殺的事,派遣使者告訴元禧,藉此告誡他。

  後來元禧到京城朝見,高祖對王公們說:「皇太后往日因朝廷禮儀缺略,於是命令百官要再撰作編輯,現在將要完成太后遺願,各位以為可行否?應各加回答,不要表面順從。」元禧回答說:「禮儀制度的事情,使用捨去各依據時代,然而民眾可以使他們遵循制度,不能夠使他們知道所以然。臣下以為應繼承先人志向,完備地施行朝廷儀式。」高祖贊同他的話。下韶說:「仲尼在鄉里,還顯得謙卑恭順,周文王做世子,謙虛恭敬地求取道理,元禧等人雖然並蒂沐浴皇室光輝,能不尊敬崇尚老師嗎?所以為他們設置老師,以增加美好的德行。廷尉卿李沖可做咸陽王的老師。」元禧將要回到州中,高祖親自為他餞行,賦詩表達心意,加授元禧為都督冀、相、兗、束兗、南豫、東荊六州諸軍事。

  造時,王國舍人應該錄取八個家族和清高有修養的門戶中人,元禧錄取任城王的隸屬戶擔任,深受高祖的責難。詔令說:婚姻的意義,往日所尊崇,求取賢人選擇佳偶,歷代所慎重,所以剛柔標舉於《易經》,《鵲巢》記載在《詩經》中,是用來強調夫婦的道理,讚美用心專一的德行,匹配君子,流傳美名到後代的。那麼婚姻,和合兩個姓氏的友好,聯結其他宗族的親密,上用以侍奉宗廟,下用以延續後代,一定要恭敬謹慎穩重端莊而後親近。夫婦親近了,然後父子君臣、禮義忠孝,於是就完備了。太祖登位,開始稽考遠古準則,而治理亂世開創大業,日夜沒有閒暇。至於諸王下聘成婚的禮儀,宗室婚姻的鑑戒,有時得到賢明善良的妻子,有時是不和諧的配偶。從這以後,風尚逐漸缺略,都是人不美好,家族不富足,選擇配偶低賤無標準,外戚微弱,違背典章凝塞風俗,深深為此感嘆。因皇子成年,應該挑選美好端莊的,原先所納的,可做詩妾。將在今年為六個弟弟娶妻室。長弟咸陽王元禧可娶已故穎川太守隴西人李輔的女兒,三弟河南王元干可娶已故中散大夫代郡人穆明樂的女兒,四弟廣陵王元羽可娶驃騎諮議參軍榮陽人鄭平城的女兒,五弟穎川王元雍可娶已故中書博士范陽人盧神寶的女兒,六弟始平王元勰可娶廷尉卿隴西人李沖的女兒,小弟北海王元詳可娶吏部郎中榮陽人鄭懿的女兒。

  有關官員上奏冀州人蘇僧璀等三千人,稱說元禧清廉正派有德政,請求世代分封在冀州。詔令說:「封建諸侯雖久遠,未必合乎當今實際;劃分疆界出自君主,依理不由下民請求。食邑的封授,自然有另外的準則。」元禧入京被授任司州牧、都督司豫荊郢洛束荊六州諸軍事,開府照舊,賜予帛二千匹、粟五千斛。高祖下詔因元禧大弟弟的尊貴身份,食邑為三千戶,其餘五王的食邑都為二千戶。

