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給潘老師補貼
方愈聽的高興,趙老頭也早樂呵呵的算計開了:「宅基地早就打好了,等蓄水池和排水溝都好了,我們這新城的』地基』才算真的打好了。
接下來就是修大路,建青磚大瓦房了,呵呵。」
話說現在趙老頭他們有衣服穿有東西吃,和普通縣民比起來也就差個房子了。
這人哪,都是得隴望蜀的,能住上青磚瓦房,誰又願意擠那大大棚子呢?
額……趙老頭不用擠,他早就把高二、高三和劉雞「勸」了出去,一個人占一個窩棚了。
不過大瓦房住著肯定比窩棚舒服是不是?
所以趙老頭想著要儘快為方愈建完大宅子,然後就該輪到他趙有才了,畢竟二號領導嘛。
可惜方愈早兩天提了個鐘樓之後,今天又想到一個東西。
而且這個東西比鐘樓要大的多,也要麻煩的多。
方愈道:「今天鐘樓建完之後,再讓那些工匠到我這來,我還得讓他們建個多媒體教育大廳。」
趙老頭能聽清每個字,但連起來就完全不懂了。
方愈解釋道:「就是搞學習的地方。」
趙老頭道:「公子對顏秀才不滿意嗎?」
方愈搖頭道:「秀才只管教讀書寫字,也就是學前教育,可是更高深的學問不能讓他來,到時候就要靠這個多媒體教育大廳了。」
這個廳前面有個大字,趙老頭就知道這個規模小不了了。
這樣一來,方公子的大宅又要往後拖,那他的青磚大瓦房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去呢?
趙老頭心中流淚,眼巴巴的看著方愈道:「公子,要不還是先給你建宅子,那窩棚實在不適合你的身份。」
方愈本來也是想建宅子的,可是今天閔文龔的奏章已經送出去了。
代表著援助明朝的計劃已經可以開始了。
靠物資援助可以延緩明朝的滅亡,但要想大明朝脫胎換骨,那就得有新式人才。
所以方愈才會在第一時間開展了「學前教育」。(進度有些糟糕)
等多媒體教育大廳建好了,劉雞他們也基本上識字了,就可以成為多媒體教育大廳里的第一批學員。(裡頭放下載了課程的智能手錶)
接下來還應該開建夜校,還應該建個面向縣城小孩的小學,給自己建房子的事……
哎,估計真的要在窩棚里接見明朝大臣了。
方愈都得繼續住窩棚,趙老頭夢想中的青磚瓦房自然就得再等等,再等等。
和趙老頭的小會結束以後,方愈向著住處走回,臉上帶著憂慮。
因為他發現自己從潘老師那要的東西越來越貴了。
之前一點食物什麼的都是小事,現在鐘樓那邊要一塊時鐘手錶,多媒體教育大廳至少需要一個智能手錶當大屏幕。
方愈這才想起自家也是屬於「價格敏感人群」。
就兩塊表已經是衝著五千往上了,潘老師一個小學老師,一個月才賺多少?
而這還是初來乍到啊,只是一個小小的淶水新城,以後再放大到整個大明……
必須要給潘老師加點收入,方愈心想。
回到住處,方愈就想聯繫潘老師,剛好她也還沒去學校。
方愈就把想法和潘老師說了。
潘老師聽了就不高興了,罵方愈說兒不嫌母窮,她還強調自己剛剛才加了工資。
方愈就問:「加了多少?」
潘老師:「……300。」
方愈說:「還是太少了,就說這手錶吧,我打算以後在大明每個城市裡都掛上一塊。」
潘老師不說話,她還在算大明每個城市裡都掛上一塊要多少錢呢。
方愈就說了:「而且有了錢,你可以在家裡搞個大的家庭影院,再弄個小攝像頭放下來,那樣伱就能天天看到我了。」
潘老師有點心動了,不過她說用家裡的電視也可以做到。
方愈就說,那太小了,不真實。
方愈說要用最好的設備才能最大限度的還原,就像真的站在眼前一樣。
潘老師還是猶豫,方愈只好放大招了:「難道你就不想看看阿秀嗎?」
潘老師一直只能聽到阿秀的聲音,對此她是非常遺憾的。
然而阿秀又實在太小,她拿手機掃描也沒用。
於是她還是同意了方愈的回血計劃。(方愈說他不能做吸血螞蝗)
可是弄點什麼東西給潘老師呢?方愈想。
活的肯定不行,比如弄過去一頭微小的牛或者微小的馬,那是會引起轟動的。
雞血石等名貴礦物也不行,到了那邊就變得巨小,純屬浪費。(淶水縣城外有雞血石礦)
名貴古董也不行。
所以……找些大路貨就可以,哪怕是衙門口那對石頭獅子,搬過去也照樣是精品微雕。
所以,方愈走出屋子往外看了看,一眼就看到了食堂門口有一口大水缸。
這個好像可以啊?
潘淑蘭急急的趕到了學校。
為了一口破水缸,險些就耽誤了上課,潘淑蘭心裡怨著方愈。
因為陶製的水缸易碎,方愈就找李順臨時編了個網格筐,好方便潘老師能夠提上去。
所以才耽誤了時間。
潘淑蘭上完兩節課,就來找品德與社會課老師了,說有個微雕的東西要請他看看。
品德與社會課老師-李老師呵呵直笑,他因為掛著個古文化協會會員的身份,找他看東西的人老多了。
可他沒想到班主任潘淑蘭也會來湊這個熱鬧。
「嗯,那就看看吧。」李老師摸出了一個放大鏡,顯的自己認真對待的模樣。
潘淑蘭在口袋裡摸了好一會,才把手放到了桌子上。
李老師看到的是一個比葡萄乾還略小的東西,他拿起放大鏡一看,原來是用一口用竹篾兜著的小缸。
「倒是挺精細的,也有點創意。」李老師點頭道。
雖然竹篾的編織工藝差,水缸表面啥圖案都沒有,但總體看來還是一件合格的微雕作品。
因為它足夠小。
李老師評價這個微雕作品說:「它富有生活氣息。」
也就說它賣不到錢。
要知道現在的微雕技術,可以在機器和光學儀器的幫助下把一粒米刻成一座迷宮。
這口小缸實在是算不得什麼。
潘淑蘭鬆了口氣,其實她作為一個老師,不太想搞這些「歪門邪路」。
「咦?這裡還寫了字。」
就在她準備把東西討回去的時候,李老師好像有了新發現。
他把放大鏡再貼近一點,就在缸底看到了一行小字:「大明崇禎十四年,淶水縣王大壯制。」
……這要是一件明朝的古董微雕,那就有點意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