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楊震轉過頭對郭邴勛道:「老郭,一周之內要按照預定計劃完成對影子部隊的組建以及擴編工作。另外命令劉長順、陶淨非立即按照原有的動員計劃,半個月之內要完成動員十個團的預備兵員,一個月之內要完成二十個團的兵員動員。」
「一會會議結束後,你就給各部隊打電報。命令各縱隊司令員、政委,軍區炮兵正總指揮、各軍分區司令員最遲明天下午四時之前返回總部參加作戰會議。」
「此外,軍區直屬重炮部隊,以及下發給兩個縱隊的火箭炮兵要抓緊時間編組,儘早進入實戰狀態。各級部隊立即按照戰時編制開始擴充。這些事情,老郭你要親自抓。尤其是各部隊的炮兵編成,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
交待完郭邴勛後,楊震轉過頭對著張鎮華道:「老張,你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組建一批野戰醫療隊和野戰醫院,做好大量收治傷病員的準備。命令兵工廠暫時停止一切武器生產,全力生產彈藥,尤其是日式山野炮彈和迫擊炮彈,還有手榴彈。」
「在原有的儲備之外,日式山野炮彈還要至少在增加十萬發的儲備。火箭炮彈儲備至少要達到十萬發。另外防禦戰所大量需要的地雷也要抓緊時間生產,一定要保證部隊所需。另外,從日軍部署了大量的飛機來看,你一定要注意好防空工作。」
張鎮華微微點頭道:「司令員你放心,我在接到參謀長通知前沿日軍有異動後,便已經著手開始部署。現在在松花江兩岸的佳木斯、興山、富錦、湯南地區已經組建了四個野戰倉庫,囤積了大量的彈藥。」
「另外軍工廠現在已經完成動員,自年初便實現了最大的產能。現在每天可以生產日式山野炮彈二千五百發,九十至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彈四千發,一零七火箭彈八百發。手榴彈兩萬枚、生產和復壯日式輕武器彈藥三十萬發。」
「從去年年底到上個月初,也就是您去江北之前,我們共計囤積了日式山野炮彈二十餘萬發。加上您去江北這段時間又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炮彈,總計現在有三十八萬發。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彈已經達到了七十萬發。一零七火箭彈的儲備數量也已經達到了十八萬發。」
「除了原有的各種武器、彈藥生產之外。我們現在按照您的圖紙,已經生產出反坦克火箭筒一千六百枚,反坦克火箭彈兩萬發。新式的十二點七毫米高射機槍六百挺,十二點七毫米高射機槍彈六十萬發。」
「此外各種地雷,尤其是反步兵地雷已經全部完成預定生產計劃。並已經開始下撥給各個部隊。同時反步兵跳雷以及反坦克地雷也已經完成試製,已經開始投入生產。只是數量還不多,到月底預計能夠生產出各兩萬枚。」
「還有根據您的圖紙,三十六管一二二火箭炮已經完成試製,現在已經生產出二十四門交付給部隊。並全部是採用了繳獲的九四式卡車作為地盤的自行式火箭炮。一二二毫米的火箭彈,也已經生產出一萬枚。但限制與原材料與技術,目前生產的只有殺傷爆破彈與少量的燃燒彈。」
「除了這些之外,現在我們已經解決日式一五零炮彈引信的技術問題,按照目前的平均每天的生產速度來看,到月底可以有兩萬發的儲備數量。至於日式輕武器彈藥,這段時間生產的加上原有的儲備已經過億。一句話,我們現在彈藥充足,完全可以保證此次戰役所需。」
「另外,電台的生產也已經完成預定的產量。供團以下作戰單位使用各種步話機、小型通話、發報兩用電台已經生產完畢,並全部下發部隊。現在正在抓緊時間成產用來作為儲備的電台。」
「我們後勤部衛生處除了已經完成對各旅的醫療人員培訓之外,並從軍區軍醫學校、軍區總醫院抽調精幹力量成了六個醫療隊,隨時可以出動。並儲備了足夠數量的盤尼西林、磺胺以及各種衛生器材。同時,軍區被服廠也正在加班加點的生產各種繃帶、急救包。」
「司令員,一句話。我們後勤部門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只要戰鬥打響,彈藥、物資保證供應,絕對不會使得一線作戰部隊出現彈藥匱乏的情況。」
對於張鎮華能將事情想到前邊,楊震可謂是相當的滿意。不過對於他選擇的彈藥儲備點上,楊震卻是搖了搖頭道:「其他地方的彈藥儲備不變,但佳木斯不要儲備太多的彈藥,抽調出一半出來,轉運過江到興山。」
「另外,你要組織工兵在佳木斯江段的上下游以及本江段上各修建至少五座過水橋以及活動浮橋。活動浮橋就是平時沉在江面下方,需要時候通過拉動鐵鏈可以迅速的抬升到江面上。這些浮橋要能保證滿載的馬匹通過。而且寬度要能達到一夜通行一個旅的標準。」
