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你任司令員

  主席宣布的這個決定,讓楊震微微一愣。中央的這個決定很突然,楊震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準備,多少有些措手不及。對於中央的這個決定,楊震多少有些遲疑。同時對於中央對新四軍領導機構的改變,楊震明白這是中央對新四軍內部的矛盾已經是忍無可忍了。

  對於調新四軍部分高級幹部到東北工作,楊震倒是沒有什麼意見。那位副軍長雖然在新四軍內大權獨攬,但是從一方面統帥大軍的諸侯,到東北軍區任政治部主任。看起來是平調,實際上按照權限來說,可以說是降級使用,甚至可以用掛起來形容。

  這麼一個冷處理的結果,恐怕這也是中央對其在新四軍工作表示了嚴重的不滿。楊震注意到了主席話里這個擬議中的東北軍區黨委會排名順序上的問題。按照楊震在後世的了解,主席說出的這個排名,也就意味著今後黨委委員的地位。

  而其中資歷最深的新四軍那位副軍長,只是排在軍區參謀長的前邊。而作為軍區政治部主任,不僅遠在自己之下,甚至連一個常委都沒有擔任,這一點更是讓楊震品味出其中的不尋常。這個排名結果,已經表明了中央對新四軍工作的不滿。否則,不會是這麼一個結果。

  對於中央調新四軍領導到東北工作安排,楊震倒是沒有什麼意見。讓他猶豫的是自己資歷太淺,年紀又太輕。不要說在全國各大戰略區中,是年輕和資歷都可以說是最淺的一個。就連在抗聯中,資歷和年紀比自己大的人也有的是。先不說任東北局第一書記的總指揮,就是一路軍的那位總司令,資歷也遠在自己之上。

  以自己的年紀,衝鋒陷陣在一線工作倒是很合適,但是擔任這個軍區司令員和第一書記並不是很合適。猶豫了一下,楊震還是道:「主席,我的年紀太輕,有時候很不穩重。無論擔任軍區司令員和軍區黨委第一書記,都很不適合。」

  「我看是不是這樣,楊靖宇同志的能力與資歷遠在我之上。由他擔任軍區司令員,我任副司令員兼野戰軍司令員比較恰當。這樣做一是可以有效的利用楊靖宇同志長期在東北工作的經驗以及安撫原在抗聯的同志。二我也可以專心的研究正面作戰,而不用分散精力。」

  「至於軍區黨委第一書記,我看由總指揮或是魏拯民同志兼任比較合適。尤其是魏拯民同志,為軍區政治委員,更是一個適合的人選。在我軍歷史上,各級黨委第一書記歷來由軍區政治委員擔任。軍區司令員除非在兼任政治委員,否則擔任第一書記的極少。畢竟我們的傳統是黨指揮槍,但這麼就變成了槍指揮黨了。」

  楊震的回答,讓主席微微一愣。但是隨後主席便以堅定的語氣道:「不,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你任東北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全面主持東北軍區工作。楊靖宇同志任副司令員,主持軍區地方武裝建設。」

  「魏拯民同志任軍區政治委員兼第二書記,李延平同志任副政委兼野戰軍政委。不過鑑於目前魏拯民同志身體的原因急需修養,先由李延平同志任代政治委員。在周子昆同志暫時還不能到任前,先由郭邴勛同志代理東北軍區參謀長的職務。」

  「楊震同志,雖然你還年輕,但是眼光卻看的很長遠。短短兩年的時間,取得了我們之前十幾年時間想做卻沒有做到的成績。除了軍事問題之外,中央交給你的其他任務也完成的讓中央非常滿意。」

  「此次對於東北戰略格局的調整,中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大敵當前,中央不能只考慮到個人的感受,而不顧軍事的需要。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全民族解放戰爭,在人事的安排上不能排座位、分果果。整個東北戰區,必須要有一個能全面掌握大局的人來承擔。」

  「過去的封建帝王,都能在必要的時候講究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難道我們還比不上過去的封建帝王?作為目前全國抗戰一盤棋中,最關鍵的一個棋子,必須有一個敢於擔當,並且能夠敢穿敢拼的人來住持大局。」

  「東北局勢能從當初的惡化到了極點,取得今天的成就,你當居首功。而且你的大局觀,是一般幹部,甚至某些資歷比你深的多的老幹部所難以相比的。所以這個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由你來當,楊靖宇同志任副司令員。而且從東北近兩年的局勢變化來看,中央選擇你擔任這個東北戰略區的最高軍事主官,還是恰當的。」

