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關外,征北軍大營
馬強伸著懶腰走出大帳,一日夜沒睡的他,可算是補了個好覺。
一醒來他就得知趙雲和太史慈正在等待自己接見,而且趙雲還已經擊潰了匈奴騎兵,並且俘獲了其統帥呼廚泉。
「見過明公!」
趙雲和太史慈一同來到馬強的面前,而在趙雲的背後,還有幾個被五花大綁的匈奴人。
袁紹的快速潰敗讓被派去牽制趙雲的匈奴騎兵倒了大霉,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他們,在一覺醒來後就驚訝的發現,白土關以東,就剩下了他們這些草原騎士了。
當然,在看到虎視眈眈在兩邊布陣的背嵬軍、玄甲軍以及第九軍的呼廚泉,覺得這種孤獨的感覺一點也不好。
當即,呼廚泉就發揮了幾百年來匈奴勇士面對優勢漢軍的英勇作風——下馬請降。
和張燕一樣,呼廚泉也認為袁紹已經完了,河北必將被馬強一統,匈奴人要麼歸順馬強,要麼,就只能選擇死亡。
至於擊敗中原諸侯這樣的選項,在司馬家八王之亂搞得中原空虛前,是不存在匈奴人的腦中的。
「子龍和子義辛苦了,快坐...這幾位是?」
「敗軍之將,匈奴右賢王呼廚泉,拜見征北大將軍!」
呼廚泉帶著幾個匈奴將領跪倒在地,對著馬強就開始磕頭。
「匈奴人...呼廚泉,你來我鄴城時,可見到了那京觀?」馬強的語氣瞬間變低了八度「聽聞你們在并州燒殺搶掠,過的很痛快啊。
放心,你先去,要不了多久,你們在并州的族人就會來和你團聚的。」
說著,馬強揮手就讓左右把呼廚泉推下去砍了。
呼廚泉急忙大叫「大將軍為何對匈奴偏見過甚?匈奴內附大漢百年,早已是漢家鷹犬了,還請大將軍三思,三思啊!」
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族人,呼廚泉都不得不做最後的努力。
「哦?偏見?讓他回來!」
呼廚泉等人再次被推到馬強腳下。
「百年之前的事情過於久遠不提,自我大漢內亂以來,你們匈奴是在邊疆守邊,還是趁機殺戮我漢民,搶奪我漢土?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等地,如今是聽漢令?還是聽單于令?
那并州刺史張懿、西河郡守邢紀?都是何人所殺?
袁紹帶你們入冀州,你們可有殺掠百姓?
你說我對你們匈奴人有偏見?
我告訴你?我看匈奴人就和看烏桓、鮮卑、羌人乃至漢人一樣?我只憎恨那些威脅我大漢安危,殺掠我大漢百姓的人罷了?不管他是什麼族裔。
現在,你覺得你是不是該死啊?」
呼廚泉的眼珠一陣亂轉?背後冷汗直冒?突然,他想起來在趙雲部看到的烏桓人和鮮卑人,急忙叫道「烏桓、鮮卑,和我匈奴何異?為何大將軍只對我匈奴如此?還請大將軍饒過匈奴?匈奴必將獻出并州各郡?為大將軍做禮!並願意世代放牧長城之外,為大漢靖邊!」
呼廚泉的價碼直接開到了最低,可以說只要讓匈奴活下去,幹什麼都行。
馬強看著一臉絡腮鬍,圓眼闊嘴的呼廚泉?還真的開始猶豫了起來。
并州的西邊就是大漠,根本不適合農耕為主的漢民居住?北方的草原更別說了,更是草原民族的狂歡之地?征北軍接下來就要開始反攻進入并州,那麼如何治理安穩邊境?再次成為了馬強的難題。
歷史上的曹操?其實就是拿匈奴守邊的?曹操先後將南匈奴分為五部,擇立貴族為帥,又將這些貴族的子弟軟禁在中原,然後另選漢人為司馬對其進行監督,把這些匈奴部落安置在并州邊境,一直到晉朝的司馬炎時期都一直保持著這種方式,從而穩定了邊疆。
但隨著八王之亂,中原空虛,這些手握悍卒的匈奴首領接連反叛割據,當時的劉淵統領五部匈奴,在并州獨立稱王,甚至自稱繼承漢朝正統,開啟了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而劉淵,就是劉豹之子,於夫羅之孫,值得一提的是匈奴另外一員大將去卑,在後來成立了獨孤部落,是胡夏建立者劉勃勃之五世祖,後來還被追認為皇帝。
可匈奴人的反叛,說到底還是晉朝司馬家自己內亂導致的,即使沒有匈奴人,不還有其他無數異族麼。
殺光匈奴人,並不能解決問題,但要這樣輕易饒過匈奴人,馬強又不願意。
畢竟匈奴和烏桓不同,烏桓是有很多部落支持馬強從未反叛過漢庭的,而匈奴,那可以說是人人沾血了,即使是婦孺老人,也享受過了沾染漢民血淚的財物。
「匈奴反叛漢庭已經數年,罪大惡極,非大功不能贖免!」馬強看向呼廚泉說道「匈奴可願意贖罪?」
「匈奴願意贖罪!」
只要能活命,不是,只要能保存部落,呼廚泉覺得做什麼都行。
「我也很想相信你,可惜你不是單于,說了不算啊。」馬強搖了搖頭說道「我憑什麼相信你呢?」
「小人可以派人去說降袁紹之子袁譚身邊的匈奴騎兵!以此表明匈奴之心!」
「不,我要的是——你做東匈奴郡的郡守!」
「東...匈奴...郡??」呼廚泉覺得這四個字每個自己都認識,怎麼組合在一起,自己完全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了。
「唐虞以上有山戎、獫允、薰粥,居於北邊,隨草畜牧而轉移,乃為匈奴。」馬強背了一段《史記》,然後說道「既然都是華夏後裔,為何要分漢民和匈奴呢?我看,日後匈奴可以為地名,但不適合當族裔。
我準備將匈奴分為三郡,各設郡守、縣令,如同今日的烏桓一樣,如果你願意接受,以匈奴右賢王的名義簽下文書,我便相信你的誠意。
否則...我想這幾年天地之間,已經多了不下百萬的冤魂,也不怕再多百萬!」
馬強的話,呼廚泉自然聽得懂。
不聽話,就等著滅族吧!
馬強可以接受在華夏之外的地方效仿明朝,設立部落乃至王國來降低中央王朝的統治成本,但在華夏之內,只能有一個中央!一個聲音!
甚至...是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