「至於過水橋就是橋面在水面下,橋面距離水面三到四十厘米,強度要能保障行駛汽車,寬度要能保障兩輛汽車並行。還有你的運輸線路,一定要做好防空。不能前送的彈藥和物資,沒有用在戰場上卻毀在了日軍空襲中。」
說罷,楊震從隨身的皮包中拿出厚厚的一迭資料。這是他在江北閒來無事的時候,回憶出來的後世志願軍在朝鮮保障後勤運輸而琢磨出來的辦法。雖然由於高射炮兵的數量不足,而且缺少大口徑高射炮,但也比較適合自己眼下的情況。
日軍的空中優勢雖然不像美軍那樣強大,而且日軍航空戰術比較呆板。更多的是執行戰術支援,對於戰略遮斷以及切斷對方後勤補給方面雖然不能說沒有,但總體來說因為飛機的數量與性能限制,以及作戰思維的不同,力度還是比較小的。
儘管日軍戰術比不上美軍,但必須得提前做出預防。尤其是日軍調集了不少的重轟炸機這種並不適合戰術支援的飛機。其出發點很有可能就是對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來的。有些事情還是提前做好準備為好,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楊震將資料遞交給張鎮華後,將目光轉向了軍區政治部主任高禹民道:「老高,你們政治部在今後這段時間之內,一定要配合參謀長為總動員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尤其是軍屬的安撫工作,並做好烈士的善後工作。同時要抓緊時間做好幹部的調配工作。政委不在,你的擔子不輕啊。」
「還有陳龍,你要做好戰時的情報保證工作。陳泊則要肅清混進根據地的敵特分子,保證後方的安全與穩定。做好東北局、兵工廠以及野戰醫院、倉庫等重要目標的安全保衛工作。尤其是日軍戰俘的看押工作。」
聽到楊震安排二陳倒是無所謂,這個本來就是自己的工作。只是在戰時,強度需要加大而已。兩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到也不用過多的強調。
而高禹民卻有些撓頭道:「司令員,這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有些事情政委不在一時還很難解決。司令員,政委什麼時候回來?現在政治部的事情一大堆,尤其是空運過來的關內部隊和幹部的安置和分配,還有各級政工人員的調配,政委不在,我做不了主。」
對於高禹民詢問李延平何時能夠返回,楊震也只能搖頭苦笑。為了反擊某些方面宣揚的共產黨游而不擊以及鼓舞全民族抗戰士氣,中央除了決定將那部紀錄片拿到大後方公映之外,還將李延平派到了陪都重慶,親自現身為抗聯宣傳。
據中央傳回的消息,那部紀錄片在重慶上映後,倒是在整個大後方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不僅重慶的幾個電影院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幾個大學還專門將電影放映隊請到學校內專場放映。就連那位蔣委員長也專門讓人拷貝了一份,召集在陪都的各級黨政要員連續看了好幾遍。
現在重慶包括整個大後方在內,到處都是一股子抗聯熱。抗聯的幾位高級將領,包括他楊震的大名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便迅速的紅遍了大半個中國,已經到了男女老幼盡人皆知,無人不曉的地步。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楊震的名字始終在重慶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位置上。紅的是已經到了發紫的地步。
而李延平這個從東北前線返回的將領更是大受歡迎。單單遷移到大後方的大學、工廠邀請去演講的請帖,便是已經到了應接不暇的地步。他出面為抗聯籌款,短短的一個上午便籌集了上百萬的巨資。
而與此同時,十八集團軍駐重慶、成都兩大辦事處的門檻,也快要被接踵而至報名去延安,希望能去東北參加抗聯的大中學生給踩破了。甚至就連駐重慶的美英大使也接二連三的拜訪。
也正是中央的這些宣傳,很多大後方的老百姓才第一次接觸到抗聯這個名字。才知道在距離他們千里之外,已經淪陷了快十年的東北,還有一支叫做東北抗日聯軍的軍隊在冰天雪地之中,依舊在不屈不撓的抵抗著。在日偽軍重重的包圍之下,依舊在孤軍奮戰著。
只是中央這麼一弄,這抗聯的名氣是打出去了,但李延平的歸期卻也就此耽擱了下來。按照中央還要去昆明、桂林等大後方的城市做宣傳的想法,李延平能回來還不知道猴年馬月。之前李延平在的時候,楊震還不覺得怎麼樣。這李延平一走,楊震才真正的感覺到撓頭。
。