  高祖接見朝廷大臣,詔令他們說:「你們是想使魏朝同殷、周美名相等,還是想使漢、晉獨享美名於前代?」元禧說:「陛下英明統御天下,實在希望超越前代帝王。」高祖說:「如果這樣,將用什麼事達到呢?是要修養身心改變習俗,還是要因循前代行事呢?」元禧說:「應該改變舊習俗,來成就日曰更新的美好。」高祖說:「是要止在一代身上,還是要傳承到子孫?」元禧回答說:「既然預測傳國世數長久,希望要傳到後代。」高祖說:「如果這樣,必須改變制度,你們應各自遵從它們,不能違反。」元禧回答說:「上面的命令下面服從,如風吹而草倒伏。」高祖說:「從上古以來以及各部經書,哪有不先辨正名分,而能實行禮制的呢?現在要禁止北方語言,一律依從純正的語音。年紀在三十歲以上的,養成習慣已經很久,或許不能馬上改變;三十歲以下的,現在朝廷中的人,語音不準許依照舊El。如果有人故意違反,應當降爵位免官職。各自應該深深警戒。這樣逐漸習慣,風尚教化可以更新。如果不改舊俗,恐怕幾代以後,伊水、洛水一帶仍為披髮左衽之人。王公卿大夫,都以為如此嗎?」元擅回答說:「的確如聖上旨意,應該改變。」高祖說:「我曾經和李沖談論這件事,奎迚說:『四方的語言,哪裹知道誰的正確?皇帝說的話,就是純正的,何必改變舊的依從新的呢?,李沖說這段話,應處以死罪。」於是對李沖說:「你實在辜負了國家,該命御史拉你下去。」李沖取下官帽道歉。高祖又接見王公卿大夫,責備留在京城的官員說:「昨天看見婦女的衣服,依然是夾領小袖。我到東山,雖然不到三年,已經過了一個寒暑,你們為什麼要違背從前的詔書呢?」元禧回答說:「陛下聖明超過堯舜,光輝照耀中原,臣下雖然上稟明確的規定,事情每每違犯,將如何宣揚皇上方略,傳布陛下規則呢?舛誤違犯的罪遇,實在該受刑罰。」高祖說:「如果我的話不正確,你們應該當廷議論,為什麼進殿就順從旨意,退下後就不順從?從前舜對禹說,你不要表面順從,退下後有話講,造就是說的你們吧?」

  不久任命元禧長兼太尉公。後來高祖前往元禧的宅第,對司空穆亮、僕射李沖說:「有了天地,又有君臣,太尉位處宰相要任,在行政長官之上,三公九卿,不能長久空著。大弟弟元禧雖然在職時間不長,而以皇親國戚的身份,並且長兼太尉,來協調宰輔大臣。我時常擔心君主有空授職位的名聲,臣下留有親疏之分的不滿,現在前往元禧宅第,委屈二位作陪,實在感到慚愧。」

  高祖在方澤祭祀,天剛亮的時候,群臣詢問起居。高祖說:「昨天的方澤,本來很炎熱,遇上天上雲彩密布,行人基本上不難受。」元禧回答說:「陛下德行感動天地,所以雲朵凝結生彩,即使雨師澆水掃除,風伯清洗灰塵,哪能超過遣?」高祖說:「伊水、洛水在南北的中間,這是天地氣體聚合,陰陽風雨交會,自然的反應,不是寡弱的德行所能導致如此的。」

  高祖對兄弟篤厚,因元禧年歲僅次自己。禮遇優厚隆重,不過也知道他性格貪婪,時常加以深切的告誡,雖然當時遵守奉行,而終究不改變操行。元禧上奏疏說:「國朝停止武備崇尚文教,片面地捨棄武備已久,州鎮的兵士,有的勇敢,不熟習武藝。現在利用歲末的空閒,輪次值班的日子,教給他們兵法。弓箭盾矛,分成三部一起教授,使人們熟悉技能,遇事沒有缺略。」詔令說:「雖說練武,沒有訓練軍陣,已接近向北行進,突然聽說練武,或許引起眾人的疑惑,可暫且停下來。」元禧後來跟隨平定漢陽,因攻克南陽的功勳,加授侍中,為正式的太尉。

