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節日新聞
誰也沒有想到,曾經的列強,現在只能拿著手中的「小玩意兒」,尷尬、茫然、手足無措的想著怎麼「回」到天上去。
去和大夏官方加深合作嗎?
說自己不想只是送那麼一兩個航天員上去,而是想緊密合作,送更多航天員,做更多太空實驗?
這種妥妥的「結伴」行為,雖然可能會得到大夏的友好對待,但絕對會遭遇美洲大陸白頭鷹的鐵拳招呼。
但是時間趕不上變化。
十一月二十八日,西方某些國家的感嗯節日。
而這一天,對九州科技而言,卻是極為特殊的日子。
從衛星發射、動物實驗,到載人航天任務成功完成,再到空間站核心艙成功進入軌道,只差一步,就能夠將九州空間站「激活」成為九州科技在遠方的「家」。
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這個家真的住人了,那麼地面上的很多問題,都不會影響到這個空間站裡面的航天員。
比如國際空間站曾經就有航天員在空間站工作的時候,他們祖國「沒了」……
在慌亂的世界裡,在空間站的航天員們雖然憂心未來的「落腳點」在哪兒,但卻不需要擔心祖國的戰亂環境裡,會不會有武器發射到空間站上面來,了結他們的生命。
這一次航天員「搬家」,一沒有開直播,二沒有進行九州式宣發,三則是沒有驚心動魄的一波三折。
從JZ-404改運載火箭,在西南發射中心準時點火發射,到載人飛船與JZ-404改運載火箭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再到九州載人飛船入軌後順利完成入軌狀態設置,成功對接於天樞核心艙前向埠,都顯得是那麼水到渠成。
九州科技航空航天部門的工程師們就像是並非第一次做進行這種工作一樣,沉著冷靜的熟練操作著儀器。
而在通信頻道裡面,隊長張曉值正在叮囑任務:「放輕鬆,深呼吸。
我們首先要把對接通道進行復壓,讓它的壓力與我們兩邊的飛行器艙內壓力達到壓力平衡,我們才能開門。
進入對接通道之後,周建文,你打開節點艙的前艙門。」
周建文舉著一個大手柄,在語音頻道里笑道:「放心!握力、臂力、推力都鍛鍊好了,實在不行,我還有外動力骨骼可以用,幾噸的壓力都能給它打開!」
因為沒有陸地的重力壓,所以周建文是漂浮在對接通道里的。
國際空間站、大夏空間站的航天員要想進入空間站內部,都要這麼「賣力氣」,而在周建文開門的時候,一切都顯得那麼遊刃有餘。
手持大手柄,將其插-入鑰匙孔,然後旋轉三圈,周建文就輕鬆的推開了門。
十一月二十八日傍晚,
據九州科技載人航天部門九州空間站指揮中心消息,在九州載人飛船與天樞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九州航天員乘組從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天樞核心艙的軌道艙。
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後,先後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燕京時間,夏陰星曆1024年11月28日16時40分,航天員張曉值,周健文、李瑩先後進入天樞核心艙,隨後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一聲不響,送人進了空間站。
記者們和網友們都是在同一時間瘋狂的。
哪怕是顧青本人的九州帳號最新動態評論區里,也有無數人在刷屏。
「我嘞個擦?這就進屋子掃地了?顧總不會也要準備去了吧?」
「雖然頭頂上又多了一個大傢伙,但我還是有些不適應……」
「顧總,什麼時候開放空間站一日游的旅遊項目?」
「顧總啊《宇宙大冒險》這遊戲太踏馬大了吧,安裝包居然有4個T,你們到底是給這遊戲塞的啥啊……」
九州娛樂分公司的官方帳號下面,此時也迎來了一眾遊戲玩家的吐槽。
「說好的《宇宙大冒險》的正式登陸時間,是元旦呢?
你們不是要和航空航天部門一起合作,遊戲和現實一起推進九州空間站的建造、升空、組裝方案?
這踏馬空間站都住人了,伱們的遊戲還沒有發布!!!!」
「家人們,這也太狗了,策劃偷跑,你們能信?」
「合著你們那個4T安裝包放出來就是為了給我們時間去下載遊戲?這也太曹了吧。我打遊戲的還比不過航天員登陸遊戲快?」
玩家們瘋狂當中,也有很多人是自豪的。
畢竟九州科技的空間站有航天員入住了,這麼一來,三大空間站就有兩個大夏標記的空間站了。
但是玩家們吐槽的還是搞笑娛樂向居多,他們沒有記者和相關領域專家那麼深遠的目光。
有記者跑到九州娛樂分公司運營的九州娛樂廣場,舉著牌子想找到相關負責人詢問九州空間站的問題。
而在記者群體當中,夏花社的記者卻是獨樹一幟,直接走進了九州科技新科區的航空航天部門指揮大樓。
「九州載人飛船成功點火升空,前往太空與天樞號核心艙對接,開啟了貴司航天員常駐太空的時代,航空航天領域和國際社會專家們對此十分關注。
請問李工,您作為九州科技航空航天總工程師團隊負責人之一,對此……」
李建作為經常進入直播間和記者鏡頭的中老年人,一點都沒有疲憊的老態。
他眉眼帶笑,語氣輕鬆中又有一些激動。
「其實我和大家的心態是一樣的,雖然沒有直播,也沒有邀請媒體跟蹤報導,但是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我們見證了這一讓人熱血沸騰的歷史時刻。
這是我們九州科技的航天員們第二次叩響浩瀚宇宙的大門,也是藍星商業載人航天首次派遣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進行首次空間站工作任務。
張曉值、周健文、李瑩三位航天員,作為入駐我們九州空間站天樞號核心艙的首批藍星訪客,將在軌駐留一個月,開展艙內太空實驗、出艙行動與技術實驗等一系列操作……」
李建並不知道,他此刻輕鬆而又帶著激動的面孔,已經在許多國外辦公室留下了影像記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