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企業抉擇
三十份被通過的審核,最終卻只有數百人能夠進入九州科技新科區的階梯教室大講堂進行學習。
那些原本以為可以通過買賣名額的方式,進入某些團隊和企業,混進九州科技合作者名單當中。卻直接被無情的AI與人工審核數次篩查給踢了出去。、
甚至有的團隊因為塞的人太多,被直接取消了資格。
所以在這個階梯教室里的數百人,其實是來自於二十四個團隊。平均下來,一個團隊也就十人左右。
而這些人在上課的時候,那神態各異的面容,都被顧青一一注視到了。
「這些人當中,能有多少人可以成為我們對外開拓的勇士呢?」
想起對這些人的期望,顧某人突然對自己身旁的袁生說道:「以後這些人要做的事,還需要足夠優秀的體質。記得多給他們供應桃夭,多安排體育課程。腦力勞動也是需要體力做支撐的。」
顧青的命令,袁生自然是第一時間就會去奉行的。
所以這群還在上課的合作者們還不知道,自己在充滿血腥與恐嚇的「法棍頭子」課堂下課後,課表已經不知不覺又多了許多堪比練兵的體育課程。
顧青早就想通了,自己拿出再多技術,培養再多合作者,還不如就培養好自己的內部班底,再利用桃夭的特殊性質,好好培養一批外部小幫手。
這些小幫手在未來勢必會依靠九州科技的技術,以更無與倫比的性價比,殺進全球市場,殺到宇宙當探索開拓者。
夏為這種夥伴企業雖然是夥伴,但未來發展方向還是有部分重合,雙方又已經不在蜜月期了,那自然就不用再過多的考慮國內部分類似的企業了。
當初九州工業軟體上市,從半導體工業領域的企業軟體一步步進化擴充到設計數十個大型工業項目的全能性工業軟體平台,不僅有各大企業工廠的「幫助」,也有國外內些自視甚高的工業軟體科技公司的幫助。
畢竟要是他們這些國外企業不這麼欺人太甚,大夏很多企業還不會這麼快就下定決心更換工業軟體,畢竟試錯可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如今,在機器人技術和機甲技術這些高科技技術的攻勢下,許許多多的國外科技企業都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九州科技合作者平台擠不進去,那為什麼不多花點錢,尋求一下九州科技全球合作夥伴的渠道呢?
至少有了九州科技的技術支持,自家企業不僅能夠在股市上圈錢,還能夠真的靠產品,在九州科技被限制的區域,與那些客場作戰的大夏企業爭奪市場份額!
於是乎,在數百位合作者進入新科區的這個時間段內,海外有數萬家企業的高層,通過海陸空各種方式進入大夏。
為大夏旅遊服務業帶去鈔票的同時,也讓大夏蓉城新科區九州科技的名頭,時常登上國外許多雜誌新聞的頁面。
比如安博起重設備、德空中巴士工業有限公司、德大眾汽車公司、奧古斯特芙曼有限公司、博格空氣壓縮機這些企業就通過此前在大夏建立的人脈渠道,再一次動起了想進入九州科技合作夥伴企業的心思。
仿佛一夜之間,九州科技就成為了財神爺似的。
並且他們給出的籌碼也比以前更有誠意。
曾經這些企業只是想付行業同類的價錢,就使用九州工業軟體,但是現在卻願意付出行業最頂級的工業軟體價格,並且願意用夏元現金,而不是外幣。
夏元因此在國際市場上又稍微漲了一點,今年迄今為止的交易日累計升值了1774個基點,升幅達到2.55%;同時,夏元對美元中間價累計升值了3.41%。把美聯儲高層氣得臉都綠了。
這意味著美聯儲想把瘋狂印刷的紙兌換成實物,需要的成本更高。
軍工複合體雖然也心急,但卻是仍舊在看笑話,或者說是看笑話的同時,愁眉苦臉的想著軍事任務該怎麼完成。
這就是大國軍事力量強大同時科技領域也強大,並且製造業完整,還有全球種蘑菇能力的好處。
在整個藍星,只有大夏在享受這個好處。
毛熊地盤大,但是軍事力量卻外強中乾,科技領域發展滯緩,製造業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很殘缺,甚至自己想裝備個部隊,都需要用到許多大夏民用企業的設備。
山姆大叔地盤大、軍事力量強,科技領域曾經也是獨一份,但製造業外流,內部產業空心化問題嚴重,這些年雖然動用許多手段,把部分製造業弄了回來,但是有不少都水土不服,需要繼續優化改變。
看清楚這個全球局勢的人,不少,雖然為之行動的人不多,但隨著九州科技的一步步變強,這種想依附大勢的人,是越來越多。
於是在西方社會,開始出現了非常奇怪的一幕。
新聞媒體、社交輿論平台時常報導有企業與山姆大叔或者是大夏達成合作協議,如果是與山姆大叔達成了合作協議,那麼新聞版面的其他新聞,勢必就是描述大夏企業環境的各種壞,反之亦然。
而那些企業公司在達成合作協議之後,往山姆大叔那邊投的錢雖然多,但是就總是沒有打起來多少水漂,甚至還有的上市企業進駐山姆大叔之後,財務報表變得比以往同期還要難看。
至於往大夏這邊投資合作的外國企業,雖然在許多報導中,過著廠房修建困難、招工人員素質不行這些「艱苦生活」,但其企業的財務報表卻十分亮眼,甚至有的項目實現了落地即增長的可怕數據。
在一個個公司因為能源、生產環境、技術資源、未來發展等等原因而遷移的時候,歐洲政客們還在十分莫名其妙的炒作著一些其奇奇怪怪的話題。
戰爭、環保,這兩個關鍵詞被瘋狂提起,能源價格也是節節攀升。
越是如此,就有越多的歐洲科技企業、製造業選擇了增加對國外產業進行投資,而並非是在本國擴大產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