  等到高祖逝世,元禧受遣詔輔佐政事。他雖居宰輔大臣的首位,卻猶豫推卸責任,沒有是非,而暗中收受賄賂,私下樹威信施恩惠的,格外突出。這一年,尚書省長官上奏增加元禧食邑一千戶,世宗聽從他們的奏議,元禧堅決推辭不接受。元禧性格驕傲奢侈,貪戀財產女色,妃妾幾十人,心中還不滿足,衣被是錦繡綾羅,車輛鮮艷美麗,還到遠處挑選美女,來放縱情慾。因此貪求財貨,奴婢以千計數,田產鹽鐵遍布遠近,臣屬故吏和奴僕,相繼為他經營。世宗很厭惡他。

  景明二年春季,元禧等人將要祭祀進入齋室,世宗詔令領軍於烈,率領左右的人召集元禧等人進入光極殿。詔令說:「我雖然德薄愚昧,愧繼大位,近年體弱多病,依賴各位叔父,苟且延緩生命,忽然已過三年。叔父等歸政退位心意懇切,現在我便親自統領百官,各位暫且回到府第,我當另加安排。」不久詔令說:「我因德薄愚昧,早遭憂喪之事,憂愁孤獨在病中,不知道如何度過。依賴先帝聖明的德行,遣下的恩澤所延續,宰輔忠誠賢明,為王室辛勞,因此能安撫協調上下,整肅京城內外。繼而遵循舊制交權給我,還權退位,辭意懇切,高遠難以改變。我就要鼓起薄弱的能力,親自處理事務。王以長叔的尊貴,道德品性深湛凝集,可升為太保,兼任太尉;司空北海王小叔父傑出而有遠見,聲威謀略都很高,可任大將軍、錄尚書事。」

  世宗親自處理政事後,元禧心中不安。而他封國的齋帥劉小苟,時常稱說皇帝左右的人講要殺元禧。元禧聽說後嘆息說:「我不違背良心。皇帝怎麼能如此!」因此時常心懷憂慮恐懼。加上趟脩獨受寵信,王公很難得以進宮見面。元禧於是和他妃子的哥哥兼給事黃門侍郎李伯尚圃謀反叛。當時世宗前往小平津,元禧住在城西小宅中。起初想指揮兵士直接進入金墉,眾人情緒低落,意見分歧,元禧的心意因而暫緩下來。從早晨到下午,商議不能決斷,於是約定不泄露而散去。武興王楊集始出來後就奔馳報告,而元禧心中不懷疑。就和臣妾趕往洪池別墅,派遣小苟送上書函,說是「巡視農田牧場」。小苟到達邙嶺,已經遇到軍人,奇怪小苟穿著紅衣服,就要殺害他。小苟急迫之下,說要報告反叛,就沒有殺他。元禧這天夜裹住在洪池,狂風暴雨,拔起樹根折斷樹枝。元禧不知道事情泄露。這天夜晚,有人勸元禧說:「殿下聚集眾人圃謀起事,顯現意圖後而停下來,恐怕一定會泄露,今天晚上哪宜自己寬心?恐怕危難禍患將要到了。」元禧說:「有這副身軀,應該知道自己愛惜,哪裹等待別人說?」別人又勸他說:「殿下的兒子媳婦已經渡過黃河,兩邊互相不知道,現在低頭自感安全,不是很危險嗎?」元禧說:「起初派遣他們離開時,命他們像行人一樣渡過黃河,聽候我的動靜。我很久就已派人追趕他們,估計現在應該返回了。」而尹仵期和元禧的長子元通已經進入河內郡,擺列兵器,釋放囚犯。然而將領士兵已在各處追捕元禧。