  說到這裡,主席斬釘截鐵的道:「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不要在討論了。我相信中央不會看錯人,我和老總也不會看錯人。楊震同志,這是中央賦予你的歷史使命,希望你能夠交出一張讓中央滿意的答捲來。」

  主席的話音落下,老總也道:「楊震同志,你之前曾經列舉了關內外的形勢和環境的不同,使得軍事鬥爭的方式也不同。而你在近兩年的表現,也證明了你有這個能力。說實在的你之前的打的那些戰役,我這個從軍幾十年的老兵,都不敢去打,也不會打。而在全軍,打這種也沒有人比你的經驗更加豐富。」

  「中央選擇你任這個東北軍區司令員、黨委第一書記,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你不要有什麼顧忌,放手去開展工作。中央會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只要中央能拿出手的,一句話要幹部給幹部,要什麼給什麼。雖然中央能幫上你們的不多,但是有一點你要記住,主席和我永遠都站在你的身後支持你。」

  聽到主席和老總的這番態度強硬的話,知道事情已經沒有任何改變餘地的楊震不禁撓了撓頭,猶豫了一下只能苦笑道:「我們軍人講究的是理解也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既然中央已經下了決定,那我服從中央的決定。我不能說保證做到最好,但是我一定全力以赴。能做到的鞠躬盡死而後已。」

  「不過,主席、老總,我這次來除了按照中央要求,匯報之前與美蘇兩國談判的成果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來求援了。現在東北的軍工生產雖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底子卻是太薄。之前中央動員去東北的大學生,數量遠遠的無法滿足需求。」

  「軍工生產上,還只能停留仿造繳獲的日式輕武器和彈藥。火炮的生產只能生產部分迫擊炮以及結構簡答的火箭炮。自主研發能力,不是沒有但卻是相當的薄弱。很多東西可以設計出來,但是卻是生產不出來。」

  「軍工產業是一項包羅萬象的產業,涉及到金屬材料、物理、化學等多方面的問題。而在這方面,我們幾乎沒有幾個人才可用。雖然高薪聘請了部分蘇聯專家,此次又想方設法從美國聘請了多位專家。但是要組建自己的軍工產業,我們還應該主要的思路放在自力更生身上。外人終歸還是外國人。」

  「隨著美國援助的機器設備運抵,我們現在陷入了技術人員奇缺的局面。雖然我們自去年開始,選拔了一批人員赴蘇留學。但是人才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軍工研發人員,已經成了掣肘我們軍工發展的最大障礙。」

  「我之前給中央的那個名單,就是希望中央能通過我們在各個大學中的秘密關係,幫助我們動員一批大學教授。尤其那幾個物理、化學以及材料學專家。我也知道,那些人不可能都動員來。但哪怕一個專業幾個也行。」

  「人才是軍工的基礎,沒有人才就有如蓋房子不打地基。我們雖然在東北勉強的徵集了一批偽滿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畢業生,但是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現在的需求。人才匱乏,已經成為我們發展軍工產業的最大制約。」

  「我們自行設計了一款四聯裝的高射機槍和雙聯裝的高射炮。圖紙是拿出來了,試製出的單管產品性能也極為優秀,但最關鍵的聯動系統去始終無法達到使用標準。倒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太過於笨重,根本就無法使用。」

  「中央上次幫我們動員和我們自行在東北本地動員的那些大學生的抗日熱情很高,但是剛出校門的他們經驗匱乏。沒有相應的經驗,單憑熱情是無法解決問題的。不單單軍工產業受到人才的制約,作戰部隊中專業技術人才同樣也極為匱乏。」

  「現在我們的部隊已經從單一的炮兵,走向步炮裝混合部隊。航空兵的規模,在美國此次援助的幾百架飛機以及明年今年上秋、明年開春,接收蘇軍的部分新式戰鬥機抵達後,也達到了上千架的規模。但是維修、保養人員,還需要大量的依賴蘇聯方面。」

  「此次會戰我們損失坦克達到了近百輛,其中永久損失不過三十多輛波蘭造的輕型坦克。其餘的大部分可以通過維修解決。但是由於人才的匱乏,我們的維修進展緩慢。戰役發起之初戰損的坦克,到現在還沒有完成維修。這對部隊後續作戰能力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航空兵各種作戰飛機的維護和改裝,目前也多是依賴蘇聯方面,這相當的不正常。人才,包括各種中級人才現在已經成為我們走向合成化和正規化,一個極大的制約。白手起家,最大的困難就在這裡。我懇請中央,一定要想辦法再給我們從關內的各個大學中動員一批教授和優秀畢業生去東北,建設我們自己的國防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