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袁紹開出的價碼是真的不低。
任何一個軍士只要殺一個敵人,五十畝的田地就足以養活一家了。
要是運氣好乾死一個將領,一千畝啊,那可以支撐一個小家族了。
袁紹軍頓時爆發了起來,顏良向左,文丑向右,二人各帶騎兵衝鋒,不求擊敗公孫瓚的騎兵,只求纏住,讓步兵可以趕上來。
顏良、文丑的確是難得的勇將,二人帶著騎兵面對精銳的白馬義從,絲毫不弱下風,嚴、王二將只看了幾眼二人馬上招式,就知道自己不是這二人的對手,只敢縮在後面,準備依靠騎兵數量和素養取勝。
俗話說,兵是將膽,將是兵魂,嚴、王二人這一縮,再看對方的將領都沖在最前面,公孫瓚軍的騎兵士氣為之一頓。
他們二人畢竟不是公孫瓚,沒有陷陣於萬軍之中的戰力。
顏、文二人牽制住了騎兵,袁紹帶著其餘兵馬沖向了界橋,準備硬拼掉公孫瓚的步兵。
他的時間很有限,一旦顏良、文丑堅持不住了,他就會被騎兵爆掉後路,那場面,想想就刺激。
就在這個時候,前陣突然發出歡呼聲。
袁紹站在觀戰車上,踮著腳想看前面發生了什麼,邊上的田豐遞上瞭望遠鏡,袁紹一把抓過,往前看,發現一個人頭被掛在了旗上。
「快看!那旗上是何人?」
沮授接過望遠鏡一看,大喜道「此人我見過,乃公孫瓚大將田楷之子田量!」
「什麼?鞠義不過八百人,難道還能殺過數萬人?」
袁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鞠義這麼猛的嗎?
更加不願意相信自己眼睛的是田楷。
他張著嘴,看著被高高掛起的自己長子的頭顱,只覺得大腦一片空白。
他是看到鞠義兵馬不多,才讓自己長子為將,希望能給自己長子混些功勞的。
「先登死士!有死無生!!」
震天的喊聲再一次喊起,田楷低頭看去,只見數百先登死士,互相掩護,結成小陣,後面的強弩兵緊緊跟著,近用槍戳,遠用弓弩,一路踏著屍體碾壓而來,兩千人居然把數萬人的大陣殺得節節敗退。
「你們的敵人只有面前一人!殺了他就是勝利!!」
鞠義也手持長槍,不斷的戳翻面前的公孫瓚軍,同時指揮著軍陣,以防混亂。
鞠義說的沒錯,無論敵人有多少,實際上真正的敵人都是面前的那麼一兩個人。
只要配合得當,在力竭之前,先登死士都是占據局部優勢的。
這就體現出在古代戰場上一支精銳有多麼重要,如果不是鞠義拼死抵住了田楷的數萬步兵,袁紹的大陣早就崩了。
而如今,只要鞠義堅持到袁紹的後軍上來,這場仗就有的打。
公孫瓚看著前線的局勢如此,在後面急的要命,但現在橋上都是人,他就是想到前面都很難,只能在後面提著長矛,來回踱步。
「將軍,敵我兩軍已陷入焦灼,正是以正和,當以奇勝!」邊上關靖再次進言勸道。
「如何以奇勝?」
「將軍當率精銳衝擊其軍!」
公孫瓚一聽也是,這樣打下去,一旦前面的老兵打完,後面就得崩。
公孫瓚當即讓田楷讓出石橋道路,帶著最後的三百白馬義從,準備衝鋒。
但現在前面的人實在太多,想讓開石橋也不容易,就在田楷一邊指揮廝殺一邊想辦法讓開通道的時候,袁紹軍殺上來了。
有了援軍的先登死士的攻擊更加犀利,而袁紹軍的大舉進攻讓已經因為先登死士而士氣下降的公孫瓚軍士氣再次低落。
更重要的是,袁紹軍最大的優勢體現出來了。
只見淳于瓊、蔣奇、張郃、高覽、韓猛、朱靈、呂曠、呂翔等數十員戰將一同衝到了最前面,這些人都帶著自己的精銳親兵,尤其是淳于瓊,更是帶著袁紹精銳親兵大戟士衝到了前面。
沒錯,袁紹最大的優勢就是將多。
而且不是一般的多。
袁紹聚集了南陽、潁川、汝南三個士族大郡大半士族豪強,又得了河北士族,旗下的頂級戰將雖然沒多少,但一流、二流的戰將可以拿簸箕裝。
而公孫瓚則不同,他的兵強,但戰將,真的是一般。
田楷終於抵擋不住了,本來就在想辦法空出石橋而後退的一些軍士再突然的擠壓下腳步大亂,一個軍士沒穩住身形,掉到了清水河裡,這仿佛打開了什麼開關,只見數十上百人接連落水,好像水裡有什麼寶藏等他們去撈一樣。
「明公!勝機已現,快下令全軍衝鋒吧!」沮授拿著望遠鏡把這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立刻對袁紹進言道。
袁紹乾脆下了觀戰車,上了戰馬,手提長槊喊道「我袁紹身為車騎將軍,冀州牧,四世三公之後,尚不畏死,爾等有何畏之?隨我衝鋒!!」
四周的將士一聽,對啊,和明公相比,我們這些大頭兵算個屁啊!明公都不怕死,我們怕什麼?
袁紹軍士氣再次上漲,無數人吶喊的往前沖,也不知道是誰先轉頭往回跑,公孫瓚的步兵猛地崩潰了。
袁紹大喜喊道「殺!殺了公孫瓚!!」
一時激動之下,他甚至衝到了最前面,手刃了一個逃跑的公孫瓚軍士,鮮血噴灑在他的長槊上,讓他興奮的不由發抖。
公孫瓚帶著數百白馬義從還準備以奇勝呢,突然看到自己的戰線崩了,一下子都快傻逼了。
什麼情況?
不是我占優勢的嗎?
「將軍快看!」
邊上有軍士指向對面,公孫瓚順著看去,只見一人金盔金甲,手持長槊,騎在馬上指揮著大軍前進,不是袁紹又是哪個。
「勝機就在此刻!隨我出擊!」公孫瓚舉起雙頭矛,大聲喊出了他們共同的誓言。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為證!!」
公孫瓚催馬上前,眼中只有袁紹。
「公孫紹!拿命來!!」
都這個時候了,公孫瓚嘴裡依舊是不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