  元禧從洪池向東南奔跑,奴僕不過幾人,左右的人跟隨元禧的,僅有兼防合尹龍虎。元禧憂愁急迫不知怎麼辦,對龍虎說:「我煩亂不能忍受,你試作一個謎語,我當思慮破解,來消除煩悶。」龍虎忽然回憶起舊謎語說:「睡就一同睡,起就一同起,貪婪如豺狼,髒物不入己。」一點兒都沒有規勸諷刺的心思。元禧也不認為他是諷刺自己,就破解說:「這是眼睛。」而龍虎說它是筷子。渡過洛水,到達柏谷塢,跟隨的僅元禧的兩個舅舅和龍虎而已。元禧回頭對龍虎說:「一般的人還有節操義氣,一起赴死,你可以激勵內心,作和太尉公一同去死的打算。」龍虎說:「我是村野平常的人,遇到殿下寬厚英明,在左右侍奉。現在遇上危難,遣憾沒有遠大的計策,輔助聖體,如果和殿下同命運,雖死如生。」不久元台被擒獲,押送到華林都亭。世宗親自詢問事情起源,用千斤鎖縛住龍虎,派羽林郎掌管守衛。

  當初,高祖閒居設宴,舒緩地對元禧等人說:「我今後的子孫,碰到不足做君主的,你們觀察輔助收取的道理,不要讓別人占有。」元禧臨死,雖然言語沒有頭緒,還是流著眼淚,追述高祖旨意,不過由於害怕死亡的心思,不能慷慨陳詞而感動別人。等到和一些妹妹公主等人訣別時,說到一兩個愛妾.公主一邊哭一邊罵他說:「因多娶這些婢女,貪圖財物而獲罪,畏罪而造反,導致今日的事情,為什麼還囑託詢問這些人!」元禧慚愧而無話可講,於是被賜令在私人宅第中自殺。他的宮女作歌辭說:「可憐咸陽王,為何作事誤。金床玉幾不能睡,夜踏霜和露。洛水深深岸邊長,行人哪能隨意渡。」這首歌流傳到長江以南,北方人到了南方的,雖然富貴,用管弦演奏它,沒有不流淚的。和元禧合謀的被誅殺幾十人,秘密地將元禧埋葬在北亡。削去元禧幾個兒子的名籍。元禧的幾個女兒,略微給予資產奴婢,家中其餘的財物,全部用來分別賞賜高肇、趙脩二家。剩餘的賜給內外百官,以至於九品以外,多的一百多匹,少的十匹。此後,元禧的兒子們時常衣食缺乏,惟獨彭城王元勰一年之中再三救濟供給他們。元禧有兒子八人.

  長子元通,字曇和。偷偷進入河內,太守陸璘起初和元通有交情,聽說元禧失敗後,就殺了他。

  元通的弟弟元翼,字仲和。後來遇大赦,到朝廷上奏疏,請求埋葬他的父親。接連幾年哭泣請求,世宗不准許。元翼於是和弟弟元昌、元曄投奔蕭衍。元翼和元昌,是申屠氏所生。元曄,是李妃所生。元翼身體魁梧強壯,風度可觀,蕭衍十分器重他,封他為咸陽王。元翼讓給嫡弟元曄,蕭衍不准許。後來任命元翼為信武將軍、青冀二州刺史,鎮守郁州。元翼謀劃獻出郁州歸入本國,被蕭衍所遷移。元昌擔任蕭衍的直合將軍。

  元翼的弟弟顯和,元昌的弟弟元樹,後來也投奔蕭衍。顯和死在長江以南。

  元樹,字秀和。有美好的容貌,善於談吐,具有將帥的謀略。蕭衍格外器重他,封他為魏郡王,後來改封為鄴王,幾度擔任將領,窺伺邊境。當時揚州投降蕭衍,兵士很多,蕭衍的將領湛僧珍,擔心他們改變主意,想全部殺了他們。元樹因家族國度的原因,都被准許返回。蕭衍任命元樹為鎮西將軍、郢州刺史。

  爾朱榮殺害百官,元樹聽說後,就請求蕭衍討伐爾朱榮。蕭衍於是資助他兵馬,侵擾邊境。前廢帝時,他盜取譙城。出帝初年,韶令御史中尉樊子鵠擔任行台,率領徐州刺史、大都督杜德去討伐他。元樹據城固守攻不下來,子鵠派金紫光祿大夫張安期前去遊說他,元樹於是請求放棄城池回到南方,子鵠答應了他。元樹仗恃誓約,不做交戰準備,杜德襲擊他,擒獲元樹押送到京城,囚禁在永寧佛寺,沒過多久賜令他自殺。

