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怎麼解決無線電傳送距離短的問題,首先就要解釋一下無線電波。
首先,無線電波一般分為長波、中波和短波。
當然,再往後還細分出了超長波、超短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不過這種波對暫時的馬強來說並無實際意義。
由於長波在地波傳播時,其傳播損耗小,傳播穩定,受大氣影響小,在真實的歷史中,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認為波是越長越好,但實際上,長波在大氣層中的電離層對長波有強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在長距離的通訊中,長波是不如短波的。
短波,也就是頻率在3MHz~30MHz,波長在10m~100m之間的波,這種波雖然不利於地波傳播,但電離層對其的吸收很小,因此經過一次反射可以得到一百到四千公里的跳躍距離。經過電離層和大地的幾次連續反射,傳播的距離可以達到很遠。
遠到什麼程度呢,這樣說吧,在解放之後,不少潛伏在大陸的特務分子用的就是短波電台,這東西,在當年可以說5瓦通全球,放在漢末這個年代,就更加了不得了。
而之所以後來的電台能如此牛叉,核心其實不僅僅在於發現了短波的優點,更在於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電子管!
電子管乃至後來進一步發明出來的電晶體,極大的改變了二十世紀的世界,也為後來資訊時代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而馬強一直讓顏發研製的就是電子管,他準備在點出電子管這個科技點後,開發新一代無線電電台!
電子管的作用是什麼,這樣說吧,發報機為什麼傳輸距離短,你可以理解為你喊話為什麼對面樓聽不見,聲音太小了嘛!
那怎麼樣讓他聽見呢?
大聲點啊!不行加個喇叭!
電子管就是這個喇叭!
那什麼是電子管呢,說他另外一個名稱就好理解了——真空管。
眾所周知,真空環境是更加有利於游離電子的流動的,因此電子管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將小的電信號弄成一大的,給發報機和接收器都加了一個大喇叭,這樣就能喊得更遠,聽得更清楚了。
當然,電子管和後面出現的電晶體比起來又是小巫見大巫了,但電晶體的製造要求更高,電子管的核心技術,就是在真空玻璃管裡面裝東西。
這技術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沒錯,這東西其實是電燈泡技術的附屬品,發明者就是愛迪生,因此最原始的電子管發明於1883年,也就是中法戰爭爆發的年代。
看著顏發小心翼翼端著的一個木盤,木盤上是一個拇指大小的圓柱體玻璃容器,兩根金屬棍從容器里伸出來,馬強看的怎麼都覺得可愛。
這東西和後世那些二極體比起來自然是不知道粗大了多少,但在馬強眼裡,這絕對是個可愛的小蘿莉。
「說說,你怎麼做的?」
「一開始我們怎麼也想不到怎麼樣把金屬放進去再讓玻璃容器變成真空,後面我們突然想起來金屬的熔點更高,可以先把玻璃容器變成真空,再把金屬燒紅插入,這樣就成功了!」
「不錯不錯,逆向思維,很好,這段時間我和你們一起干,爭取把三極體也做出來,到時候我們的通訊兵可就輕鬆多了!」
在這個沒有任何雜波的年代,馬強這無線電半吊子也足以開啟電子通信的大門。
馬強感覺又回到了那個世界,每天都在和顏發等人不斷的試驗、探索,軍政事務都丟著不管了,反正有賈詡等人幫自己處理。
也是這個時候,馬強才覺得自己其實還是一個科學家,而不是一個鐵血的政客。
馬強在做無線電試驗,天下諸侯卻不能停下來等他,廣宗的一舉一動,都有無數人盯著看著。
馬強的開科舉和組織商隊外出購買糧食,讓四周諸侯判斷馬強是準備修生養息一段時間了,不由開始放鬆對鎮北軍的防範。
袁紹更是直接帶著大軍開始南下。
現在也不能說是董卓軍了,就稱呼為牛董聯軍吧,因為現在的董卓餘部中,已經漸漸分化為牛輔一系和董旻一系。
牛輔是董卓另外一個女婿,董旻則是董卓的弟弟,按道理,應該是董旻繼承董卓政治遺產,畢竟都姓董嘛,但誰叫董旻一直不在董卓的軍中任職呢,即使是董卓入洛後,董旻也幾乎都是在郿塢中擔任守將,而李傕、郭汜、張濟都曾經是牛輔的部下,自然和牛輔更加親近,董越、段煨則擁立董旻,二派隱隱互爭,只是因為牛輔和董旻性格都沒那麼強悍,倒也沒出什麼大事。
袁紹南下到了河東,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不斷的約見白波軍的各路將領,然後就是一記漂亮的組合拳,威逼利誘,沒過數日時間,河東的白波軍要麼交出了兵權帶著財物離去,要麼讓出了城池,成為了袁紹新的直屬部下。
至於曹操,回到兗州後大肆宣傳兗州成功收復泰山郡的勝利,但誰都看的出來,鮑信的死對曹操影響很大。
鮑信和曹操的關係,外人難以理解,那是真正的生死之交,曹操把鮑信的兵馬全部交給了于禁統帥,又把鮑信的兩個兒子鮑邵、鮑勛都接到了自己的府內,和曹丕等人一起吃住,算是許下了一世的富貴。
同時曹操從荀彧等人的匯報中得知了一個讓他火冒三丈的消息。
在這一次戰事中,各郡對荀攸的糧草徵集和運輸的命令都在推三阻四,甚至陽奉陰違,這也導致了曹操在追擊過泰山後就糧道不暢。
曹操不由把鮑信的死也記在了兗州士族身上。
但現在還不是報仇的時候,現在的曹操,要重新招兵買馬,準備再伐徐州。
就在這時,冀州將再次舉行科舉的消息傳到了兗州。
曹操見馬強對人才的渴望如此強烈,也不甘示弱的開始在兗州舉行舉孝廉和茂才的工作,並且到處招募告示,表示自己的求賢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