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會議(一)修路 火繩槍
新城營地里每天都在大興土木,但現在這個會議室還是當初的簡易棚屋。
眾人的頭頂是茅草,屁股底下坐的是樹墩墩。
因為建房、修路、商業區等都被標為了優先級,所以預想中寬敞氣派的「新城議事大廳」屬於遙遙無期。
正在說話的是趙老頭。
往日裡他都是紅光滿面的呢,說起話來中氣十足。
現在不知怎麼的,整個人「華光盡去」,顯得有些老邁,聲音也顯出一些疲憊了。
「……各部門都不要再打那些縣民工作組的主意了,你天天申請也沒用!我不會批的。」
「他們在修完城內主幹道之後,會繼續修北門到拒馬河邊的路,這條路工作量大,周期也長,會耽誤其它工地、特別是住宅區的建房速度。但我與公子商量過後,認為這條路還是要修!
而且規格要一樣的,要能並行車馬,最後還要鋪上水泥……別問我,我也不知道啥是水泥,這是公子說的,總之是個頂好的東西。」
修這條延長路段其實是趙老頭自己提出來的。
當初眾流民剛到淶水縣,方愈說「修路要趕在建設之前,要修大路,要能並行車馬」的時候,他是很難理解的。
直到城內幹活的人越來越多,從縣城買的牛馬越來越多,他卻感覺手頭的人手越來越捉襟見肘的時候,他能真正體會到這條路的重要性。
儘管城內的路總有坑坑窪窪的,始終吊著三個縣民工作組修修補補吧。(古代的新路就是這樣,壓路石壓力不夠,一條官道也要修修補補幾十年)
但要是沒有這條路呢?
不說其它的,就光是從磚窯場運送青磚到南區這一項,怕是調來一千個人也是不夠用的。
現在拒馬河邊又開了一片大工地(匠鋪、倉庫、食堂等),今天后勤部向他申請人手,一開口就要二百人,趙老頭一聽人就麻了。
而且今天給他調去二百人的運輸隊就完事了嗎?不存在的!那邊的工地只會越開越大,需要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
所以,別的事都趕緊放一放,先搞條路過去才是當務之急。
公子說的話總是對的,趙老頭心中想到。
趙老頭話中的「各部門」指的就是建築隊(主事:牛鵬)和磚窯場,他們為了儘快完成任務(樊老頭是為了獎金),那雙眼睛一直死盯著那些縣民工作組,生怕被別人搶了先。
在城內主幹道的硬化工作完成以後,他們幾乎是一天三次的往趙老頭那裡跑,讓人煩不勝煩。
牛鵬和樊老頭都連忙舉手,顯然是想再搶救一下。
方愈擺手制止了他們,轉而看向趙老頭道:「趙老哥這氣色看起來不太好,是不是身體不舒服?」
趙老頭連忙站起來,道:「就是這兩天夜夢多,睡的不太安穩,公子費心了,我不礙事的。」
方愈則有些不放心,還是吩咐道:「還是到縣裡請個大夫過來,哪怕沒有生病,開兩幅補藥溫養一下也行。另外,趙老哥畢竟年歲大了,比不得他們,凡事不要過於操勞。」
趙老頭:「……」
在這樣「高端人士」聚集的場合,公子還是惦記著他這把老骨頭。
趙老頭十分感動,感動到眼淚都要下來了。
這些天他的心裡是窩著一樁心事的……唉,不管下輩子會變成個什麼吧,我趙有才這輩子能跟隨公子,是真的值了,趙老頭心中想到。
真不是他趙老頭戲多,這年頭凡是像點樣的大人物,又有幾個會把下屬真的當個人看待呢?更何況是這樣的懸殊身份:公子是天人,他們只是螻蟻。
在場的其他人見到這一幕也很感動,劉雞他們紅了眼睛,老劉更是偏過了身子,偷偷擦了兩次眼淚……
方愈接著解釋到:「修這條延長路段一是為了河邊的製造工坊,我們的物資配送不及時,他們就沒辦法及時完成(武器)訂單。
第二是因為縣裡的官道破敗不堪,已經行不得車馬了,聽說上回翻修還是在萬曆年間。我們修這條路不光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縣裡的人運送商貨,路通了,經濟就活了,這對於我們以後是很有好處的,畢竟我們不能自己去生產所有的東西……」
後頭旁聽的孫傳庭和楊文岳對望了一眼,都感覺有些臉紅。
好在他們都是在外頭領兵的人,臉黑,別人看不出來。
現在大明朝廷已經是窮到外婆家了,國庫里空空蕩蕩,地方財政當然也是沒有錢拿去修路的。
方愈在解釋之後,並沒有再繼續這個讓他們難堪的話題,而是示意老劉道:「老劉,說說河邊的情況,還有孫大人的訂單,談好了沒有?」
老劉立刻站了起來,他手裡拿著一卷油紙,打開,裡面是四根槍管。
「東家請看」,老劉把槍管小心的遞過來,道:「這是剛從水車上下來的,一共有164根(四十二架水車),我們把每一根都做過了測量,其中有六架水車出了些問題,報廢了12根,其它的152根都是合格的。」
方愈問:「那六架水車是怎麼回事,找到原因了嗎?」
老劉顯的有些慚愧,點頭道:「是固定的楔子鬆動了,夜裡天黑看不清楚,到了早上才知道鏜刀已經歪出了槍管。東家放心,我剛剛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把楔子換掉,重新調試過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硬木水車的穩固性畢竟是比不得鐵質車床的。
方愈仔細看了看槍管內壁,裡頭算不得光滑如鏡,肉眼都能看到一圈一圈的鏜刀螺紋。
再把四根槍管摞在一起對比鏜孔,孔洞大小相當,但也僅僅只是相當,絕對不能說是完全一致。
這種東西在後世肯定是拿不出手的,哪怕是在小縣裡的蚊子工廠被生產出來,那也一定會讓客戶給打到滿臉花。
但在這裡,就已經足夠了!
接下來老劉他們會把這些槍管的內壁精心打磨,再用腳踏鏜車把外頭的圓鏜出一個粗糙的八邊形(方便固定在槍托上)。
最後拿出來的東西,一定會是明朝最好的火繩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