  孝靜遺時,亘樹的兒子丞貞,從建業趕往鄴城,上書請求安葬元樹,答應了他。下詔追贈元蠻為侍中、都督青徐兗揚豫五州諸軍事、太師、司徒公、尚書令、盪業刺史。亘旦在安葬亘翅後,回到長江以南。

  元曄,字世茂。蕭衍封他為桑乾王,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在秣陵去世。

  當初,正光年間韶令說:「周朝德行崇高深厚,蔡仲享有封國;漢朝道義仁厚寬恕,進直至長久受封上。都是表達恩情給至親,盪除舊日的嫌隙,正義昭彰於往代,歌頌流傳於前史。不久前,咸陽王、京兆王自己招致禍患失敗,事情出於離間迷惑,還有可憐惜的。兩家的兒子,都可准許附註名籍。」後來恢復元禧的王爵,用王的禮儀安葬。詔令元曄的弟弟元坦繼承爵位,改封為敷城王,食邑八百戶。互坦傲慢殘忍兇惡粗暴,堂叔安豐王延明責備他說:「你兇惡狂悖的性格和身體同時增長,從前宋國束海王劉樟志向性格平庸低下,當時人稱他叫『驢王』,我反覆看你所作所為,也恐怕免不了驢的名號。」莊帝初年,恢復本來的封爵。武定年間,擔任太師。齊國接受憚讓,爵位依例降低。

  元坦的弟弟元昶,出仕通直散騎常侍、琅邪縣開國公,食邑五百戶。莊帝初年,特地封為太原王。屢經升遷至鴻臚卿,越級任命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玉堊二年逝世,追贈太尉公。

  兒子善慧,繼承爵位。齊國接受撣讓,爵位依例降低。

  趙郡王元干,字思直。太和九年,封為河南王,加授衛大將軍,授任侍中、中都大官。不久授任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兼任吏部尚書。

  元乾的生母逝世,高祖下韶說:「太妃韓氏逝世,感情悲傷哀慟。太妃在前朝時,地位列在九嬪,班次在上等,生下我的弟弟。顧念他的孤獨幼小,為之感嘆悲切,明天將暫時前往哭吊,可下令外府置辦。」派遣侍御史假節監察料理喪事,贈送各色絲織品八百匹。韶令說:「末代事務多,情感因事理而削奪。元干位居要職,擔負選拔官員的責任,哪容實現私人志向,致使職責曠廢呢?可派遣黃門郎敦促曉諭,命他勉力處理國事,我不久將同他見面。」任命元干為使持節、都督南豫郢東荊三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豫州刺史。

  等到皇帝向南討伐,任命元干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都督關右諸軍事,給予十個銅虎符,另外賜給《詩》、《書》。高祖深愛幾個弟弟,命令元干總領別部兵馬,告誡他說:「司空穆亮的年歲度量可以為師,散騎常侍盧淵的才能足夠詢問訪求,你應以他們為師。」不久因蕭賾死去,撤軍。

  遷都到洛陽,改封為趙郡王,授任都督冀寶瀛三州諸軍事、征束大將軍、冀州刺史,開府照舊,賜給各種物品五百段,又秘密賜予黃金十斤。高祖親自在近郊餞行,詔令元干說:「訴訟的道理,先代哲人也頗為難,然而有了國家後,能不自我激勵嗎?你,是我的親弟弟,應該修養你的德行,為魏國增光,深入的思考長遠的謀劃,如同面臨深淵腳踩薄冰。如果仗恃親近高位,不料理世俗政事,國家有固定的法度,將增加悲傷的感覺。」高祖下詔任命李憑為長史,唐茂為司馬,盧尚之為諮議參軍來輔佐他。然而李憑等人規勸,元干總不接受。州中上奏殺死偷盜馬匹的人,於法律過分嚴厲,然而尚書因元干初次到州中,放縱而不舉劾。詔令說:「刑法用來節制人,罪行一定不能過度,所以刑罰不適中,民眾就無法放置手腳。如果一定以威刑殺人為良好,就應該各刺史同樣如此。如果需要有禁令,怎麼能不稽考法典?另外律令條格,沒有準許新君主加倍殺人的文字;典章禮制,沒有寫下對初到州郡專殺立威的讚美。尚書曲意迎合我的心意,實際損傷皇室法度。元干不明致治道理,法律外加重刑罰,都可推究報告。」

  後來改任特進、司州牧。皇帝向南討伐,韶令元干為都督中外諸軍事,給予鼓吹一部,披甲的兵士三百人,可出進宮殿大門。元干貪婪淫亂不遵守法典,御史中尉李彪將要糾舉彈劾他。正好在尚書下省遇見元干,就摒退左右的人而對元干說:「殿下,近來有風聲傳聞,就要起而彈劾,恐怕損傷聖上託付的旨意,如果改正過往錯誤端正今後行為,我將不進言,如果不改正,晚上聽到早上就報告。」然而元干悠然自得不放在心上,奎彪就上奏彈劾他。產擔閱覽奏疏氣憤惋惜,詔令元干和北海王元詳,都隨同太子前往出行時的住處。到達後,元詳單獨得以朝見,元干不被接見。直祖秘密派人觀察他的神情氣色,知道他沒有憂愁後悔,就親自列舉他的過錯,打了他一百棒,免除他所擔任的官職,以王的身份回到家中。

  二十三年逝世,時年三十一歲。賜給棺材一副、收殮的衣服十五套,贈送帛三干匹,謐號為靈王,在長陵陪葬。

  兒子元謐,世宗初繼承封爵。元乾的妃子穆氐上奏五箠的母親趙壓等人違背禮節常道,不恭敬曰益嚴重,尊卑的義理受阻,母子的道德斷絕。韶令說:「侍妾對於主婦,如同媳婦侍奉公婆,君臣的禮節,義理沒有不同。侍妾的兒子對於嫡母,禮節超過養子的恭敬,哪能玷污我國的風俗政令呢?可以交付宗正,依據禮制治罪。」元謐在為母親服喪期間,聽音樂飲酒戲耍,被御史中尉李平所彈劾。遇到大赦,恢復封爵。授任通直散騎常侍,加授龍驤將軍,調任太子中庶子,外任冠軍將軍、岐州刺史。

  元謐性格苛刻,對手下人粗暴。肅宗初年,朝廷使者元延到他的州界中,因驛站巡邏沒有兵士,聚集頭領檢查。隊主高保願陳述所有的兵士,趙郡王都私自役使。元謐聽說後大怒,鞭打保願等五人各二百下。幾天之間,元謐召集靠近州城的男丁,關閉城的四門,內外嚴密固守,搜索城中,拷打無所不用其極。又無緣無故而殺死六人。全城人恐懼,眾人就大聲呼叫聚集在城門。元謐害怕,登上城樓毀去梯子來固守。當地人四散逃跑,州民分別守衛四門。靈太后派遣游擊將軍王靖乘驛站的馬奔馳前去曉諭他們。市民看到王靖到來,打開城門認罪,送上鑰匙。於是免除元謐的州職。返回,授任大司農卿。又授任散騎常侍、平北將軍、幽州刺史。元謐的妃子胡氏,是靈太后的侄女。元謐還未出發,因毆打妃子被免除官職。後來授任都官尚書,加授安南將軍。

  正光四年逝世。賜給棺材、禮服一套、衣服一套,贈帛五百匹。高陽王元雍,是元乾的同母弟,上書為元謐論說,所以越級追贈假侍中、征南將軍、司州牧,謐號為貞景。

  兒子元毓,字子春,繼承爵位。莊帝初年,在河陰遇害,追贈衛大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謐號為宣恭。沒有兒子,詔令以元謐的弟弟元讞的兒子元寅字景融為後嗣,繼承爵位。等到元真的伯父元諶又封為趙郡王,元實改封為平昌王。齊國接受揮讓,爵位依例降低。

  元謐的哥哥元諶,字興伯,性格平靜和順。從通直正員郎,升太子庶子、司空司馬、鴻臚少卿。調任後將軍、肆州刺史,堅決推辭不受任。改任他為平南將軍、光祿少卿.調黃門侍郎,升軍號為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外任散騎常侍、中軍將軍、相州刺史。罷除州職,授任宗正卿、都官尚書。因親近依條例封為上蔡縣開國公,食邑四百產,推讓而不接受。莊帝初年,任命他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封為魏郡王,食邑一千戶。又加授侍中。元諶本來年齡大,應該繼承王爵,他的父親靈王寵愛他的弟弟元謐,作為世子。莊帝下詔恢復元諶為趟郡王。升軍號為驃騎大將軍,加授開府,升司空公。出帝時,改任太保、司州牧、太尉公,又升太師、錄尚書事。孝靜帝初年,擔任大司馬,三年逝世,追贈假黃鐵、侍中、都督、冀州刺史,謐號為孝懿。元諶沒有其他才幹,任過的職位雖然高,但當時的人輕視他。

  兒子元煒,繼承爵位。變國接受憚讓,爵位依例降低。

  元謐的弟弟元譚,能夠自強自立,年輕時被宗室所推崇敬重。從羽林監外任高陽太守,為政嚴明果斷,豪強畏懼他。肅宗初年,召入任直合將軍,歷任太僕、宗正少卿,加授冠軍將軍。元窪僧向外反叛,詔令亘望為持節、假左將軍、別部將領去討伐他。徐州平定,升光祿少卿、行南兗業事、征虜將軍、逕姐刺史。召入任武衛將軍。不久韶令五譚為都督去討伐拄2盔周,停駐在軍都,被2姻打敗。返回,授任安西將軍、秦州刺史。去世,追贈撫軍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

  元諶的弟弟元讞,為人貪婪暴虐沒有禮節。從羽林監升為司徒主簿。肅宗塞時,授任正員郎,逐漸升任為左將軍、太中大夫;封為衛經遜開國男,食邑二百戶。莊帝初年,在河陰遇害。追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

  兒子景暄,擔任直合將軍。跟隨出帝死在關西。

  元讞的弟弟元譏,擔任羽林監、直合將軍。很早去世,贈帛五百匹,追贈鎮遠將軍、恆州刺史。

  廣陵王元羽,字叔翻。太和九年封,加授侍中、征東大將軍,任外都大官。元羽年輕時聰明有才智,有善於判案的稱譽。後來罷除三都,元羽擔任大理,加衛將軍,掌管京城的訴訟,稍微有聲名讚譽。升為特進、尚書左僕射,又擔任太子太保、錄尚書事。

  高祖將要向南征討,派遣元羽秉持符節安撫六鎮,調發他們精銳的騎兵,夷族人安定歡悅。返回兼任廷尉卿。皇帝出發後,元羽和太尉元丕留下守衛,加授使持節,記載在《元丕傳》。高祖親近喜愛弟弟們,等到將要分別,不忍心遇早分手,詔令元羽跟從到雁門,才命元羽返回。希望元羽稱職效力,所以賜了一個如意來表達心愿。

  遷都的決議確定後,韶令元羽兼任太尉,祭告宗廟社稷。遷移京城以後,北部邊境的民眾夷族多有不理解者。元羽鎮守安撫代京,內外安定,高祖讚許他。十八年春,元羽上奏辭去廷尉,不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